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09

好媳婦肥皂(拍)

這是我在無神論版看到的一份清單,說是常見謬誤列表,但是裡面的錯誤也很多,例如不倫的例子、莫名其妙的用詞、不正確的解釋、預設某些特定的哲學立場等等。我想這些錯誤有一些是翻譯問題,有一些是編輯或原作者的問題,或者是為了簡潔而交代不清,喜歡的話你可以找找看,對於重視推論能力的人來說,這應該是不錯的練習,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正確地掌握那些常見的謬誤,並且理解它們為什麼有問題。我有空的時候,可能也會自己抓一遍,把勘誤表放上來。
常見謬誤列表

當你與別人討論,嘗試獲得答案或解釋時,你可能會遇到一些人犯上邏輯謬誤。這樣的討論是無意義的。你可能嘗試向對手要求證據或提供其他假設,令你獲得更好或更簡單的解釋。如果都失敗,可以嘗試指出你討論對手的問題。你可辨認他的邏輯問題以免深究,以及可告知討論對手關於他的謬誤。以下是簡單介紹其中最常見的謬誤:

人身攻擊(ad hominem):拉丁語「向著人」的意思。辯者用人身攻擊來攻擊對手,而不是在討論議題。當辯者不能用證據、事實或理由去維護他的立場,他可能透過標籤、稻草人、罵人、挑釁及憤怒的人身攻擊方式來攻擊對手。

訴諸無知(appeal to ignorance / argumentum ex silentio):以訴諸無知作為某些證據。(例如:我們沒有證據說神不存在,所以祂一定存在。又例如:由於我們沒有關於外星人的知識,這表示他們並不存在。)對某些東西的無知,是與它的存在與否無關。

全知論據(argument from omniscience):(例如:所有人都相信某些東西,每個人都知道的。) 辯者需要有全知能力以清楚每個人的信仰、懷疑或他們的知識。小心如「所有」、「每個人」、「每種東西」、「絕對」等詞語。

訴諸信心(appeal to faith):(例如:如果你不相信,是不能清楚明白的。)如果辯者倚仗信心作為他論據的根基,那麼你在以後的討論所能得到的將不多。根據定義,「信心」是倚靠相信,並非靠邏輯或證據支持。信心倚賴非理性的思想,並會產生不妥協。

訴諸傳統(appeal to tradition):(類似主流思想謬誤)(例如:占星、宗教、奴隸)只因為人們以此為傳統,與它本身的存活能力無關。

訴諸權威(argument from authority / 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以「專家」或權威的說話作論據的根基,而不是用邏輯或證據來支持該論據。(例如:某某教授相信創造科學。)只由於某個權威的聲稱,不足以代表他已令這聲稱正確。假如辯者展示某專家的論據,那麼看看它有否伴隨著原因,以及它背後證據的來源。

不良後果論據(argument from adverse consequences):(例如:我們應判被告有罪,否則其他人會仿效而犯上類似的罪行。)只因為討厭的罪行或行為出現,並不足以代表被告犯了該罪,或代表我們應判他有罪。(又例如:災難的出現是因為神懲罰不信者,所以我們都應該信神。)只因災害或慘劇發生,與神是否存在、或我們該信甚麼並無關係。

恐嚇論據(argumentum ad baculum): 論據根基於恐懼或威脅。(例如:如果你不信神,你將會下地獄被火燒。)

無知論據(argumentum ad ignorantiam):誤導性的論據,倚仗於人們的無知。

群眾論據(argumentum ad populum):論據訴諸感性的弱點,而非事實和原因,旨在煽動群眾的支持。

主流思想謬誤(bandwagon fallacy):只因為很多人相信或實踐,便認為一個思想有價值。(例如:大多數人相信神,所以它一定是真的。)只因為很多人相信某些東西,與那是事實與否並無關係。如很多人在黑死病時期都相信疫症是由於魔鬼引起,有多少人相信跟疫症的起因全無關係。

竊取論點(begging the question):(例如:我們必須鼓勵年青人去崇拜神,以灌輸道德行為。)可是宗教與崇拜真的產生道德行為嗎?

