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09

不讓喜好決定信念?不然勒?

有人私底下問我說,如果不能用喜好來決定信念,那麼我們該用什麼來決定信念?我們該基於什麼而決定要不要相信某件事情?

(我想我得澄清,雖然這個詞在日常語言中的使用範圍很廣,但是我討論的「信念」是可以為真或為假的belief,不是價值觀或態度。「進清十郎的基本信念,就是隨時砥礪自己」、「他的信念使他一直維持運動家精神」這些話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也都出現了「信念」,但是我並不討論這類「信念」,我討論的是,例如「他相信2+2=4」或者「他相信地球的形狀跟德國乳酪一樣」這類的東西)

我們該因為什麼而相信一個命題,直接地說,當然是因為這個命題的為真而相信它,如果不是很確定它是不是為真,至少我們也應該因為掌握了它為真的有利證據而相信它。

然而,我們要怎樣知道一個命題是真的還是假的?哲學家很早就為為這個方法定下了基本規則,而這些規則就反應在他們分類命題的方式︰

我們可以僅使用一些與經驗無關的方法(邏輯、語句分析)來判斷先驗命題是否為真,然而,要知道一個經驗命題是否為真,一定得倚賴經驗。

3.30.2009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野獸國

where-the-wild-things-are-poster

這是即將於11月上映的《野獸國》改編電影的海報。

sendak

《野獸國》是我最喜歡的圖畫書之一,講的是小男孩在家裡大撒野之後,被媽媽罰關在房間不準吃晚餐,最後不知怎地(自己去看)流亡到一個充滿野獸的國度成為老大的故事。我也曾是超皮的小男孩,常常被處罰,所以很能體會故事的情節。

0,,6143994,00

where-the-wild-things-are

這個網站蒐集了電影的人物造型設定,以及和原作的比較,看起來挺值得期待的。你可以在這裡找到高畫質預告。

blog_girlskateboard_wtwta01_grid_3

3.29.2009

宗教作為生命意義基礎的危險

在上兩篇文章中,我試圖論證,大多數信徒關於上帝的信念並非建立在對於客觀證據的掌握上(因為根本沒有這種證據,你能找到什麼證據是青睞上帝存在,而不青睞飛天義大利麵妖怪存在的嗎?),而僅僅是建立在自己的喜好和習慣上。然而,為什麼把自己的道德和人生意義建築在僅因為喜好和習慣而接受的信念上是危險的?

因為,如果我僅僅因為喜好和習慣而接受一個信念,我也就可能僅僅因為喜好和習慣而放棄它。而如果這個信念是我一拖拉酷重要的人生意義的基礎,這時候我就慘了,因為我雖然放棄了這信念,但是可能還不想放棄我的那些人生意義,而一直相信我的人生意義因為建築在那個信念上而有堅實基礎的我,現在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為解釋我的想法,讓我們考慮兩個例子︰

小丸喜歡做藝術,他相信自己的生命意義就是想出各種有創意的點子並實做,然後分享給其他人,不為什麼,只因為這很有趣。小丸的生命意義和他擁護生命意義的理由是一致的,一致到幾乎不會有動搖成本,也就是說,當他的喜好和習慣的變動危及他的生命意義的基礎的時候,他根本不感到為難。讓我們問一個問題來讓這件事情更清楚︰

不考慮外在條件(如藝術的經濟負擔、藝術對環境的危害),支持藝術作為小丸的生命意義的那些基礎,什麼時候有可能會動搖?

既然藝術作為他的生命意義的唯一理由是因為藝術很有趣,那麼,當這樣的理由受到動搖,自然是因為他玩膩了,覺得藝術無聊了。然而,因為覺得藝術無聊而停止繼續做藝術,對小丸來說不會有任何痛苦與矛盾。雖然他會因為一下子不知道要幹嘛而覺得無聊甚至不知所措,但這對人生意義空窗期而言是正常現象,再不濟也可以看CSI打發時間。

然而,把自己的人生意義建築在宗教上的人,就不一樣了︰

阿條從小生長在虔誠天主教家庭,他相信自己的生命意義是(為了散播主的愛)服務群眾。然而,在做了20年社會工作之後,條媽不幸意外去世。阿條對主頓失信心,因為如果主真的在看著我們,是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放棄信仰的阿條會過得如何?重新思考宗教的意義,搖身一變作為一個身心健康的無神論者上B打筆戰參加搞笑推文大賽嗎?大概不是。

首先,阿條大概會面臨一陣子生命意義喪失基礎的折磨。小丸喜歡藝術,只是因為藝術很有趣,所以當藝術不有趣,他就放棄,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就算沒有上帝,阿條恐怕也很難打從心裡徹底認為服務群眾不值得作為他的生命意義,然而,當阿條用來說服自己服務群眾有價值的最重要的理由消失,他必定得面臨一陣子矛盾與痛苦的折磨*1。再來,即使阿條真的僅僅因為不信上帝而徹底地覺得服務群眾一點價值也沒有因而不再從事那工作*2,雖然他不會面臨「我有個沒有基礎的生命意義」的矛盾折磨,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意義,而且這種失去也跟小丸失去藝術作為生命意義完全不同。主觀上,對小丸來說,這種失去是他自己選擇的︰為什麼不做了?因為無聊啊,我得找點更有趣的事情來做才行。然而,主觀上,對於阿條來說,生命意義的失去根本就是被背叛︰他媽的我搞你搞了20年,現在你竟然來搞我媽!?就這一點,我覺得阿條的處境跟陳組長有點像︰

陳組長長駐鎮上的小派出所,十幾年來一直都熱心地協助鄉親們處理生活問題,例如外遇、搶婚、亂倫、情殺。陳組長頭腦非常好,再錯綜複雜的案件,經過他眉頭一皺,都可以水落石出。

這一天,陳組長接到隔兩條街的黃媽媽的緊急電話,說出人命了。趕到黃家,現場血跡斑斑,地上、沙發上、電視上橫七豎八地躺了十幾個人。基於深厚的法醫學識和那外露的內臟以及打爆的腦袋,陳組長一眼就看出這些人都死了。除了依照標準程序指揮鑑識人員採集證據和DNA樣本之外,陳組長也利用他犀利的眼神觀察現場,並發現有具屍體的血塊凝結程度並不單純︰「(皺)如果兇案發生的第一時間黃媽媽就打電話報警,為什麼這血跡看起來像是放了三天的蕃茄醬...?(挖、舔)幹!蕃茄醬!」

「卡—!」角落一個帶著導演帽的男子從導演椅上跳起來咆哮︰「劇本有叫你舔嗎!發神經啊!」

這時陳組長才知道,十幾年來他根本不是真的在服務鄉親,他只是在拍某台視時裝劇。陳組長的心思亂了,亂得像地上斑斑的蕃茄醬,陳組長跌坐下去,一動也不動。

...

  1. 換句話說,我會說,在這個例子裡,其實阿條只是拿上帝作為做好事的藉口,就算沒有上帝,他還是會想要做好事的,就算他很難說服自己再沒有上帝的情況下善行依然有價值。
  2. 看看宗教多可怕。

3.28.2009

別讓喜好決定信念

相信唯心論,或者相信上帝,對於某些人來說是一條easy way,因為這讓他們能夠安身立命,而且,嚴格地說,絕對不會被推翻。然而,這樣的態度,除了很荒謬之外,至少還有一個嚴重缺點︰將信念的判準從客觀的證據轉移到主觀的喜好。

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信徒為什麼相信上帝創世卻不相信義大利麵妖怪創世?畢竟,這兩個假說都一樣不可否證,所以他們的可信度應該隨時都一樣高(或者用我偏好的說法,一樣低)。當一個講究證據的人面對兩個可信度相同的主張,他對於這兩個主張的信任程度應該也相同。然而,信徒對這兩個說法的信任程度卻天差地遠,他們死忠膜拜前者,對後者嗤之以鼻。如果不是來自於客觀的後天證據或先天證明,這樣的差異還能從哪裡產生?主觀的喜好和習慣,可能奠基於對自己價值觀的深思熟慮,也可能受到嚴肅家世傳統影響的,喜好和習慣。

以喜好和習慣來決定信念是危險的,尤其當這信念是你的道德觀和生命意義唯一的支柱的時候。

3.27.2009

部落客的自白的自白

▌壹

作為一個聖明燭照從不出錯的部落客,我應該故意在幾篇文章裡留下小失誤,讓大家知道我有認錯的雅量,只是從來都用不到。

▌貳

作為一個白痴部落客,我應該寫篇這樣的自白︰

「作為一個聖明燭照從不出錯的部落客,我應該故意在幾篇文章裡留下小失誤,讓大家知道我有認錯的雅量,只是從來都用不到」

這樣下次被婊的時候才有台階下。

為什麼可否證性很重要?

唯心論和上帝創世的共同之處,就是沒辦法被否證︰不管我們找到什麼證據,都沒辦法因此說它們為假(或者讓它們為假的可信度增加一分)。而這也是幾乎所有哲學上的懷疑論具有的共同特徵︰不管我們找到什麼證據,都沒辦法抵銷半點懷疑。
我主張我們有強烈理由不接受這些原則上無法被否證的主張。因為當一個主張沒辦法被任何找得到的證據否證,意思就是說,不管這個世界變成什麼鬼樣子,支持這個主張的理由都不會變少。換句話說,支持這個主張的理由,根本與世界無關。然而,當這個主張本身是對於世界的面貌的描述的時候,這件事情就變得很荒謬︰為什麼我們要僅僅基於那些跟世界的面貌長得如何完全無關的理由,來相信一個用來描述世界的面貌的主張?


note:

  1. 我同意我們應該相信數學和邏輯真理,我也同意它們沒辦法被否證,不過我認為它們本身並不是對於世界的描述。

3.26.2009

女孩請給我啪嘶,哲學系幹嘛不爽?

