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2009

【研討會】7th.中正清華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本週六、日,中正大學文學院412研討室。議程如下,我在這次仰山學堂要講的東西,就是我在下面的paper的內容,有興趣的人可以先預習一下︰

8/1

理性的欲望/劉吉宴

初探盧梭與鄂蘭的政治學說之比較/林皇志

羅森柏格化約論述評/陳以森

「我思故我在」是一個直觀或推論?/王少奎

Defending the Dispositional/Categorical Distinction/沈泓颺

8/2

內容外在論與心理因果觀念是否相容?/鄭凱元

試析梅洛龐蒂對馬爾羅關於古典畫與現代畫觀點之批評/葉羽馨

On The Future Tuesday Indifference Argument/我

科林伍德與藝術中情感地位的重新評價/陳達逸

脈絡論與懷疑論/江承緯

除了會不會餓死,可以多說一點嗎?

這個星期人客忽然多了一些,今天逛8A版,才發現是有人在轉貼文《我讀哲學系,大家說︰要餓死嗎?》下面推了某粒雞蛋糕

讀了《我讀哲學系,大家說︰要餓死嗎?》和《讀哲學系,我沒餓死》兩篇文章(附在文末),我只有嘆氣的份︰難得有機會上報,寫出來的卻是這種對協助老百姓瞭解哲學完全沒有幫助的文章。父母不該左右孩子的人生,這種話誰沒聽過?多一個考上哲學系的學生抱怨這件事,多一個哲學研究生信誓旦旦,能讓幾對父母從此對小孩的選擇放心一點?雖然台灣沒什麼人念哲學,但我想真正能夠展現哲學系素養的投稿文章應該不會缺貨,為什麼越多人買的報紙,往往卻越只願意刊登這些大家早就知道(而且還知道不管多幾個哲學生來說都不會對現況有所助益)的一般論?

回到原來的問題,念哲學會不會餓死。我把這個問題理解成是在問,念哲學,比起其它的科系,對於就業的幫助是大是小?我相信這個問題可以藉由數據分析回答,例如說,我們可以比較哲學系畢業生和其它領域的畢業生將來的成就,甚至可以依照哲學課程的畢業成績分類,或者藉由比較雙修哲學和法律的學生和成績相當的法律系學生的未來,計算哲學系課程對於雙主修學生的幫助。然而現在我的手上完全沒有這些數據。我只能告訴你,根據2003~06年的統計,有意申請哲學研究所的美國學生,是GRE考得最好的一群人。這或許只代表了只有聰明(或者那些語意和邏輯能力強的)人才懂得欣賞哲學,也或許這樣的統計結論在台灣根本不適用(台灣人進入哲學系通常不是因為考得好,而是因為考得差),但我相信這能多少帶來一些樂觀的態度。

...

我選哲學系,大家說:要餓死嗎?

【聯合報╱鍾超然/高中應屆畢業生(嘉義市)】2009.07.21

是的,我讀哲學系。

我是用多元入學的管道,考學測、參加指定項目面試成為準大學生,能早點達到自己目標,不需要再參加七月的指考,我覺得很棒。 可是許多人聽到我考上哲學系的第一個反應是,「讀這個有什麼用啊?」或者「你以後出社會要幹嘛?要餓死嗎?」。

在我們這個把大學當成「職業訓練所」的社會,認為讀醫學系、法律系才是所謂成功、有「錢」途,讀哲學系好像變成了一件難堪、難以說出口的事。

我知道不只是哲學系,有很多的科系也有相同的困擾。

你可能會說,「現在是多元社會啊,行行出狀元啊」。可是身為學生,我感受到的不是如此。很多父母、老師的觀念還是停留在「把第一志願放台清交」、「成績到了就去填醫學系」,從每年學校、補習班的招生傳單和紅布條就可以看出來。什麼夢想的實踐與自我興趣的發展?看衰你的人,多;鼓勵你的人,少。

現在有許多專家學者鼓勵青學子追求夢想、往自己的興趣邁進。父母、老師們是不是要漸漸試著改掉一些舊觀念,鼓勵兒女和學生堅持自我目標,而不是以「錢途、台大」來做為判斷基準呢?

最後,在批評哲學系之前,是不是要先了解「哲學是什麼?哲學在學什麼?」然後再下評判呢?還是,在台灣這個一點也不注重哲學思辨的教育體制、社會環境下,要求了解「哲學」二字,是一種奢侈?

