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2012

勵志書的兩個行銷術

我自己不喜歡勵志書,但應該沒有特別寫文章討論過。如果有人對此好奇,主要原因是覺得勵志書包含太多鬼扯,基本上是在推銷某種批判思考的反面態度。Robert Grant在他那篇批評自我成長書籍和部落格的文章裡,提到了兩個此流經常使用的技巧:
1. 拒絕批評。有些強調正面思考和態度的勵志書會教導你,為了保持正面積極,你必須拒絕負面批評:不但自己不要想,你還必須離那些批評你的人遠一點。這等於是在說:「如果有人告訴你讀的那些勵志書都是鬼扯,別相信他」

2. 萬中挑一。有些勵志書會強調「但我必須老實說,以下這套方法並非適用於所有人,事實上它不適用於大多數人。這篇文章,是寫給那些真的了解自主生活的重要的少數人」這類看起來像是揭露缺點的自白,其實正好相反:人的自大和對自己能耐的常態性高估很可能會讓你在看到這段文字時更容易認為對對對這就是我要的我就是那不被社會了解的少數人。臉書的「我不奢望有人按讚,因為我知道這是一篇深度文」或許就有調侃這種戲法的味道。
我相信這兩個技巧不僅被用在某些勵志書裡,也被用在宗教和行銷裡,值得注意。

昨天和朋友聊到這個話題,他說紀蔚然寫過一篇「反勵志白皮書」值得一讀,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這文章?

28 則留言:

  1. 這類批評勵志、宗教、文學、直覺、藝術、禮儀、和諧一類的論證基本上都是以「求真、思辯至上」這樣的價值觀前提做為預設立場。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需要為了更重要的價值犠牲部分的求真和思辯,例如為了用更少的時間完成更多想做的事,為了避開風險,為了取得立足之地,為了抒解苦悶,為了求生存等等。

    這論證本質上是一種價值觀的宣揚,也就註定無法說服預設立場不同的人。

    回覆刪除
  2. phantoms:

    能不能說服預設立場不同的人,我不確定。不過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價值觀宣揚。

    在民主社會,培養思辨能力是道德責任,不是價值選擇,因為你的政治決定會影響別人的福祉。

    回覆刪除
  3. Kris:

    思辯和求真不是全有全無,而是有程度差別的。民主社會的道德責任只能要求做到一定程度以上的思辯和求真,而不能要求把所有精力用在思辯和求真。

    更何況,「民主」其實也只是一種價值觀,對許多無能為力改變大局的人而言,他們活在專制政權下未必會更不幸福。

    否則,Kris不應該把把妹、也不應該看A片,應該把這些時間拿來思辯和求真XD
    (話說你不是有女朋友了嗎?)

    回覆刪除
  4. 勵志書的通病是把情感的力量放的太大了,以至於看完的人都會沉浸在那種只要我有決心,夠想要,夠熱情就會得到的和事實完全不符的信念裡面。這種書起的只是安慰作用,過一陣子這些人就會發現自己和看書前一樣的失敗,而且他們完全不會去怪罪書寫的不好,而是認為自己不夠熱情,積極,[想要(?)]之類的..

    回覆刪除
  5. 讓我想到我同學跟我講的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一名小朋友問一名富人他是如何致富的,
    富人答道:「從前我撿到一顆蘋果,我把它賣了,賣的錢買到兩顆蘋果,我又再賣了,賣的錢買到四顆蘋果。」
    小朋友隨即頓悟:「我懂了!」
    富人生氣得拍小朋友頭答道:「臭子小,你懂個屁阿!是我父親死掉留一大筆遺產給我。」
    小朋友:「…。」

    回覆刪除
  6. 我以前熱愛看時就陷入了7樓所說的情況,一矢中的。
    現在開始鄙夷這種手法,好像在騙消費者的錢,內容大致上都跟其他書差不多,不就是鼓勵你「成功的捷徑就是努力」、「要有創新的膽量」這些唯恐有人不知道媽媽是女人的話。
    說穿了只是一些安慰別人的話,威力並不足以使你幹出什麼去改變你現在糟糕狀況。

