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2011

哪來的通識課程之本質?

中正大學的通識中心前兩天公佈了這樣的消息:
100學年度起全面取消「各學系基礎課程抵通識學分」,說明如下:
一、本中心成立初期為因應開課量不足,於91學年度第2學期起開放應屆畢業生得以各學系「基礎課程抵通識學分」。
二、經長年課程規畫與改進後,本中心近年來已可穩定提供足量通識課程供學生修習,為回歸學生修習通識課程之本質,故自100學年度起全面取消「各學系基礎課程抵通識學分」。
三、本案業經100年4月25日99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我一開始看到的時候挺驚訝的。大家都知道通識中心開的課比較好混,例如說,一樣是政治學,想輕鬆pass的人,不管是用買的用換的,都要想辦法修到通識政治學,絕對不會去修政治系開的。事實上,就連系上老師開的通識邏輯和通識哲概,都比哲學系自己的邏輯和哲概「營養」。反過來說,只有真正認真,想多學點東西的學生,才會存心用那些專業系所開的課去抵通識學分。

所以,到底是為什麼要阻止學生去其它系所的基礎課程來抵通識學分?通識教育不就是讓學生去學點其它領域的基礎嗎?為什麼要是哲學系的學生去心理系修普通心理學,不去修通識中心開的心理學,就會背離「通識課程的本質」?難道「通識課程的本質」,就是容易pass?

不管如何,要是沒有好理由支持,這種強迫學生去修簡單容易過的課程的規定都太沒品了(用「背離通識教育的本質」這種含混的動詞交代實施政策的理由,這種舉動則是不論如何都很沒品)。我原來猜測,這或許是因為去專業系所上基礎課程的外系生造成該系所授課上的困擾。(例如基礎不足,或者修課人數太多)但Joe提供了另一個猜測:通識中心怕他們開的課沒人修。

6.21.2011

雞蛋糕哲學T恤出爐!

這是我設計的T恤,也是即將在八月底登場的暑假哲學營工作人員制服。不過我希望在哲學營外面也有一堆人穿我做的衣服,所以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可以跟我訂購!

Update:這件T恤已經再版,當初來不及訂的朋友,請參考這篇文章

事實上,我希望有超多人穿這件衣服,所以如果有人訂了十件,我就多送他一件!

訂購單在最下面,你只需要在7/9以前完成填單和匯款,我最晚會在八月第一週把衣服寄給你。 Update:這次訂購已截止,不過這件T恤即將再版,請參考這篇文章


常見問題
  1. 材質和厚度?
    A:精梳棉、320g、20支
  2. 布料和圖案的顏色,有其它搭配嗎?
    A:目前只有白底黑圖的款式,主要因素是成本考量。
  3. 你有做其它圖案的T恤嗎?
    A:這是我第一次把自己設計的衣服印出來賣。我很久以前做過一次系服,不過那版子已經沒有了。這件哲學T受歡迎的程度,會是我決定要不要繼續做衣服的考量之一。
  4. 7/9之前就要匯款,如果趕不及,還買得到嗎?
    A:我目前沒有計畫要屯貨,所以除了要送給親朋好友的之外,不會多訂。所以要是這次來不及訂,可能就要等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的再版囉。
  5. 那個圖案的梗到底是什麼啦!
    A:把水母的下半截腳都遮住,然後再數數看有幾支。
  6. 可以面交嗎?
    A:不要啦,怕到時候太多人我會面交到死。
  7. 我想問的問題你沒有寫到。
    A:email給我吧:

6.19.2011

必選四書,浪費青春

轉貼系上老師的文章。
...
必修四書 浪費青春╱陳瑞麟

教育部昨天宣佈從明年八月新學年開始,「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改列必選,不及格不能畢業。對曾經從「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囚籠中走出的「五年級生」而言,震驚地看到子女一代將再度進入囚籠中,不得不提筆為文,堅決反對。教育部此舉,其實是假道德之名行政治教育之實。筆者高中時代接受四書教育,其實只是把筆者教育成一名懷抱著中國文化優越感的井底之蛙而已,經過大學時代的學運與民主運動的洗禮,才蛻變成一名具有現代民主意識的公民。

道德人格的養成與是否讀過四書無關。課綱委員董金裕所謂禮儀品格漸淡,並非事實。筆者在大學教書十多年,這一代大學生,多數仍然尊敬師長,只是師生相處之間較為平等。董金裕以近日熱門新聞「蹺腿姐」借題發揮,無視於此例為一躁鬱症下的突發個案,也昧於兩萬名網友發動人肉搜索中體現的道德感與正義感。