循環論證(circular reasoning):陳述某命題,而其實那正是需要被證實的。(例如:神存在是因為聖經有記載,聖經存在是因為神所默示的。)

構成謬誤(composition fallacy):當某論據的結論,是倚靠由某東西從部份至整體、或從整體至部份的錯誤特性。(例如:人類有意識,而人體和人腦都是由原子組成,所以原子都有意識。又例如:文書處理軟件由佷多原位組(byte)組成,所以一個原位組是組成文書處理軟件的一部份。)

確認性偏見(confirmation bias):(類似監視下的選擇)這是指一種選擇性的思想,集中於支持相信的人已相信的證據,而忽略反駁他們信念的證據。確認性偏見常見於人們以信心、傳統及成見為根據的信念。例如,如果有些人相信祈禱的力量,相信的人只會注意到少量「有回應」的祈禱,而忽略大多數無回應的祈禱。(這表示祈禱的價值最差只是隨機,最好也只有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混淆相關及起因(confusion of 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例如:玩象棋的人男性比女性多,所以男性棋藝也比女性高。又例如:兒童觀看電視的暴力場面,成長後會有暴力傾向。)但是,那是由於電視節目引致暴力,還是有暴力傾向的兒童喜歡觀看暴力節目?真正引致暴力的原因可能是完全與電視無關。Stephen Jay Gould 把相關引致的無效假設稱為「可能是人類推理上兩三種最嚴重和最普遍的錯誤」。

錯誤二分法/排中(excluded middle / false dichotomy):只考慮極端。很多人用亞理士多德式(Aristotelian)的「非此即彼」的邏輯去解釋上下、黑白、對錯、愛惡等。(例如:你若非喜歡它,就是不喜歡它。他如不是有罪,就是無罪。)很多時人們沒有看到在兩個極端之間出現的連續,這個宇宙也包含很多「可能」的。

隱藏證據(half truths / suppressed evidence):故意欺騙的陳述,通常隱藏一些事實,而那是構成準確描述所必需的。

暗示/誘導性問題(loaded questions):問題加入假設,一旦回答便顯示了一個暗示性的同意。(例如:你停止了打你的妻子嗎?)

無意義的問題(meaningless question):(例如「上面有多高?」「一切皆可能嗎?」)「上面」描述方向,不是可衡量的單位。假如一切都證實可能,那麼「不可能」都可能出現,矛盾便出現。儘管一切不一定證實可能,亦可以有無數的可能和無數的不可能。很多無意思的問題都包含了空廢的詞語,如 "is," "are," "were," "was," "am," "be," 或 "been."

統計性質的誤解(mis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statistics):(例如:大多數美國人都死在醫院內,所以應儘量遠離醫院。)「統計顯示,通常染上進食習慣的人,很少能生存。」-- Wallace Irwin

不當結論(non sequitur):拉丁語「它沒有跟隨」的意思。推斷或結論沒有跟隨已建立的前提或證據。(例如:在月圓時出生的人較多。結論:月圓引致出生率上升。)可是,是月圓引致較多出生,還是由於其他原因(可能是統計上的期望差異)?

監視下的選擇(observational selection):(類似確認性偏見)指出有利的,卻忽略不利的事實。誰去過拉斯維加斯(Las Vegas)賭場會見到人們在賭桌上和老虎機上贏錢,賭場經理會響鐘及鳴笛以公告勝利者,卻永不會提及失敗者。這可令人覺得勝出的機會看來頗大,但是事實卻剛剛相反。

錯誤因果(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拉丁語「它發生在之後,所以它是結果。」與不當結論類似,不過與時間有關。(例如:她去了中國之後病了,所以中國有些東西令到她病。)可能她的病是由於其他原因,與中國完全無關。

證明不存在(proving non-existence):當辯者無法為他的聲稱提供證據,他可能會挑戰他的對手,叫對手證明他的聲稱不存在。(例如:證明神不存在;證明不明飛行物體未曾到過地球;等等)儘管有人可以在特定的限制中證明不存在,如在盒中沒有某些東西,可是卻無法證明普遍性、絕對性或認知性的不存在。無人能證明一些不存在的東西。提出聲稱的人必需自己證明那聲稱的存在。

扯開話題(red herring):辯者改變話題,以分散注意力。

實體化謬誤(reification fallacy): 當人們把抽象的信念或假設性的構想,當作是實在的事物。如以IQ題作為真實衡量智慧的方法;由抽象的社會構想而來的種族概念(儘管基因屬性的存在),源自經揀選的屬性組合,或者標籤某一組人;占星;耶穌;聖誕老人;等等。

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一個步驟、法律、或行動的改變,可引致不良的後果。(例如:如果我們容許醫生幫助安樂死,那麼去到最後,政府會控制我們如何死。)不一定只因為我們的改變,出現了滑坡,便會使預計的後果實現。

片面辯護(special pleading):以新鮮或特別的聲稱,抗衡對手的陳述;展示論據時只著重主題中有利或單一的範疇。(例如:神為何在世上創造這麼多苦難?答案是:你必須明白,神自有祂神奇的安排,我們沒有特權去知道的。又例如:星座是準確的,但你必須先了解背後的理論。)

