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2016

12/23 糕講堂|高中哲學課可能嗎?從電車問題談起

*這次活動承蒙開學文化提供《哲學的力量》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哲學的力量》是中文世界少數專門介紹法國高中哲學教育,並探討哲學教育在台灣高中課堂可行性的書。不管是對哲學普及工作者來說,來是對於注重小孩思考教育的家長來說,這本書都很有參考價值。呼應此書的出版,在這次的糕講堂,我要以有名的電車問題(trolley problem)為例,討論高中哲學教育的可能性,包括:

  • 高中生學哲學能幹什麼?
  • 高中哲學課可以如何開?
  • 高中應該要有哲學課嗎?
  • 我們有可能避免高中哲學課像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那樣搞砸嗎?

11.14.2016

11/28 糕講堂|白馬論:對決公孫龍

*這次活動承蒙立緒出版社提供《離經叛道的哲學大冒險》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離經叛道的哲學大冒險》蒐集了43個有著荒誕結論的哲學論證,我替這本書寫了推薦序:

「...身為哲學推廣者,我和哲學哲學雞蛋糕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是想辦法讓大家看見這些「荒誕」背後的理由和推論。哲學有價值的地方,我相信,並不是提供一大堆你沒想過的想法,而是為這些想法提供好理由和好推論。當你左右為難,並進一步思索該怎麼分析和回應這些理由和推論時,你已經走上思辨的道路。《離經叛道的哲學大冒險》就是一本將「荒誕」背後的理由和推論呈現清楚的書。」

向本書的荒誕致敬,我安排了這場講座,邀請沃草烙哲學專欄作者周詠盛,來介紹來自東方的「荒誕」論證及其背後的邏輯推論。周詠盛正在台大攻讀哲學博士,學術專長是中國哲學。在講座裡,他要為我們分析幾種理解「白馬論」的方式,以及這個論證對當時「反對世襲」的社會思潮的意義。

10.30.2016

11/12 糕講堂|科學哲學

*這次活動承蒙群學出版社提供《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陳瑞麟是國內深耕科學哲學的哲學家,也是我在中正大學的老師,《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是他的科學哲學概論,應該也是中文世界當中,寫得最完整的科學哲學教科書。在這場講座裡,我會以這本書的內容為主,介紹分析哲學界早期的一些科學哲學理論和論證。

10.20.2016

11/2 糕講堂|自由意志

*這次活動承蒙商周出版提供《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巴吉尼(Julian Baggini)是我最喜歡的哲學作家之一,在《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這本書裡,他生動地介紹了對於自由意志(free will)的各方看法。我的碩士論文剛好也是做自由意志,在這場講座裡,我會介紹這個歷史悠久的哲學問題,並初步說明目前市面上的幾個主要理論。

9.17.2016

10/1 糕講堂|大腦有在對抗基因嗎?

在《大腦簡史》這本書裡,腦科學家謝伯讓除了介紹腦,也提出了聳動的假說:基於基因的「需求」而演化出的大腦,現在正在對抗基因。在這門課裡,謝伯讓要跟大家說明他如何得出這個結論,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則會提供評論和提問,歡迎大家報名加入討論!

此外,在這次糕講堂的隔天,貓頭鷹書房也在敦南誠品替《大腦簡史》辦了一個對談,邀請陳穎青(老貓)、周偉航(人渣文本)、劉敬文(妖西)、以及黃貞祥(Gene 思書齋)跟謝伯讓來場大亂鬥。不過,這場對ㄅ一ㄢˋ談ㄌㄨㄣˋ活動不會有前導的演講,所以如果你想要在對談活動快速進入狀況,除了預先把《大腦簡史》讀完之外,先來參加糕講堂,也是不錯的選擇喔!

*這次活動承蒙貓頭鷹書房提供《大腦簡史》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8.28.2016

9/11 雞蛋糕哲學講座|《世界為何存在?》和形上學問題

*這次活動承蒙大塊文化提供《世界為何存在?》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在《世界為何存在?》這本書裡,作家霍爾特(Jim Holt)介紹了當代的神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對「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存在有東西,而不是什麼都沒有?」這個問題的看法和論戰。這本書的討論廣而深入,在這場講座裡,我會介紹裡面某些有趣的想法,以及它們背後的一些重要形上學原則。

對我來說,形上學(metaphysics)是個奇怪的領域,它和知識論、倫理學並列哲學三個主要的分類,但要說明什麼是形上學,並讓人可以想像形上學包含哪些研究,比起說明知識論、倫理學來得困難多了。在這場講座裡,我們面對的就是其中一種形上學問題,希望藉此能讓大家得到「哦,原來哲學家會『這樣』想『這種』問題!」的新體會。

8.04.2016

8/17 雞蛋糕哲學講座|概念分析:失禮、勢利以及...