讀哲學系 我沒餓死…

【聯合報╱江怡臻/研究生(北縣板橋)】2009.07.22

我也讀哲學系,不僅如此,我還繼續念了哲學研究所。我有沒有餓死?答案是:「沒有。」讀這個有沒有用?這個問題,無關於科系,而是視自己面對每一件事情的態度,尤其是自己的人生。這是一個道德問題。

儘管當初是聯考「不小心」填到的,在哲學系裡,我遇到思考清晰、風骨挺傲的教授們。於是,我不再死背活吞,不再隨波逐流,而是懂得「思考」。我讀了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美學、科學哲學等等,了解為什麼要有正義、為什麼應該守法、為什麼言論自由很重要。不僅如此,我學到更多的,是面對人生的態度。

錢很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人的一生就是為了追求幸福快樂,許多人便將錢視為得到幸福快樂的唯一手段。如果金錢是幸福快樂的充分必要條件,為什麼不丹年僅一千四百美元的國民所得,卻有百分之九十七的人覺得快樂,而台灣人國民所得是不丹的十倍之多,認為快樂的只有百分之十。

我還思考「讀這個有沒有用」的問題,指的是「能不能夠用來賺到錢」或是「能不能夠奉獻自己,回饋社會」呢?如果是後者,便與就讀哪個科系沒有關係。如果是前者,我的答案是可以的,甚至賺得更快樂,因為哲學人更知道要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而非勉強屈從看似很有前途的工作。

在升大學那個人生轉彎的地方,是制度幫我作的決定;而繼續念研究所、從事公共事務,卻是經過哲學思考後希望將自己的貢獻最大化而走的路。到現在,我非常開心自己能夠選擇人生的方向。我能感受到因為喜歡自己念的系所,也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所以每天都過得十分幸福快樂。

我要告訴父母、老師們,讓我們念自己喜愛的科系,堅持自己的目標吧!

7.27.2009

決定論(determinism)

決定論(determinism)主張所有事件(event)的發生都是被決定的。在這裡,一件事情是被決定的(determined)的意思是說,存在有一些條件,如果這些條件都被滿足,那麼,那件事情就必定會發生。

因此,完整地說,決定論主張︰
對於任何的事件E,存在有一些條件E1~n,如果E1~n都發生,E就會發生。
決定論本身不指定每件事情發生的充分條件,因此,當一個理論宣稱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由於上帝的心情轉變所導致,這個理論也可以被稱為決定論(或眾多決定論之中的一種)。
然而,當代哲學家討論的決定論,大多是較符合現代科學的決定論︰他們不相信上帝或其他神秘力量能成為任何事件發生的條件之一,取而代之地,他們相信,即使決定論為真,作為事件發生的充分條件的也只會是過去世界的狀態,而這些狀態通常會是物理狀態。比起上帝決定論,物理決定論為何需要被考慮不難理解︰如果你相信所有事件都是物理因果原則的結果,你就得相信,當世界在某個時間的狀態被確定了,世界接下來的狀態就會不可避免地被確定︰只要依照物理因果原則推導就好。

哲學家討論決定論,大多是因為它和自由意志(free will)乍看之下的不相容︰如果我的行為早在我出生前就被決定了,我怎麼能說我能自由地控制自己想幹嘛?如果我事實上根本不可能不寫這篇文章,我怎麼能說撰寫這篇文章是我自由意志的決定?

7.26.2009

寫哲學部落格的十個理由

我鼓勵我的哲學系同學寫哲學部落格,我相信我們至少有下面這些理由去弄一個自己的哲學部落格,並且一個星期至少寫一篇哲學文章︰

  1. 你的哲學部落格讓你隨時思考。每個星期都要寫文章可不是簡單的事情,至少你得每天利用空閒時間想想自己有什麼東西可以寫。為了哲學哲學雞蛋糕,我從一年前就有隨身攜帶小筆記本的習慣,事實上這樣做的效果顯著︰在有部落格以前,我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寫!

  2. 你的哲學部落格讓你把自己的思考結果寫出來,並且讓別人批評。想哲學議題是一回事,寫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每個念哲學的人都會承認,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比把一件事情想清楚困難︰在寫東西的時候,你不但要顧及自己看得懂,還得讓別人也看得懂,這強迫你將自己的想法重新整理成一團更嚴謹整齊的東西,並且放在大家都能做出回應的地方。要達到類似的效果,你當然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放上ptt的西哲版。不過如果你希望有一個獨立的地方專門儲存自己的想法,並且可以聽到更多非哲學人的有趣建議,哲學部落格是最好的選擇。

  3. 你的哲學部落格讓你複習和組織所學,並提昇哲學寫作能力。如果你是大學部的學生或者研究所初心者,你可能沒有太多自己的哲學想法。然而,這並不代表寫哲學部落格對你一點幫助也沒有。開始經營哲學哲學雞蛋糕之前,我在深藍哲學版當過兩年的版主,那時候我是個什麼哲學屁都不瞭的大一生,面對一群對哲學有奇怪幻想的高中生,只能盡量把課本上念到的哲學主張、論證、爭論寫成比較好懂的中文文章po上討論版,希望多少能對去除迷信有些效果。出乎意料的是,在撰寫那些僅僅只是複述別人想法的介紹文章,對我自己來說也很有幫助︰對哲學主張的重新組織讓我更瞭解哲學家在講什麼,而把它講給高中生懂的挑戰讓我更適應簡單明瞭的寫作方式,並且越來越抓得到在什麼地方該附加說明、在什麼地方該放例子。

