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2013

真愛立約有多錯?外部性恐嚇和定義權爭奪

在經濟學上,負面的外部性粗略來講指的是把成本轉嫁給別人而沒有付出相應的好處。例如若工廠老闆雖然有付錢買土地、機器和工時,卻沒有付錢買排放廢氣的權利,那我們就可以說這個工廠為附近會被廢氣影響的社群帶來外部性。換個方式,你可以說老闆占附近居民的便宜:他降低別人的生活品質和健康,來提高自己的收入。

這種負面的外部性,也許可以類比到人生價值的討論裡。*1

理想上,每個人有權利選自己想過的生活,別人選擇怎樣的生活,和我無關,反之亦然。例如說,我每天花很多時間思考哲學,我的這個生活選擇,不會為你帶來損失。而哲學思考為我帶來的樂趣,也不會因為你選擇過工程師、聲樂家或小說家的人生,而稍有減損。我們可以說,這些價值觀都沒有明顯的(負面)外部性。

然而,並不是所有生命價值的選擇都如此無害。在這個世界上,某些特定的生命價值觀,例如納粹,是會鼓勵信奉者去摧毀別人的人生。這類生命價值觀的外部性是如此巨大,以致於某些國家立法避免人民被它們影響。

相較於幾乎沒有外部性的無害生命價值觀,以及具備巨大外部性的危險生命價值觀,有一些生命價值觀處於中間。這類生命價值觀不會偏激到建議人們殺人,但依然具備令人困擾的外部性,因為它們在生命的某個面相上主張價值的絕對主義,認為除了它的信仰者之外,其它所有人在這個生命面相上的生活方式都是錯誤的。比較下面這幾組訪問,你可以看出差異和光譜:

Q:你覺得什麼樣的生活值得當做人生志業?
A:研究沒用但有趣的哲學問題。
Q:如果有人常常讀文學經典,你是否認為那是生命的缺憾?
A:還好吧?

Q:你覺得什麼樣的生活值得當做人生志業?
B:研究經典,推廣教育,讓高牆倒下。
Q:如果有人常常看漫畫,你是否認為那是生命的缺憾?
B:當然。

Q:你覺得什麼樣的生活值得當做人生志業?
C:愛你的鄰居,榮耀上帝。
Q:如果有人跟和自己同性別的人做愛,你是否認為那是生命的缺憾?
C:那種生活方式完全錯誤,對自己和對別人都不尊重。

最後面這類生命價值觀的外部性沒有像納粹那樣生死攸關,但至少也達到騷擾的程度,因為他們為了伸張自己,不吝以各種方法打壓其它價值觀的尊嚴。你可以看得出來,這種傾向是基於它們在價值觀上的絕對主義,認為美好人生有固定規則。相對於嬉皮主張「只要不干擾別人,我高興就好」,這種人的態度是「生命當然不是你高興就好,而為了讓你知道這件事,我並不介意干擾你」。這類價值觀底下的干擾作為,可以有兩類特色:

1.外部性恐嚇

試圖說服別人皈依時,他們有時候會用「這都是為了你自己好」這種話,意思是:選擇他們那種生命價值觀,比起保持你自己原有的,能讓你活出更好的生命。這在某種意義上這是真的,因為他們的騷擾確實可能降低你原來應得的生活品質。


2.定義權爭奪

從名字你就看得出來,真愛聯盟和真愛立約這類組織非常在意人們對於生命當中那些重要事物的理解是否跟他們一樣。就像他們強調符合自己規約的愛情才是真愛,他們在家庭義走活動排擠同志家庭權利的倡議者,儼然認為一夫一妻是家庭的基本資格。相對來看,選擇組成同志家庭的人,通常並不主張只有同志家庭才是正常的家庭。



不管是外部性恐嚇,還是定義權爭奪,都來自該價值觀的自大本質:只有我們是真的、最好的,其它都是假的,都走錯了路。這種價值觀和納粹其實只有程度上的差異。給定台灣社會對人身安全的重視程度,他們很少有機會選擇物理攻擊作為傷害手段,然而,他們透過言論、教育和其它非物理的微妙管道而行的歧視和攻擊,則更難被看見,因此更應該被關切。尤其是,選擇這類價值觀的人應該要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你們相信自己是在為別人指點更好的生活,事實正好相反,你們的行動降低了社會上其他人生活的美好程度。你們是其他人的負擔,如果你們不學會容忍,這樣的外部性就會一直都在。

note

  1. 我相信正面的外部性也可以沿用到生命價值的討論裡,不過那不是這篇文章的主題。

23 則留言:

