3.04.2009

[利維坦03.] 感官經驗與反作用力

霍布斯主張感官經驗就是心臟的反作用力,這不但讓當時的宗教人士和二元論者很不爽,也不符合現代人的認知。

然而,作為反對者,我們該怎麼批評這樣的理論?我們該怎麼說明,存在有好理由使得我們不應該相信霍布斯的主張?

我們對於一個好理論的基本期望是,它不自我矛盾,而且能夠解釋我們觀察到的現象。因此,通常對於理論的批評也都會落到「你的x宣稱和y宣稱不相容」或者「我們在條件x底下會觀察到y,可是,你的理論推導不出『若x,則y』或者『若x,有一定的可能性,y』」這兩個簍子裡。所以,要評價一個理論,我們至少可以往兩個方向思考︰

  1. 這個理論是否自我矛盾?
  2. 是否存在一些相關的現象是這個理論無法說明的?

今天的課堂討論集中在第二點,例如kiki給出的提示︰霍布斯的理論無法說明經驗和具體物質之間的顯著不同。根據霍布斯,一個人的感官經驗就是這個人的心臟發出的反作用力,然而,反作用力不會是感官經驗,因為現在的科技允許我們精確地測量一個人的心臟發出的反作用力,卻對於監探人類的感官經驗一籌莫展。

我猜,一個可能的辯護是,霍布斯其實並不主張心臟的反作用力就是感官經驗,或許他主張的是,例如說,心臟的反作用力本身不是感官經驗,但是它們會造成感官經驗。如此一來,就允許了前者和後者擁有不同性質的可能性,因為擁有因果關係的兩件事情或東西不見得要有一樣的性質。

然而我相信這個辯護不會成功。在這裡霍布斯的擁護者會遇到這個問題︰如果感官經驗不是反作用力,那麼那些由反作用力產生的感官經驗到底是什麼呢?

我相信可能的回答不外乎兩種︰

  1. 感官經驗是某些物質的東西(或者它們的運動或狀態)
  2. 感官經驗是某些非物質的東西(或者它們的運動或狀態)

然而,一旦我們選擇前者,kiki的質疑就會像發現你少找錢的我阿嬤一樣拎著青菜蘿蔔衝回來︰感官經驗不會是物質的東西啊,因為我們可以客觀地觀察到物質的東西,沒辦法客觀的觀察到感官經驗。而那些選擇後者作為回應的人將很難心安理得地說自己是機械論者,因為它們允許了某些非物質的東西的存在。

這個問題大概是唯物論者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即使是四百年之後,物理論者(現代版本的機械論)依然不確定該如何應付那些挾感質之名咄咄逼人的二元論信徒。


[利維坦系列文章目錄]

12 則留言:

  1. To:白鹿
    "感官經驗不會是物質的東西啊,因為我們可以客觀地觀察到物質的東西,沒辦法客觀的觀察到感官經驗。"

    物質的東西必然可以被客觀的觀察嗎??
    感官經驗就必然不能被客觀的觀察嗎??
    這個「客觀」的定義是什麼??

    例如:電子和情感性症狀量表...

    回覆刪除
  2. ns2a:

    我不清楚霍布斯會怎麼回答(我甚至不確定他是不是用「能被客觀觀察」來定義「物質」,不過應該是吧..)。

    然而,在當代物理論的脈絡下,x能被客觀觀察到表示任何人理論上(即只要有正常的五官和適當的科學儀器)都可以觀察到x。

    我們可能沒辦法直接客觀地觀察到電子,但是我們可以客觀觀察到電子運動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有規律。因此或許我可以說,科學家可以客觀觀察到那些電子的存在的證據。然而,電子到底存不存在、以什麼形式存在、科學家需不需要那個假設,這是科學哲學中實在論/反實在論尚在爭論中的問題,我對那個議題不熟,所以大概沒辦法提供什麼資訊。

    至於利用問卷和大腦掃描做的心理調查,我相信它們頂多只能觀察到經驗的心理面向,而非現象面向。(詳見《感質與隨附性原則》

    回覆刪除
  3. 當你確定電子的位置時,你就不能確定其動量,反之亦然。
    http://140.122.141.1/demolab/phpBB/viewtopic.php?topic=15596

    所以...我們可以對特定的一顆電子有客觀的認識嗎??

    回覆刪除
  4. To: ns2a2002
    你所說的對電子特性的描述,不正是對電子的客觀理解?
    我們知道電子有個性質(客觀的)"當你確定電子的位置時,你就不能確定其動量,反之亦然。"
    使用上"客觀"這個字眼時,我們很多的時候是談有個獨立於人類心靈之外的世界,而這世界裡的東西或現象不受人類影響.
    你所說的那個電子的性質...我想在有電子以來,電子就是那個樣子,而不是人類發現電子後,電子才是那個樣子.
    我想你以電子為例子可以說,有些物質事物的性質我們無法"確定",但是無法說有些物質事物是不"客觀"的.
    如果你可以接受我上面說"客觀"的意義的話.