強迫學生必選四書,違反國民教育的基本目的:培養民主社會的現代公民。四書無助於現代民主觀念與公民意識的養成。很多儒家捍衛者努力尋求所謂的「現代意義」,為儒家思想並不反民主辯護—即使如此,儒家思想仍無助於民主觀念與公民意識的培養。過去的歷史更顯示儒家支持者對台灣的民主化幾無貢獻—反而一直被用「反民主」的象徵。兩蔣威權統治下強迫性的儒家思想教育是一例,現在中國共產黨打著「孔子」的招牌抗拒民主觀念又是一例。

筆者同意四書(尤其是「孟子」一書)蘊涵一套倫理哲學,但是各種倫理理論其實也是特定的政治環境和文化之下的產物。古希臘的政治體制塑造了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倫理思想;春秋戰國的政治動蕩催生了孔孟思想;民主社會則有相應的倫理原則;二十一世紀的科技風險社會也應該形成一套新倫理觀—但這不會是儒家的倫理觀。要推行道德教育,與其讀四書來浪費學生的青春,不如教授哲學倫理學,幫助學生了解為什麼行為要合乎道德?以及使學生學會如何在科技社會下從事道德推理,而不是從四書中死記道德教條。
...
陳老師的第二段是在回應董金裕的這段發言
教育部昨天公布修正課綱,課綱委員、政大中文系名譽教授董金裕說明,以前高中有教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時,學生文化涵養較好,改成選修後,禮儀品格漸淡,最近的捷運「蹺腿姊」飆罵老翁事件,即讓人覺得有必要加強教導學生「溫良恭儉讓」。
基於個人經驗,我同意這些文化基本教材啥的對於品德教育沒有幫助。關於董金裕對於現代學生禮儀品格漸淡的指控,我不確定是否如陳老師所說,並非事實。然而,我相信,就算那是事實,在道德教育上也不見得是壞事。

董金裕是名譽教授,教過幾十年的書,就算發現學生一屆比一屆沒禮貌,這也是正常的,因為這就是走出威權時代的必然歷程:學生學會質疑老師,而老師必須以實力贏得尊敬。在民主時代,比起溫良恭儉讓的人民,我們反而比較需要懂得質疑威權背後的價值觀,並使用正確方式評估政策效果的老百姓,而這些,正好與那些文化教材的精神背道而馳。事實上,董金裕就是一例:他在沒有理據的情況下主張四書有助於道德教育並且力推政策,這就是被自己的價值觀左右,輕率又不科學地斷言政策效果的壞示範。

6.17.2011

五年以來我每天都穿拖鞋上學

我連博士班面試都穿拖鞋。要是中正像逢甲那樣不准學生穿拖鞋,我一定會力爭到底。

有些人主張不穿拖鞋才符合禮儀。我情感上不喜歡這類論點,因為禮儀就是一群自詡不粗俗的人約好用來笑其它人的東西。

然而,我承認這樣的禮儀作為一種社會互動規則的影響:你的老闆和客戶會因為你在他面前遵守禮儀的程度決定對你的評價,而這些評價會影響你是即將談成生意還是要被炒。

不過即便如此,我也不認為學校有權力藉由限制學生的穿著來避免學生出社會之後做出不合禮儀的事情,因為:
  1. 禮儀只是社會約定,不是道德要求。遵守禮儀可能會讓我在社會中過得更好,但我並沒有道德義務在社會中遵守禮儀。只要不違背道德,一個人有權決定自己要過什麼樣的人生,而這當然包括他願意在多大程度上為了某些利益向社會約定妥協。
  2. 如同我以前提過的,就算每個學生都願意在出社會之後以遵守禮儀的方式過活,也不代表學校應該在學生出社會之前就訓練他們不穿拖鞋,因為這是把你的學生當白痴:你假定要是不每天規定他們好好穿鞋子,他們就會蠢得在將來著拖鞋面試。如果你尊重你的學生有正常人的智能和自己決定自己的生命的權力,你該做的是告訴他們在哪些場合穿拖鞋會有哪些後果,然後讓他們自己選擇要不要穿,而不是直接處罰那些「做錯」的人。

6.14.2011

有一點哲學味的小朋友吵架

這裡,你可以猜猜看我說的是哪一段。

(提示:雖然哲學味只出現一下下,但很有公孫龍子的風範!)