  1. 抓幾個議題來開罵開辯論爽一下。
    只因為自己無法理解另一種可能而且甚至更好的生活方式,就按著自己有限又無知的邏輯去抹黑這些價值甚至連已經安眠的歷史人物你也把他拖下同一灘渾水...他是有多可憐?!
    自以為主張多元觀點才叫所謂的客觀,那麼你媽、你姊或你妹如果也從事賣淫工作,可能也要請你好好的客觀的支持她們一下,這就是你所說的客觀嗎。
    要是將來你有自己的孩子(雖然可能性極低),他/她就是也喜歡賣淫因為又爽又能賺錢,也請你再來好好的觀察一下,順便寫一篇滔滔大論來分享你的客觀吧。
    拭目以待。

    回覆刪除
  2. 因為自己無法理解另一種可能而且甚至更好的生活方式,就按著自己有限又無知的邏輯去抹黑這些價值←對,所以別反同志了!

    回覆刪除
  3. ㄧ樓的自相矛盾已經可以上新聞了。

    回覆刪除
  4. 給一樓:
    自以為主張多元觀點才叫所謂的客觀,那麼你媽、你姊或你妹如果也信仰真愛聯盟,可能也要請你好好的客觀的支持她們一下,這就是你所說的客觀嗎。
    要是將來你有自己的孩子(雖然可能性極低),他/她就是也喜歡信仰真愛聯盟因為又不用腦又能斂財,也請你再來好好的觀察一下,順便寫一篇滔滔大論來分享你的客觀吧。
    拭目以待。

    回覆刪除
  5. 1. 傳教,是傳教士自認有價值的生活方式。如果傳教士沒用強制的方式傳教,那麼多元價值論者是應該予以尊重,還是嫌惡、否定其價值觀?
    2. 如果某宗教一直規勸向來反對賣淫的人要對賣淫行業改觀,多元價值論者應該怎麼評價這個有趣的宗教?
    3. 如果以某種不傷身心的簡易方式(在飲料裡放個小藥丸),就能使本來立志從事賣淫事業的女兒改去唸哲學,那麼作為一個多元價值論的哲學家老爸,應該或可以這麼做嗎?這麼做有失其格調嗎?

    回覆刪除
  6. 從事性工作如果能帶給個體的幸福感,這樣的工作有足以尊重的之處。但若是性工作中有不情願、勉強與委屈,這樣的勞動條件就需要改善,如果是社會的偏見,那麼要改變的就是偏見。罪惡不是在於性工作的雙方,而是勞動、消費的制度與倫理問題。「真愛」的問題在於有一方堅持(誤以為)符合其定義的才叫「真」,其他的一律為「假」,「真愛」集團否定別人感受的「真」,也拒絕去看到別人感受到的「真」,於是「真愛」集團是冷酷且沒人情味的。但支持多元價值的人,是撇開「真」「假」的執著,開放地迎接各種美好而有意義的可能。相比之下,不流於傳統保守的多元價值倡議者,對各類人的處境,是比較有同理心且溫情的。

    回覆刪除
  7. 你好,我想要藉這個機會,請教一下有關「這都是為了你自己好」的問題。

    我想知道的是,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要求別人,絕對是不應該的嗎?或者說有沒有一個界線,是區分「這都是為了你好」能否成立的標準?

    例如說成癮行為,在心理學中定義為是「反覆從事可能對其身心健康和社交生活有害的活動的一種強迫行為」,像是賭博癮、購物癮之類的。針對這樣的行為,如果成癮者本身能獲得滿足,且又不會妨礙到他人的情況下,就不應該加以制止嗎?又如果這類行為是在未來「可能」影響到他人(賭博可能會傾家蕩產,拖累他人),但短時間內沒有這個困擾時(單身,有一些財產),這會是個合理的理由去介入嗎?

    又例如女權團體認為的宰制,是父權施加在女性身上的不對等關係。那對於一個接受傳統價值,行為思想都很保守的女性(守貞操、蒙面紗)來說,如果她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沒什麼怨言,那我們就不應該介入,告訴她女性有自主的權力嗎?或者說,對於思想沒有受到啟蒙者,自由與平等的追求,會是個「為了你自己好」而干預的理由嗎?

    不好意思這些問題困擾我滿久的,希望可以有人能指點,謝謝!