我發現有一些劇組人員對《女孩請給我啪嘶》為什麼會讓哲學系的這些傢伙這麼不爽感到困惑。作為少數舉手發言並且鼓勵大家出聲的哲學人,我想我有義務做一點說明。

我遇到的第一個困惑大概長這個樣子︰

『分析哲學?是的,我百分百知道(中正)哲學系是搞分析哲學的。但不代表現在搞分析哲學,未來就一定會搞吧?時間是OPEN的,為什麼事情要說的那麼一定?』

我猜這段困惑的意思是說︰

好吧,雖然我們在劇中對於(中正)哲學系做了就目前而言不符合事實的描述︰哲學系實行某些事實上不被實行的研究方法(進行尋找明信片主人的超級任務以求得某種生命體驗),但是哲學系現在不實行這些方法,不代表以後不會實行它們啊,就這一點來說,我們也不算是做了不對的描述。

不論哲學系以後會有什麼改變,做出不實描述給人帶來麻煩就是做出不實「《女孩請給我啪嘶》的確為資訊傳播上處於劣勢的單位帶來困擾。而且這個困擾並非來自於無關緊要的描述錯誤,而是把別人(至少,在目前的研究典範下)不會說的話硬塞到人家嘴裡」描述給人帶來麻煩,我看不出這裡有辯解的空間。想像這樣的情況︰

一個對於藝術不熱衷的國家,老百姓總是搞不清楚國內兩間工作室哪一間是專門做古典主義藝術,哪一間是專門做當代裝置藝術和設計。這讓藝術家們很頭痛,因為每天都有學生和顧客走錯門,展覽也很難宣傳。我拍了一部電影,主角是其中一個工作室的學生,所有重要場景都在工作室拍攝,唯一不原汁原味的是,劇中分配的回家作業是臨摹達文西。

工作室抗議︰「什麼跟什麼嘛那根本就是在誤導!!我們才不會畫達文西!外人本來就對我們的projects不太瞭,現在他們看了以後如果都以為我們都是那樣子是要怎辦啊!」

我聳聳肩︰「當代藝術?是的,我百分百知道你們是搞當代藝術的。但不代表現在搞當代藝術,未來就一定會搞吧?時間是OPEN的,為什麼事情要說的那麼一定?」

雖然上面的例子已經很明顯地說明了不實的描述是如何對資訊傳播上處於劣勢的單位造成困擾,但其實這個例子還不夠好,因為當代藝術/畫達文西跟分析哲學/超級任務的類比不夠貼切。要一個做當代藝術的轉行做,或者偶爾畫畫達文西,是很容易的,只要他喜歡就行了。然而,一個分析哲學家卻很難轉行,或者偶爾,以超級任務作為研究方法,因為超級任務作為研究方法不被分析哲學的方法論接受。當代藝術/畫達文西的區分完全是美感和價值問題,但是,要讓一個分析哲學家相信超級任務是正當的學術方法,除了價值觀的轉變,我們還需要更多東西。

要貼切地類比這樣的差異,想像這樣的情況︰

鄉土片在當地教堂取景,角色做禮拜時,十字架上掛的是媽祖。

牧師不太高興︰「這是在誤導!我們弟兄姊妹們才不會拜媽祖!」

我聳聳肩︰「上帝?是的,我百分百知道你們是信上帝的。但不代表現在信上帝,未來就一定會信上帝吧?時間是OPEN的,為什麼事情要說的那麼一定?」

或者這樣的情況︰

我們到認知科學研究所拍片子,主角修的課叫做「延宕性伊底帕斯與殺很大︰佛洛伊德會見瑤瑤」,討論戀母情節和因為受到巨乳廣告吸引而註冊線上遊戲之間的因果關係,以及潛意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有些研究生很不爽︰「什麼跟什麼嘛那根本就是在誤導!!我們才不做佛洛伊德*1!外人本來就對我們的研究不太瞭,現在他們看了以後如果都以為我們都是那樣子是要怎辦啊!」

我聳聳肩︰「認知科學?是的,我百分百知道你們是搞認知科學的。但不代表現在不接納精神分析,未來就一定不接納精神分析吧?時間是OPEN的,為什麼事情要說的那麼一定?」

《女孩請給我啪嘶》的確為資訊傳播上處於劣勢的單位帶來困擾。而且這個困擾並非來自於無關緊要的描述錯誤,而是把別人(至少,在目前的研究典範下)不會說的話硬塞到人家嘴裡。

這時候,我們可以怎麼辦?還是同一個建議

「...不管是試圖對導演的意念進行同情式理解的人,還是不諒解這部片造成的誤導但希望自己能多少做出挽救的人,能做的事情都只有一個︰發聲,讓自己的想法在作品亮相後的討論匯集處占有一席之地。《女孩請給我啪嘶》用噱頭的手法呈現了(娘娘腔的、莫名其妙的、超級任務的)哲學系,然而,就算這些都是誤導,它也打開了一個容易在茶餘飯後談及哲學系的話匣子。請大家—尤其是系上的同學們—把握這個機會,不要吝於在各種場合談論哲學系和哲學,讓來自修過哲學系課程的人的第一手訊息也能出現在檯面上」

...

  1. 我知道最近有腦神經科學家開始尋找潛意識作為心靈狀態的生理基礎(而且可能已經有進展),因此,或許精神分析作為一個理論並非是不可證偽,且有機會受到硬派心理學家接納的。然而,在這個例子裡我假設精神分析是偽科學。

天才案例 againsts Van Parijs’s principle of undominated diversity

Van Parijs主張,在機運平等主義下,我們應當依據the principle of undominated diversity來決定哪些受到補助︰

The principle of undominated deversity在一個社群中,如果存在有一個人B,使得社群中的所有人都寧願擁有B的先天條件,而非A的,A就應該因為先天缺陷受到補償。而且,A應該一直被補償,直到在這個社群中至少有一個人寧願擁有A的先天條件+補償物資,而非B的先天條件和補償物資(B也有可能因為每個人都認為他不如,例如說,C,而受到補償)。

根據Elizabeth S. Anderson,Parijs的判準不好,因為它會讓一個擁有嚴重缺陷的人,被社會裡另外一群擁有怪異價值觀,以持有那類缺陷為榮的傢伙拖累,以至於無法獲得補償

我認為Anderson的反駁只說了一半。Anderson的抱怨是,Parijs的判準太強了,要求太嚴格,使得一些該受補助的人有可能沒受到補助,然而,我想宣稱,Parijs的判準太弱,要求太寬鬆,會使得政府做出不該做的補助。

Parijs主張,如果每個人都寧可當A而非B,我們就應該為了B的先天缺陷補助他。然而,一個社會裡會不會偶然出現那種完美型人物︰聰明、帥氣、性感且強壯又健康,人人稱羨?當這類人物出現,根據預設社群裡的每個人都會同意大家都比他差(讓我們稱這種例子為「天才案例」),在這樣的情況下,Parijs的判準會要求政府補助除了這個完美傢伙之外的每一個人,直到對於每個人x來說都存在有另外一個人y使得y寧願成為x並拿到他的補助而非成為那個完美的傢伙。

這一點也不合理。我們應該因為殘障不如一般人而補助殘障,但是我們沒有理由因為一般人不如天才而補助一般人。退一步來說,就算我們真的有直覺認為應該幫助一般人拉近他們和天才的距離,我們也不會認為這樣的補助比殘障補助更重要和急迫,而Parijs的方案無法顯示其中的差異。

一個可能的反駁是,就如同Anderson所提到的,可能會有那種價值觀異於常人的人,一點也不覺得當天才很好,因此作為反對票阻止政府補助那些不如天才的一般人。然而這更凸顯了Parijs方案的荒謬︰要避免奇怪的補助(或不補助)出現,我們需要社會裡這些奇怪的人士替大家煞車。

雖然我相信天才案例是對於Parijis真正的挑戰,我也相信Parijis的理論在經過適度的修改之後可以避開這個挑戰。在《The Priority of Dominated》這篇文章裡,我將說明我自己的修正提案。

機運平等主義的補償判準問題以及Van Parijs的principle of undominated diversity

機運平等主義主張平等就是讓人不要因為自己無法控制的運氣而特別賺或特別衰。在這樣的情況下,粗略地說,當一個人因為好運而獲益,這樣的獲益應該被削弱,當一個人因為壞運而損失,這樣的損失應該被補償。

然而,到底哪些人應該受到補償?機運平等主義至少必須提供一個明確的判準。德沃金主張我們可以用「無知的保險」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個方法有不良後果︰它不支持對於罕見先天疾病的補償;當謹慎的人和有企圖心的人擁有一樣的先天缺陷,它僅支持對於前者的補償,更扯的是,它要求政府應該付錢讓那些特別在意外表的人去整形。

為了挽救機運平等主義,Van Parijs提供了另外一個判準︰

The principle of undominated deversity在一個社群中,如果存在有一個人B,使得社群中的所有人都寧願擁有B的先天條件,而非A的(換句話說,A’s diversity of assets is dominated by B’s),A就應該因為先天缺陷受到補償。

然而,A應該受到多大的補償呢?The principle of undominated deversity主張︰

A應該一直被補償,直到在這個社群中至少有一個人寧願擁有A的先天條件+補償物資,而非B的先天條件和補償物資(B也有可能因為每個人都認為他不如,例如說,C,而受到補償)。

Parijs的判準能解決德沃金的判準帶來的問題,因為這個判準跟機率無關,排除了對於謹慎的人和冒險進取的人的差別待遇的可能,也讓罕見疾病患者有機會得到補償(只要大家都覺得那非常嚴重),而且,根據這個判準,一個人很難因為僅僅不滿於自己的容貌就獲得整形補償(然而,如果他是公認長得醜到不行,依然有可能獲得補償,不過這也還算合理,畢竟每個正義的社群都應該給我這類人一點機會)。

然而,Parijs的原則還是引起了一些不滿。Elizabeth S. Anderson抱怨,在這樣的原則下,一個擁有嚴重缺陷的人,可能會被社會裡另外一群擁有怪異價值觀,以持有那類缺陷為榮的傢伙拖累,以至於無法獲得補償。更糟的是,這種擁有異於常人價值觀的團體,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在美國,有一些自信心非常強的聾人團體,他們視聽不見為天生的禮讚,(seriously)不認為聾人而比較差。想像,如果在社群中有這些人,當我們使用The principle of undominated deversity來決定誰應該受到補償的時候,不但他們自己不會受到補償,也讓其他聾人失去受償的機會。

我相信Parijs的方案有第二個缺失

3.25.2009

[利維坦07.] 小心被幹掉

[利維坦系列文章目錄]

本周起我們開始進入霍布斯的政治哲學。作為君主制度的擁護者,霍布斯企圖使用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的假想來證成君王的正當性。他的思路,粗略來說應該是這個樣子︰因為自然狀態是悽慘的,而君主制度是避免自然狀態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們應該支持君主制。要建立這樣的論證,霍布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證明自然狀態真的很悽慘。

根據霍布斯,雖然每個人在心靈和身體上都有差異,有些人比較聰明/愚笨,有些人比較強壯/瘦弱,但是大家在一件事情上都是平等的︰當自己和別人敵對的時候,自己有可能會被幹掉。因為就算是強壯的人也會有罩門,就算是聰明的人也有鬆懈和無防備的時候,當人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一定的勝算是存在的。因此,霍布斯推論出︰

