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經典作者都比較有才,因為經典都保證是長銷書,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書長銷2000多年,奧古斯丁的書長銷1500多年,牛頓、康徳的書長銷300多年了。我認為A錯得滿有難度,所以一個月前把這兩篇留言放上推論練習,讓大家挑戰。這兩天回顧大家的發言,被提出來的回應大致上是下列幾種:
要是二手文獻/導論書作者有經典作者一半有才,他們不需要一直寫文章一直寫書,不然寫一篇一本就能保證他們版稅一定抽不完,供他們不愁吃穿,環遊世界去了。事實上他們的文章、他們的書能長銷20年以上就很了不起了,絕大部分被後起之秀淘汰,然後這些後起之秀又被他們的繼起之秀淘汰。
前面提過、天下文章一大抄。當然經典著作裡面不免也會有用到他人的觀點,柏拉圖詮釋比他更早的哲人、荷馬,亞里斯多德詮釋柏拉圖、比他更早的哲人、奧古斯丁詮釋基督教、康徳詮釋先哲跟基督教、牛頓繼承了更早的煉金樹、科學、神學、但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在於經典作裏面詮釋後的他人思想的加上原創思想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所以他們才能成為長銷書。
反觀市面上能找到的純二手文獻,尤其是導論書,大概只有很少很少能成為長銷書。現在還有多少出版超過20年以上的哲學入門書/導論書沒有絕版、學生又很樂意聽從教師建議購買?純二手文獻,尤其是導論書,導論書能長銷超過100年的,大概鳳毛麟角,人家康徳、牛頓的著作長銷300年不墜、霍布斯400年、蒙田、克卜勒500年、奧古斯丁1500年、希羅多德、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著作則在2000年以上~
- 長銷和暢銷不見得代表作者有才能,因為深奧難解的文字總是會引誘人去買。
- 導論書也不見得不長銷,羅素的西洋哲學史就是例子。
- 沒寫出經典,不代表作者沒有才能,他可能只是不想寫,或者湊巧沒發揮出來。而寫出來的書沒長銷也不代表作者沒有才能,因為書要長銷需要更多偶然條件,例如因緣際會的傳播(如十字軍東征)等等。
- Kris和彭明輝的爭論癥結在於,這裡的「有才(能)」是指什麼?若我們把著作經典所需的學術能力和著作優良導論書所需的表達能力分開討論,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沒有誰絕對地比誰更有才能,只是才能種類的差別而已。
- 我懷疑這種說法是否有足夠力道。舉例來說,若只有一小部分經典事實上是在鬼扯,那麼這種說法的力量就不太夠,然而,你可能不會想用一個認為多數經典都在鬼扯的懷疑論,來替導論書作者辯護,一方面這樣做的舉證責任太大,另一方面,若經典大部分是在鬼扯,那麼以整理這些鬼扯為己任的導論,應該也很難得到高評價。
- 對於所有全稱的經驗命題,你幾乎都有反例可以挑,但這頂多只能讓對方的立場變弱一點。並且,在這個例子裡,對方很可能採取把所有長銷書都視為經典的無敵立場來化解尷尬。
- 類似(2),有很多運氣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寫出經典,因此沒能寫出經典並不代表一個人不具備能寫出經典的才能。這種說法沒辦法完全推翻A的主張,但若成功,至少可以把A的想法從「的確經典作者都比較有才」弱化到「在大多數情況下經典作者比較有才」。
- 我完全同意我們應該把這裡的學術能力和表達能力區分開來。不過,若有人認為我混淆了這兩種能力,那就把我看得太笨了。
