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2011

真善美與鬼扯的作業

下面是我大學時的演講心得,通篇是毫無道理的鬼扯,幾乎每一段都包含莫名其妙的隱喻不負責任和斷說。不過,這並不是一份缺乏真誠虛應故事的作業,一方面,那場演講本身大致上就是這樣的東西,而另一方面,當時多少想試試自己這樣寫會有什麼結果。

結果當然是沒什麼結果,那門課是講座課程,學生聽完十場演講並簽到就算拿到學分,心得大概只是點綴,說不定連助教都沒有翻閱。

不過,我好奇的是,若這種作業出現在文學系或是藝術系,下場會如何?這其實有點像課堂上的索卡惡作劇:文學系或藝術系的老師能揪出學生鬼扯的心得報告嗎?若是不能,他們要怎麼把關自己的教學成果和品質?
真善美的追求之路

科學家追求真;宗教家追求善;藝術家追求美。真、善、美這三樣東西是人類至高無上的欲求目的,於自我,它們提昇心靈的洞察力與靈魂的純淨,於群體,他們消弭人與人之間的藩籬,帶來精神與行動結合一致的狂喜。它們彼此分離,卻又三位一體。在人生中我們可以進行不一樣的活動來分別追求真、善、美,但是卻又常常發覺,當我們對於其中一物有所體會,另外兩者便皆了然於心。

真、善、美是彰顯的,我們可以輕易地察覺它們、追求它們。雖然我們無法辨別感官知覺的實在與虛無,雖然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桶中腦,但是真善美是那樣地直觀與先驗,那樣地不可否定,感性的人們不需要驚恐失措,理性的人們不需要如胡賽爾般懸擱,因為我們知道,真善美就在那裡。

真、善、美是隱晦的,我們往往身在真中不知真;身在善中不知善;身在美中不知美。洞察需要的不是眼耳鼻口,而是心。眼睛可以察覺物質,但看不到本體;耳朵可以享受旋律,但聽不到安寧;鼻子可以品嚐百合,但聞不到生命;嘴巴可以敘述經驗,但無法傳達真理。心是感官中的紐約、精神上的耶路撒冷,追求真善美的旅人需要的不是眾裡尋他千百度,而是打開心,然後驀然回首。

真、善、美是辯證的,在獲得超脫之前的追尋過程中,我們必須不停地揚棄昨日我,追尋原本是一場修煉,我們的課務不是尋找一個存在的東西,而是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資格找到它的人。每一個初心者入門時都是駱駝,修行於荒山野嶺時則化為獅子,待他們成為嬰兒時,他們回到故鄉的池塘邊,發現真善美就在那裡,他們拾起它們,然後成為超人。

科學家追求真;宗教家追求善;藝術家追求美?

不對。

所有人追求真;所有人追求善;所有人追求美。

真善美不是真善美,而是無名的體悟,追求也不是追求,而是修煉與超脫。當所有人是所有人的時候,我們就踏上旅程,揚棄昨天,辯證自己,反璞歸真,然後回到起點,在出發前歇腳的石頭上找到人生的價值。

14 則留言:

  1. 我看到成為超人那一段,我就笑出來了

    回覆刪除
  2. 另外:「文學系或藝術系的老師能揪出學生鬼扯的心得報告嗎?」

    我的答案是不能,因為我也曾經這樣做過啊~~~

    應該說,也許大部分學生都曾這樣做過,甚至老師也認為他們在鬼扯,但還是假裝被騙似的繼續把作業一板一眼地改完了。

    回覆刪除
  3. 「這其實有點像課堂上的索卡惡作劇:文學系或藝術系的老師能揪出學生鬼扯的心得報告嗎?若是不能,他們要怎麼把關自己的教學成果和品質?」

    我的想法是:

    1.和哲學系不同的地方是,文學系或藝術系不在乎成果的合理性(rationality),可以只在乎技術性。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文字使用符合某些技術上的要求,即使內容本身毫無價值,但仍可以符合文學系或藝術系的教學目標:技術。如此一來,這個惡作劇似乎就有可能文不對題。