6.11.2011

暑假哲學營預告

暑假哲學營會辦在八月下旬,地點應該是新竹的關西高中。這次的主題是「人的哲學」,討論人以及人和世界的關係,預計開設的課程有:心靈哲學自由意志理性和理由、道德相對主義和動物權。基於課程內容,這次活動會比上一次更有哲學味(換句話說,對於沒有興趣的人來說會更無聊)。 這次我們還是會玩哲學大逃殺。此外,每堂課後都安排由哲學生帶領的小組討論時間,希望能促進哲學系內外的互動以及學員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思考。晚飯後,也一樣留有空閒時間讓大家討論、聊天或者玩黑暗哲學界。基本上我希望把這個活動營造得讓大家都覺得舒服且有趣,並交到可以好好討論哲學的朋友。 哲學營會在月底或七月初開放報名,屆時我會把消息公佈在這裡。

6.10.2011

舊糕新裝

Blogger在今年四月推出了新的瀏覽模式。你可以點選下面這些連結,看看不一樣的哲學哲學雞蛋糕:

SidebarFlipcardMosaicSnapshotTimeslide

其中Sidebar、Flipcard和Snapshot可以讓你很容易地找到有圖片的文章,若你喜歡我的畫,可以用用看。

6.09.2011

我的臉書


歡迎大家加我,但請說一聲你是從雞蛋糕來的。另外,我在臉書開了一個討論哲學的社團,歡迎加入。

6.08.2011

高中哲學社團

前一陣子有高中學弟寫信給我,說他想建立一個哲學社團,向我尋求建議。我的意見大致如下:
  1. 各社團大致上都有一種主要活動作為社團目標,例如辯論社的各種比賽、校刊社的校刊、街舞社的成果表演等等。這些主要活動一方面可以作為吸引新社員的招牌,也可以讓你在創社和社團評鑑時(如果有的話)有東西可以給學校高層看,最後,它也讓你的社團在平時有向心力,有那種大家一起朝同一方向努力的感覺,也會讓社員比較有動力參加非社課時間的活動和練習。若哲學研究社想要有一個這樣的活動,我的建議是,把社團的目標(之一)設為:每個社員都參加教育部辦的小論文比賽,每人至少出一篇論文。小論文比賽是很好拿獎的比賽,他們為了鼓勵學生參加採複數敘獎,每一屆都有一大堆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我高中時丟過兩篇論文,在同一屆拿到第一和第三,日前還有人研究吸血鬼在生物組拿到特優。因此,我相信這個比賽會是好點子,若你的社團10個人有5個得獎,學校應該就很開心。另一方面,校方及家長相信小論文比賽的得獎紀錄有助推甄大學,這可以作為你和你的社員花時間在社團活動上的好理由。
  2. 對於社課內容,我的建議是找一本高中生看得懂的哲學概論來念,並且最後要使大家可以從其中找到自己想要寫的小論文題目。社課時間可以讓大家討論,或者找老師來上課。
  3. 社師是我比較顧慮的,我相信大部分高中老師沒有教分析哲學的能力。我樂意幫高中生社團上課,但人在嘉義。比較可行的方案應該是找附近大學的哲學研究生,台北宜蘭可以找台大、政大、東吳、陽明;桃竹苗可以找清大;中彰雲嘉南可以找中正。
  4. 最後,如果要創社,最要緊的應該是趕快找齊人數。我不知道現在的高中生有什麼有效的廣告平台可以用,或許可以去深藍問問看,或者到圖書館哲學區堵人之類。如果在宣傳時需要雞蛋糕的文章,可以直接拿去用。這種不會惹事又安全的學術性社團,只要人數有到門檻,學校應該不會刁難。唯一要注意的應該就是不要被熱愛中國哲學的高中老師左右社團事務吧(當然,除非你們想念中國哲學)。
關於我的想法以及高中生創立哲學社團這件事,歡迎大家提供問題和意見。如果你是有興趣創立哲學社團的高中生,歡迎留言或email跟我聯絡。最後,如果你的高中有哲學相關社團,也請留言讓我知道。

6.04.2011

宜蘭高中蔬食日

聽說我的母校宜蘭高中現在每週一全校吃素。在這一天福利社買不到葷,教官會在校門口檢查誰的便當裡偷藏了肉。有報導指出,宜中學生和校方簽署了環保公約,除了少數特殊情況學生,其餘同學都要配合,否則會在班級生活競賽*1中扣分。校方主張,除了環保之外,這個制度也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然而,在侵犯自由之外,我懷疑這個制度真的有這兩個功能。