P1︰如果鬥起來,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殺掉或受損失。

被殺掉或者動不動就受損失的生活是悽慘的,不會有人想要。然而,P1並不蘊含我們需要擔心被殺掉或受損失,因為,就算P1為真,只要每個人都不想和別人鬥起來,或者基於一些理由不選擇和別人鬥起來,大家還是可以生活得很開心,不需要無謂的擔心。

因此,霍布斯需要第二階段的推論來說明人真的很容易鬥起來。資源有限,如果兩個人對於同一個東西的取得有希望上的平等,他們會鬥起來。然而,這裡的「希望上的平等」是什麼意思?Kiki提供兩個可能的詮釋︰

Q1︰equality in achieve the end,當一群人對於同一個東西的取得有希望上的平等,他們有(幾乎)相同的機會取得這個東西。

Q2︰equality in the expectation of achieving the end,當一群人對於同一個東西的取得有希望上的平等,他們每個人都相信彼此有(幾乎)相同的機會取得這個東西。

Kiki認為Q2才是恰當的詮釋。因為Q1無法直接成為「人真的很容易鬥起來」的證據,因為一個人會選擇做出什麼,是倚賴他的信念和慾望,而非外在世界的事實。「事實上,人人有機會」無法直接促使這些人投入競爭,還得要他們相信這件事才行。

根據Kiki的詮釋,我們可以建構出這樣的論證︰

Q2*︰在自然狀態裡,人很容易鬥起來,因為,只要一群人相信彼此有(幾乎)相同的機會取得某個東西,而且他們都想要這玩意,他們就會鬥起來。

P1和Q2*支持這個結論︰

R︰在自然狀態裡,我們有強大理由擔心自己隨時會被幹掉,或者受傷害。

我的意見和Kiki不一樣,我相信Q2不是恰當的詮釋,而如果霍布斯想說的真的是Q2,那我會認為他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建構出更有說服力的論證。

在今天討論的段落裡,霍布斯的目標是證明自然狀態真的很糟糕。P1告訴我們說,如果人跟人鬥起來,很容易有悽慘下場,然而這還不足以說明自然狀態很糟,他必須證明人跟人真的很容易鬥起來︰根據P1,人在自然狀態裡越容易鬥起來,我們在自然狀態裡的下場就越慘,R提到的理由就越強大。

Q2*的策略是,舉出一個情況x,使得人在x裡會鬥起來。Q2所能支持的,人鬥起來的頻率,跟x這個情況出現的頻率一樣。因此,想當然耳,最好的論證策略是找一個常常出現的x,才會使得R的說服力最大化。

然而,Q2是一個常出現的情況嗎?我想不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會真的做出「每個競爭者奪冠的機會一樣大」這樣的判斷,雖然一旦我們做出這樣的判斷,我們大概都會願意投入比賽,但是這種判斷出現的機會太少了。換言之,Q2是個太強的宣稱︰雖然在Q2之下人通常會幹起來,但是人不需要有Q2也可以鬥起來。更重要的是,事實上人鬥起來很少是因為Q2。我們在決定要不要加入競爭的時候,通常只會考慮自己成功的機率,當競爭者超過兩人,我們更不會在乎是否每個人成功的機率都幾乎相等,除非我正在考慮要先暗算敵人A還是敵人B,否則,A和B哪個傢伙勝算比較大干我屁事?我自己的勝算有高到讓我願意下注,才是重要的。

如果Q2不是一個好的詮釋,它應該被什麼取代?我的建議是︰

Q3︰當一群人對於同一個東西的取得有希望上的平等,他們每個人對於自己取得這個東西的機會的估算,都高到使得他們願意投入競爭。

就論證脈絡而言,Q3比Q2好,因為雖然他們都可以支持人鬥起來,但是Q3比較常出現,它能支持的,人們互鬥的頻率,比較大。

3.24.2009

女孩請給我啪嘶,劇組騷擾禁止!

我的朋友,之前提過的電影的製作團隊成員,今天早上丟了訊息問我能不能把MSN狀態(「女孩請給我啪嘶.來自哲學系的抱怨 http://...」)改掉。顯然有個傢伙看了我的文章之後對他們做了一些(細節我不清楚,也許是沒禮貌的?)事情,造成不小困擾。

對於找劇組麻煩的人,我想說,作為關心哲學的人,我感謝你的熱情與行動意志。然而,要彌補電影造成的誤解,找人家碴大概不會有什麼用。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希望念哲學的大家說出自己的意見,並非是在鼓勵私下困擾,而是公開地、理性地發聲,這樣才更具有傳播力和說服力。

對於劇組,作為導演的昔日夥伴*1,我對你們的不舒服感到同情,然而僅止於此。除非你們真的是「為了諷刺大家對哲學的無知、為了引起大家對哲學系的注意力,所以在劇裡誇張地對哲學系的面貌進行不符合事實的塑造」(然而,如果這是事實,你們應該也樂見這議題越煮越高潮),否則我沒有義務,也不想配合你們對這件事進行冷處理或低調化。因為,如果哲學面臨的誤解處境是你們為了在電影裡塞一些有趣的點,或者為了諷刺文學院的課程而造成的無辜結果,應該負責的是當初沒有把事情弄周全的人,而非極力彌補傷害的人。

另外,根據目前對學校網路社群的觀察,這個議題似乎頗難延燒,因此工作夥伴遇到的困擾大概只是個案。然而,我還是建議劇組表達自己的態度和立場,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

  1. 兩年前我為通識課的小組表演寫了一個很蠢的劇本,她接納並參與演出,毫無怨言。

  2. 依照學妹的說法,正確的回應應該長這樣︰「靠什麼跟什麼嘛他們也造成我們不小困擾啊,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叫他們停止宣傳,還是乾脆把片子鎖在家裡,巡迴播放也不要去了!?」不過太嗆了恕不錄用。

如果電腦拿了諾貝爾文學獎

今天的心靈哲學課討論representational theory,一個主張心靈就是符號運算機的理論。討論到這種理論,不免俗地會談電腦(符號運算機的典範)和人工智慧︰電腦(原則上)可不可能具有心靈、電腦可不可能具有智慧、學習能力或創造力。國小老師提出了一個離題但有趣的點子︰

如果將來我們造出很厲害的電腦,這部電腦創作的小說(以匿名形式專案投稿,並獲得評審一致認同)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們會怎麼反應?

我的回應︰

我們當然是會覺得很雞掰,尤其是那些死命相信只有人會創作的人。而且到時候各國際大廠打鐵趁熱一定都會以研發出「隨便弄弄都能得諾貝爾獎」的軟體為目標卯起來拼。所以我們會在網路上找到一堆軟體,每個都能讓我們隨時有有趣的第一手故事看。更雞掰的還在後面,當這些軟體寫東西越寫越好,每個都能輕鬆得獎,諾貝爾文學獎就沒有人類的份了。相當然耳那些人類主義者一定會很不爽,因為「機器怎麼寫得出感情勒這一切都是幻覺騙不倒我的!!」因此他們會要求那些瑞典人以及各大文學獎禁止機器參賽,或者增設「Human only」的獎項(也會有人主張程式寫出來的作品得獎時榮耀應該歸予程式設計師,不過這麼多軟體在網路上隨意交配產子,要追溯原作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這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第一,滿街都是裝了電子鼻孔、電子橫隔膜甚至電子腦的傢伙,要判斷哪些是人哪些不是真的挺困難。第二,隨時都有人拿機器寫的東西冒充自己作品參加比賽。更何況,就算我們可以明確地區分人類組和機器組並且杜絕作弊,最後一道難堪的結果還是會出現︰雖然歷屆諾貝爾文學獎都有人類得主,但是他們寫的東西除了評審之外根本沒人看,因為比起機器寫的,真是太無聊了!

3.23.2009

無神論,保你小命

atheism save your like ch t

開放程式碼歡迎轉貼︰

<a href="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23.html"><img src="http://webmember.e-land.gov.tw/uploadimg/Userfiles/k/krisnight_200903230934541.jpg" /></a>
  1.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check here.

  2. 除了白爛玩笑,也別忘記嚴肅討論

atheism save your life banner2
<a href="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23.html"><img src="http://webmember.e-land.gov.tw/uploadimg/Userfiles/k/krisnight_200903230759261.jpg" /></a>

atheism save your life banner eng2
<a href="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23.html"><img src="http://webmember.e-land.gov.tw/uploadimg/Userfiles/k/krisnight_200903230824381.jpg" /></a>

Atheism, save your life!

atheism save your life

<a href="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9/03/atheism-save-your-life.html"><img src="http://webmember.e-land.gov.tw/uploadimg/Userfiles/k/krisnight_200903230816122.jpg" /></a>

繁體中文版在

atheism save your life banner eng2

<a href="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9/03/atheism-save-your-life.html"><img src="http://webmember.e-land.gov.tw/uploadimg/Userfiles/k/krisnight_200903230824381.jpg" /></a>

atheism save your life banner2

<a href="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9/03/atheism-save-your-life.html"><img src="http://webmember.e-land.gov.tw/uploadimg/Userfiles/k/krisnight_200903230759261.jpg" /></a>

3.22.2009

科學月刊,十年前的認知科學專輯

在幫Kui找資料的時候發現了有趣的東西,科學月刊在1992年曾經做了一期認知科學的專刊,找了一些就現在來說依然是國內重要學者的人寫文章。你可以在這裡看到該期完整目錄。以下整理一些我覺得有意思的︰

3.21.2009

故事的教化

188961007_o

有些西方人相信故事會帶來智慧,他們在世代之間傳誦聰明的烏鴉如何投石喝水、自滿的烏龜怎樣摔成龜甲萬。有些中國人認為故事能培養品德,在小孩尚未識字時,父母就急著告訴他們關於臥冰求鯉和綵衣娛親。

我相信故事可以帶來智慧,因為基本上所有的寓言故事都是它所覆載的寓意的一個個例(instance)。當我們說烏龜最後贏了兔子,我們其實說的是

M1︰自大、看不起對手的人容易失敗

我相信M1起碼在初步上是一個事實,而且對於這個事實的認識在避免失敗上有幫助。我們不直接說M1,而訴諸一串故事,是因為有趣的情節容易被吸收,具體的敘述容易被理解。更重要的,在一些情況下,利用故事暗示不但是禮節,還能保命(例如,國王提議漲稅,宰相才說了「臣以為天下百姓...」就被拖出去斬,下一個輪到你說話)。

然而,故事能夠培養品德嗎?如果品德來自於一個人的意志力和價值觀,故事可能在這些地方造成改變以造化品德嗎?如果可能的話,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我做了一點歸納,把那些被認為有教化功能的故事分為兩類︰

▌好人有好報

這類故事處罰壞人,並讓善良的主人公有幸運結局,例如穿長統靴的貓、孟宗竹、浦島太郎、白鶴報恩等等。這些故事和其寓意的關係,跟攜帶智慧的故事很像︰它們本身就是自己的寓意的一個例子。然而,期待這類故事在教化上的效果的人,起碼會遇到兩個問題︰

▌看別人多乖!