  4. 你的哲學部落格讓你的哲學作業/報告不浪費,而且讓你更認真寫那些東西。我自大二起就開始把自己的哲學作業放在討論版上,這讓我覺得花時間寫作業更值得,也願意花更多心思把作業整理得更有可讀性,事實上這對表達能力和作業分數的提昇都非常有幫助︰如果你的報告能夠讓高中生或其他科系的大學生都看得懂,在清晰度和說明力上,教授通常也會很滿意。在哲學哲學雞蛋糕上,你可以找到一大堆我的作業,我通常會把作業切成2到4篇發表,非常划算,例如《自我的實在論、反實在論與Memetics》《「我相信」的力量》是心靈哲學的期末報告,《亞里斯多德物性學與衝力理論》是科學史作業的一部分,《內在理由與外在理由》《Scanlon 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On Scanlon’s “Williams 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是理性的期末報告,《物理論與化約論》《感質與隨附性原則》《模態論證和後驗必然的反駁》《Chalmers的雙向度語意論》是心靈哲學專題︰意識的期末報告,《恆星視差、Ad Hoc與Justification》是科學哲學的作業,《評Zemach, "Putnam's theory on the reference of substance terms"》是語言哲學的作業,《Putnam的桶中腦》則是忘了那一堂課的期末報告。

  5. 你的哲學部落格是你的期末救星。你知道你的作業可以讓你的哲學部落格更豐富,但你可能沒想到你的哲學部落格也可以幫助自己完成難搞的作業。在花了一學期整理課堂裡有趣的議題並且發表在部落格之後,面臨期末報告時你就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這門課裡到底有哪些好上手的切入點︰就是你感興趣的那些,而它們都在部落格上!事實上,我上個學期選修政治哲學專題時寫的三篇雞蛋糕︰《機運平等主義的補償判準問題以及Dworkin的提案》《機運平等主義的補償判準問題以及Van Parijs的principle of undominated diversity》《On Van Parijs’s principle of undominated diversity》就在期末派上用場——我把這三篇文章接在一起,多添一個論證和修正方案,就完成期末論文,從頭到尾只花了四個小時。

  6. 網頁部落格比BBS個版更容易被宣傳和觀看。如果你只是想要隨時紀錄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同僚,BBS個版是不錯的選擇。然而,如果想讓更多人看到你和你思考的哲學,部落格會是更恰當的媒介,因為會上網的人比會用BBS的人多,而且當你的文章擁有自己的網址,它就可以被轉貼到任何地方,包括BBS看板。

  7. 在你的哲學部落格上,你會練習跟沒唸過哲學甚至誤解哲學的人聊哲學。我覺得這是重要的,每個哲學人應該都要有跟其他人溝通哲學的能力。

  8. 你的哲學部落格能幫助別人了解哲學。或者更適切地說,幫助哲學被別人瞭解,我相信這有助於哲學工作者正確地獲得他們應該獲得的敬意。大眾對哲學有正確的認識,代表不會有人基於無知而鄙視它,也不會有人基於幻想而崇拜它,這才是一個誠實的哲學人期望的。

  9. 你的哲學部落格能拯救社會。我相信社會中大多數的苦難源自於人們的愚笨和不理性,這使得他們容易受騙、投票給自己其實不會想要的候選人,甚至不自知地濫用道德壓迫別人。我相信,當這個社會上因為哲學訓練而變得理性的人越多,這些機掰事就會越少,而我們的生活也會更愉快。

  10. 你們都會幹得比我當初順利。我在2008年開始經營哲學哲學雞蛋糕舊站時,經歷了半年多的陣痛期︰每天往往不到40的造訪數,一星期難得一篇的留言。然而,現在的哲學哲學雞蛋糕每天平均有180人造訪,5篇留言,這還不包括兩百多個使用email或reader的訂閱讀者。現在你不用自己默默耕耘,枯等半年多才慢慢有人看。如果你有心經營哲學部落格、撰寫哲學文章,只要在這篇文章下面自我介紹,並且附上網址,哲學哲學雞蛋糕花了一年半蒐集的這群對分析哲學有興趣的中文網路使用者,就都是你的讀者了。