*這次活動承蒙大寫出版提供《一輩子帶著走的實用哲學》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哲學家韋柯斯特在《一輩子帶著走的實用哲學》裡討論了一些常見但卻不常有人認真分析的概念,例如「失禮」、「八卦」和「勢利」,韋柯斯特在書裡試圖為這些概念或它們的道德後果提供分析並進行初步辯護。我替這本書寫了書評。在這門課程裡,我要藉由韋柯斯特提出的一些定義,來跟大家介紹哲學家進行概念分析(conceptual analysis)的一些技巧。

7.14.2016

7/26 雞蛋糕哲學講座|A. J. Ayer:語言、真理與價值

*這次活動承蒙漫遊者文化提供《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清楚介紹了32個哲學經典著作。我替它寫了書評。在這門課程裡,我要介紹這本書提到的最後一個哲學家,A. J. Ayer關於語言、真理和價值的哲學理論。

7.02.2016

画哲學|邊沁、彌爾、萊布尼茲

因為忘記更新了,所以一次放三隻!

《画哲學|邊沁》《画哲學|彌爾》,你可以比較兩個古早效益主義者的不同。《画哲學|萊布尼茲》則介紹了他的超正向立場「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可能存在的世界當中最好的一個」,以及他提出來支持此立場的理由之一。

「画哲學」是我和插畫家 Summerise 在 illutimes 合作的專欄,一次介紹一個哲學家的小點子,隔週上映。

我的新書《護家盟不萌?》

"‪#‎非常適合當作各級學校的教材‬(我覺得都可以當文學院研究所的課本了)" ╱紀大偉

我出新書了,這是一本討論同性婚姻的專書,也是一本批判思考訓練手冊。在這本書裡,我整理並回應市面上常見的爭議,包括:

  • 同性婚姻會毀壞家庭價值嗎?
  • 同性婚姻不利於兒童利益嗎?
  • 同性婚姻是人權嗎?
  • 「同性戀不自然」是歧視言論嗎?
  • 若通過同性婚姻,是不是也可以通過兒童婚姻、近親婚姻、多人婚姻和人獸婚姻?
  • 若同性婚姻合法化,我們要怎麼避免對於部分保守派和宗教人士的逆向歧視?
  • 除了回應爭議,我也從關於生命意義的討論出發,試圖提供一個支持同性婚姻的正面理由。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幾年來關於同性婚姻文章的集大成,但論點重新整理的程度很高,也加入了一些新論點,讓整個論述變得有系統,容易理解和索引。對於支持同性婚姻的人來說,這本書會很像攻略本或教戰手冊。對於反對同性婚姻的人來說,這本書蒐集了他們必須面對和反駁的論證。對於任何對社會議題和思辨有興趣的人來說,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好懂且清楚的思維訓練。

    購買連結

  • TAAZE
  • 博客來
  • 金石堂
  • 誠品
  • 此外,你也可以參考獨立書店列表
  • 書評

  • 洪偉:無理言論的突破指南:《護家盟不萌》書評
  • 周芷萱的書評
  • 張子龍:公共討論的極限:《護家盟不萌》心得
  • 石貿元:通往自由與批判之路:《護家盟不萌?》
  • 紀大偉的推薦
  • 馮一凡:《護家盟不萌?》作為公共論述的可能
  • 6.25.2016

    《哲學哲學雞蛋糕》銷量破萬!

    為了慶祝,我在臉書弄了一個抽書的活動,歡迎大家來玩!

    6.21.2016

    雞蛋糕哲學T,再版販售中!(賣完了

    2011年,我設計了這款方塊水母T,用來當作當時簡單哲學營的工作人員服。因為很可愛,所以也買了四件自己穿。五年過去,那四件水母T現在都有點鬆,我想,那就再版吧!

  • 一件350元,只要收件地點在本島,不管幾件運費都是100元!
  • 買九件送一件!
  • (感謝攝影師小威和模特兒小文)

    設計概念

    尺寸

    我要訂水母T!

    抱歉,目前已經沒有存貨了,請等待下次訂購~


    常見問題

    有優惠嗎?