    回覆刪除
  7. http://www.sudu.cc/front/bin/ftdetail.phtml?Part=3070012200&Seq=83653

    回覆刪除
  8. 我很好奇,九把刀算不算是“励志”作家呢,因为我发现好多九把刀迷会把他说过的话或是小说里的句子当成slogan来勉励自己

    回覆刪除
  9. 勵志書我不知道,因為我從來不看。但網路上充斥一大堆勵志文,是用常理即可判斷是捏造的,但卻被一堆人轉寄(我假設轉寄是因為認同)。這種杜撰故事的勵志文的問題也是不鼓勵思辨,而只告訴你:因為這樣的事發生了,所以你照做的話也可以得到相同結果。如果是大樣本的真實故事那也就算了,在有大樣本的事實佐證下,就算我們一時間不知道背後的理由,照著做多半也不會吃虧。偏偏這些故事都是個案,有的還是很容易看穿是捏照的個案。

    一個人如果今天可以輕易被這些溫馨的情境故事鼓舞,明天難保不會被某些包裝精美的惡意謊言引入歧途。就算這些勵志故事出發點是好的,我也不認為有益於社會進步,它們反而是在促進群體弱智化。

    回覆刪除
  10. To phantoms

    不用一天到晚思辯,也不代表要縱容自己以勵志、宗教、直覺等等自欺欺人呀

    回覆刪除
  11. 我幾乎都沒看過勵志書,和樓上一樣比較常看到網路上亂轉的勵志文,那些故事大概都是杜撰來支持作者要宣傳的價值觀,沒什麼好說的。

    好像從事行銷行業的人特別容易對這些東西著迷?我知道很多保險業務會接觸所謂的成功學,和這裡講的勵志可能不完全相同,可是有很大的重疊性。根據我非常有限而且可能偏頗的觀察,很容易被無腦網賺說詞吸引的人(網賺未必無腦,我指的是有點分析能力就絕不會加入的那種),往往也會熱衷於《秘密》《吸引力法則》這一的書籍,私以為這是勵志書籍光譜中最噁爛鬼扯的一端。

    回覆刪除
  12. 敝人認識不少虔誠的教徒,每週去教會,天天誦經與告解,餐前必定禱告;然而他們並不批評演化論、同志和異教徒,不干涉燒香拜拜的友人,也不會說哈利波特是邪書。

    可以說他們實際上信仰的是執行那些宗教儀式有神奇力量、能讓自己過得更好;而不是信仰上帝全知全能全善,其他信仰都是惡魔,吃豬血糕會下地獄,人類是六千年前造出來的,演化論是錯的等宣言。

    很多「原則」是大略性、統計性的,換言之,在許多情境下有用,另一些情境則得視需要調整。信徒大多知道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反倒是那些鼓吹思考和求真的人把聖經當絕對信條在鑽牛角尖。

    你可以指責這些信徒信念不一致,然而世界上有哪個信念能在所有情境下永保一致?就連鼓吹講話要條理要論證的Kris,都知道在把妹、開玩笑時拿出隱喻和幽默了,不是嗎?

    再以《秘密》來說,其大原則是我們要多想「要」什麼,少想「不要」什麼,把無意義的、不可改變的背景雜訊排除,如此才會樂觀而有活力,進而達成目標。相對的,過度思辯的人,總是為自己的每個信念找反例,他們很難建立人生目標,建立目標以後也常常因受挫而放棄。

    而大多數的人介於兩者之間,有些時候不可救藥地樂觀,有些時候出理性和思辯去挑戰自己的信念。求真不免憂鬱而消極;積極樂觀則不免做出一些傻事。要說何者較好,我覺得也只是價值觀不同。

