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實驗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作的,實驗者先請四十名受試者填一份對巧克力態度的問卷,在放問卷的卷宗中,夾了一張印有加拿大錢幣或中性圖片的紙,實驗者說:不要管它,這是來不及抽換掉的紙。受試者填完問卷後,實驗者給他吃一個巧克力糖,吃完,問他的感覺。受試者完全不知道吃才是實驗的重點。在他們吃巧克力時,有兩個完全不知受試者看到的是鈔票或中性圖片的觀察者,躲在布幕後面,用馬表計算他們吃巧克力的時間,以及在情緒的量表中對他們臉上的表情計分。
結果發現看到錢幣的那一組吃巧克力的時間比控制組顯著的短,臉上享受的表情也低很多,吃巧克力的時間跟他們臉上的表情成正比,越享受巧克力的人,吃得越慢。這一點跟我們吃到好吃東西時,常慢慢享受,捨不得一口吞下的情形相符。這實驗顯示僅僅看到錢的圖片,並沒有被明講,就會不由自主去聯想到財富,想到財富就減低了品嘗生活美味的能力。』
1.
首先,洪蘭做了第一個過度推論。根據實驗,我們發現的現象是:
事先看到錢幣圖案的人,吃巧克力的速度變快,並且表情比較平淡。洪蘭怎麼知道這是代表:
這些人因為想到財富,而降低了品嚐巧克力的能力。而不是代表,例如說:
這些人因為想到收入壓力,沒辦法專心品嚐巧克力。或者:
受到金錢暗示的人,做事情會變得比較有效率和小心。我相信你可以想到更多不誇張但也不同於洪蘭的解釋。洪蘭的論證一點也不考慮這些其它說明,不夠嚴謹。我不確定當初實驗者對這個實驗的原版詮釋內容如何,但我想,它要嘛不是洪蘭講的這一套,要嘛多了一些洪蘭沒有提到的假設、推論或證據。
2.
退一步來說,就算洪蘭對實驗結果的詮釋是對的,人真的會因為想到財富就降低品嚐能力,這也跟她接下來講的東西無關:
『…實驗發現快樂和幸福是兩回事,錢可以買到使你快樂的東西,如去米其林的高級餐廳用餐,去熱門的旅遊景點渡假,但是錢卻無法增進你感受生命中美好東西的能力,反而是負作用,吃慣了好吃的,就不覺吃好有什麼稀奇,缺少了期待,就缺少了雀躍之心,也就感受不到願望達成後的快樂與滿足。』我們可以同意人對一些美好經驗有習慣性,但這種對於美好經驗的習慣性,跟前面的錢幣實驗無關。如果習慣性讓你覺得手上這塊大波露巧克力沒有那麼好吃,那是因為你平常都吃金莎,不是因為你在吃它的時候聯想到財富,或者你知道你家很有錢。如果當初做實驗的科學家是對洪蘭想要討論的這個現象感興趣,他該做的不是在其中一半問卷上夾錢幣照片,而是在半年前就供應其中一半受試者無限量的高級巧克力。
3.
「好吧,就算那個實驗跟洪蘭講的東西無關,但如果不論實驗,洪蘭講的生活態度還是挺有道理的,不是嗎?」
我想,就算拿掉提及實驗的那些段落,洪蘭的主要論點應該也不會變得比較漂亮。回顧一下她的結論:
『天天享受世界最好的東西,可能反而會減少對每天生活中,小小的快樂,如陽光、冰啤酒和巧克力享受的能力。』坦白說,就算是現今地球上最有錢的人過的最奢華的生活,我也不認為那會降低他享受陽光、冰啤酒和巧克力的能力。想想看,什麼東西造成的習慣性會讓冬天外出時的暖陽對你來說沒那麼舒服?就算大富豪可以訂做高科技暖氣太空衣,並在冬天外出時穿著,這也無法取代一般輕便衣著外出曬太陽的快感。
當然,在更科幻的假想世界裡,你可以想像那暖氣太空衣真的是超級高科技,集輕便、保暖、舒適行動於一身,並且全身都有熱光線升溫功能,不像太陽光照了臉就曬不到背。然而,若你隨時可以使用比冬天太陽更舒服的這種暖氣太空衣,「失去享受曬太陽的快樂的能力」對你而言根本就稱不上損失。
類似的方法,也可以用來討論冰啤酒和巧克力帶來的享受。大富豪可能會因為平常享用的都是新鮮的比利時啤酒和最高級的巧克力,而失去「台啤和大波露就可以讓自己很爽」的能力,但這對他來說根本就不算是損失。當然,有人可能會說,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喝比利時啤酒、吃高級巧克力的富豪,依然擁有品味啤酒和巧克力的能力。在更科幻的世界裡,我們可以想像,對富豪而言,啤酒和巧克力帶來的享受都被某些不是啤酒和巧克力的東西取代了。在這種情況下,他該怎麼辦?