    A:有哦,買九件送一件。

    材質和厚度?

    A:精梳棉、320g、20支

    布料和圖案的顏色,有其它組合嗎?

    A:沒有,這是五年前原汁原味的配色。

    那個圖案的梗到底是什麼啦!

    A:把水母的下半截腳都遮住,然後再數數看有幾支。

    可以面交嗎?

    A:沒辦法喔!僅提供7-11店到店交貨。

    我想問的問題你沒寫到。

    A:請到粉絲頁留言或私訊~

    6.06.2016

    6/19 雞蛋糕講座|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哲學論證整理術

    *這次活動承蒙大家出版提供《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一)》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一)》是精緻的哲學教科書,整理了跟社會和政治有關的哲學概念、理論,並分門別類展示說明。在這場講座裡,我們將以書中引述的一些哲學家說法為例,分享一些從論述中把論證整理出來的技巧。

    5.17.2016

    画哲學|康德

    如果你要暗殺哲學家,康德應該是最容易的目標,因為他每天的作息活動幾乎都一模一樣

    不過,根據我的新文章《画哲學|康德》裡的說法,「暗殺別人」這種行為無法通過理性的檢驗(!),因此是道德上不正確的喔!

    「画哲學」是我和插畫家 Summerise 在 illutimes 合作的專欄,隔週上映。

    5.16.2016

    5/29 雞蛋糕講座|小朋友的哲學大哉問(額滿囉!

    *這次活動承蒙大塊文化提供《小朋友的哲學大哉問》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日本的哲學教授野矢茂樹蒐集了一些「小孩子氣」的問題,拿去煩他的哲學家同事們,並將他們有誠意又可愛的回答編成這本《小朋友的哲學大哉問》。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我無法想像臺灣的哲學教授願意做這種事情,我替它寫了推薦序,並決定辦一場講座來討論裡面的東西。

    5.10.2016

    誰說我們不能靠標準答案學思辨?

    「標準答案和思辨並不衝突。思辨能力值得追求,是因為思辨有對錯之分。哲學能培養思辨力,也是因為哲學討論裡能夠有對錯之分。」

    我的文章《誰說我們不能靠標準答案學思辨?》想要破除關於標準答案和哲學的一些迷思。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是我在 readmoo 的專欄,隔週上映。

    4.25.2016

    推薦序《小朋友的哲學大哉問》

    大塊文化即將出版《小朋友的哲學大哉問》,以下是我替它寫的推薦序。若你有興趣讀更多,也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書評:〈哲學家如何回答小朋友的大哉問?〉

    -

    幾年來我推薦過許多哲學書,在這些書當中,《小朋友的哲學大哉問》有兩個其他書沒有的特色:它幾乎不使用哲學術語,而且它令我感動。

    當然,光是「幾乎不使用哲學術語」,並不會讓一本哲學書變得優秀。《小朋友的哲學大哉問》之所以是本優秀的書,是因為它有很好的理由不用術語,並且在這個前提之下依然展現了優秀的哲學討論。《小朋友的哲學大哉問》是寫給小朋友的哲學書,跟大部分哲學普及書不同,它的任務不是介紹各種哲學理論,而是演練哲學思考和討論的過程。

    為了讓小孩覺得有趣親切,野矢茂樹用小孩的口吻寫了一堆哲學問題,拿去問日本的哲學教授們。「我什麼時候才會長大?」、「怎樣才叫做『做自己』?」這些問題正如書名,都是大哉問,但如果你認為哲學教授們平常就是在研究這樣的問題,可是大錯特錯了。

    和其他學科一樣,在高度分工和細緻繁複的學術遊戲規則、升等壓力之下,現代的哲學家其實很少有機會直接處理這樣的大哉問。例如我自己的碩士論文,研究的是「操弄論證」。什麼是操弄論證呢?操弄論證是不相容論者用來攻擊相容論的一種論證方式,而不相容論和相容論則是當代哲學界關於「自由意志」的爭論裡常見的兩種立場。

    如果要說漂亮話,我可以說自己在研究自由意志的哲學問題,但我研究的其實只是這個問題底下某人提出來的某個說法裡的某個部分。如果自由意志是個大哉問,那我研究的應該類似於大哉問的碎屑。學者們當然是因為對大哉問有想法,才有辦法投入這些碎屑的研究,但通常你必須是真的很有名很厲害的哲學家,才有辦法以大部頭專書的規格直接在學術上處理大哉問。