以下開放哲學部落格經營宣誓,如果你沒用過部落格,我推薦Blogger

7.25.2009

教壞小孩的性交易

有人反對性交易合法化,因為性交易合法化等於政府公開允許一種不道德、不正確且不理性的價值觀,這不但讓那些本來就持有這類價值觀的人失去受罰改過的機會,也使得我們的下一代容易學壞。

我想,這樣的說法至少有兩個錯誤︰

  1. 它任意假設性交易背後蘊藏了一種雖然不妨害任何人的自由,但是依然不道德、不正確且不理性的價值觀。我不覺得「可以花錢買性」是一種不道德、不正確甚至不理性的價值觀,我相信這只是性保守派的意識形態,就像古時候的人相信「女生不纏小腳」是一種不道德、不正確甚至不理性的價值觀一樣。說真的「性可以用錢買」這種價值觀到底會造成什麼災難—除了讓保守派覺得噁心不舒服之外?反過來看,我相信「性不可以買賣、你只應該跟你愛的人做愛」這種保守想法造成的苦難大得多︰它讓某些人民放棄自己比較喜歡的工作(或者在警方追緝、社會歧視的陰影下從事這些工作),並且使得被強暴者承受多餘的不必要的心理創傷,更重要的是,它讓那些條件差運氣又不好的宅男一輩子也沒機會跟正妹上床。

  2. 它以為一個價值觀的不道德、不正確和不理性足以構成政府使用強制力禁止它的理由。這世界上不道德、不正確或不理性的價值觀太多了,不禮貌、不用功、貪小便宜、投票給長得比較帥的候選人等等都是,但政府沒有理由因此禁止它們(禁止人們依照它們行事)。法律以道德為依歸,但並非所有不道德的行為都應該被法律禁止,特別是涉及私德而與公眾無關的時候。因此,在這裡,我想對於教壞小孩的擔憂或許是一個比較有道理的論點。然而,如果小孩會學習任何未被政府禁止的行為,我們似乎也應該讓警察逮捕腳踏兩條船的未婚男子,並且要求檢查官起訴那些沒禮貌的人。

聯想作文比賽

聯想作文比賽是一種很特殊的作文比賽。在這種作文比賽裡,參加的小朋友會拿到由一個以上的文字組成的題目。因此題目可能是一個字,也可能是一個詞。由於題目不會是句子,所以自然不可能是問句或肯定句,因此,參賽小朋友的工作並不是寫出論據回答問題,或提供推論來證明或反駁主張,他們的工作是針對作為題目的字詞指涉的對象或概念作聯想,並且基於這樣的聯想寫出一些東西來。

當然,作為題目的字詞可能是歧義的,因此可能會有複數的東西或者概念可以被同一個字詞指涉,例如「門」可以指涉監獄的門、老家的門、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甚至進出口貿易的關稅障礙。因為題目並不提供脈絡,因此這些指涉上的詮釋都是開放的,理論上參賽的小朋友可以依照自己對於題目的理解來作文,不需要詢問出題者題目到底是指什麼,事實上你最好也不要問,如果你問了,可能會被當成白痴。

因為聯想作文比賽注重聯想,參賽的小朋友不需要像個被邏輯制約的分析哲學家一樣,小心翼翼地檢視自己的每個推論的健全性。事實上,在聯想作文比賽裡,小朋友們根本不需要寫推論,只要語句和語句之間有「聯想上的有效性」就行了︰小朋友們可以不受理性的拘束,自由地交換使用相似的概念並且使用譬喻或類比代替例證,使用模糊晦澀有噱頭的詞代替清晰明確但無趣的詞。文章裡的前提是否蘊含結論並不重要,只要修辭上通順,並且不在結尾時顯露過於憤世嫉俗、天理不容的宣稱,文章內容大概都會被接受。

由於每個參賽小朋友對於題目有不一樣的理解和聯想,他們的寫作方向和重點可能完全不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沒有客觀的評分標準。原則上,聯想作文比賽的評審會依照自己對於文筆風格的喜好、參賽者使用修辭法的方式、符合道德一般論(或者在某種意義上微妙地牴觸道德一般論,當然這也是評審自由心證)的程度,甚至參賽小朋友對於題目的理解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等等來評分。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沒辦法保證每個評審的判斷都相同,因此許多聯想作文比賽乾脆在名次之外增設了評審獎,讓每位評審都可以給自己最喜歡的那篇文章一個獎。

...

問題︰

  1. 在這樣的規則和評審方式下運作的作文比賽,能夠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
  2. 在基本精神上,聯想作文比賽和國高中生常參加的那些作文比賽有什麼不一樣?和學測、指考的作文又有什麼不一樣?

7.24.2009

仰山學堂第三期!

我們又要辦仰山學堂啦,就辦在八月15、16號,宜蘭縣政府旁邊仰山文教基金會新蓋的會館裡!