這類故事不強調回報,而是在例子裡顯露別人的德性,例如二十四孝裡大部分的故事、孫叔敖殺雙頭蛇、櫻桃戰斧華盛頓等等。

「看別人多乖!」能改變人的意志力和價值觀嗎?我猜大概可以吧,雖然這樣的影響力只是建立在道德規約和生動的例子—或許還加上一點有臨場感的同理心—上面。

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好人有好報」有教化功能嗎?我相信我們很難在嚴格的意義上這樣想。首先,「好人有好報」這類故事的寓意基本上是這個形式︰

M2︰如果你是好人,你會有好報

一般來說我們實在很難找到理由相信M2這類宣稱(最近有一本書《好人肯定有好報》,作者秉持跟我不同的立場,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更何況故事裡舉的例子又常常預設超自然力量,例如會報恩的貓。再說,就算一個人不顧一切地相信M2並且據此開始做好事,他也不能算是好人,因為他只是為了好報而做善事。

不難想像為什麼這些故事都歷久不衰,因為它們是那種容易流傳的meme︰叫別人幹好事的meme。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會有人真的打從心裡覺得長統靴的貓、白鶴報恩這類故事有教化功能?尤其是當它們根本就只是很露骨的利誘的時候。

3.20.2009

女孩請給我啪嘶,來自哲學系的抱怨

Update:我對這件事情及其後續發展有所補充,詳見

  1. 女孩請給我啪嘶,哲學系幹嘛不爽?

  2. 為什麼我在乎《女孩請給我啪嘶》?

...

本校學生製片電影《女孩請給我啪嘶》,初步劇情如下︰中正大學工院男因為修了一堂完全聽不懂的哲學課而面臨二一邊緣,娘炮教授給了補救機會︰找出夾在圖書館某詩集(本來是報告讀物)裡一張寫了俄文詩的明信片的主人...

學妹顯然對這部片不太滿意︰

「靠!什麼跟什麼嘛那根本就是在醜化我們哲學系!!我們老師才不會那樣談什麼愛的真諦,也不會叫人去看詩集(翻白眼)!外系本來就對我們的課不太瞭,現在他們看了以後如果都以為我們的課就都是那樣子是要怎辦啊!(撇頭瞪旁邊學弟)欸你不是有去幫忙嗎怎麼都沒有跟他們講!這樣完全不對啊...」

根據後者打的尷尬圓場,導演/編劇安排這樣的橋段多少有探討「文學院的課程怎麼都那麼奇怪啊」的意念。

對沒興趣的人來說文院的課真的挺怪,這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我相信洛書會說得更難聽,像「文院的課都智障智障的」)。我也可以想像,例如說,外文系教「不管是試圖對導演的意念進行同情式理解的人,還是不諒解這部片造成的誤導但希望自己能多少做出挽救的人,能做的事情都只有一個︰發聲,讓自己的想法在作品亮相後的討論匯集處占有一席之地。」授叫你念一本「非常鉅細靡遺地描述了各種情感」*1的詩集,或者中文系教授在課堂上熱血投入地︰「愛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啊!有那種非常,揮灑熱愛,非常淋漓盡致,那種就是...」並允許學生用生命之旅挽救成績。然而,這干哲學系屁事呢?尤其是當你們學校的哲學系又是做分析哲學的時候。

一個直接的反應大概是這樣︰嘖嘖,一直以來我們辛苦地想辦法讓別人知道哲學家在幹嘛,然而一部對於我們在做些什麼無理解也不在意的電影竟然可以一下子讓我們的未來海量地更加崎嶇,這事真是夠雞掰的了。

然而,這是合理的抱怨嗎?編導真的有那種意思嗎?利用那些小設定來諷刺隔著一條走廊的哲學系教室裡不知道在幹嘛的討論?我建議在這裡應該小心一點,我們在下判斷要討厭或喜歡一個人或行為的時候都應該要小心一點。

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平鋪直述的傳播者用這句話講這句話,而藝術家用這句話講那句話,他們大量翻玩和生產各種修辭和隱喻來散發趣味引起大眾和/或知識份子的注意。因而,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很難搞清楚,例如,一個筵席舖張的鏡頭是左派在諷刺資本家大魚大肉,還是一個極端的自由主義者藉著反串諷刺資本家大魚大肉的左派來嘲笑那些無能的貧窮loser。通常,幸運的話,我們可能看得出作品試圖探討的議題,然而,對作者立場的臆測,則是另一份不同的工作。

可能這就是藝術家與社會互動的方式吧︰丟出議題引發討論,並期待,就算作品的內容是(故意,或者基於層層修辭而不小心成為)誤導的,在各種意見出現之後,合理的判斷也會像圖書館前那該死噴水池噴出來的水,淋在路過的人頭上。

因此,我相信,不管是試圖對導演的意念進行同情式理解的人,還是不諒解這部片造成的誤導但希望自己能多少做出挽救的人,能做的事情都只有一個︰發聲,讓自己的想法在作品亮相後的討論匯集處占有一席之地。《女孩請給我啪嘶》用噱頭的手法呈現了(娘娘腔的、莫名其妙的)哲學系,然而,就算這些都是誤導,它也打開了一個容易在茶餘飯後談及哲學系的話匣子。請大家—尤其是系上的同學們—把握這個機會,不要吝於在各種場合談論哲學系和哲學,讓來自修過哲學系課程的人的第一手訊息也能出現在檯面上。

...

  1. 這一句,以及下一句,都是電影裡的台詞。

東吳演講.Kripke的固定點理論/王文方

下週三,老王要在東吳講fixpoint theory。固定點理論是Kripke提出來的真理的定義,主張我們可以用一個句子有沒有固定點(是grounded還是ungrounded)來區分正常的句子和病態的句子,並且主張病態的句子沒有真值(或者擁有T和F之外的第三種真值?我忘了),藉此解決說謊者悖論

老王在演講中會說明固定點理論的內容,然而,你可能需要一些關於說謊者悖論、塔斯基真理論語言階層理論的背景,才容易聽懂。

▌Info

講題:Kripke的真理固定點理論

主講人: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 王文方教授

時間:98年03月25日(三) 13:30-15:20

地點:東吳大學 外雙溪校區第二教研大樓 D0825研討室

資訊的施力內容/陳述內容

我曾經討論過文學的施力內容和陳述內容之間的差異。最近想到一些補充︰

  1. 不僅是文學,廣義的資訊都具有施力內容,如《鬼印》使人害怕、《ninos con cancer》讓眼睛流汗。
  2. 資訊的施力內容的強度通常會隨著接收次數而改變,同一部電影多看幾次就不那麼可怕和感動了。然而,陳述內容不會隨著接受次數而改變。

3.19.2009

Leiter的英文哲學期刊品質排名

via Leiter Report,根據該網站前一陣子做的網路投票︰

  1. Philosophical Review (Condorcet winner: wins contests with all other choices)

  2. Journal of Philosophy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275–125

  3. Nous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07–118, loses to Journal of Philosophy by 240–183

  4. Mind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09–108, loses to Nous by 221–192

  5. Philosophy &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61–80, loses to Mind by 307–132

  6.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86–65, loses to Philosophy &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by 327–102

  7. Philosophical Studies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277–47, loses to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by 153–143

  8. Analysis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84–71, loses to Philosophical Studies by 259–159

  9.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76–57, loses to Analysis by 222–179

  10. 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87–44, loses to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by 273–105

  11. Philosophers' Imprint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264–28, loses to 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 by 135–124

  12.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69–27, loses to Philosophers' Imprint by 167–141

  13.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87–42, loses to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by 138–118

  14. Pacif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410–23, loses to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by 169–167

  15. The Monist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85–38, loses to Pacif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by 199–102

  16. Canad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93–32, loses to The Monist by 161–132

  17. Philosophical Topics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79–12, loses to Canad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by 197–112

  18. Europe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265–24, loses to Philosophical Topics by 135–133

  19. Ratio loses to Philosophical Review by 395–22, loses to Europe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by 152–134

3.18.2009

羊男的迷宮

nEO_IMG_2332951092_b6559ecd45_b

為什麼我喜歡羊男的迷宮?或者說,為什麼要喜歡一部從頭到尾如果沒有個雞掰小女孩一直講不聽就沒辦法把故事進行下去的電影?

這當然是因為羊男很帥,羊男的腳踝也很帥,而且我喜歡導演用樹木之類的視線障礙物變換畫面的運鏡手法(就是那運鏡讓我願意用「像繪本一樣」這個詞來形容這部電影)。絕對不是因為那是我和前女友一起看的第一部電影而且我昨天發現自己擔任助教的課程學生名單上有她。

另外,白臉男(pale man)實在是酷斃,第一次看到牠手指頭動起來吸氣然後塞眼睛的時候我都快高潮了!

nEO_IMG_496097653_e706f0aefd_o

長出眼睛來看世界的白臉男不但跟另一部美國怪物英雄漫畫裡的角色很有默契(感謝令祖媽提供)︰

picx_fhen4016719011

也和封神演義裡的楊任有一腿(感謝喵。提供)︰

064

086

還是甲子太歲的青梅竹馬(via Moogoo)︰

並且成為無數噁爛創作的靈感來源(以下圖片都附有作者連結,你們可以點進去看看這些有意思的傢伙還搞了些什麼玩意)︰

 2519857890_bcb30038e2

3174502822_a8a1a6cfc8

我超喜歡上面這個!

 nEO_IMG_5591219-md
 
 
 

1418367804_56b312a46a 

哈哈哈哈哈,幹,哈哈哈哈哈..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09春系列演講

我對其中的幾場滿有興趣的,如果有時間的話,可能會去聽︰

3/27 米建國, Are Ther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of Truth?