    身為哲學研究者,我就和我的多數同儕一樣,認為雖然每個人對於學術的貢獻有限,但我們的分工原則上還是有機會讓整體哲學研究逐漸進展。然而我同時也感受到,這種工作模式,讓哲學學者在某種意義上變得比較不容易和社會溝通哲學:哲學思考對於一般人來說有許多價值,但我很難藉由介紹操弄論證,來讓一般人理解這些價值。要讓哲學思考瀰漫在社會上,我們似乎得花一點時間思考那些跟大家更直接相關,而且更容易感到有趣的問題。

    秉持這樣的態度,我很能理解野矢茂樹在序文裡的說法:

    「事實上,當你在寫一篇有建設性的論文時,直接回答這種樸實的(孩子氣的)問題是很愚蠢的。能夠當成論文問題的,是那些更容易下結論,且分門別類細分好又有明確定義的問題。所以其實我是有點帶著惡意,想藉著小孩的口吻來困擾這些成年的哲學家。」

    這些成年的哲學家並沒有讓野矢茂樹失望,他們誠懇面對孩子氣的問題,並仔細把自己的回答整理成最孩子氣的人也看得懂的程度。這麼多專業的哲學家一起為小朋友耐心思考和寫這些東西,不但令人感動,而且也非常熱血!

    在我的經驗裡,要專業哲學家不使用術語來討論哲學問題,滿困難的。不過當你辦到這件事,代表你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你討論的哲學想法。《小朋友大哉問》裡的術語很少,但呈現的哲學思維很豐富,在小孩子也能看懂的文字裡,作者們大量使用哲學上常見的概念釐清、推論、反證等等技巧,相信愛思考的小孩在閱讀時也能學會並運用在其他地方。

    這本書另一個一個讓我喜愛的特色,是作者們提供了許多啟發性和趣味兼具的回答。例如中島義道認為校園環境裡的「腦袋好」有時候指的只不過是「能準確理解出題者的意圖」,野矢茂樹在討論「什麼是喜歡」的時候則提到,喜歡跟討厭完全不一樣:你不會因為討厭一個人,就整天想著他。而對於因為「無法理解其他人」而困擾的讀者,戶田山和久會提醒他,其實理解沒有那麼困難,而且說實在的,人具有理解別人的能力,這也可能帶來壞事。學者們把哲學思維用在日常概念和情境裡,得到這些有趣的說法,不但是很好的教材,也是很好的哲學實踐。

    身為這本書的推薦人,最後我想錦上添花一下,向讀者們建議一些跟小孩一起讀這本書時可以用的提問技巧:

    • 他的主張是什麼?

      讀完某位作者的說法之後,可以回想和討論一下他的主要意見是什麼。

    • 來想更多例子吧!

      若作者在文章裡舉了一些例子來支持或協助說明他的意見,可以幫他想想,還有沒有其他例子可以用。

    • 你同意他嗎?

      我們不見得需要同意作者的看法,挑戰作者不但是有趣的事,也常會有豐盛收穫。

    • 想反例、找毛病!

      若你不太確定可以怎樣挑戰作者,或許可以試著想想看,他的主張會不會在某些情況或例子底下變得很奇怪,或者不適用。

    • 他和他會不會打起來?

      這本書的每個問題都有兩個作者回答,可以討論看看,這兩個人的意見是否一致,或者在哪些地方可能出現意見的衝突。如果有衝突的話,哪個人的說法比較有道理?為什麼?

    • 最重要的是,我的答案和理由是什麼?

      對於書裡討論的問題,你和孩子的答案不見得跟作者一樣。你的答案是什麼?你能想到哪些理由來說服別人接受你的答案?

    除了上述問題,你也可以自己研發有趣的提問方向,不過不管如何,在討論時請記住探求彼此的回答背後的理由。人常會說哲學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或許我們無法在現階段確認哪個哲學問題的哪個答案是正確的,但我們還是可以一定程度判斷哪些理由能讓答案更有說服力、哪些理由只是亂講的。學會辨別理由好壞的各種技巧,我相信,是哲學最有趣也最有用的一個地方。

    4.22.2016

    哲學家:入侵iPhone算是入侵心靈。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隨科技進展,隱私權和社會安全的衝突以不同面貌展現。自去年起,FBI數次要求蘋果協助破解恐部分子嫌犯的手機,以取得其中的資訊,但這些要求一一被蘋果駁回。有些人認為這是蘋果基於最大利益的商業盤算:維持使用者的信心。而另外一些人則爭論,蘋果是不是真的能引用「 Bernstein v.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一案當中建立的「程式碼也是一種言論」判例,來主張說:若FBI為了破解Iphone,而脅迫蘋果寫出該公司不願意寫的程式碼,這是侵害言論自由,因而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