    2.即使在嚴肅的哲學辯論中,審美的判準也依然是一個搞不定的問題;因此,即使你的文章缺乏「真誠」(sincerity),也不見得就表示這不算一種「美」的表現。除非你能先證成美蘊含sincerity。

    3.即使美確實蘊涵sincerity,而且文學系和藝術系的老師也確實難以辨識你的文章是否具有真誠這個性質,我們至多能夠得到一個結論是,審美的判準確實是比理性判準更難為人掌握的,因此相對於(自然)科學或(分析)哲學系,以審美為教學目標的科系確實更具有挑戰性,也就是,其教學成果及品質確實更難被保證。但這似乎仍不會影響其在學術上的價值。所以,so what?

    以上。

    回覆刪除
  4. 我老妹曾擔任過中文系/所課程的助教,我就問過她這樣的問題。
    答案是:不能

    雖然任課老師在這方面完全授權,但她還是疑神疑鬼怕自己搞錯什麼東西(因為她大學不是唸中文系),而同學似乎對助教給的各種分數和評語都習以為常,沒有人來據理力爭什麼東西。

    她說最難改的東西是新詩,拖到不能再拖她才硬著頭皮看完XD

    回覆刪除
  5. 有沒有一種普遍的理論可以分辨有內容的文章跟鬼扯的/文學式的/修辭式的文章呢?
    如果有,我們閱讀的對象的品質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我們也可以在翻開某書第一頁發現到他是鬼扯的書時立刻停止閱讀它,以節省我們寶貴的時間.

    到目前為止我的看法是--那似乎跟作者的用詞習慣有關,如果作者愛用只有情緒上的意義或想像力上的意義的詞句,那麼他寫出來的東西就沒有讓讀的人對現實有更多的了解.甚至於,
    有些人的文章除了宣揚自己的立場以外沒有其他任何有價值的內容.總而言之,關於這種分辨的標準,我認為還有許多值得研究的空間

    回覆刪除
  6. 世界的構成變顛倒了的樣子,在因果論上來說。

    回覆刪除
  7. 「如果作者愛用只有情緒上的意義或想像力上的意義的詞句,那麼他寫出來的東西就沒有讓讀的人對現實有更多的了解」

    任何人的情緒都是這個現實世界的一部分,即使一個創作全部的目的就只是為了描述自己的情緒,即使是以某種難以掌握、理解的方式陳述,那也是在對這個世界,或這個現實的一部分進行描述,可以了解的人自然就能了解。

    如果問我的話,我猜測這個世界上能夠理解聶魯達想要描述的現實,比起能夠理解海森堡想要描寫的現實的人,還要多。(當然,這個猜測完全是不負責任的)但我不覺得因此海森堡描寫的現實就比聶魯達更少。

    回覆刪除
  8. 補充上篇:我想說的是,這世界上肯定有鬼扯的東西,但我同時相信,鬼扯不等於情緒化,或(純粹)對情緒的描寫。

    回覆刪除
  9. >>文學系或藝術系的老師能揪出學生鬼扯的心得報告嗎?

    這句話根本就有邏輯上的謬誤,因為文學與藝術的功用就是在生產高品質的鬼扯,無論鬼扯的內容是否恰巧為真。

    回覆刪除
  10. >>文學與藝術的功用就是在生產高品質的鬼扯

    他們之中很多人不這麼覺得

    回覆刪除
  11. Anonymous:

    啊哈哈

    小生物:

    啥?

    回覆刪除
  12. IsaacStein:

    你應該可以猜到我接下來就會追問:我們為什麼要花錢讓一些人訓練或改變其他人的審美觀或創造美的能力?特別是當我又不欣賞那些「美」的時候。

    回覆刪除
  13. 六級分我想是國中基測/高中學測的作文最高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