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該怎麼詮釋文學作品?有些人認為我們應該考慮作者的創作意圖,但作者說了就算嗎?有些人認為「作者已死」,要嘛讓作品自己說話,要嘛讀者有完全的詮釋權,但這樣的理論真的合理嗎?
林斯諺是推理小說家,他目前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讀哲學博士,在這場講座裡,他將簡介英美分析哲學家處理這個議題的幾個重要進路。林斯諺講完後,哲學雞蛋糕老闆朱家安會帶大家玩一個互動的哲學遊戲。
「講座套餐」是一套準備好的演講教材,只要你點餐,隨時可以上場
自2014年起,我成為臺灣少數可以依靠哲學普及工作生活的人之一。「哲學普及的眉角」是我的求生經驗整理,包括我嘗試網路寫作、出版、實體活動、編輯等工作的心得,提供給對於普及工作有興趣的哲學、人文系所、相關團體參考。
商周的新書《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是一本蒐集非常多哲學思想實驗的書。我替它寫了推薦序,並決定辦一場講座來導讀它。
這次活動承蒙商周出版提供《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20本,想要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自2012年到現在,我累積了150場以上的哲學普及演講經驗。「哲學在幹嘛」由我最順手的教材組成,能有效促進理解和思考。這份教材的內容是一系列具體案例,它們討論的主題不同,但可以用來演示同一種具備哲學特色的思考方式:思想實驗。哲學家使用思想實驗,也就是精心設計的虛構情境,來分析概念、評估論證、測驗人重視的價值觀。藉由「哲學在幹嘛」,我可以帶著學員體驗這段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