上次講課很精彩的妖西這一次依然會出現,他將帶來兩堂課︰一堂從洞談形上學,另一堂討論他拿手的心靈哲學/認知科學領域中的知覺。國小老師和師母也友情贊助了兩門課,分別談公路電影和殭屍片。我自己則打算分享最近寫的論文︰討論並反駁Derek Parfit的Future Tuesday Argument。

這次的仰山學堂依然秉持優良傳統︰不用錢,並且對於遠道而來找不到地方住的同學提供浴室熱水和教室地板,詳情和報名請洽仰山童學會部落格

來自黑黑的禮物

收到了包裹,用沒見過的刻度膠帶封著

P1000426

打開來是個杯子

P1000422

(驚)

P1000429

P1000430

P1000423

謝謝黑黑阿姨,我會小心不把它打破的。

7.23.2009

真摯偕老的性交易

Walter Block反對使用公權力干預性交易,理由之一是所有性行為本質上都跟性交易沒差別,「許多約會模式顯然就是依循著賣淫的模式。男方預計要花錢買電影票、晚餐和鮮花等等,女方則被預期要以身相許做為報答。婚姻關係──丈夫負責生活開銷,老婆提供性服務和發揮料理家務的功能──顯然也是順應了這樣一套模式。」

雖然Block沒有明說,不過我相信我們可以將他的論證整理成這樣︰

我們在戀愛和婚姻中都使用東西換取性愉悅,這跟我們在街頭使用金錢換取性愉悅看起來沒什麼差別。因此,我們不該在允許戀愛和婚姻的同時禁止性交易,除非有人可以告說明,它們之間有什麼重大的不同讓我們有好理由允許前者且禁止後者。

可以想像的是,保守份子絕對不會同意這樣的說法︰戀愛婚姻和賣淫之間當然有不同,前者(相較之下)是長久的,後者是短暫的;前者是兩情相悅,後者只是銀貨兩訖;更重要的是,愛情和性應該只能使用長久的努力和耕耘來換取,怎麼可以用錢買?即使愛情和婚姻是性交易,它們也是真摯且有機會偕老的性交易,怎麼會是酒樓春光可以比擬的?

這種說法完全顯示了保守派份子的霸道︰他們欣賞某種形式的生活,並且強迫每個人都只能過那種生活。

Walter Block辯護性交易自由

(本文摘自《百辯經濟學》的「娼妓」一章,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我的想法。)

儘管受到規範道德議題的藍色法規(blue law)、宗教團體、商務部門等無止盡的騷擾,娼妓依舊不斷與公眾進行著交易。她們所提供服務的價值可從如下事實獲得證明:任憑法律和民間如何反對,人們仍繼續找上她們。

娼妓或許可被定義為:以自願性的性服務換取金錢的人。然而,這個定義的關鍵在於「自願性交易」這個部分。不論細節的話,某雜誌封面曾刊登過的一幅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的插畫,便說明了賣淫的本質。該幅插畫描繪了一名牛奶送貨員和一名派餅小販(pieman),各自站在他們的貨車旁,起勁地啃著派、喝著牛奶。兩人顯然都對於這樁「自願性交易」感到滿意。

缺乏想像力的人,大概看不出來娼妓取悅恩客和前述牛奶與派餅的情節之間,究竟有何關聯。但是,在這兩個例子裡,兩人都是出於自願才湊在一起,意圖相互取悅、各取所需;而且均未使用暴力或欺詐。當然,嫖客稍後可能會判斷他所得到的服務,並不值得他所支付的金額。娼妓可能會覺得她所收取的費用,無法完全補償她所提供的服務。在牛奶與派餅的交易中,也可能會發生類似的不滿;例如牛奶臭酸,或派餅沒烤熟。但由於雙方的悔恨大概都是發生在既成事實之後,因此不太會改變我們稱這些交易為「自願性」的描述。如果所有參與者都是心不甘、情不願,交易無從發生。

有些人──包括婦女解放運動者在內──會為這些貧窮、遭踐踏的娼妓表示哀悼;有些人則認為娼妓的生活有損人格和被剝削。但娼妓並不認為出賣靈肉是有損顏面之事。在考量從娼的優點(工時短、高報酬)和缺點(警察的騷擾、皮條客強迫她們繳交佣金、工作環境欠佳)之後,娼妓顯然認為這份工作利多於弊,而且還挺喜歡的,否則絕不會持續此業。

當然,這個「快樂妓女」的形象,將會被娼妓所經歷的諸多負面面向給破除。有些妓女吸毒成癮;有些遭皮條客毒打;有些則是受困妓院,行動不自由。但是這些悲慘面向與賣淫生涯的本質關聯不大。有護士和醫生在遭到綁架後,被迫替逃避法律制裁的逃犯動手術;有人既是木匠,也是毒癮者;簿記員也會被強盜痛毆。我們很難斷定這些專業或行業當中的任何一項,是可疑、有損人格或剝削人的。妓女的人生如她所願,可能好也可能壞。她自願淪落風塵,做一個妓女,而且隨時都可以不做。