4/17 鄭光明, 馬里亞納海溝裡的色情刊物冒犯了誰──女性主義論色情、噤聲與言論自由

5/8 楊景德, 意識的本質主義與心靈內容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詳細資訊。

3.17.2009

北上

SNC128012  

感謝昌董的招待和小丸的陪伴。

照片攝於西門町。

SNC127961

理性是熱情的奴隸

之前曾經在文章裡提到大衛.休謨(David Hume)的名言︰

理性是,而且應當是熱情的奴隸,除了為熱情服務之外,它無法擔當任何其它工作。
Reason is, and ought only to be the slave of the passions, and can never pretend to any other office than to serve and obey them.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人解讀成「許多看似理性的言論背後其實蘊含極大的激情」,有人用它來抱怨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心口不一︰因為如果情感上不認同,說出來的理論再怎麼漂亮都沒有用。

基於明顯的理由,這些解讀都不對。如果Hume僅因為說出這種隨便哪個勵志作家都說得出來的東西而聲名大噪,那哲學界也未免他媽太好混了。

當Hume談理性,他談的是我們獲得知識的能力,包含邏輯推理和歸納推理。理性讓我們知道從哪些句子可以推導出哪些句子,從哪些事件的發生可以預知哪些事件的發生(或者推測過去曾經發生哪些事)。藉由感官經驗的輔助,理性可以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狀態,然而,理性沒辦法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事。氣溫、商店位置、物價都是這個世界的狀態,然而「今天達到了十年來最高溫,巷子口的冰店大減價,紅豆冰的價錢是十年來新低,我剛剛中了樂透」並不代表「我應該去吃紅豆冰」,要推出後面那個結果,我起碼必須要有吃紅豆冰的慾望才行。哲學上我們稱這樣的主張為「實然推導不出應然」(that doesn’t imply ought)。

Hume對行為決策的分析是「目標—手段」(end—means)的分析︰粗略地說,熱情(慾望、價值觀、情緒,以及其它影響喜好的心理狀態)決定目標,而理性找出在目標的滿足上最有效率的手段。在這樣的情況下,理性沒辦法獨立作業,因為一旦目標未決,就無所謂最有效率的手段了。

因而,對Hume來說,每一個「x應該...」的背後起碼都躲著一個x的慾望、價值觀或情緒等心理狀態。也就是這樣的主張讓他相信純粹實踐理性不存在

3.16.2009

Blogger Hacks

我使用的blogger hacks,方便建站同仁參考,隨時更新。此外,我也推薦Joe做的表
  1. 標籤雲via joshnote

  2. 瀏覽器標題列僅顯示文章標題

  3. 最新回應:每個blogger都會需要一個顯示最新留言的外掛,我相信LVCHEN的最新回應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4. 留言樓層號碼

語句分析的困境

就是容易有性暗示意味。
x..x 黑黑 說:
*http://www.flickr.com/photos/lpbalance/

kris 說:
*good

x..x 黑黑 說:
*(good 個 什麼鬼)

kris 說:
*所以你有腹肌嗎

x..x 黑黑 說:
*有一塊

kris 說:
*很好
*改天我們可以一起拍
*不過我臉要遮起來

x..x 黑黑 說:
*驚 !!! (你有問過 我的意願嗎)

kris 說:
*"改天我們可以一起做X"的意思就是"改天你可以找我做X,而且如果改天你找我做X而且我有空,我不會拒絕"啊

x..x 黑黑 說:
*好驚人 !!! (我要封鎖你)

kris 說:
*="=我們之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x..x 黑黑 說:
*哈哈
*我快笑死了

kris 說:
*我只是想說身材好的人應該一起露肚子拍個照

x..x 黑黑 說:
*(怎麼會有人把簡單的事 寫得那麼複雜)
*有機會的話吧

kris 說:
*good
*第一次那個版本明明就不會很複雜..

x..x 黑黑 說:
*我可以說實話嗎

kris 說:
*好啊

x..x 黑黑 說:
kris 說:
"改天我們可以一起做X"的意思就是"改天你可以找我做X,而且如果改天你找我做X而且我有空,我不會拒絕"啊
看起來 很可怕 !!!

kris 說:
*囧是喔

x..x 黑黑 說:
*是做什麼阿 嚇死人喔(很容易想歪 )

3.14.2009

崖上的波妞讓我們知道

相良從小就具備職業傭兵所需的技術和性格,包括打燈通信能力和不管是看到人面魚還是長出手腳的人面魚都毫不驚慌的冷靜。

3.13.2009

我討厭神韻

他們有錢帶大LCD到活動中心宣傳,卻允許自己的廣告長得那麼醜

這是在講三小?

人常用困難的語言來類比不知道在說什麼的話。美國人聽不懂你在說什麼的時候可能會說「靠,這是希臘文嗎?」(That's Greek to me)而土耳其人則是回「你是在講法文嗎..」

有人收集了各國人士習慣用來類比難以理解的句子的語言並製成圖表,結果發現集聽不懂的語言之大成的是中文︰

http://languagelog.ldc.upenn.edu/myl/graph2.png

而那個比中文更難的語言是什麼呢?根據這張圖,比中文更難的是天書(Heaverly  Script)。(不是應該是三小嗎?)

我對語言學不瞭解,不過這應該是挺重要的現象吧︰以什麼樣的語言作為母語的人會覺得什麼樣的語言困難。這是關於語言學習機制的問題。例如Pyridine一直很不滿的那個,Pinker的語言模組理論。如果那個理論是有道理的,它必須要能提供關於這樣的現象的說明。

機運平等主義的補償判準問題以及Dworkin的提案

(感謝ptt Nisus的提醒,這篇文章中對Dworkin的描述可能有嚴重錯誤,請讀者仔細小心,必要時我建議你另外參考可靠的資料。)

在政治哲學裡,機運平等主義(luck egalitarianism)主張某種對於平等的理解,粗略地說︰維持一群人之間的平等,就是消除這群人之間因為運氣而造成的差異︰如果有人因為好運而獲得了努力應得的份量之外的好處,這些好處應該被削弱,如果有人因為特別衰而無辜地受到損失,這些損失應該被補償。

因此,機運平等主義蘊含了,對於那些基於自己無法控制的理由而特別不容易獲得幸福生活的人,例如先天智能不足的人、好好走斑馬線卻被酒駕撞成半身不遂的人,政府應當予以補償。然而,並非所有基於自己無法控制的理由而特別不容易獲得幸福生活的人,我們都會認為應該予以補償,例如長得醜的人、天生容易落髮的人。這也是為什麼健保不補助整型手術。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機運平等主義者該如何制定明確的判準,區分出那些持有真正需要幫助的缺陷的人?

Ronald Dworkin的建議是,借用羅爾斯無知之幕的概念,假設一個理性的人在對於自己的現實狀況(長得如何、髮根堅不堅毅、有沒有先天疾病等等)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考慮自己是否願意針對某種無法抗拒的特定缺陷投保(當然,雖然他對於自己的現實狀況一無所知,但還是對於其它相關的事實很瞭解,例如自己的價值觀、客觀上各種疾病和意外發生的機率以及後果等等)。如果這個人在無知之幕後願意付錢為該缺陷買保險,政府也就應該在他真的持有這種缺陷的時候予以補助。

然而,Dworkin提供的判準很快地遇到了反例︰

  1. 直覺上我們認為政府應該補償那些先天患有惡劣疾病的人。然而,Dworkin的判準無法說明為什麼那些罕見的惡劣疾病應該成為政府補償的對象,因為一旦患病的機率低到一定程度,無知之幕後的人就幾乎沒有理由為這種病花錢投保。

  2. 直覺上我們認為,如果兩個人持有一樣的缺陷,而政府因為這種缺陷給了其中一個人補助,它也應該基於相同的理由給予另一個人補助。然而,針對同樣的保險(例如先天智障險),不同的人在無知之幕後做的判斷不見得相同,小心謹慎的人可能會買,而有冒險心的賭徒,就算經過深思熟慮,也不見得會買。

  3. 直覺上我們不覺得政府應該補助長得醜陋的人。然而,如果某個人擁有偏激的價值觀,認為自己的鼻子形狀比什麼都重要,他可能願意在無知之幕後為自己的鼻子投保。根據Dworkin的判準,政府應該補助這種人的整型手術費用。

著眼於這個提案的失敗,Van Parijs試圖給出另外一個判準

海賊王.哲學系畢業論文

到底是什麼樣的哲學系會讓寫出這種東西的傢伙畢業啊?

3.12.2009

[利維坦06.] 關於哲學討論的建議、關於霍布斯的網路資源

最近找到了一些討論哲學討論的文章。我相信對於已經飽受摧殘,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的大三大四同學來說,裡面講的大多是廢話。然而,對於剛接觸哲學不久的學弟妹以及外系同學們,它們應該會有點用︰

另外,史丹佛哲學百科昨天更新了Thomas Hobbes條目,這篇新文章內容著重在霍布斯的心靈哲學,剛好跟目前上課進度一致。需要補充資料的同學們,以及想知道這門課在幹嘛的朋友們可以看看。

如果你對霍布斯的政治理論有興趣,也可以參考這裡

[利維坦系列文章目錄]

3.11.2009

尺和心尺

最近聽到一串推論︰

當我們去文具店買尺,我們不會帶著家裡的尺去比一比,看看文具店的尺是不是準的。然而,為什麼我們總是拿自己的心尺去量別人的心呢?

這個推論如何?如果它很爛,它的問題在哪?如果它事實上是個好推論,我們該如何同情地理解它,並且添上那些明顯失落的環節,讓它嚴格地成為一個健全論證?

[利維坦05.] 記錯了

霍布斯相信,記憶跟想像基本上是同一種東西。這種主張怎麼看都不會對,一個簡單的區分是,記憶會出錯,但是想像沒有對錯可言。

記憶會錯誤。當一個人有錯誤的記憶,例如以為自己已經跟歷史系正妹要到電話,我們會說「你記錯了」(或者,「你記錯了!你記錯了!快醒來啊宅男!!(搖晃~~)」)。然而,當我們說一個人記錯某件事情的時候,到底是在說什麼?