    和讀任何書一樣,不要把勵志書的每一句話當教條,吸收與應用那些可行、有用、能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思想,我們的生命才會更圓滿。

    回覆刪除
  13. 克里斯管一下樓上的吧

    回覆刪除
  14. 『吸引力法則』的出現,無疑的是現代人對於『不勞而獲』與『心想事成』心態的最具體呈現。一種不切實際的思維,表現出對存在的空虛與茫然。

    回覆刪除
  15. 有人喜歡自欺欺人,就代表旁人不能指出他身上的國王新衣?太霸道了吧?
    我這句也有隱喻和幽默呀!但不見得沒有思辯在其中

    回覆刪除
  16. Heiman:
    你可以指出呀~~只是對方不一定要接受吧?
    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確定指出一定比不指出更好嗎?
    你的「好」是基於哪個價值標準去判定的?

    思辯不是一個always的準則,同樣的,「拒絕批評」和「自欺欺人」也不是一個always的準則;有些時候我們覺得前者更好,有些時候我們則會選擇後者。

    回覆刪除
  17. 閒聊而已,針對這句"對許多無能為力改變大局的人而言,他們活在專制政權下未必會更不幸福。"
    根據心理學,民主使人幸福,因為那意味著「自由選擇生活方式/自行選擇用合乎天賦的方式生活」,當公民參與決策的門檻越低,政治參與度越高,那那個國家的人民幸福指數就越高。
    為了自身利益參與公共事務表示著自己是生活的主人。

    回覆刪除
  18. http://www.sudu.cc/front/bin/ftdetail.phtml?Part=3070012200&Seq=83655

    除了上面那一個連結外,還有這一篇:〈反勵志白皮書--當哈姆雷特遇上勵志書 〉哈姆雷特有很多痛苦,其中就是得忍受紛至沓來的勵志語言……

    回覆刪除
  19. phantoms:

    「和讀任何書一樣,不要把勵志書的每一句話當教條,吸收與應用那些可行、有用、能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思想,我們的生命才會更圓滿。」其中的「勵志書」一詞不管換成什麼大概都是對的。這句話根本是廢話。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會這樣分辨,實際上我相信還是有一部份的人受這些勵志書框騙。而他們需要思辨,才能像你所表達的意思一樣:去分辨出到底哪些話是該聽的,哪些話是不該聽的。

    (不過,我認為該聽的話根本不需要看勵志書也會知道,市面上的勵志書簡直就是陳腔濫調;只有《秘密》比較特別,那根本是洗腦書)


    還有,「過度思辯的人,總是為自己的每個信念找反例,他們很難建立人生目標,建立目標以後也常常因受挫而放棄。」你是怎麼知道的?

    回覆刪除
  20. 1.做生意的當然要想辦法讓你認為他超強,否則你怎麼會買他的書

    2.順便規避一下責任,跟減肥藥下面的此案例為個案一樣。你沒成功他還可以光明正大的說因為你不是被選上的大俠,回家吃香蕉吧。

    回覆刪除
  21. 勵志書,勵志書......話說,什麼是勵志書?

    探討人際關係的書?
    探討人生意義的書?
    探討求學、求職、工作、生活態度與方法的書?
    成功人士的傳記、自傳或經驗分享?
    絕症患者、身障人士的奮鬥故事?

    先把目標弄清楚,討論也許才不會失焦?

    回覆刪除
  22. 你前面並沒有問清楚勵志書的定義,所以你前面回的內容也有可能是失焦的?