    回覆刪除
  5. To: AlfredEgo
    完全了解...

    不過感官經驗的部分我還要再想想...Orz

    "我想在有(A的感官經驗)以來,(A的感官經驗)就是那個樣子,而不是人類發現(A的感官經驗)後,(A的感官經驗)才是那個樣子."
    假設把其中某段改成這樣...
    那會有哪裡有錯誤呢???

    還是說,感官經驗在人的心靈世界裡,所以不可能客觀??
    (根據你對客觀的定義:"我們很多的時候是談有個獨立於人類心靈之外的世界,而這世界裡的東西或現象不受人類影響.")

    回覆刪除
  6. 「感官經驗不會是物質的東西啊,因為我們可以客觀地觀察到物質的東西,沒辦法客觀的觀察到感官經驗。」

    神經科學的發展讓我們知道我們對外在世界的感知都是由神經傳導而來的, 如果我們能複製這些神經脈衝, 那是否等於我們能複製這些感官經驗?當然, 每個人接受這些神經脈衝的大腦都不同, 因此我們不同的人對於這些相同的訊號, 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因而有不同的感官經驗。然而儘管如此, 大腦的構造都是類似的, 而這應該可以讓我們合理的推測他們解讀出來的訊息不會差很多, 這跟其他非線性領域的科學或許也沒什麼太大的不同?

    回覆刪除
  7. ⊆∀⊥⊻ιN︰

    「然而儘管如此, 大腦的構造都是類似的, 而這應該可以讓我們合理的推測他們解讀出來的訊息不會差很多, 這跟其他非線性領域的科學或許也沒什麼太大的不同?」

    我同意這個直覺上的說法,不過反對者依然可以抱怨說,這樣依然不算是「客觀地觀察到」感官經驗。

    另外,什麼是非線性領域的科學啊?

    回覆刪除
  8. 所謂線性就是兩個關係量成一個常數比例。比如考試時選擇題我答對一題是 5 分, 答對兩題就是 10 分。非線性就是不滿足這個條件。比如我揍你一拳你很痛, 我揍你(相同力道的)兩拳, 你不見得會兩倍痛(我印象中人的感覺多半是對數關係)。這就是非線性。

    多半的自然現象都是非線性的, 但是在句觀的尺度下我們可以用線性的模型來近似他們。只是這種努力不見得每次都奏效。難以處理的非線性現象通常都出現在複雜系統裡面。所謂的複雜系統, 通常是指變因和參數非常多, 使得每一個參數對整體系統貢獻方向不明顯的系統。比如說你打馬利兄弟, 在某一個要跳的地方死了, 你就會重來繼續打, 越挫越勇。那我們初期可能就會假設這個跳死是觸發你重來的某個正向貢獻因素。但是也許你跳死三十七次的時候忽然受不了發瘋了, 把主機砸向電視, 那我們之前假設的這個跳死是正向貢獻越挫越勇的因素就錯了, 沒有那麼簡單。由這個例子我們可以說人的行為就是一個複雜系統。

    通常非線性領域的科學多少都跟熱或是流體有關, 比如洋流學, 氣象學。在這些領域裡面由於系統太過複雜, 以致於我們沒有辦法建構一個盡善盡美的模型去描述他的現象。在普通的線性模型裡面, 小小的擾動對系統造成的貢獻通常都可以忽略, 比如你寫作文的時候寫錯一個字, 你知道他不會影響你分數很多, 畢竟你寫了那麼多字才錯一個。但是在這些複雜系統裡面, 很微小的擾動所造成的效應會累積, 以致於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大幅度的影響整個系統的行為,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蝴蝶效應。

    不同個體大腦構造的微小差異, 其實就跟非線性模型中的微小差異沒什麼兩樣, 所以我認為也許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 感官經驗是可以客觀的被觀察到的。

    回覆刪除
  9. ⊆∀⊥⊻ιN︰

    如果是三個以上的關係量成一個常數比例的系統,是不是就可以用來描述那些變數比較多的事件?例如死掉33次之後砸電腦?

    回覆刪除
  10. 我不是很明白你說的三個以上關係量成一個常數比例是什麼意思。在數學上定義關係通常只會定義兩個量個關係。比如說 A = 2B, B = 3C, 那 A 跟 C 的關係就可以由消掉中間值 B 來得到, 即 A = 6C。所以 A 跟 B 成一個常數比例 2, B 跟 C 成一個常數比例 3, 而 A 跟 C 成一個常數比例 6。但是 A, B, C 三個自然無法成同一個常數比例, 除非其中兩個量是同一個量。

    回覆刪除
  11. ⊆∀⊥⊻ιN︰

    哈哈,抱歉是我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