    回覆刪除
  8. 就跟「以棄絕一切科技盡量回歸古法的有機」跟「對生態好的有機」跟「自己吃了健康就好的有機」三種價值觀對「使用自然農法的基改作物是不是有機農作物有不同認定」一樣(分別是「一定不是」、「須討論」、「也算是」)。

    認為「真愛是男女在神面前一生的承諾」跟「真愛只是建立美好家庭的附屬品,一切以維護社會價值至上」跟「真愛就是我們兩個互看對眼就好」對甚麼才是「真愛」、「婚姻」當然有不同的看法,既然文章沒有提及到底後者的「真愛」如何優於前者,說「真愛立約不是真愛」一切都只是雞同鴨講而已。

    然後,認為自己的真愛既然優於其他的真愛,就說其他的真愛是「恐嚇」、是「排他」,只有自己的真愛「包容」,所其他的真愛都是「假的」,都要棄絕,這種想法,正恰恰好與他所謂的真愛立約團體沒有分別,都是「我有真愛我最厲害,大家都該聽我的」的中二想法。

    再回來拿基改自然農法農產的例子來思考,請問,一個認為「基改自然農法農產」是有機農產品,天天吃,然後跟認為「基改自然農法農產」不是有機農產品的人說:「我跟你一樣是有機的支持者,你不該反對「基改自然農法農產」取得跟你們那些「非基改自然農法農產」一樣的有機認證,因為我的有機比你的有機更有包容性,會讓社會更好,所以你的主張是錯的,你該改想法...」這樣玩,很尊重不同想法嗎?

    當然,以我對農業的認識,假如真的這樣玩,那市面上的有機就全是基改了,現在沒有落到這種地步,是因為幾乎所有政府都是給民間機構認證有機,政府只制定這些認證機構成立跟執行業務需要的法規,此法基本上就是機構要清楚表明自己開出的認證是有達到甚麼要求,然後用可受公評的科學方法檢驗須認證的產品並發放可追查記錄的認證,所以各機構自行要求有機為何,消費者認同質這家公司認證的有機,就自行選擇,所以大家都能區分自己要的有機

    當作者說真愛團體沒有給其他真愛觀尊重時,試問,其他團體曾在台灣的真愛團體出現之前給過守貞者尊重過嗎? 我可以說,沒有! 從我當基督徒的24年來,已經聽過不下五十個教會弟兄姐妹若是交往對像是非教友,被另一半恐嚇「做愛」或「分手」,要不就是一直被批鬥到分手或離教。

    若這就是站長所謂的尊重,我想要問,此人開站以來那種強調互相尊重對方想法,討論並不是要求別人改變思想的基本原則到哪裡去了? 怎麼凡事碰到性就轉彎了?

    拿外部性恐嚇跟定義權爭奪來說嘴就更好笑了,相同的狀況對非真愛立約團體也是一樣的,為什麼要爭同性婚姻? 因為不把真愛團體搞掉讓他們天天教人相信婚前性行為是不好的造成作者所謂的「社會沒辦法不歧視受到強暴或不遵守這規定的人」,這不也是外部性恐嚇? 自己就能外部性恐嚇真愛團體就不能? 難怪要講定義權爭奪,但既然有爭奪就代表雙方都不是普世價值,又有啥權力教所有人服?

    平時罵人時邏輯講的頭頭是道,自己真正用起來倒是鱉手鱉腳的,可嘆。我個人認為,此人是根本沒搞清楚教會界的主張,或是打從一開始就打算曲解之。收合這則訊息

    回覆刪除
  9. 以下只是隨想,順便藉此一問:

    甲認為,自殺是個人的選擇,並沒有錯,所以認真研究,寫了一本自殺完全手冊,裡面提供幾個可信而較少肉體痛苦的自殺方式,放在自己部落格裡,讓網友免費閱覽。

    一天,甲路過大橋,看到乙正準備跳下去自殺。甲知道比起燒炭,乙這作法是痛苦了點,於是連忙上前阻止。乙雖掙扎,終漸冷靜。
    甲見乙已打消跳水念頭,乃放心鬆手,並掏出一千元,說這錢可以買炭回去燒來吸用,死得會比較輕鬆。

    乙不可置信地看看甲,覺得人間怎麼這麼冷酷,都這時候了,還有人前來尋他開心,頓感萬念俱灰,轉身跳下橋去,自殺身亡。

    甲錯了嗎?

    回覆刪除
  10. Peter Hsiao:
    不管被恐嚇的內容是做愛還是其他的,這本身就是不對的行為了。
    並不因恐嚇做愛或恐嚇其他事項而有所不同

    你舉你的這個經驗可以說是完全的失敗了

    一個錯誤的前提是不會導出正確的解答的


    再加油吧

    回覆刪除
  11. 發財: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答案應該要問對問題
    如:
    在道德上甲需不需要為乙的自殺負責?
    或在法律上有沒有成立幫助自殺行為?
    又或者是自由意願的自殺行為,其他人應該阻止嗎?