    程式碼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算是言論,這已經是夠令人困惑的問題了,沒想到哲學家也找到其他切入點來插一腳。英國里茲大學( University of Leeds )的助理教授史密斯(Matthew Noah Smith)專攻道德和政治哲學,他在Slate發表了一篇文章,主張除了大眾注意到的那些說法之外,其實還存在一種理由讓我們反對政府破解iPhone或其他智慧型手機:對許多現代人來說,智慧型手機已經可以算是他們心靈的一部份,因此破解手機擷取資訊,在道德上的嚴重性就好比入侵心靈。

    雖然目前我們應該還沒有科技可以真的入侵心靈,不過你可以理解若那種事情真的成真,會有多糟糕。不過問題在於:史密斯憑什麼主張破解手機就是入侵心靈?畢竟窺探我的手機資訊,跟窺探我腦裡當下的想法或過去的記憶,似乎是很不一樣的事情。

    延伸心靈假說

    史密斯的論證建立在克拉克(Andy Clark)和查默斯(David Chalmers)的「延伸心靈假說」(the extended mind hypothesis)上。克拉克和查默斯是現代心靈哲學家的一種典型:他們熟悉認知科學,並且不介意沿用科學成果來檢驗和豐富哲學界對心靈的理解。當代科學進展的反饋,帶來許多創新的哲學點子,延伸心靈就是其中一個。

    目前我們對於人類心靈所知甚少,但刻板印象卻非常多。其中一個刻板印象,就是我們傾向於認為自己的心靈「存在的界線」僅限頭顱內部: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他的心靈處於眼睛後面兩耳之間、被頭蓋骨包覆的那個區域裡。不管你是在思考、回憶還是你感受到情緒,若別人硬要問說你的想法、記憶和情緒「在哪裡」,標準答案應該是往自己頭一指。

    克拉克和查默斯於1998年發表〈The Extended Mind〉一文,他們主張我們應該改變自己對於「心靈界線」的看法,這個想法即使是在有著異想天開形象的哲學界,也非常的驚世駭俗,並引起廣大討論。克拉克和查默斯用來說明延伸心靈的經典案例,是印加(Inga)和奧圖(Otto)的對比:

    印加

    印加是個正常人,她聽聞當代藝術館有個展覽,她回想了一下,記起藝術館位於53街,因此便往53街走去。

    奧圖

    因為阿茲海默症而時常忘記東西的奧圖,總是把學到的新資訊當下就寫進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裡。當奧圖聽聞當代藝術館有個展覽時,他翻開筆記本,查到當代圖書館的地址(53街),接著往53街走去。

    根據以上描述,我們大概不會反對「印加記得當代藝術館在53街」這樣的說法,然而,我們該接受「奧圖記得當代藝術館在53街」這個說法嗎?

    克拉克和查默斯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他們主張:當某個認知程序可以提供的功能,對主體來說就和大腦一樣穩定便利,我們就應該承認這個認知程序也算是主體心靈的一部份。對克拉克和查默斯來說,只要奧圖真的隨身攜帶手冊,並且有辦法在手冊上隨時查到他過去寫下的東西,那麼,我們就應該像判斷「印加記得當代藝術館在53街」一樣,去判斷「奧圖記得當代藝術館在53街」,即便這時候此記憶並不存在於奧圖的意識裡,而是寫在筆記本的某頁。這個結論當時引起許多哲學家的反感,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承認「有某些心靈事物(在這個例子裡:記憶)不存在於頭顱裡」,然而這就是克拉克和查默斯想說的:心靈範圍的劃界並不是頭顱內外,而是是否可靠且便利地展現出一定的認知功能。

    史密斯:入侵iPhone是入侵心靈

    而這就是史密斯沿用的論點。史密斯主張,智慧型手機之於那些熟悉手機使用的現代人,就好比隨身筆記之於奧圖,因此就像把奧圖的隨身筆記視為他心靈的延伸一樣,我們也應該把那些被恰當且熟練地運用的智慧型手機視為其主人的心靈延伸。在這種情況下,史密斯進一步推論:所以,當我們入侵手機擷取資訊,這就跟入侵其主人的心靈,窺探記憶一樣,是道德上非常嚴重的錯誤。