    我相信勵志書就是以勵志文學系統寫出來的書,詳見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B%B5%E5%BF%97%E6%96%87%E5%AD%B8

    我不認為有誰的討論是由於我們先前沒嚴格定義「勵志書」而失焦。要是你搞不清楚,其實你應該自己去查資料,好讓自己知道大家在說什麼,才加入討論。

    回覆刪除
  23. 根據Kris的脈絡,我初步推測他講的勵志書指涉的是類似《學習電子報》之類小品故事的集結書。然而就其他角度來看,比如《博客來》心理勵志系列的書,就會發現,就會發現像《五體不滿足》、《乞丐囝仔》之類的傳記,《不生氣的情緒智慧》之類探討人際關係的書,也經常被歸為勵志書,我看不出後者如何適用Kris的批評,如果把它們納入取樣,大多數的勵志書顯無鬼扯可言。

    即便是學習電子報那些文章,它們的主軸也是故事而非論證。以《女人最想要什麼?》一文為例,其重點顯然在於故事尾聲葛溫的抉擇、其前後情境脈絡、及其所呈現的思想和處世態度。讀了本文之後,我會思考選擇權的重要,以及是否應該尋找一個給我選擇權、讓我決定命運的伴侶。

    如果有人針對該文的「女人最想要的是能夠主宰自己的一生」「女人最想要的是找到一個凡事懂得尊重她的男人」二句論證字甄句酌、鑽牛角尖,並且認為二句鬼扯、全文鬼扯,我認為他根本沒抓到重點,且忽略了情境脈絡;如果有人這麼想,他更應該基於同樣理由拒絕更加腦殘的海賊王和各種熱血動漫。

    再者,幾乎所有書都帶有反事實與錯誤推論的「鬼扯」成分,科普書、哲普書、心理書亦不例外。大多數的科普書也都是在談些牛頓定律,大氣壓力(比如吸管)之類的「陳腔濫調」。

    我主張勵志書和任何書一樣,我們要常保思考,從書中學習精華,排除垃圾。這幾乎是廢話,然而多數勵志書批評者連這個廢話般的道理都不懂:他們過度誇大勵志書的少數缺點,卻忘了其他書種同樣存在少數缺點,也看不到勵志書最有價值之處。他們更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看科普哲普書的人知道如何篩選有用及無用的資訊,而看勵志書的人會把每一句話當真,並且在生活中變得腦殘。

    除非有客觀可靠的統計證據,我沒有理由相信勵志書表現得比其它書種更差,也沒理由相信讀勵志書的人比讀其他書的人更容易變得腦殘。

    回覆刪除
  24. //敝人認識不少虔誠的教徒,每週去教會,天天誦經與告解,餐前必定禱告;然而他們並不批評演化論、同志和異教徒,不干涉燒香拜拜的友人,也不會說哈利波特是邪書。

    可以說他們實際上信仰的是執行那些宗教儀式有神奇力量、能讓自己過得更好;而不是信仰上帝全知全能全善,其他信仰都是惡魔,吃豬血糕會下地獄,人類是六千年前造出來的,演化論是錯的等宣言。

    很多「原則」是大略性、統計性的,換言之,在許多情境下有用,另一些情境則得視需要調整。信徒大多知道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反倒是那些鼓吹思考和求真的人把聖經當絕對信條在鑽牛角尖。//

    我對這三個段落的理解大致整理如下:

    你認為許多鼓吹思考和求真的人其實並沒有真正在追求思考和真理(真相)。舉例,這些鼓吹思考和求真的人經常批評宗教信仰,其中最常用的理由就是宗教信仰會透過不理信的虛言妄論說服人們去做道德上和知識上不該做的事情,例如否定科學,或甚至歧視同性戀。

    但事實並非如此,畢竟,根據你認識的許多虔誠教徒,他們固然信奉聖經,但並未把聖經裡的隻字片語都視為絕對的真理和原則。畢竟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完美地遵守任何信條或原則,最理性的人也會在自己信奉的原則裡找到例外的時候,因此原則就只能是原則,不會是沒有例外的嚴格規則。

    因此,即使這些你認識的虔誠教徒都信奉聖經,他們也不會批評演化論,不會欺負同性戀,不會罵燒香拜拜的人,也不會說哈利波特是邪書。這些人並沒有破壞自己信奉的聖經原則,沒有嚴重的不一致,他們只是知道即使是聖經的教誨也必須要視情況調整。反而是因為鼓吹思考與求真的人為了要批評宗教,故意把這些原則當成絕對不可違背的嚴格條例而枉顧事實,反而讓他們違背自己求真的原則。