黃彥方提供了一個可能的分析︰

A. x記錯了 = x記得φ,而且φ為假。

(唔,基於明顯的理由,這兩個命題之間的關係不會是「=」,不過讓我們姑且這樣標記,下面也一樣)

然而,一個被許多人接受的直覺是,「記得」就像「知道」一樣,只能作用在為真的事情上。所以,就如同我們只會知道為真的事情,不會知道為假的事情(那叫「以為」,不叫「知道」),我們也只能記得為真的事情,不會記得為假的事情。Kiki提出了一個支持這種直覺的分析︰

B. x記錯了 = x宣稱自己記得φ,而這個宣稱是假的,因為φ為假(因此x不可能記得φ,事實上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能記得φ)。

A和B顯然不同。讓我們用「記錯(A)」和「記錯(B)」區分A和B所定義的概念。當一個人記錯(A),這個人的確有記得某些事,只不過這些事沒發生過;當一個人記錯(B),雖然他相信自己記得某件事,但他只是以為自己對那件事情有記憶,因為事實上那件事情根本沒發生,沒有人能對沒發生過的事情有記憶。

Kiki提出論證來支持B︰

想像這樣的情境︰

阿條︰我記得φ

小丸︰你記錯了,那只是你的想像

小丸說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根據B,小丸說的是︰你不記得φ,你只是想像φ

根據A,小丸說的是︰你記得φ,但是你的這個記憶的內容不是對的,那是你的想像的內容。

小丸的話顯示了記憶和想像的區分,一個關於記憶的好理論應該要能對這些句子的意義做出解釋。然而,因為A的解釋怎麼看都不對,所以我們有理由說A不是對記憶的正確理解。

要反駁Kiki的論證,抱怨他哪壺不開提哪壺地選了一個A方案難以處理 的句子來當例子,是沒用的。因為,如果A方案是對於「記錯」的正確定義,它必須適用於所有「記錯」(in the same meaning, of course)出現的例子。

Waiting和我想到一個反駁的方法,我們主張,對於小丸說的話,A方案可以給出不奇怪的解釋,例如︰

小丸說的是︰你記得φ,但是你的這個記憶的內容不是對的,而這個錯誤是基於你的(對於自己的視覺經驗的,例如說)不正當的想像。

根據這個解釋,小丸的「那只是你的想像」是用來交代小丸所診斷的,阿條記憶出錯的原因。而至少我覺得這個解釋挺合理的,如果沒有出錯的話,足以用來證明在阿條和小丸的例子裡A方案也能表現得不錯。

你覺得呢?A和B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對於記憶的理解,或者都不是?你對於kiki的論證有什麼看法?你覺得Waiting和我的反駁是有效的嗎?

[利維坦系列文章目錄]

教育部落格大賽榮譽評審徵選

如題,他們需要一些不拿錢的人去幫忙。

我自己報了名所以無法參加,不過我建議你們這些理性主義者、懷疑論者和偏激份子不要錯過這個藉由影響社會資源分配機制來推廣自己價值觀的機會。

想擔任評審,主辦單位要求你要有一個開了起碼半年的部落格,並且至少有20篇文章在上面。符合資格的人,去吧

另外提供大家一個擔任評審的誘因︰我剛剛瀏覽了一下參賽blog清單,結果發現了正妹欸!

3.10.2009

暑假轉學考正夯

唔,聽說因為今年大一新生統統都來報到了,所以目前系上今年的轉學考入學空位可能只有一個。雖然各系主任都會在暑假前的招生會議試圖爭取更多名額,然而生死未卜,希望大家好好打拼。

另外一個消息是,在全校(比起去年)研究所報名人數總計掉了4000的情況下,本系成長了30個百分點,科科。

3.09.2009

深刻哲學的思想困難

思想深刻的哲學一定是困難的哲學嗎?從E學長狀態上挖來的問題。

可以想像,學院陰謀論者會喃喃抱怨說這個問題這麼模糊是要怎麼回答而且就算是很簡單的哲學只要用對術語也能變得很困難(事實上,只要弄對術語的順序就能把東西弄得更困難,如本文標題)。而走火入魔的分析師則會提供四個步驟︰

  1. 定義「思想深刻的哲學」
  2. 定義「困難的哲學」
  3. 看看前者的外延是不是後者的外延的子集合
  4. problem solved

然而,我今天想把這個問題當成一個不嚴謹的腦力激盪,就像心靈成長團體那樣︰我們不追究原來發問者對於字詞的定義,也不抱怨如果發問者不提供定義到底要怎麼回答,我們呆坐五分鐘,然後把所有想到的東西講出來,不過如果你這五分鐘都在做春夢,就pass。

所以,你覺得︰

Q. 思想深刻的哲學一定是困難的哲學嗎?

你可以使用你習慣的方式來理解「思想深刻」、「困難」、「哲學」這些字詞代表的概念,然後做出真正代表自己立場的回答。當然,我們會希望你說明一下,對自己來說,怎樣才算是「思想深刻」、「困難」。以及為自己的立場提供一些理由︰如果你覺得思想深刻的哲學都是困難的哲學,你為什麼這樣想?如果你覺得有一些哲學在思想上很深刻但是還不至於太困難,這些哲學是哪些?可以舉例嗎?

Hair and wild boar

Scott Adams非常具娛樂性的新文章,談讓女人開心的小技巧。

讓我想到某篇我也很喜歡的舊文章,原網頁似乎已經移除,只好整篇重貼︰

Frickin’ Komodo Dragons

from The Dilbert Blog by Scott_Adams

The Middle Ages was a great time to be a guy. In those days, men were the kings of their castles. Guys made the rules because being large and strong we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things. If a wild boar attacked a family’s twig-and-mud hovel, it was the man’s job to beat the boar to death with a big rock. A woman understood that she was safer with a man around, even if he sometimes got drunk and confused her with a wild boar. But nothing good lasts forever.

As time went by, men became less and less important. Fast forward to the present day and women have jobs and educations and money and handguns.  The only thing that women need from men is the occasional sex and even less occasional impregnation.

Then we see in the news that Miss USA has been making out with Miss Teen USA and totally legitimizing the heterosexual girl-on-girl concept. Those two didn’t start the trend, but I’ll bet they made it a lot more popular. Now straight women everywhere are thinking, “Wait a minute…you mean I can just date other women? Sweet!” How is a guy going to compete with that?

And then – when I thought things couldn’t get any worse – the final straw. I recently read that a Komodo dragon in a British zoo had babies without ever being around a male Komodo dragon. My first reaction to that story was to wonder if the zoo keeper was getting some Komodo poontang after hours. I don’t think there’s any precedent for a human knocking up a reptile, but there’s no precedent for a Komodo dragon having a baby without a male Komodo dragon’s participation either. So in terms of explanatory power, I say it’s a toss up.

But let’s say the scientists are right this time. They did check the DNA, presumably to rule out the humans. And apparently there are other lizard species that can have a baby without a male. STOP GIVING OUR HUMAN WOMEN IDEAS, YOU STUPID LIZARDS!!!

As soon as human women can become pregnant via a process of “wanting to,” or whatever the Komodo dragons were doing, there’s really no point in having men around at all.

The only hope for men is that the energy crisis continues to worsen. In China there’s a technology where the methane gas from pigs kept in the pen outside is piped into the house and used for cooking. Someday men will be living in pens, with copper tubes up their asses to provide methane to the house occupied by hot heterosexual women who are getting pregnant just by concentrating hard.

I say bring back the Middle Ages, but with more soap and better dentistry.

3.08.2009

心靈狀態的優先通道

笛卡兒認為,心靈狀態和物質狀態的差異之一就是,我們不會對於自己的心靈狀態有錯誤的判斷。我可能以為桌子上有蘋果,其實只是看錯。但是當我認為我有一個長得像蘋果的視覺經驗的時候,我就是真的有一個那樣的視覺經驗。心靈狀態的這種性質被稱為「優先通道」(priviledge access),我們對心靈狀態有優先通道,對物質狀態則無。這個差異被笛卡兒用來支持他的心物二元論

有些人不同意這種看法。社會心理學家問,如果我們對於自己心靈狀態有直觀通道,我們怎麼會老是搞錯自己想要念什麼系、做什麼工作、愛什麼人?佛洛伊德則說,我們對心靈狀態並不總是有優先通道,至少對潛意識就沒有。

社會科學家的反駁沒有說服力,因為就算我們對於自己的每個心靈狀態都有直觀通道,也不見得就會隨時知道自己心靈狀態的總和長什麼樣子。舉例來說,一個人在面臨人生重要抉擇的時候會考量各個相關的慾望,試圖釐清自己overall來說到底比較想要怎麼做,然而,就算他對於自己的每個慾望都很清楚,也不見得知道這些慾望的相加是什麼。

就算我們肯定潛意識作為一種心理狀態的存在,佛洛伊德的反駁也不會有力道。因為笛卡兒可以區分意識和潛意識,然後主張,心靈狀態和物理狀態的差異之一是,當心靈狀態出現在意識中,我們會對它有直觀通道。

3.06.2009

[利維坦04.]狗、彈藥、恐怖份子

面提到過許多學者使用反事實的假想狀態證成應然命題,並且視這樣做為理所當然。kiki一直對為什麼這類證成能夠成功很有興趣,最近他提到了這個例子︰有人攜帶槍械和彈藥在博愛特區自殺,做新聞評論的電台主持人說,媽的這實在是太危險了,如果那個人是恐怖份子怎麼辦?這顯示博愛特區的安管應該加強。

主持人的推論架構大概是這樣︰

    A.
  1. 有個傢伙攜帶槍械和彈藥進入博愛特區自殺,沒人發現。(事實)
  2. 如果那個傢伙是攜帶槍砲的恐怖份子,後果會很嚴重。(反事實條件句,即前件為假的條件句)
  3. 我們應該加強安全管制。

這個推論看來很合理,讀過它之後,大家(至少,住在博愛特區的人)應該都會認同說,博愛特區的安管應該加強,而且做出這樣的判斷的理由,就是那個事實︰有人帶了槍砲彈藥潛入自殺。

然而,我們可以隨便造出類似的推論︰

    B.
  1. 有個阿伯帶了狗進入博愛特區逛了兩圈,沒人發現。(事實)
  2. 如果那個阿伯是攜帶槍砲的恐怖份子,後果會很嚴重。(反事實條件句)
  3. 我們應該加強安全管制。

A和B的結構幾乎一樣,而且它們的前提也都為真(讓我們假設B1為真)。然而,我們並不會認為,一個阿伯帶狗進博愛特區沒被警衛發現,是博愛特區應該加強安管的理由(或證據)。

這是怎麼回事?


[利維坦系列文章目錄]

今天的雨真是嚇死我了

小灰塵 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05/4/1fhia.html

小灰塵 說:
還有這個:http://tw.myblog.yahoo.com/awang-617/article?mid=15550&prev=-1&next=15428

白鹿兒 說:
三小

小灰塵 說:
第一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多打槍,因為那樣的死法很帥

3.05.2009

黑白瑪莉︰補充

前面提到黑白瑪莉論證和鐵雄的神經操弄提案

剛剛跟Kevin聊了一下,他說其實Frank Jackson不會接受瑪莉在出櫃之前經由神經操弄得到色彩知覺經驗的可能性,因為黑白瑪莉論證的前提不只是「這房間所有東西都是黑白的」,而是「在走出房間之前,瑪莉只有黑色和白色的視覺經驗」。

然而這並不影響我們曾討論過的建議︰物理論者一定要接受K(所有知識都是物理知識)嗎?

