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2010

2010台哲會年會論文清單

台灣哲學學會的年會是一年一度台灣哲學界的大團拜,也是台灣本土規模最大的哲學學術研討會。今年年會的論文清單已經出爐。令我驚訝的是,這次的分析哲學論文也太多了吧。我依靠自己的判斷統計了各領域的文章篇數,如下:



(如果你想知道我把哪些文章分到了哪個領域,請看最下面)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我們系的研究成果豐碩。下面是各哲學系在這次年會的發表人數:






我區分的領域:

分析哲學
王鵬翔 (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
法律理由為何是獨立於內容的理由?

Kevin Kimble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State Space Semantics: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Content Similarity?

王一奇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On the Dilemmatic Objection to Frankfurt's Argument

王冠生 (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人文社會系教授)
霍布斯公共理性論的兩難與新霍布斯主義者的修正

吳瑞媛 (清大哲學所教授)
皮卡克論內容之幻覺(Peacocke on the Illusion of Content)

李瑞麟、蘇哲平 (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資工系教授、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究生)
A Remark on the minimality of w

侯維之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笛卡爾懷疑論論證的模態問題

陳張培倫 (佛光大學哲學系教授)
積極賦權行動議題中的族群概念

陳瑞麟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評議台灣社會對於死刑存廢的爭議

傅皓政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高階模糊性與超值理論

蔡政宏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Knowledge of Language in Action

甘偵蓉 (成功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論人權在多元主義中的道德普遍優先性

林景銘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所博士後研究員)
Evolutionary Altruism and Innate Morality(演化的利他主義與天生的 道德)

蘇慶輝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博士後研究員)
孿生地球論證、獨我論與 私有語言論證

吳子瑜 (虎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專任助理)
Incompleteness based on simple consistency

吳澤玫 (台灣大學哲學所博士候選人)
審議式民主與多元社會的穩定

陳今偉(中正大學哲學所博士候選人)
知識性二維語意論

劉俊麟(中正哲學所博士候選人)
追求事實為真的公共利益?檢視裴迪特(Philip Pettit)的立場

何宗興 (政治大學哲學所博士班)
A Relaxation from Scientism? A diagnosis of McDowell’s Naturalism

李心文(School of Philosophy,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The Identity Argument for National Self-Government

林素純(中正大學哲學所博士班)
Michael Smith提出的道德的問題:調和道德判斷的客觀性及實踐性難題,以及他解決該難題的方法:採取「部分的Hume心理理論」立場

葉筱凡(中正大學哲學所博士生)
科學理論模型的本質—從Hesse的類比論證談起
中國哲學、佛學:
陳振崑 (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論朱子「心統性情」的「心」是「本心」還是「氣心」?

姚富全 ( 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
論戒律在佛教倫理中的角色

林恕安(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班)
世俗是否為自相有?---清辨知識論探析

陳嘉璟(成功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論北宋自然禪詩中的時空意識及其特徵

王靈康 (東吳大學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試由仁禮義之互動詮釋荀子道德哲學

黃麗娟 (臺中技術學院教授)
論《大學》格物致知的三種詮釋向度
歐陸哲學、其它我也不確定領域的論文:
劉希文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運動控制的互動表徵

Jean-Yves Heurtebise (何重誼) ( 台灣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
Life itself: biology and categories

張喜雯(東海大學哲學所博士生)
分析哈伯馬斯在溝通理論中「溝通行為」與「目的行為」之主要區分

羅月美(輔仁大學哲學所博士生)
Plotinus論靈魂的諸能力中的記憶理論

游惠瑜 (醒吾技術學院通識中心教授)
惡是什麼?──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的觀點

許婷怡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從文化價值之視野試論中西道德系統之不可共量性

洪世謙 (中山大學政治所博士後研究員)
被生產的人民-從身體疆界到地理疆界

古秀鈴 (東吳大學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Can Stern Solve the Transferring Problem of Metaphor?

5 則留言:

  1. 這顯示我們離多元社會越來越遠了....

    回覆刪除
  2. 樓上,我想不會吧,這又不是在說台哲會比較愛分析的文章。

    回覆刪除
  3. 年會收論文是沒有題目的限制喔?
    標題[語言、知識與行動:視野之交融]也只是名稱而已嗎?變成大家最近做什麼就投什麼?
    (純粹好奇)

    回覆刪除
  4. hooja:

    以前我不清楚,不過這幾屆應該都沒有題目限制。我想年會研討會的主要目的是讓大家把目前進行的哲學研究拿出來交流,所以不限制題目。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