    如果你真的想討論應該是提出這樣的疑問並簡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而不是「甲錯了嗎?」這樣模糊的問句

    你在很多討論中都會丟出一個你以為的道德或邏輯困境模型
    這無不可
    但是在丟出這些東西後應該更明確的指出你要討論的點為何,你個人的看法為何。
    不要害怕說明自己的立場,反正這的格主也常常提出出張看法後被反駁

    我認為這樣才能做進一步討論

    回覆刪除
  12. pluto:

    就「你應該做P,這是為了你好」這類叮嚀,我想,你可以想想看:

    P是否是被叮嚀的人在確實了解相關情況、保持理性深思熟慮後會做的決定?

    如果不是的話,我們就可以質問,為什麼做P對當事人來說會比較好。

    你提到的賭博案例、保守女性案例,判定上可能比較困難,但是那是因為他們的處境比較複雜,正面反面理由都有,而且可能都不弱。

    然而,針對你的提問『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要求別人,絕對是不應該的嗎?』我的回應很簡單:

    如果你是以自己的價值觀提出建議,而不是真的考量對方在了解情況深思熟慮之後會如何選擇,那你就不能說你的建議是為了對方好。


    Peter Hsiao:

    我並不認為守貞的愛情比較不優,例如,我認為守貞\開放式關係都是個人選擇,如果世界上有真愛,它們都可以是真愛。如果我認識一個從小被灌輸守貞觀念,因此對守貞有強烈認同的人,我會同意對他來說守貞是比較好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選擇。我唯一不認同的,是主張守貞的人對其它戀愛方式的貶低。如果我的文章哪個部分讓你覺得我認為守貞的愛情比較不優,可能是我表達能力不好誤導了你,不好意思。

    不過,我並不認為你的教友被另一半『恐嚇「做愛」或「分手」,要不就是一直被批鬥到分手或離教』有什麼問題。談戀愛本來就是人的協調。不要說守貞的人可能會遇到衝突、熱愛動畫的人、吃素的人都可能會遇到衝突。別人因為你的信仰決定不要跟你在一起,或者威脅你說除非你改宗否則不跟你在一起,我看不出這有什麼不正當的,然不成你能抱怨是對方要求太多嗎?那是談戀愛,不是網路筆戰欸。

    此外,我應該沒有說過要尊重什麼想法。如果你是我的長期讀者,應該很瞭解我非常習慣恥笑那些使用錯謬說法的人。我不會要求別人改變想法,但我經常指出某些想法是只有笨蛋和自大狂才會堅持的。

    回覆刪除
  13. 我想看看筆者如何回應「相對主義」的指控。

    回覆刪除
  14. hevangel:

    你是說如果我被批評為主張生命價值是純粹相對的嗎?

    回覆刪除
  15. 宗教自由、言論自由這些制度,都在要求一開始不歡迎某種宗教或言論的人(尤其是多數人)要忍耐。忍不住了,可以逃開、批判,或嘗試被說服、拿香跟著拜,這些都算是尊重宗教和言論自由的好方法。就是不可以動用暴力(包括私人武力和國家權力)去禁止。
    制度的背景設想是:閱聽人於維持原有價值觀之意志上的脆弱,只能證明自己還有待江湖上的各種宗教或言論的攻堅與磨練,而不構成動武清除異己的理由。

    但這終究只是一種理想性及抽象度都很高的說法,如果真理從此確定就長這樣,人生的樂趣會少很多,彷彿就要看到甲這傢伙拿著一千元微笑一般。
    有效試煉一個打高空的說法,能力有限,興趣狹隘的人,只能游擊戰式的發問。就像拍場讓人若有所思、各有解讀的電影,而非寫論文。

    回覆刪除
  16. 請問筆者認為自己這篇文章沒有不良的外部性嗎?