事實上,根據Kevin,這樣的質疑正好是對於黑白瑪莉論證的主流反駁採取的觀點︰我承認瑪莉在出櫃之後獲得了物理知識之外的新知識,然而,這不影響物理論的為真。

Kevin還提到了其它的反駁方式,例如David K. Lewis區分knowing that和knowing how knowledge,並主張瑪莉出櫃之後學到的是後者,而後者並非嚴格意義下的知識,只是一種技能。一個更strong的反駁來自硬派物理論者Daneil Dennett︰瑪莉出櫃之後並不獲得新知識,因為,如果瑪莉真的擁有所有的物理知識,她就會知道紅色長什麼樣子,我猜pyridine可能會喜歡這個想法。

我現在沒辦法詳細介紹這些人的論證,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裡

在UCTV線上收看學術講座

請看pyridine的介紹

3.04.2009

[利維坦03.] 感官經驗與反作用力

霍布斯主張感官經驗就是心臟的反作用力,這不但讓當時的宗教人士和二元論者很不爽,也不符合現代人的認知。

然而,作為反對者,我們該怎麼批評這樣的理論?我們該怎麼說明,存在有好理由使得我們不應該相信霍布斯的主張?

我們對於一個好理論的基本期望是,它不自我矛盾,而且能夠解釋我們觀察到的現象。因此,通常對於理論的批評也都會落到「你的x宣稱和y宣稱不相容」或者「我們在條件x底下會觀察到y,可是,你的理論推導不出『若x,則y』或者『若x,有一定的可能性,y』」這兩個簍子裡。所以,要評價一個理論,我們至少可以往兩個方向思考︰

  1. 這個理論是否自我矛盾?
  2. 是否存在一些相關的現象是這個理論無法說明的?

今天的課堂討論集中在第二點,例如kiki給出的提示︰霍布斯的理論無法說明經驗和具體物質之間的顯著不同。根據霍布斯,一個人的感官經驗就是這個人的心臟發出的反作用力,然而,反作用力不會是感官經驗,因為現在的科技允許我們精確地測量一個人的心臟發出的反作用力,卻對於監探人類的感官經驗一籌莫展。

我猜,一個可能的辯護是,霍布斯其實並不主張心臟的反作用力就是感官經驗,或許他主張的是,例如說,心臟的反作用力本身不是感官經驗,但是它們會造成感官經驗。如此一來,就允許了前者和後者擁有不同性質的可能性,因為擁有因果關係的兩件事情或東西不見得要有一樣的性質。

然而我相信這個辯護不會成功。在這裡霍布斯的擁護者會遇到這個問題︰如果感官經驗不是反作用力,那麼那些由反作用力產生的感官經驗到底是什麼呢?

我相信可能的回答不外乎兩種︰

  1. 感官經驗是某些物質的東西(或者它們的運動或狀態)
  2. 感官經驗是某些非物質的東西(或者它們的運動或狀態)

然而,一旦我們選擇前者,kiki的質疑就會像發現你少找錢的我阿嬤一樣拎著青菜蘿蔔衝回來︰感官經驗不會是物質的東西啊,因為我們可以客觀地觀察到物質的東西,沒辦法客觀的觀察到感官經驗。而那些選擇後者作為回應的人將很難心安理得地說自己是機械論者,因為它們允許了某些非物質的東西的存在。

這個問題大概是唯物論者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即使是四百年之後,物理論者(現代版本的機械論)依然不確定該如何應付那些挾感質之名咄咄逼人的二元論信徒。


[利維坦系列文章目錄]

[利維坦00.] 前言

這學期我決定當助教賺點皮肉錢,所以就去kiki開的哲學史課程幫忙。這門課念霍布斯的名著《利維坦》(leviathan,也有人翻成「巨獸」)的前155頁,從他的心靈哲學講起,重點放在政府論以及對政府的證成。學期後半段我們會念幾篇當代哲學家爭論利維坦相關議題的paper,並討論它們之間的交鋒。

因為kiki上課很合我胃口,所以我打算隨著進度寫一系列文章討論課程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這些文章都會有「[利維坦xx.]φ」這樣的標題。雖然有時候為了介紹這些議題不得不提一些《利維坦》的內容,但你不能期望這系列文章會是那本書的summary,因為我覺得不好玩的東西我就不會寫。

我一向主張討論是哲學訓練的重要環節。為了鼓勵修課同學在網路上延續上課的思辨,我特地準備了小禮物要送給用力發言的人。學期結束時,我將收集[利維坦xx.]系列文章下面的發言紀錄,隨機抽出其中一篇,並送給其作者一本長得大概像它們這樣但是大很多倍的手作筆記本。

這次活動的對象不僅限於修課同學,也包括任何看到這個部落格的人,因此,在這系列文章底下,每篇不僅只是閒聊的留言都有機會被抽中。然而,為了讓我知道最後該把禮物送/寄去哪,你必需在留言時留下Email。如果你是修課同學,也可以選擇留下名字。

方便大家找尋利維坦系列文章,本文將作為總目錄隨時更新︰

[利維坦01.] 應然命題的證成

[利維坦o2.] 感知、想像與記憶

[利維坦03.] 感官經驗與反作用力

[利維坦04.]狗、彈藥、恐怖份子

[利維坦05.] 記錯了

[利維坦06.] 關於哲學討論的建議、關於霍布斯的網路資源

[利維坦07.] 小心被幹掉

有任何問題請回覆發問。

[利維坦o2.] 感知、想像與記憶

霍布斯是極端唯物論者,主張所有的經驗事實上都只是物體的運動︰外在事物經過運動刺激我們的感官接收器(例如五官和皮膚),感官接收器傳遞運動,經由神經到達心臟。理所當然地,心臟對於這樣的刺激會有反作用力,就如同當你握拳擊牆,牆壁會對拳頭施加反作用力讓你大罵髒話一樣。而這樣的反作用力,根據霍布斯,就構成了我們的感官知覺/經驗(sense)。

霍布斯承認慣性的存在,雖然理由很奇怪。根據霍布斯,動者恆動,靜者恆靜,這是因為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自己促成或改變自己的運動狀態。

霍布斯利用慣性來說明大部分和感知有關的心靈狀態。我們的想像(imagination)是衰退的感知經驗(decaying sense)。感知經驗由心臟產生的反作用力構成,因為動者恆動,反作用力一旦出現就不會自己消失或衰退,因此我們在事後依然能夠想像當時的情境和其它資訊。然而,沿用霍布斯原版的比喻,就如同星辰的光芒會被更明亮的太陽所遮蔽,舊的感知經驗也會被新的感知經驗遮蔽,導致它們不再鮮明,這就是為什麼想像的東西往往不如眼前的東西清楚與詳細。

想像不外乎衰退的感知經驗,然而,當我們特別強調這些經驗的老舊、存在於過去的這些特色時,我們用另外一個名字稱呼它們︰記憶(memory)。

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霍布斯的唯物和化約論傾向︰他把記憶和想像都化約到感知,又把感知化約到純物質的神經和心臟運動。這是一個簡單漂亮的理論,它不預設任何我們難以理解的東西(靈魂、大腦裡的小人、心理狀態等)來解釋我們的感知、想像和記憶,它只需要假設存在一個會跳動的心臟,連著神經。

然而,現在大概沒有人會認為霍布斯的認知理論是正確的。為什麼?在《感官經驗與反作用力》裡,我們將討論批評形上學理論的方法,以及kiki對霍布斯的反駁。


[利維坦系列文章目錄]

3.03.2009

中正哲學推甄/申請攻略

最近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想想也該提供那些讀完幹嘛念中正哲學後怦然心動的人進一步攻略。

我洽詢了一些教授之後才完成這份報告,所以內容應該還算中肯。然而我對於國內其它哲學系不熟悉,想擴大應用它的人請注意相容性。下面依序說明我對於想推甄/申請中正哲學系的同學的建議。

興趣

你應該先判斷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想、應不應該分析哲學。另外,如果你喜歡的不是概念分析而是黑格爾、尼采、胡塞爾、海德格、梅洛龐蒂、李維史陀、拉岡、精神分析、解構主義、後現代,你走錯地方了。

學測

想辦法考好。

自傳、讀書計畫

這兩項是官方指定的資料,一定得交,而且要用稿紙手寫。你該寄出的是一份簡單無廢話的自傳,交待清楚︰

  1. 最重要的,為什麼想念哲學?你對中正哲學系有何了解,以及為什麼想念中正哲學系。
  2. 你有哪些和哲學研究相關的專長和能力?
  3. 你作過哪些和哲學相關的事?參加過哪些和哲學相關的活動?讀過哪些和哲學相關的書?寫過哪些和哲學相關的文章?

我當時的讀書計畫寫得很八股,什麼大一大二探索兼培養基本能力,考慮雙主修,大三大四找到方向深入鑽研之類的。但是教授都知道那是任何人都寫得出來的屁話。現在我覺得比較理想的狀況是,準備一份簡單無廢話的讀書計畫,交待清楚至少這三件事︰

  1. 你較有興趣的哲學領域,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至少舉一個你覺得有趣的問題或主張。
  2. 大學四年的人生計畫︰學術方面,你是否考慮雙修、輔系,未來是否考慮繼續走哲學學術路線。 生活方面,你想參加什麼社團和活動,對於大學生活有什麼憧憬,有沒有打算幹些什麼有趣的事情(例如拍電影、挑戰每天穿室內拖上課)
  3. 你打算怎麼增強英文能力,讓自己能夠應付幾乎都用原文書上課的中正哲學系?

參考資料:

  1. 彭煜尊的面試心得

其它紀錄

你可能參加過很多活動和比賽。然而可以想見的是,除了上面提過的哲學小論文得獎紀錄之外,大部分高中生會拿到的證書都跟哲學沒什麼關係。辯論比賽、科學展覽可能還有一點用,文學獎、合唱、義工、體育競賽之類的獎狀大概就沒什麼幫助了。當然你一定會覺得有總比沒有好,我自己當初也是這樣把整份資料夾塞滿滿。然而,如果期限只剩下兩個星期,而你都還沒把那些證明拿去影印和蓋章,我會建議你就算了,打一份目錄列出那些紀錄就好,把時間省下來寫前面提到的sample paper比較划算。

面試

雖然你已經把自己在自傳裡介紹得很清楚,面試時教授還是會要求你作自我介紹,你可以把它當成辯論比賽的結辯,主要功能是幫教授複習對你的認識,以及再次強調那些你覺得特別重要的點(例如你寫在sample paper裡的argument)。一個對你有幫助的自我介紹,應該包括︰

  1. 你是如何接觸哲學的?
  2. 你讀過哪些哲學書或文章?
  3. 你對哪些哲學問題或理論感興趣,為什麼?
  4. 在sample paper裡(如果你有寫的話),你討論的議題是什麼?你主要的主張是什麼?