「而二手書的作者往往才華就是不及這些經典的作者,他們沒有能力把一件很難說得清楚的事給說得比原著更清楚,而只能把自己也說不清楚的事給刪除,留下易懂的給讀者。」(彭明輝)若我們如(4)所說在學術能力和表達能力之中做出區分,並且對彭明輝的段落和我的文章有合理理解,那麼,這場筆戰似乎就沒有什麼討論空間了。就算經典比導論書長銷這件事給我們理由相信經典作者比導論作者擁有更強的學術能力,我們依然沒有理由因此相信經典作者的表達能力普遍而言比導論作者好。
「事實上,導論書作者不可能略過重要的部份光挑簡單的講,因為...」(Kris)
「彭明輝認為,導論作者之所以把困難的部份略過,是因為他們比較沒有才,沒辦法像原典作者那樣把困難的東西寫得足夠清楚。這一點我完全不同意...」(Kris)
然而,這並不是我對A的完整反駁。我相信A的主要錯誤在草率地將作品銷量和作者的優劣做類比:隨便給一本經典和一本導論書,前者持續販售的時間都是後者的幾十百倍,所以通過時間考驗的經典比導論好,經典作者比導論作者有才能。
然而,兩種產品的銷售時間(或銷售量)可以拿來當作理據判斷它們的作者之間的優劣,僅當這兩種產品是直接互相競爭,使得它們的銷售時間(或銷售量)互相擠壓。
經典和導論書在銷售上很少有彼此競爭的機會,因為它們的市場取向不一樣。選經典而不選導論的人,和選導論而不選經典的人之間的差別,通常不在於他們對於什麼書比較優質有不一樣的判斷,而在於他們選書的出發點不同(當然,基於這一點,他們對於「什麼書比較適合現在的自己」會有不一樣的判斷)。若你剛入門,或者想有效率地了解一個領域的大致樣貌、重要理論們的內容,你可能會選導論;若你已具備基本知識、閱讀能力良好,或者打算做原典研究,或者想裝高深,你可能會選經典。
此外,當某部導論書退出市場,通常是基於兩種原因:1. 它被更好的導論書取代,2. 學術進展使它跟不上時代。然而,這兩件事都不能作為經典比導論書優的理據。當導論書被更好的導論書打敗,這明顯跟經典無關(當然,除非在這類情況下打贏的那些導論書同時都身兼經典)。而當導論書因為學術進展從市場上消失,這確實偶爾是因為有新的經典誕生,但這件事本身無法提供任何理由讓我們相信經典的作者在表達能力上比導論書的作者優秀:在這種情況下,導論書之所以會退出市場,是因為某些學術著作造成了它基於著書時間來不及介紹的學術進展,而不是因為它在任何能力上被這些學術著作超越(除非你講的是時空旅行的能力)。
若經典是無印良品裡的鍋碗瓢盆,導論就是MUJI產品型錄。你可以說型錄依賴產品而存在、型錄只是產品介紹、產品很貴但型錄根本就是送的,這些都無所謂。但是如果你主張某些款式的MUJI咖啡杯可以長銷好幾年,但產品型錄每季都要更換,所以產品型錄比較沒價值,這就是牛頭不對馬嘴的推論了。
此外,A也用了另一個更生動的方式來表達這個他的立場:如果導論作者這麼厲害,為什麼要寫只能賣20年的導論,不寫可以賣200年的經典,然後抽版稅抽到爽?躲在這個疑問背後的推論大概長這樣:
- 對作者而言,寫出經典比寫出好的導論書更有賺頭。
- 若可以的話,作者會選擇做最有賺頭的事情。
- 導論書作者選擇寫導論書而非經典,表示他們的能力比不上那些寫經典的人。
最後,我打從一開始就覺得把導論書賣不長久這件事拿出來講實在是有夠奇怪。首先,導論書是學術和知識普及的近代才逐漸出現的產物,就算我前面說的都不算話,給定導論書大量出現的時間點,要比較偷跑了近兩千年的聖經和導論書哪個比較長銷,本來就不公平。再來,給定前面討論的市場定位問題,讓純導論書可以長賣幾百年的特殊狀況,我只想到兩種:1. 此導論書介紹的領域,幾百年來都沒有進展,2. 此導論書隨著學術進展不斷出新版本,良好地延續了幾百年。針對大部分的導論書,前者很幸運地不是事實,而後者,則有待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