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則推論練習
推論練習不定期轉貼文章,歡迎大家以磨練自己的理解、批判和表達能力為目標進行毫不留情但友善的討論。→進一步了解謝大寧主張:四書、聖經這類經典,是任何文化體的基礎、任何基本價值理念、秩序與世界觀的基石。根據謝大寧,在教育中,經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之於個人,若你不讓自己和經典產生某種連結,你的生命無法有意義;之於社會,若沒有成功的經典教育,中華文化的創新毫無指望。
這篇文章節錄於佛光中文系教授謝大寧提供給
台哲會四書論壇的
書面資料。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之修訂理念╱謝大寧
(一)「經典教育」的不可或缺性
對任何一個文化體而言,其文化表現總依憑著幾個基本的成素,而語言絕對是一個必然的條件。一個文化體的語言組成是由幾個層次的內涵所構成,其中,工具性的內涵是最低的層次,他是指我們平常說話的語言,換言之,他是基本的溝通工具,但在這一層次上,語言的文化標記是不明顯的,且他具有不同語言之間最容易翻譯的特性,進一步來說,他也不一定需要正規教育教導,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便已熟 悉這個層次的語言。
但語言並不僅限在工具性的內涵,當我們要表達有關情感、意志及想望等內涵,甚至是知識「意義層次」的想法時,我們所需要的語言就必須有所提升,如語言的精緻化。這一層面就需要透過教育體制的教化,以啟動個體自我學習的機制以達到此目標,如教導幾首感人的詩 等等。這個層次的語言深受文化的影響,就像說我們很難用一首英詩來表達我們的某些精緻的感情一般。
除了個人的感情、意志的層次之外,還有一些更根本的東西,那就是所有語言表達所必須奠基的基本價值理念、秩序與世界觀,如果語言 缺乏這個部分,那麼這個文化必然是極度鬆散的。而每個文化體能提 供最基本價值理念、秩序與世界觀就是「經典」。換言之,經典其實 是語言最根本的部分,因為經典正是文化刻在我們語言中最重要的印記。而經典的學習,通常需藉由正規教育學習之,如西方基督教會的主日學等。因此,經典必然該是語言教育的基本教材,而經典教育也 自然就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教育內容。
(二)「經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
經典是任何一個文化體的基礎,換句話說,經典是任何基本價值理念、秩序與世界觀基石的所在。在西方,沒有人會把聖經視為是哪個特定的學科,因為聖經規範西方人有關造物者與被造物的世界觀點, 之後,才有如牛頓的物理學等其他學科的發展。正如過往把經典教育視為是語文教育的一環,並將其和所有學科相對來看,就相關的研究顯示,經典不可以被視為是任何一個特定的學科,因此,更不可以將 經典教育與其他學科平列,而應將經典是為所有學科的基礎,所以實施經典教育有其必要性。
(三)「經典」理念皆融入生活實踐中
前面我們說經典不歸屬於任何特定的學科,這裡我們必須進一步指出,經典甚至不可以視為是某種知識,因為任何知識之所以有意義, 乃在於它能夠在經典所形構的世界觀中,成為意義結構中的一分子。所以是經典在指導著每個知識,而不是以任何知識來化約經典。這是我們必須清楚指出的。這裡我們也必須指出,學習經典並不保證能使每個人都循規蹈矩,因為經典並不能具有如此魔力。經典的學習只意味著,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的生命獲得意義,就必須讓我們的生命與經典取得某種聯結,如是而已。
因此,如果我們的生活世界要真是一個有意義的世界,那就不能不讓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能夠關聯著經典。有許多信仰基督教或是佛教的人士,他們在每天早上,都會誦讀一段經典,並將每天預備進行 的工作,和這段經典作成某種聯結,這其實就清楚顯示了經典的真正意義所在。所以說,經典乃是放在生活實踐中才成其為經典的。而這 點也是我們此次修訂此一課綱最重視的精神所在。
(四)「經典」是文化創新的源頭:
經典事實上還有一個特色。由於它是文化體基本的世界觀之所由以形成的基礎,所以學術上常稱之為它是「無時間性」的,也就是說,經典的文本固然是古老的,但是它的作用卻永遠與目前同在。因為它是形構我們認識世界之意義的基礎,所以無論何時,它都是我們思考的基底。在任何新時代裡,其文化要有所創新,也依然要在經典的指引之下。所以我們會看 到,世界上許多文化體在它最具創新活力的時刻,卻常宣稱它是「復古」的,其道理就在此。所以如果中華文化想要在這時代中有所創新,也必須奠基在成功的經典教育之上。
基於如上幾個理念,我們認為有必要將經典教育從語文知識類中的國文 這一學科中獨立出來,同時,也不應將經典教育當成為另一種知識教育, 甚至讓它成為一個「考科」;而是希望透過一種引導,使經典能夠逐漸內化到學習者的生活之中,成為其生命意義的基本來源,以及新文化創造的 源頭。換言之,台灣若真想作為「中華文化的領航者」,經典教育就絕對 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是提供其基礎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