另外,即使在自我介紹裡沒有時間交代,你也應該做好應付下面這些類型問題的準備︰

  • 你對X有什麼看法?(在這裡,X會是你在備審資料或自我介紹裡提過的東西,下面也一樣)
  • 你剛剛說你對X的看法是abc,其中b是什麼意思?
  • 你覺得X主張(或論證)有道理嗎?
  • 為什麼你覺得X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 在你的paper裡你主張這樣這樣,可是如果有人說那樣那樣,你要怎麼回應?
  • 除了哲學,你還對什麼感興趣?
  • 你打算雙主修或輔系嗎?
  • 你以後會考慮繼續做哲學學術研究嗎?

如果你寫了sample paper,教授可能會在面試時反駁你。遇到這種事不需憂慮,因為這表示你的文章清楚到能讓人看懂你的主張和論證(有很多大學生做不到,真的)。教授自己也知道,在哲學界要駁倒主張是很容易的,因為大部分主張都有缺點。因此,他們進行反駁的目的不是要測驗你有沒有辦法進行完全辯護,而是要觀察你的思路和表達能力。遇到反駁是好的,因為教授的每一次詰問都是一個你展現自己思辨能力的機會。

另外一件要注意的事情是,對於那些關於未來的問題,只要答案不鬼扯或透漏某些駭人的嗜好,其實你回答了什麼並不重要。教授並不會因為你很認真打算雙主修法律而幫你加分,也不會因為你說你想玩band所以連輔系也不輔就扣你分;教授不會因為你信誓旦旦地說以後要繼續留下來念研究所而加你分,也不會因為你表示念哲學只是想增加批判思考能力,唸完之後就要投入職場而扣你分。教授不會把你的價值觀、對於人生的理解作為評分考量,這些問題的目的只是要確定你不是個完全沒想過自己將來要幹嘛的白痴。當然,如果你基於某些未決的考量而不確定自己以後想要做什麼,也別擔心,就把你初步的想法和考慮跟教授分享,讓他們知道你並非對於自己的未來完全不動腦。

事前準備

除了用心考學測、弄好備審資料之外,你還能為自己考上的機率多做些什麼?我的建議是,不管還剩下多少時間,盡力增加自己的思考力和表達能力,讓自己在面試時能做得好一點。在這方面,基本的訓練是,多看、多想、多討論。

除了哲學哲學雞蛋糕之外,這兩年有些出版社卯起來做哲學書,究竟出版社的哲學書和麥田哲學小徑的某些書,以及三民書局幫王文方、彭孟堯、陳瑞麟出的書,都是不錯的選擇。哲學不是唸過就算了,老王曾說,如果你今天花一小時唸書,你就應該再空一小時思考念過的內容︰想想你是不是真的接受書裡討論的主張或問題,如果覺得不妥,你該怎麼反駁那些主張,或者把問題問得更好?當你對於哲學議題有初步的認識和意見,就可以開始找人討論,你可以找你的聰明朋友,向他們說明要討論的問題和主張,請他批評你的意見。就算你的朋友沒辦法給出什麼建議,只要你能夠把哲學問題和主張說明得讓他聽得懂,或者掌握他的疑問之處並做出有助於理解的補充,就已經是很好的訓練。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寫下,po到ptt西哲版、回覆我的文章(如果這裡有相關文章的話)、貼到留言板,或者也可以po到自己的部落格,然後把連結丟過來。接觸哲學三年來,我發現網路真的是非常有助於訓練思考和表達的地方,我強烈建議你好好利用。

有任何問題/補充請留言,這篇文章會更新。

Bullshit!

http://press.princeton.edu/releases/frankfurt475.png

picture via here

《On Bullshit》是曾被擺上暢銷櫃的哲學書之一,自2005年出版至今,已經有超過十種語言的翻譯版本。作者是普林斯頓的哲學教授Harry G. Frankfurt,他在書裡對美國人最常用來做言詞批評的字眼「bullshit」做概念分析。雖然我沒有讀過,不過這本書一直都在我「如果交到女朋友就要來念」的清單上。

我昨天才發現《On Bullshit》有中文版。不知道翻得好不好,有錢有閒的人可以試一下。

3.02.2009

黑白瑪莉︰對Pyridine的回應

黑白瑪莉論證主張說,因為擁有所有物理知識的瑪莉在走出黑白房間(出櫃)之後依然有學到新知識,所以擁有所有物理知識並不代表擁有所有知識,所以有一些知識並非物理知識,所以物理論為假。

Pyridine建議了一個對於黑白瑪莉論證的反駁

『我的想法是, 我們怎麼知道 Mary 在走出黑白房間後, 真的有以前沒有的知識? 唯一確定的方法就是測試她. 在她走出黑白房間之前先測試她有關彩色視覺的知識, 然後等她走出黑白房間之後, 再測試一次. 要是她第二次的表現比第一次好, 我們就可以說她真的是有得到以前沒有的知識.

測試的方法可以使用任何心理學家研究彩色視覺的工具, 如 color matching, 色盲測試, 等等. 這裡暫時假設我們決定給她看測試色盲的卡片, 要她說出來卡片裡寫的數字是什麼.

但問題是黑白房間裡不能有別的顏色的東西, 要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給她有關 stimuli 所有的頻譜資訊. 等她走出了黑白房間之後的測試, 使用的則是一般測試色盲的卡片. 要是我們相信 K, 那這兩種測試是全等的.

現在回答, Mary 的表現會不會不一樣. 我的回答是她的表現不會改變, 因為要是她在黑白房間內就有所有跟彩色視覺有關的物理知識, 而且她是天才, 可以做非常複雜的計算, 在黑白房間裡不論給她什麼頻譜資訊, 她都能模擬出腦神經的反應, 因此她能夠正確的回答所有有關彩色的問題.』

Pyridine的策略是,給出一組測驗方式,在這組測驗方式裡,瑪莉在出櫃前後的表現相同,因此推論說,瑪莉沒有學到新知識。

這個測驗方式其實滿取巧的,它繞過了出櫃前可能會有問題的色彩經驗辨識,改用頻譜資訊作為題目線索測驗瑪莉的判斷能力。然而,如果我們真的要保證瑪莉出櫃前後擁有一樣的知識,我們不僅得確定瑪莉在Pyridine提供的測驗之下表現得沒有差別,還得保證瑪莉在任何測驗底下都會表現得一樣才行。

我現在就給一個會讓瑪莉表現得不一樣的測驗︰

操弄瑪莉的腦神經,讓它們的狀態變成和一般人看到紅色時的狀態一樣,然後問瑪莉︰「你看到什麼顏色?」(當然顯示腦狀態的monitor畫面不能讓瑪莉看到)

在這個測驗裡,出櫃前後的瑪莉的表現大概不會一樣。出櫃以前瑪莉不會知道那是什麼顏色,不過出櫃之後她就知道了。

匍匐前進兩公分

我發現只要把太妃糖用舌頭用力壓黏在上顎,講話就會大舌頭。

3.01.2009

神經操弄師瑪莉

Frank Jackson用黑白瑪莉思想實驗反駁物理論︰根據黑白瑪莉的例子,K(所有的知識都是物理知識)不為真,因此蘊含K的物理論也不會為真。

我的朋友鐵雄聽到這個論證的第一反應是︰我們難道不能在瑪莉走出房間之前就藉由操弄她的腦神經狀態讓她有關於色彩的視覺經驗嗎?

我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有創意的點子,至少我讀這個論證這麼久了,從來沒想到過。然而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這個洞見在這裡有什麼力量。它是能夠推翻黑白瑪莉思想實驗,或者,至少在付出一定代價的情況下讓黑白瑪莉不再是物理論的反例,還是其實完全跟主要爭論無關?這個程序是我們在評估新點子時最重要的步驟之一︰一個新點子冒出來了,so what?它能攻擊誰或者防衛誰?它有多大力道?要怎麼用清楚有說服力的方式將它的力道表達出來?當這些事情被弄清楚,你才有辦法將新點子的理論威能完全發揮。

...

鐵雄和我當時沒有細想這個問題,不過現在我試圖分析。

讓我們將鐵雄說的情況稱為神經操弄。首先,能夠讓瑪莉擁有色彩經驗的神經操弄起碼自己就預設了物理論*1,因為僅當心靈狀態被神經狀態所決定(用哲學術語來說,僅當心靈隨附於物理),我們才能合理預期瑪莉在神經狀態r時感受到的是,例如說,紅色。不過,這個預設在此議題上對物理論者來說到底會不會是負擔,大家可以想一想。

再來,就算神經操弄是可以成功的,我們也無法據此主張K為真。想像這樣的情況︰

瑪莉在星期一學會了所有的物理知識,在星期三時,她對自己進行神經操弄。

如果原版的黑白瑪莉論證是K的反例,那麼這個例子也會是K的反例。因為,K蘊含如果一個人擁有所有的物理知識,他就一定擁有全部的知識。然而,在星期一時瑪莉擁有所有的物理知識,卻不擁有全部的知識。

雖然神經操弄的例子沒辦法直接替K辯護,但是我們或許可以進行一個較委婉的戰略︰利用神經操弄的例子來主張說,雖然擁有所有物理知識並不代表擁有所有的知識,但是

K2︰當我們擁有所有的物理知識,理論上,我們就可以擁有所有的知識(或者說,擁有那些關於如何進行操弄來獲得所有知識的知識)。

顯然K2並不蘊含K,所以就算神經操弄的例子支持K2,依然無法挽救K於黑白瑪莉論證。然而,K2讓我想到了一件事︰作為一個物理論者,我們是否一定得支持K?能不能只接受K2就好了?

假設一個很簡單的物理論者,他的物理論只包含隨附性原則。就算他不接受K,似乎也不會有大問題(真的嗎?)。而且這種不接受似乎受到常識支持︰騎腳踏車這種行為完全由物理事件組成,然而,一般來說,就算我知道所有關於騎腳踏車的物理事實,包括我的半規管和神經如何執行平衡工作,我也不會知道騎腳踏車是什麼感覺,如果我沒騎過的話。

在這種情況下,K2更進一步提供了一個物理論符合常識的遠景︰因為所有事實都是物理事實,所以我們只要有製造任何物理狀態的能力,我們就擁有製造所有狀態的能力。包括房間裡瑪莉「看到紅色」的心理狀態,以及一個沒騎過腳踏車的人的「騎腳踏車的感覺」的心靈狀態。

...

  1. 其實它還預設某種心腦同一論︰我們的心靈即大腦,心靈狀態完全被腦狀態決定。當代的物理論者不見得支持這個理論,有些人認為心靈狀態是被整個身體的狀態所決定,也有人認為心靈狀態是被整個身體和周遭環境的狀態所決定(如Alva Noe,雖然我不確定他是不是物理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