既然如此,為何要騷擾妓女和禁娼呢?這股動力並非來自嫖客;他是出於自願的參與者。如果嫖客判斷召妓不利於他,他大可喊停。提議禁娼者也不會是妓女自己。她們是自願從娼,而且幾乎隨時都可以退隱從良──如果她們對於賣淫的比較利益(relative benefit)的看法有所改變的話。

娼禁的推動是由不直接涉及性交易的「第三方」所發起。他們的理由因團體、地區和時間不同而異。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全是局外人。由於這件事情跟他們既沒有利害關係,也沒有立場涉足此事,因此應該不予理會。任由他們決定這件事,就像允許一名旁觀者左右牛奶商和派餅商之間的交易一般荒謬。

既然如此,為何這兩個例子會被差別對待?試想有一個叫做「文雅食者」(decent eater)的社團組織,成立宗旨在於擁護如下信條:吃派配牛奶是一樁惡行。即使我們能證明反對吃派配牛奶和禁娼這兩個陣營,均擁有相同的智識價值(intellectual merit)──即,毫無價值──人們對於二者的反應依舊大異其趣。想禁止吃派配牛奶大概只會引發一陣訕笑,但是面對禁娼的意圖,人們大抵會以更寬容的態度來看待。這當中有某種力量在運作著,堅決抵抗就娼妓問題進行智識上的洞察。為什麼娼妓未能合法化?雖然反對娼妓合法化的論點一無是處,但智識社群卻從未明確質疑其虛偽。

性交易(諸如召妓賣淫)和其他交易(諸如以牛奶易派)之間的差異,似乎是基於──或至少是關於──我們對於自己可能必須「買春」(buy sex)這件事所感受到、或由外界所加諸的羞愧感。一個男人如果花錢從事性交易,那根本不算是「男子漢」,一定是沒有能力吸引迷人的女性。

接下來這個著名的笑話闡明了這個論點。一名相貌英俊的男子詢問一名嫵媚動人且「冰清玉潔」的女子,是否願意以十萬美元為代價和他上床。她先是被這個提議嚇得花容失色,然而,經過一番沉思,她最後決定,雖然這和賣淫沒兩樣,但她可以在事後用這筆進帳去做善事。況且,這個男人似乎頗具魅力,看來一點兒也不危險或令人討厭。於是她羞怯地說了聲:「好!」男子接著回答:「那如果是廿塊錢呢?」女人怒不可遏地回擊:「你真是好大膽子,把我想成什麼樣的女人了!」順帶賞了男人一巴掌。「好吧,我們已經弄清楚妳是什麼樣的女人了。現在,讓我們來談價錢吧!」男人答道。該名男子的應答對於女子所造成的重大打擊,只不過是從事這類性交易的人所遭受蔑視的一小部分而已。

有兩個方法可以回擊認為「花錢買春丟人現眼」的態度。首先就是正面攻擊,這方法很簡單,亦即全然否認花錢買春是不道德的行為。然而,此舉大概難以說服那些視賣淫為罪大惡極的人。另一個可能,則是證明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花錢買春,如此一來,我們便不該對於職業妓女和嫖客之間的協議,無端或過度地指責。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當我們從事性活動時,全都涉及交易與付款的行為?最起碼,對於可望與我們結為伴侶的人,在同意和我們共赴雲雨之前,我們都必須提供某些東西給他們。只不過,在事前把條件談清楚的賣淫中,所給予的東西是現金;在其他情況下,交易行為則沒有那麼明顯。許多約會模式顯然就是依循著賣淫的模式。男方預計要花錢買電影票、晚餐和鮮花等等,女方則被預期要以身相許做為報答。婚姻關係──丈夫負責生活開銷,老婆提供性服務和發揮料理家務的功能──顯然也是順應了這樣一套模式。

事實上,所有自願性的人類關係,從愛戀關係乃至於智識關係(intellectual relationship),全都是一筆一筆的交易。在浪漫情愛和婚姻情境中,交易項目是情愛、關懷和體貼等等。交易可能是快樂的,而伴侶也能在付出的過程中獲得喜悅。但它終究還是一筆交易。很顯然,除非給予對方情愛、體貼或某些東西,否則就得不到回應。同樣地,如果兩個「非為金錢的」的詩人朋友未能從彼此身上「獲得任何東西」的話,他們的關係也會宣告結束。

