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我的母校宜蘭高中現在每週一全校吃素。在這一天福利社買不到葷,教官會在校門口檢查誰的便當裡偷藏了肉。有報導指出,宜中學生和校方簽署了環保公約,除了少數特殊情況學生,其餘同學都要配合,否則會在班級生活競賽*1中扣分。校方主張,除了環保之外,這個制度也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然而,在侵犯自由之外,我懷疑這個制度真的有這兩個功能。
環保
全校每週吃一天素,這是否有益環境保護,得看這個制度是如何影響食物來源的製作和運輸,例如,如果這個制度使得廠商必須從更遠的地方叫蔬菜,它可能就不會更節能減碳。這不是什麼「你怎麼知道地球正在暖化?搞不好那是政治鬥爭的假話!」之類把知識門檻拼命拉高的懷疑主義,而是很實際並且只要用點心就可以回答的問題。學校作為提出政策的一方,應該對自己主張的好處負起舉證責任,如果在沒有做好的情況下硬推,反而是教育上的不良示範。
此外,就算蔬食日有有助於環境保護,也不代表這些高中生和教職員就有責任每週吃一天素。原因很簡單:我們有很多手段照顧地球,但這不代表每一項我們都有責任做,也不代表當我們在當中挑出一項規定大家照辦,這個選擇一定是公正的。就算環境破壞是人為結果,也不代表每個人對於這個結果應該負的責任都一樣重,當我們考慮某個傢伙在道德上應該為環保付出多少,我們必須考慮,例如說,他在環境破壞上插了多大一腳。
有一些評論時事的人傾向於把政府和商人幹的壞事歸咎於人民:都是人民沒有好好投票,所以選出爛政府;都是人民愛色羶腥、貪便宜,所以有那些亂七八糟的節目和黑心食品。這種傾向的壞處就是在批評之後不容易有有建設性的結果。並且,就算有後續計畫,這些後續計畫也常常是建立在最弱者的犧牲上,因為他們(在這個例子裡,就是被迫吃素的國高中生以及他們的老師)最容易欺負。誰該優先為環保付出代價,這可以討論。但如果我們不仔細評估責任分配,結果很可能就會是像當兵一樣,不論是非,最菜的鳥去做最爛的事。
社會責任
校長吳清鏞在這份
訪談影片裡說:「我們是在做教育,應該培養學生了解他們有社會責任。就這件事情我不認為需要表決多數人贊成或多數人反對,現在很多國中小也都全面實施這樣的(蔬食日)。」
我想不到利用制度和同儕壓力逼迫學生吃素能如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果你要讓學生了解「並不是你有錢,就可以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你得提出理由說服這些學生這是對的,而不是處罰吃肉的人。關於前者,我接觸的宜中在學學生表示他在之前完全沒看過那份公約,這使人懷疑宜中除了規定大家在蔬食日吃素以外,到底有沒有跟學生討論過公約的內容及其道德意含。關於後者,我同意處罰能提供學生改變行為的動機,但,首先,刑罰是社會控制的方法,要處罰什麼樣的人,輪不到高中校方來決定。再來,將某些行為和不好的感覺連結在一起,是應付狗和幼兒這些簡單動物的古典制約把戲,對於高中生這種有思考能力,清楚懲罰是懲罰、吃肉是吃肉的行為者,除非這些懲罰能終生持續,否則其影響八成跨不過畢業典禮。
此外,校長這段話也有其它問題。吳清鏞主張這不是能用多數決解決的議題,但下一句就企圖使用有很多國中小也實行蔬食日的這個現象來支持自己的立場。如果高中內部的多數決沒辦法評斷蔬食日有沒有道理,憑什麼好幾所校方決策者集合起來做的多數決就可以?若某個政策有道理,找出一兩個有道理的說法捍衛它,應該很容易。反過來說,如果某個政策的發言人說的話老是有問題,我們就應該質疑,這個政策是否連贊同者都提不出實在的說法來辯護其合理性。
從心底講,我認為宜中的作法是挑軟柿子吃,欺負沒有反抗能力的學生。並且,我懷疑宜中校方內部有上師的信徒。要在食物上環保,有很多比較不損人自由的作法,例如挑選使用在地食材的廠商等等,這些作法可能太低調而無法博得報紙版面,但卻是實在的人會願意做的。
反過來說,壓縮學生的權利來爭取名望或滿足自己的道德感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校方作為和學生權力不對等的老大,在決策上就更應該小心。學校命令,學生執行,大部分的成本都在學生身上,這就像是學校從學生口袋掏錢下注,既然是學生買單,校方自然也比較沒有動機仔細檢查這樣作法到底對於培養品德或維護環境有沒有幫助。然而,若你真的在乎品德和環保,這些檢驗是你的第一要務。
註釋
*1. 班級生活競賽:考驗班級向心力和集體意志的嚴酷比賽,只有最堅忍不拔頑抗強權的團隊,才有機會不讓虛迷的榮譽侵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