    若史密斯是對的,至少在道德上,蘋果會擁有獨立於「寫程式的言論自由」的理由去拒絕FBI。並且,考慮到美國的大法官不太可能把美國憲法詮釋成不保障「心靈自主」的版本,這個理由也可能帶來法律上很強的論證。

    不過,史密斯的論點會成功嗎?有些反對者指出,即便依照克拉克和查默斯的判準,我們的手機離延伸心靈也有一段距離,畢竟從資訊的儲存和取用來看,手機還是不如心靈便利。在這裡,我不打算介入這個爭論,但我想爭論另一個論點:即便我們的手機真的在史密斯的界定下算是我們的延伸心靈,這也不構成獨立的理由,去反對破解手機。

    根據史密斯,延伸心靈的判準是資訊取用的可靠和便利性:若某支手機在資訊取用上對我來說足夠可靠和便利,那這支手機就是我的延伸心靈。史密斯進一步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未經我允許而存取手機上的的資訊,在道德上的嚴重性等同於侵入我的心靈。

    為何我認為史密斯是錯的?

    讓我們從一個問題開始:為什麼某個東西對某人來說在資訊取用上很可靠和便利,會導致別人不該未經他允許,去存取那個東西?假設這個情況:

    安安非常熱衷和熟練於使用手機上的各項應用程式來規劃生活和組織思考與寫作,若克拉克和查默斯認識安安,應該會改寫他們1998年的文章,把奧圖的例子改成安安。對於安安來說,手機是可靠和便利兼具的認知工具,而且隨時在線上的手機,每秒都會透過雲端把整個機子的資料備份到位於安安家的備份硬碟裡。基於設定,安安無法很便利地透過雲端存取該備份硬碟,但他也知道:如果手機有什麼不測,只要回到家,還是可以用備份硬碟復原所有資料。

    在這個故事裡,雖然保存的資訊幾乎完全相同,但手機和硬碟對於安安來說,在便利性上還是差很多:手機隨時可以存取,而硬碟則必須返家才能用。根據史密斯的說法,「延伸心靈」提供了一個獨立的理由,去反對別人在未經安安同意的情況下存取手機,然而這個理由無法沿用到備份硬碟上,因為備份硬碟少了便利性,因此不能算是安安的延伸心靈。在這種情況下,史密斯似乎必須承認:入侵安安的手機擷取資訊,比入侵安安的硬碟擷取資訊還來得嚴重許多。這是很奇怪的結果,因為手機上的所有資料,硬碟上也都有,照理來說入侵手機的嚴重性有多高,入侵硬碟的嚴重性就會有多高,如果入侵手機好比入侵安安的心靈,那麼入侵硬碟沒理由不算。

    對於安安的例子我們可以延伸出很多種思考。其中一種是:入侵某個記憶儲存裝置,這對使用者來說有多糟糕,並不是取決於該裝置對他是否有可靠和便利性,而是看「他在裝置上到底儲存了什麼」。若我把我的所有記憶「備份」到一個地底密室當中的大硬碟裡,即便因為安全考量,連我自己都很難取用該硬碟裡的資料,但當那個硬碟不幸遭到技術高超的駭客入侵,我的「被入侵心靈感」大概遠超過我工作用的手機被入侵,即便後者在資料存取的便利性這方面遠超過前者。

    由此看來,史密斯論證的問題之一在於,我們可能難以說明那種「可靠性加上便利性」的延伸心靈的判準,是如何推導出道德結論。

    另一類稍不相同,但結論一致的思想實驗是:當我的手機失去隨時取用的便利性而不再算是我的延伸心靈,是否意味著入侵它(即便依然是錯的)比較無所謂?考慮這個例子:

    大雄:「把手機還我!你不可以偷看它裡面的東西!這手機我每天都在用,是我的延伸心靈!」

    胖虎:「NO NO,自從我搶到之後它就不再是你的延伸心靈了,因為它在我手上,你再也無法便利存取它了」

    若你同意史密斯的說法,似乎也得同意胖虎說的有其道理。然而,警察在扣押恐怖份子的手機後,好像也可以跟胖虎使用一樣的辯辭,不是嗎?