只要有交易,就必須付錢。根據我們對於賣淫的定義,只要可以藉由付款以換取一段包含性行為在內的關係(諸如婚姻和正在約會的伴侶)──就有賣淫存在。多名社會評論家已適切地將婚姻喻為賣淫。但其實,所有產生交易的關係,無論有沒有包含性在?頭,都是一種賣淫的形式。因此,我們非但不該因為這類關係全都近似於賣淫而加以譴責,反倒應該將賣淫視為全體人類所共同參與的一種互動而已。以下任何一種關係都不應該遭到反對──包括婚姻、友誼和賣淫。

7.22.2009

豪華通識哲學概論

中正大學的非哲學系同學,算你們好運。

系上的侯維之老師為今年秋季的通識哲學概論申請到教育部的通識教育計畫以及本校通識中心的補助,屆時將有兩位哲學系博士生和三位碩士生擔任助教帶領小組討論,我也會以網管身份管理這門課的課程部落格

侯老師是個在教學上很認真的教授,而且(根據上學期修通識哲概的學妹)上課很有趣,我預計這會是一堂有意思的課,推薦大家來修。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課程大綱。

軍備競賽的限制

Robert H, Frank認為人文學者含糊艱澀的表達方式是來自於為了展現自己博學而進行的軍備競賽

然而,為什麼這種類型的軍備競賽僅在人文學科出現?同樣都具有競爭壓力,同樣都必須證明自己比同儕更傑出優秀,為什麼物理學家或經濟學家卻一點也不傾向使用含糊的語言寫作?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不同於人文學科,自然學科注重可操作性,對科學家而言,如果一個理論不能生產可以跟事實比較的預測結果,這個理論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被評估的價值*1。用科學哲學的辭來說,如果科學家不在理論詞和觀察詞之間建立清楚的定義(橋律),理論根本無法被實驗或觀察驗證。

人文學科不流行作實驗,甚至有些學者因自己的理論就是無法被實驗驗證而洋洋自得,認為這證明了人文不受實證宰制,高出科學一截。人文理論不需要被實驗或觀察驗證,人文學者又需要爭寵,於是軍備競賽的發展自然走火入魔。

...

  1. 弦論是例外嗎?我對物理學不瞭解,有人可以補充一下嗎?科學家如何比較兩個弦理論的好壞?

Robert H. Frank︰為什麼人文學者講話不清楚?

(這篇文章摘自《經濟自然學》197~8頁。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我的補充意見。)

同一群體內的成員溝通能力可能相差懸殊,即使在這麼看重溝通的政治界也不例外。像柯林頓總統就堪稱清晰溝通的典範,但如小布希總統之流,則往往不知所云。不過在有些群體中,口頭表達能力倒沒有那樣大差異,例如想躋身人文學科教授,勢必得具備相當的文字與口語功力。可是瀏覽人文學科教授的著作,卻充斥令人無法卒讀的段落。以下是摘自 Maria Lugones〈街頭行人策略〉(Tactical Strategies of the Streetwalker)論文的一段:

「我建議應採行朝向干擾二元對立的策略,這對於抗拒/解放認識論至為重要。這樣做就是應用分解伴隨社會區隔而來的集體性,並將其危險規避理論化而不應用其思維。」

或許大部分人文學科教授都能輕易解讀其中含義,但根據非正式調查,其他絕大多數的人可辦不到。為什麼對一般讀者而言,人文學科教授的著作經常猶如天書?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人文學科的對話也受制於與經濟學類似的模式。經濟學者想要出頭,就得表現得比競爭對手更嚴謹,而人文學科教授則需要盡量展現自己學識有多淵博。假如一開始,絕大多數人文學科教授用字遣詞都平易清晰,而其中有一位教授卻偶爾在談話或寫作時掉書袋,可以想見他一定能占到些便宜。聽者與讀者會覺得此人言論必然頗具權威性,因為有些意思他們不清楚。

當然如果賣弄過度,穿插太多讀者不熟悉的術語,可能會遭到抱怨。可是如果有更多教授起而跟進,許多原本艱澀的語詞可能慢慢在學術圈內普及起來。此時唯有將底線再往前推進,才可能展現自己的博學。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專業讀者對學識淵博的界定標準也會跟著變動。等到塵埃落定之際,人文學科教授的專業著作和傳統寫作之間呈現天壤之別,也就不足為奇了。

7.21.2009

烏鴉邦.壟斷.大富翁

8/1烏鴉邦學生社會學社要帶大家玩大富翁,體驗資本主義的壟斷精神。烏鴉邦是個不錯的組織,有幾個聰明的幹部,我推薦有興趣的同學參加。

失去隱私作為作為公眾人物的代價

在大家面前暴露自己是公眾人物的工作,然而,社會有什麼權利要求他們揭露那些自己不願意揭露的事情?