    如果有一群人相信某事也相信推廣該事是正確的 那我們該不該譴責他請他閉嘴呢?
    如果有人一定要殺了其他人才快活 我們難道不需制止他嗎? 又問如此制止的行動是正確的嗎? 我認為答案不會是因為殺人者影響到對方因此我們可以制止 因為制止的同時也影響到他了

    回覆刪除
  17. 性交權的價值並非被守貞團體或社會成見「定義」的,而是人類社會自然「產生」的,當一個資源不是無限量的供應,而人類需要此資源賴以維生或可以從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感,價值就會自然產生。

    即便我們刻意定義這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只要這資源可以被分配也確實在進行分配,那爭取分配的地位或試圖取得較多分配須要採取任何行動以至於消耗個人所有的其他資源,那價值依然存在。

    那性交權每一次都是有價值的,第一次的性交權自然就也有價值,既然產生價值就有價值分配的問題。讓所有人對都要無償提供第一次,不該尋求報酬,就只是要求第一次的所有價值,完全歸給對方。

    這就跟「企業家」、「教育者」建議學生以學習經驗為由(而不是為幫助他人為目的當義工)為由,勸你要去公司實習、去當義工,就是要讓你第一份工作是「無起薪」工作,這樣我好在以後你真正投入勞動市場時藉由資訊不對等來占你便宜。

    若這麼簡單的經濟學都不懂,那我覺得也不需要賣弄甚麼「外部性恐嚇」之類自己創作的偽經濟學名詞了。

    回覆刪除
  18. 覺得「雙方開心甘願地發生婚前性行為」是其中一方佔人便宜或被佔便宜,是一種看法,傾向這樣想的人沒什麼不對,一輩子都這樣想也沒有問題,只要不心胸狹窄地去指責/貶低/限制那些「認為雙方開心甘願就可以發生婚前性行為的人」就沒有問題。

    舉公司實習的例子滿有趣的,雖然我覺得這無法完全對應所有「開心甘願地發生婚前性行為的人」。
    事實上,「企業家」、「教育者」不管以什麼原因勸你要去公司實習、去當義工,你不爽你覺得被佔便宜你都可以拒絕吧。
    也總有些人真心認為這種「無起薪」工作真的帶給他們很大的收穫讓他們獲得許多買不到的寶貴經驗,做得心甘情願很有滋味,那也沒什麼不好。
    一切都看個人選擇了。

    回覆刪除
  19. 看到「當作者說真愛團體沒有給其他真愛觀尊重時,試問,其他團體曾在台灣的真愛團體出現之前給過守貞者尊重過嗎? 我可以說,沒有! 從我當基督徒的24年來,已經聽過不下五十個教會弟兄姐妹若是交往對像是非教友,被另一半恐嚇「做愛」或「分手」,要不就是一直被批鬥到分手或離教。」我就笑了,奇怪,為什麼人家不能跟你們分手呢?這世界上分手的理由這麼多,有說人家不夠上進就分手的,有因為男朋友禿頭分手的,有因為女生變肥分手的,憑人家人家不能因為你們信教分手啊?而且這跟其他團體給不給守貞者尊重有甚麼關係?難道今天有一個人被天主教徒甩了,就可以大喊天主教壓迫他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作者想表達的應該是
      真愛團體在宣傳守貞教育時,是針對“不執行守貞教育”的人會有什麼壞處來宣導
      這種抹黑其他真愛觀念的方式才是作者所批判的
      如果說個人堅持守貞,卻不受另一半尊重
      應該是屬於兩人之間的問題
      你可以選擇分手 去找跟你一樣觀念的人在一起
      不要再被這種不尊重另一半想法的人“情感勒索”了~

      刪除
  20. 台語有諺:管到人家腳縫。

    華文有諺:自掃門前雪,莫管瓦上霜。

    通常在處理俗諺成語的時候,都依照前人的論述或普羅大眾的觀點,而沒有仔細深思俗諺成語背後的意義。

    於是有人總認為,站在社會公益的角度上,面對天下人的權益,我有必要去宏揚我所認為的價值觀,不能自管自家,不管人家。這種傳教士型的價值觀,只要在不影響法律制度,不用運國家資源的前提下,我們必須給予尊重,並多方討論,審慎思維。

    我們也不必要求這類人必須扭轉觀念,只要他們不以強權來扭轉他人的觀念。我常講,今天台灣如果是神權國家,我就認了;但今天不是,請你們認了。

    而想要處理公眾的事務,靠的就是自掃門前雪的功夫。

    霜是他家的問題,雪是自家的困難,但霜雪無疑來自同一片天,降在同一方地;因此,每個人多點心力,把自己的問題解決,無疑就是在解決大眾的問題。

    這篇提到基督徒對其他性取向的介入,不如我們看看在信守一夫一妻的基督徒當中,是否已經達到零離婚率?零衝突?那些信靠上帝的藝人,有多少人私下其實玩很開?[你看,管別人私生活的人,其嘴臉就是這麼討厭。]

    如果沒有零離婚率,而且我也實際見過聽過立約人其實今天不是處男,明天不是處女,那要怎麼讓人相信這就會是更好的生活方式呢?



    唐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