    你甚至可以想像更扯的情況,假設大雄一直沒把手機搶回來,一週之後或許胖虎還可以說:

    胖虎:「一週來我隨身攜帶並且熟練地使用,現在這手機已經是我的延伸心靈了,你如果把它打開來看,會是很嚴重的道德錯誤。」

    這個例子顯現了延伸心靈和心靈的另一個差異:延伸心靈有可能不是人類肉體的一部份,而是人造物,在這種情況下,你對「你的延伸心靈」不見得具備所有權,這也是為什麼胖虎不能主張大雄無權存取它。

    在上面這些論證裡,我的核心主張是:對主體來說缺乏便利性因而不能算做延伸心靈的那些東西(例如硬碟、被搶走的手機),並不會因此在道德上比較能允許人入侵,因此,史密斯的論證不足以支持「延伸心靈有道德意涵」的結論。對史密斯來說,一個可能的回應或許是:其實在我們目前討論的這類「可靠性、便利性」之外,還有其他條件可以讓東西成為人的延伸心靈,因此乘載了私密資訊的硬碟、被搶走的手機,依然都可以算是延伸心靈,而享有相同的道德理由保護。但在這樣的情況底下,史密斯就必須闡明,對他來說,延伸心靈的充分必要條件有哪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一步公平地評估他的說法是否合理。

    好在心靈自主不需預設延伸心靈

    我同意,擅自存取別人的記憶儲存裝置是侵犯隱私的不道德行為,並且在一般情況下應該受到法律禁制。不過我不認為史密斯的說法足以支持這類行為的嚴重性跟延伸心靈的關連,畢竟只要記憶儲存裝置上面的資料是同一批,不管該裝置的實體是我隨身攜帶的手機、我鎖在保險櫃裡的硬碟,還是我桌上的日記,裝置被入侵對我來說的嚴重性應該都是類似的。

    而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寧可大家在一般情況下共同遵守另一個更嚴格的規定:不管該裝置裡面有什麼東西、被如何使用,只要那個裝置不是你的,你就不該任意碰。這個簡單又好用的規則,最終當然是奠基在跟心靈有關的隱私和自主等價值上,不過它並不需要仰賴延伸心靈假說。

    NOTE

    1. 感謝賴天恆和黃頌竹給本文初稿的建議和諮詢。

    udn|宗教放生和小男生彈肩帶的無知基礎

    「好人會無意做出壞事,而無知的好人則會做更多」

    我的新文章〈宗教放生和小男生彈肩帶的無知基礎〉,應用我對歧視言論的分析,來討論這兩個議題。

    4.14.2016

    画哲學|洛克

    依照這個思路來看,即便最後的行為是被決定的、非做不可,這也不見得會威脅到人的自由意志,不是嗎?

    洛克通常是以天賦人權和「初性╱次性」的區別聞名,不過我的新文章《画哲學|洛克》要介紹一件比較少人知道的事情:洛克提出了什麼有趣的案例,可以說明人在決定論的威脅下依然可能保有自由意志。

    「画哲學」是我和插畫家 Summerise 在 illutimes 合作的專欄,隔週上映。

    3.28.2016

    画哲學|巴克萊

    巴克萊強調「存在即是被感知」:當我說前面有個蘋果存在,我的意思只是:我的心靈有感知到一些關於那蘋果的觀念,僅此而已

    我的新文章《画哲學|巴克萊》介紹巴克萊是如何論證他「獨立於心靈的物質世界不存在」的聳動立場。

    「画哲學」是我和插畫家 Summerise 在 illutimes 合作的專欄,隔週上映。

    3.23.2016

    udn|分析美學裡的反意圖主義能沿用到公共討論上嗎?答案是可以沿用一些

    「正如一些反意圖主義者認為我們應該把藝術作品的價值最大化,在公共討論上,我們似乎也有理由把論述的價值最大化:從不同的論述當中挖掘和發想出更有建設性的想法,並匯入討論。」

    我的新文章〈分析美學裡的反意圖主義能沿用到公共討論上嗎?答案是可以沿用一些〉,使用分析美學的一些概念來談我對公共討論的理解。

    講座套餐|決定論與自由意志

    「講座套餐」是一套準備好的演講教材,只要你點餐,隨時可以上場

    自由意志(free will)是哲學形上學裡古老的問題,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這門課程會說明我們為什麼有理由擔心自己可能沒有自由意志,並介紹此議題上的各種哲學立場,以及當代哲學家哈利 ‧ 法蘭克福(Harry Frankfurt)提供的解決方案。