我的回答:不怎麼辦,若你擁有讚到能取代所有啤酒和巧克力的東西,你還要啤酒和巧克力幹嘛?
你當然可能擔心自己並非永遠可以過這樣享受的生活,並因此決定就算自己有能力奢侈也不要奢侈,因為胃口養大之後就不好縮回來。我完全尊敬你的風險計算,並且我也認為每個人都最好要有點這類風險概念。但洪蘭在文章裡並不是要推動這種保險生活策略,她只是覺得很可惜,吃慣了好生活,就覺得生活還好:
『…吃慣了好吃的,就不覺吃好有什麼稀奇,缺少了期待,就缺少了雀躍之心,也就感受不到願望達成後的快樂與滿足。不過,這只是對於生活片斷的隨興抱怨,因為整體而言,現在的生活品質還是比較好。而且我相信,洪蘭也不打算為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歡愉而少吃魚肉。
難怪古人說「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歸真返璞,終身不辱」,平淡才見真滋味。我小時候台灣物資缺乏,過年過節是唯一可以吃魚肉的日子,那時對過年的期待可以用「大旱之望雲霓」來形容。快過年時,常興奮得連覺都睡不著。現在大魚大肉吃多了,對過年很淡,過不過都無所謂了。』
結語:
在這篇文章裡,洪蘭對國外研究做了一個解釋,並用這個解釋來佐證自己的生活哲理,然而:
- 洪蘭對實驗的解釋是過度推論。
- 就算這個解釋是對的,也無法提供理由支持洪蘭的生活哲理。
- 洪蘭提到的那套生活哲理,就算獨立來看,感覺也有點站不住腳。
唉...
回覆刪除如果換成這樣敘述:
1.透過實驗得知享受、體驗美好的感覺具有相對性,容易受外在變因及誘因影響
2.假設我們用進一步的實驗證實,越有所期待或越頻繁於更大的享受,會降低原來可讓我們享受的事物的美好感受
3.這些日常的美好感受有著和高端享受所不能取代的價值(如dos版電腦遊戲相對於Diablo3)
4.為了對日常美好的感受能力不致於遺忘、麻木、喪失,應該要適度地控制對高端享受的滿足,而非一味地追求之;如此便更能增加生活的情趣,讓人更感幸福。
這樣子能說得通嗎?大家有什麼想法呢?
我自己是想到,高端與簡單的享受不一定都具有可比性,但這點好像和我上述4項沒什麼衝突?
「坦白說,就算是現今地球上最有錢的人過的最奢華的生活,我也不認為那會降低他享受陽光、冰啤酒和巧克力的能力。想想看,什麼東西造成的習慣性會讓冬天外出時的暖陽對你來說沒那麼舒服?就算大富豪可以訂做高科技暖氣太空衣,並在冬天外出時穿著,這也無法取代一般輕便衣著外出曬太陽的快感。
回覆刪除當然,在更科幻的假想世界裡,你可以想像那暖氣太空衣真的是超級高科技,集輕便、保暖、舒適行動於一身,並且全身都有熱光線升溫功能,不像太陽光照了臉就曬不到背。然而,若你隨時可以使用比冬天太陽更舒服的這種暖氣太空衣,「失去享受曬太陽的快樂的能力」對你而言根本就稱不上損失。」
經pyridine的提醒,覺得這段不太正確..
應該是說"生活品質整體性的提高會喪失偶然經歷對比的快樂程度」"但是洪蘭並沒有去研究"錦衣玉食"和"雪中送炭"(想不到別的比喻)如果都量化的話,哪一個快樂程度比較高
回覆刪除Kris說得pyridine是那位之前惋惜關blog的嗎?
回覆刪除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9/07/pyridine.html
如果是他有新的blog或其他他寫東西的地方可以看嗎?
謝謝!
[整個離題....]
洪蘭指的應是這篇論文: http://dunn.psych.ubc.ca/files/2010/12/Money_giveth_money_taketh_away_-_Sept25.pdf
回覆刪除人家研究者在一開始是很客氣的說"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money impairs people’s ability to savor everyday positive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我在FB 用轉貼連接寫的, 如有重複, 請刪除) Juno Kao
贊成一樓
回覆刪除但我們可以退一步想:
這篇文章可以防止他人拿洪蘭的文章作Kris預設的解釋
洪烂他的问题在于:他不知道他自己说出来的华语、华文的词是什么意思。
回覆刪除就我看来,他就是执中所说的“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