    如果我以上的解讀大致正確,我相信你根本是在打稻草人。因為你批評的人沒有做你批評的那些事情。

    首先,那些批評宗教的言論通常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

    這些人並不批評宗教本身,而是批評宗教所帶來的壞事,以及那些以宗教為名義做壞事的人,例如批評真愛聯盟或走出埃及的人。這些人裡面往往有很多自己就是教徒的人,同光教會就是對走出埃及十分不滿意的基督教派,因為他們相信聖經的教誨有時空脈絡的限制,不能死板地遵守某些已經過時的教誨和信條,更不能虛偽並雙重標準地把某些聖經裡沒道理的誡律視為不用再遵守的教誨(例如不能吃動物的血,例如要處死通姦的婦女),但在面對另外一些一樣沒道理的誡律時卻嚴格遵守,甚至誇大其重要性(例如前幾年以所多瑪和蛾摩拉為證,認為台北同志大遊行會導致末日毁滅的言論)。

    由於這些人批評的重點並不是「聖經應該要被嚴格遵守」,而是「將聖經的教誨視為大原則來遵守時,對於哪些應該繼續遵守,哪些應該因應時代與文化變遷而被淘汰的標準應該要一致」,因此這類批評並不是以為聖經(或任何其它宗教誡律)是絕對的命令,必然不可違背,也就不符合「當成絕對信條來鑽牛角尖」的批評。即使這些人喜歡用一些反諷,例如質問:「如果同性戀應該下地獄,為什麼吃豬血糕不用?」但並不很難理解這種反諷並不是為了主張「聖經是絕對信條」,而是為了主張「聖經的選擇性遵守應該要一致」。

    第二種,

    這種人會對宗教本身做嚴厲的批判。這些嚴厲的批判並不是建立在「所有信仰宗教的人都會做壞事」之上,而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允許人秉著信仰做壞事而不反省檢討,因為宗教信仰比起『證成』,更關注在『信仰』上」。

    這類批評同意,有宗教信仰的人裡面也有許多有理性會思考的人,也有許多能夠明辨是非善惡的人;同時他們也同意,那些崇尚理性思考和追求真理的人,也有許多會做壞事的人,有許多會用歪理來證成自己行為的人。

    但後者優於前者的地方是,至少他們提供了一個空間,一個機會,一個可能性讓自己的立場被挑戰和被推翻。無論他們用的是怎樣的歪理,當他們宣稱自己的行為是可以被證成的時候,他們就同時是在提供自己被否證和推翻的可能性。他們或許是壞人,但至少他們是可以為自己的惡行惡狀擔起責任的人。

    但反觀那些根據宗教理由而做壞事的人,他們永遠不用負責證明自己的立場是對的,總是可以推給一個神秘而且不需要解釋也不需要說明的「信仰」裡面。那永遠的另一個誰的旨意,而不是他自己的意志。

    由於這種批評是針對「宗教讓人做壞事的方法」,而不是那些「壞事」本身(當然,那些壞事本身就很值得批評),因此這種批評並不需要建立在「所有信仰宗教的人都會不理性地做壞事」的事實之上,也不需要建立在「所有信仰宗教的人都把宗教誡律當絕對信條」的事實之上。因此你認識的那許多不批評同性戀、演化論、哈利波特和燒香祭祖的虔誠信徒們,也不構成這種批評的反例。因為這種批評承認這類人的存在,也不是在批評這些人,而是純粹在批評「宗教的要求」。

    既然你的批評既不適用第一種,也不適用第二種,合理的解釋就是你的批評在針對你幻想出來的那種「鼓吹思考與求真的人」。那種人會主張,只要信仰宗教就會做出像批評同性戀、演化論、哈利波特和燒香祭祖的事;那種人會主張,信仰宗教的人都只會呆呆地把宗教誡律當成絕對信條。問題是,那種人在哪裡?主張那些論點的人在哪裡?那種「鑽牛角尖」的「鼓吹思考與求真的人」在哪裡?