    3.15.2016

    画哲學|巴斯卡

    「若我在理性上對神的存在與否一無所知,我要怎麼判斷自己該不該信神呢?巴斯卡的答案是:賭下去!」

    我的新文章《画哲學|巴斯卡》介紹巴斯卡關於「大家都應該信上帝」的證明。

    「画哲學」是我和插畫家 Summerise 在 illutimes 合作的專欄,隔週上映。

    2.27.2016

    画哲學|笛卡兒

    「笛卡兒提出『我思故我在』,並不是為了鼓勵大家思考,而是要解決一個關於知識的難題...」

    我的新文章《画哲學|笛卡兒》介紹笛卡兒「我思故我在」的「學界詮釋」。

    「画哲學」是我和插畫家 Summerise 在 illutimes 合作的專欄,隔週上映。

    2.21.2016

    大尾鱸鰻:沒惡意,就不是歧視嗎?

    「要歧視沒那麼困難,而這也是為什麼對付歧視很困難。歧視的人不見得惡意,也不見得會意識到自己歧視。」

    我的新文章《大尾鱸鰻:沒惡意,就不是歧視嗎?》用我過去一年發展出的歧視言論理論,試圖說明為什麼《大尾鱸鰻》有歧視的疑慮。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是我在 readmoo 的專欄,隔週上映。

    2.17.2016

    3/5 雞蛋糕講座|語言癌不癌

    *這次活動承蒙聯經出版提供《語言癌不癌?》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語言癌不癌?》是臺灣一群語言學家討論語言癌議題的論文集結而成的小書,身為這本書的推薦人,我和朱宥勳決定來辦一個講座!

    2.02.2016

    我可以「一面守規矩,一面罵規矩」嗎?

    「在這個反動的社會,反動的修辭需要被優先診斷。」

    我的新文章《我可以「一面守規矩,一面罵規矩」嗎?》分析兩種常見的「辯護既有規則」的論證形式,並指出它們的錯誤。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是我在 readmoo 的專欄,隔週上映。

    1.28.2016

    人必定自私自利嗎?

    我們可以對「自利」給一個更加適切的定義:說一個人自利,就是說他幾乎沒有任何「希望別人的慾望實現」的後設慾望

    「概念專賣」是我在蘋果日報的專欄,隔週上映。這篇文章引用哲學家的分析來說明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人都是自利的」背後論證的錯誤:

    這個議題我很久以前在這個部落格談過,當時我主張心理利己主義對於「自私」的定義比一般人的定義還要不實用,因此一般人有理由不接受。此外,楊梓燁和黃頌竹也都寫過文章分析和評價心理利己主義,表列如下:

    1.23.2016

    画哲學|霍布斯

    「霍布斯認為,避免回到自然狀態的唯一方法,是所有人屈服於唯一一個主權者。這個想法放在現代,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我們不可能真的把自己的權力都讓出去,讓自己陷於「不管受到什麼對待,都無從抵抗」的地步。其實霍布斯也同意這一點,他認為即便在主權統治下,人民還是有反抗的權利:當生命受到威脅時,人還是有權利不服從,甚至動用暴力反抗。不過,這件事反而讓現代研究霍布斯的學者感到困惑:如果人終究還是有權利可以反抗主權,那這樣的社會不就還是有可能一步步崩解,回到自然狀態嗎?」

    「画哲學」是我和插畫家 Summerise 合作的專欄,在 illutimes 雙週連載。

    新番連結:http://www.illutimes.com/site/am002/11/vi/240

    1.20.2016

    為何奴化傷害民主?從西耶斯《論特權》說起

    「然而,在現在的臺灣,情況往往是相反。當人們反抗既有的規則,支持規則的人往往不說明為什麼此規則值得人們犧牲某些自由,而是要求反抗者說明自己的自由足夠重要,不能被侵犯。他們甚至可能會譏笑對方,或者認為對方「小題大作」、故意找麻煩。

    這種傾向的後果,就是讓人成為民主社會當中不合格的公民。」

    這是我在 readmoo 專欄「朱家安不要偷懶了」的新文章,介紹《論特權》裡的核心論證,並說明:從這個論證的重要前提,可以推導出奴化會傷害民主。

    文章連結:http://news.readmoo.com/2016/01/18/kris-160118-privilege/

    1.12.2016

    1/31 雞蛋糕講座|哲學家的世界設定(新增簡報)

    *這次活動承蒙野人文化提供《哲學超圖解》20本,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報名選項*

    野人的新書《哲學超圖解》,是我看過最可愛的圖解哲學書。我替它寫了推薦序,並決定辦一場講座,讓大家配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