小眾統計(statistics of small numbers):類似監視下的選擇。(例如:我的父母吸了一世煙,但他們從未患過癌症。又例如:我不管其他人如何講 Toyota,我的 Toyota 卻從未發生過問題。)只指出少量有利數據,與整體機會並無關係。〔譯註:把 Yugo 改成 Toyota 使更易明白〕

稻草人謬誤(straw man):創造一個虛假的情況,然後去攻擊它。(例如:進化論者認為所有事物都是隨機的。)大部份進化論者認為,在自然選擇的解釋下,可能包括偶發的成份,但並非全然依靠隨機。抹黑你的對手只會令討論的功能偏離。

你我皆錯(two wrongs make a right):指控其他人跟我們所做的同樣事情,為我們所作所為辯護。(例如:你有甚麼資格批評我?你也跟我做著一模一樣的事情!)控方的所犯的罪與討論本身並無關連。

編者:Jim Walker
翻譯:抽刀斷水 來源︰這裡
英文原版︰這裡

12 則留言:

  1. 只有一個疑問
    您對於死刑不應廢除的論點
    是否有犯"不良後果論據"呢??
    (廢除死刑將導致犯罪上升)

    回覆刪除
  2. 小白

    我不確定不良後果論據算不算是推論謬誤,不過就假設它是好了。

    我在哪裡說過「廢除死刑之後犯罪率會上升,所以不應該廢除死刑」這種話?

    回覆刪除
  3. 被考試折磨死的貓2009年12月11日 晚上11:30

    哎呀,這篇東西的譯者就是‘離教者之家’的那個人呀?

    回覆刪除
  4. 版主 雖然沒法每個論點引用 不過我的印象是 你在討論死刑問題時 用的方法是去證成有死刑的後果畢竟還是比沒死刑後果好 例如 '說不定死刑每年只要能比無期徒刑的替代方案多防止一個人被歹徒殺害,就值得了。

    當然,這並不代表台灣就應該執行死刑,或者我們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反對死刑了。這個討論針對的只是小幽提出來的論證,以及死刑的嚇阻力至少要多少,才能給予死刑的正當性基本的證成,這個問題。...'

    抱歉這裡可能有斷章取義的嫌疑 不過我個人是覺得不良後果論證不算是論證謬誤
    只是一種爭議很多的論證方法罷了


    Dulala

    回覆刪除
  5. 請教雞蛋糕老闆:可否以童話《國王的新衣》來比擬神的存在?

    回覆刪除
  6. 小影︰

    我不知道,你得描述一下你打算怎麼比擬。

    回覆刪除
  7. 國王 = 這個世界
    國王的新衣 = 神
    騙人的裁縫師 = 虛構神的人
    為了討好國王或是不承認自己愚蠢而讚賞國王新衣的人民 = 信徒
    指出國王其實根本沒穿衣服的稚氣孩童 = 無神論者

    小影

    回覆刪除
  8. 小影︰

    身為一個雞掰的無神論者,我私心很高興有人想出有趣的比擬來暗罵信徒的拉不下臉和無神論者的天真無邪。

    不過,我並不是那麼確定,實際上是不是真的有很多信徒是因為不想承認自己的愚蠢而投身信仰。

    回覆刪除
  9. 更精準地說,是不想承認自己對這個世界從何而來的無知(智慧夠高的人才看得到國王的新衣),而投身信仰。

    我剛剛找到了維基的解釋:

    「故事的隱藏意義是嘲諷自命高尚的愚人們集體自我欺騙,神化一個不存在的東西,以自己能理解明白,而別人做不到這個差異來顯視自己高人一等(不論是否真心相信這虛構東西是否存在),但其實那裡根本甚麼也沒有。這比喻可用於形容各種藝術,思想,以至神明。」

    另外,《一九八四》裡的老大哥似乎也是虛構的神祇般的存在?

    「老大哥(Big Brother)是喬治·奧威爾在他的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中塑造的一個形象。老大哥是《一九八四》中大洋國的領袖,是黨內的最高領導人。

    大洋國的人民堅信他存在,然而書中自始至終沒有真正出現這個人物。他的存在始終是作為權力的象徵罷了,事實上只是政府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


    小影

    回覆刪除
  10. 小影︰

    啊..這樣講就比較有道理了。

    回覆刪除
  11. 如果以後台灣的義務教育有哲學課, 我認為這些都應該教...應該(某種程度上)會讓人變聰明一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