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毆醫事件後,社會上譴責黑支的聲浪高漲,有人開了臉書活動呼籲拒看黑支參與的電視節目,並搜集到一萬多人響應。然而,如此譴責犯事的個案,對於保護急診醫護的安全真的有幫助嗎?
責備黑支的人,或許會希望這樣的聲音傳得越廣越好,讓大家知道並不是你親人在急診很緊急,你就可以打醫生。我當然同意後者是對的,但是,如果急診室的暴力多出於緊急情況下的一時衝動,那這些譴責除了發洩憤恨之外,實質作用恐怕有限。
考慮到黑支事後的臉書po文依然藉道歉之名大言不慚、皮哭肉不哭,知情的人難免認為他就是欠教訓。黑支臉書牆上展現的不認錯,以及擁護者對他的過度偏袒,確實都需要被糾正。然而,這次黑支的事件引起軒然大波,並不是因為打醫生是錯的,而是因為他是公眾人物,而且態度可議。如果我們每次都等著能夠挑起民眾義憤的個案出現,接著又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可以毀了「那個惡人」的人生,促成這些悲劇發生的真正可修正的原因,就依然還是躲在幕後,例如在這個例子裡:不周全或沒有被徹底執行的急診室規章、焦急家屬的安撫措施、對應激動份子的安全方案等等。
更甚,當我們缺乏與仇恨值相應的冷靜,道德情感往往最後會驅動我們去做一些對守護摯愛沒有幫助的事情,例如癱瘓菲律賓政府網站、打菲勞、鼓吹報復式反廢死。
我沒有什麼醫療現場的經驗,但我推測台灣民眾若對醫護不諒解,除了現場狀況的緊急程度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社會過度高估醫護的處境。我們只知道他們賺很多錢,但對制度下他們吸收的龐大壓力、高額工時和死亡率一無所知。
著眼於這些想法,關心醫護安全的人,趁這個機會,可以試圖讓大家了解他們的實際處境,也可以討論和倡議具體的急診安全措施。不管如何,若要讓醫病都健康平安,除了把矛頭指向這次剛好被爆出來的當事人之外,還有很多更有效果的事情可以做。
我認為公眾人物對於公開行為會放大是要有自覺的
回覆刪除所以這個事件如此發展對此個案來說。並無超過的地方
而實際上原本就關心醫護安全的人一樣關心
而原本沒在關心只是因此事件表現出關注的人,依然能做為推動醫護安全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