環保

全校每週吃一天素,這是否有益環境保護,得看這個制度是如何影響食物來源的製作和運輸,例如,如果這個制度使得廠商必須從更遠的地方叫蔬菜,它可能就不會更節能減碳。這不是什麼「你怎麼知道地球正在暖化?搞不好那是政治鬥爭的假話!」之類把知識門檻拼命拉高的懷疑主義,而是很實際並且只要用點心就可以回答的問題。學校作為提出政策的一方,應該對自己主張的好處負起舉證責任,如果在沒有做好的情況下硬推,反而是教育上的不良示範。

此外,就算蔬食日有有助於環境保護,也不代表這些高中生和教職員就有責任每週吃一天素。原因很簡單:我們有很多手段照顧地球,但這不代表每一項我們都有責任做,也不代表當我們在當中挑出一項規定大家照辦,這個選擇一定是公正的。就算環境破壞是人為結果,也不代表每個人對於這個結果應該負的責任都一樣重,當我們考慮某個傢伙在道德上應該為環保付出多少,我們必須考慮,例如說,他在環境破壞上插了多大一腳。

有一些評論時事的人傾向於把政府和商人幹的壞事歸咎於人民:都是人民沒有好好投票,所以選出爛政府;都是人民愛色羶腥、貪便宜,所以有那些亂七八糟的節目和黑心食品。這種傾向的壞處就是在批評之後不容易有有建設性的結果。並且,就算有後續計畫,這些後續計畫也常常是建立在最弱者的犧牲上,因為他們(在這個例子裡,就是被迫吃素的國高中生以及他們的老師)最容易欺負。誰該優先為環保付出代價,這可以討論。但如果我們不仔細評估責任分配,結果很可能就會是像當兵一樣,不論是非,最菜的鳥去做最爛的事。

社會責任

校長吳清鏞在這份訪談影片裡說:「我們是在做教育,應該培養學生了解他們有社會責任。就這件事情我不認為需要表決多數人贊成或多數人反對,現在很多國中小也都全面實施這樣的(蔬食日)。」

我想不到利用制度和同儕壓力逼迫學生吃素能如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果你要讓學生了解「並不是你有錢,就可以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你得提出理由說服這些學生這是對的,而不是處罰吃肉的人。關於前者,我接觸的宜中在學學生表示他在之前完全沒看過那份公約,這使人懷疑宜中除了規定大家在蔬食日吃素以外,到底有沒有跟學生討論過公約的內容及其道德意含。關於後者,我同意處罰能提供學生改變行為的動機,但,首先,刑罰是社會控制的方法,要處罰什麼樣的人,輪不到高中校方來決定。再來,將某些行為和不好的感覺連結在一起,是應付狗和幼兒這些簡單動物的古典制約把戲,對於高中生這種有思考能力,清楚懲罰是懲罰、吃肉是吃肉的行為者,除非這些懲罰能終生持續,否則其影響八成跨不過畢業典禮。

此外,校長這段話也有其它問題。吳清鏞主張這不是能用多數決解決的議題,但下一句就企圖使用有很多國中小也實行蔬食日的這個現象來支持自己的立場。如果高中內部的多數決沒辦法評斷蔬食日有沒有道理,憑什麼好幾所校方決策者集合起來做的多數決就可以?若某個政策有道理,找出一兩個有道理的說法捍衛它,應該很容易。反過來說,如果某個政策的發言人說的話老是有問題,我們就應該質疑,這個政策是否連贊同者都提不出實在的說法來辯護其合理性。

從心底講,我認為宜中的作法是挑軟柿子吃,欺負沒有反抗能力的學生。並且,我懷疑宜中校方內部有上師的信徒。要在食物上環保,有很多比較不損人自由的作法,例如挑選使用在地食材的廠商等等,這些作法可能太低調而無法博得報紙版面,但卻是實在的人會願意做的。

反過來說,壓縮學生的權利來爭取名望或滿足自己的道德感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校方作為和學生權力不對等的老大,在決策上就更應該小心。學校命令,學生執行,大部分的成本都在學生身上,這就像是學校從學生口袋掏錢下注,既然是學生買單,校方自然也比較沒有動機仔細檢查這樣作法到底對於培養品德或維護環境有沒有幫助。然而,若你真的在乎品德和環保,這些檢驗是你的第一要務。


註釋

*1. 班級生活競賽:考驗班級向心力和集體意志的嚴酷比賽,只有最堅忍不拔頑抗強權的團隊,才有機會不讓虛迷的榮譽侵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