    回覆刪除
  25. //其重點顯然在於故事尾聲葛溫的抉擇、其前後情境脈絡、及其所呈現的思想和處世態度。讀了本文之後,我會思考選擇權的重要,以及是否應該尋找一個給我選擇權、讓我決定命運的伴侶。//

    是,像那樣的故事,雖然把篇名取做「女人最想要的是什麼?」,但一點也不用懷疑有人會真的以為文中要告訴你的就是「女人最想要的是什麼?」

    所以如果有女性主義者主張像這樣的「溫馨感人小故事」將女人物化成用「男人」來定義自己人生的重要目標時,這些女性主義者想必是在鑽牛角尖枉顧事實。

    我們一點也不用擔心這些女性主義論述背後可能在擔心的社會脈絡是什麼,也不用考慮這類文章是在什麼文化的陶養之下才能夠被視為是「溫馨小品」而不是「侵蝕女人自主性並包裝成尊重女人自主性的騙局」。我們不用檢討這類文章如何做不到對自己的文化預設反省這件事,也不用檢討這類文章如何讓讀者們也不用去反省那些文化預設。畢竟這些擔心都只是學者鑽牛角尖的杞人憂天。誰會真的笨到以為女人的一生所求,不過就是一個尊重她自主性的男人罷了?誰會笨到意識不到其實「尊重自主性」是每一個人(不管男女老幼)都理所當然應得的對待?

    這當然只是一個故事,而重點也是一個故事,因此它當然不是論證。但故事的解讀和寓意需要論證來檢視,需要論證來重構和詮釋。既然如此,如果這個故事有傳遞一些什麼值得檢討和反省的事情,那也會需要論證來檢討和反省。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會因為同樣的理由厭惡和批評腦殘的海賊王或類似的熱血動漫?因為這些東西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它們是「娛樂」,而勵志書或勵志短文卻宣稱自己能夠幫助你的人生,宣稱自己能夠揭開人生的真相、發現成功的秘訣。你給的承諾不同,你得到的批評標準自然就會不同。

    回覆刪除
  26. 24F:

    宗教本身有一套辯證系統,因此在宗教信仰的脈絡下,那些極端激進的想法一樣可以被否證和推翻。否則你如何解釋平平信仰同樣宗教,何以大多數人理性平和尊重他人,只有少數人極端激進幹盡壞事?

    你有什麼證據能證明信仰宗教的人(比崇尚理性思考追求真理的人)「更傾向」打著歪理為名幹壞事?或者你同意我的主張:宗教不會讓人幹更多壞事?


    25F:

    說了這麼多,你到底打算拿什麼證成Kris的斷言「勵志書包含太多鬼扯」(而其他書種沒有)?或者你同意我的主張:勵志書的鬼扯成分和其他書種沒有差異?

    回覆刪除
  27. 你對24F的回應,與我在24F的解釋有什麼關係?我既不認為批評宗教的人是因為「多數」有宗教信仰的人極端激進幹盡壞事。我也沒有主張批評宗教的人是因為「信仰宗教的人『更傾向』打著歪理為名幹壞事」。我同意宗教不見得會讓人幹更多壞事,但這個事實並不使批評宗教的人沒有道理,因為批評宗教的人並不是因為「宗教會讓人幹更多壞事」而批評。

    我在25F的回應並沒有打算證成Kris斷言「勵志書包含太多鬼扯」,我純粹只是在回應你在23F說明勵志書的重點有哪些是我認為不合理的。例如,如果針對某些勵志故事的結論反駁和批評,那就是沒抓到重點在鑽牛角尖。

    回覆刪除
  28. 批判 "正向思考" 的書出現啦!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0192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