我相信人應該為了維護公共利益而失去部份隱私,例如,如果有人手握國庫鑰匙,他和他的親友的生活消費就應該被監督。不過,這和當事人是不是靠上電視吃飯的公眾人物一點關係也沒有。

然而,那些幾乎不會涉及公共利益的公眾人物呢?藝人有沒有權利禁止發現他總是蹲著大便的雜誌社使用文字揭露事實甚至刊登照片?

一個說法是,公眾人物利用媒體曝光牟利,在大眾面前揭露自己根本就已經是他們的工作了,因此,在利用媒體獲利的同時承受其成本,沒有什麼不合理可言︰作為公眾人物的代價,就是失去隱私。

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公眾人物,對於媒體,他們幾乎沒有機會阻止,或許也不願意阻止(基於某些合作的默契)。然而,這並不代表他們(即使想要)對於自己的隱私沒有任何權利可以主張。利用自己的肉體牟利並不代表性工作者必須接受任何人的強暴。同樣地,為什麼當一個人利用媒體曝光獲利,他就再也沒有權利選擇要將自己生命的哪一個部份曝光?公眾人物有選擇性地出賣自己的生活形象牟利,這並不代表任何人都可以購買(甚至未經取可地攝取)他的任何生活片段。

因此,我主張媒體沒有權利刊登偷窺而來的「某藝人總是用很醜的姿勢蹲著大便」的消息,除非這傢伙恰好就是因為標榜「坐著大便的姿勢超性感」而大受歡迎,這個特殊的例子我有空時再談。

7.19.2009

以最少的字數表達最大的意義

文學家有人說,文學訓練能夠讓一個人學習精煉的寫作,換句話說,以最少的字數表達最大的意義。我猜這件事很難不瑣碎地為真。

利用⊆∀⊥⊻ιN提供的例子,這類人會說,在這些句子之中,(1)用最少的文字表達了最大的意義︰

  1. 環滁皆山也
  2. 環滁皆山
  3. 滁縣的四周都是山

這裡的「意義」不會是一般語言的那種,描述性的意義(可以被真值條件(truth condition)掌握的意義)。因為,如果這裡談論的是描述性的意義,那麼這三個句子應該會有一樣的意義,因為這三個句子描述的是同一件事情,它們隨時都同時為真或為假。因此我們可以確定,文學家談的「意義」,除了指句子描述的事態之外,至少還同時指人看到句子時會產生的某種感覺︰雖然(1)~(3)描述了同一個事態的同一個面向,但因為它們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來表達,所以會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覺,或者,使用我的概念來談,它們對讀者施了不一樣的力

因此,使用我的概念,上述的說法會是這樣︰

當我們將語句的施力內容視為語句意義的一部分,(1)使用了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的意義。

我們真的能這樣說嗎?當我們說某個句子s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的意義,我們似乎是在說︰

有一組意義M,M可以被s完整地表達,而且不存在有其它字數比s少的句子可以完整地表達M。

換句話說,當我們說s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的意義M,我們就是在說,s的字數不能再少了,只要再少一個字,意義就會改變,就無法完整地表達M。

然而,當我們將語句的施力內容視為語句意義的一部分——當我們將一個語句給予讀者的感覺視為語句意義的一部分,麻煩就大了。因為,幾乎每個語句的意義都會在語句裡任一文字被減去之後改變︰隨便找來一個句子,只要在這個句子裡隨便去掉一個字,這個句子給人的感覺就會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似乎我們可以說,每個句子都是「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的意義」,因為,對於任何句子來說,它現在表達的意義都真的只有它才能完整地表達,只要我們稍作改變,它表達的就會是另外一個意義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但(1)是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的意義,(2)和(3)也都是,因為它們也都有各自的施力內容,而且只要任何一個字被減去,這樣的施力內容就會改變。我們可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的意義」這件事情根本就是瑣碎的,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單單是那些寫得好的文學語句,只要是有施力內容的語句,就幾乎都是「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的意義」。

這有點糟糕,因為如果我說的是對的,「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的意義」就變成一個空洞的描述辭,當文學獎評審說一部作品很精煉,或者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的意義的時候,他並不是在描述任何只有這部作品及其它少數優秀作品才具有的特徵,他只是在說,這部作品和其它不見得寫得很好的文學語句有某個共通性質。

...

喜歡這些說法的人該如何為自己解套?我們可以想見他們或許會有一些應對方法,例如他們可能會說,雖然(1)~(3)都是「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的意義」,但有一些重要的意義(2)沒有無法表達,而(3)則表達了太多不重要的意義,因此,只有(1)才是「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且最重要的意義」。

再次地,這裡的「重要意義」不會是描述性的、可以被真值條件掌握的意義,因為(1)~(3)描述了同一個事態的同一個面相,它們隨時都同真同假。因此,這裡的「重要意義」只能是那些重要的施力內容(除非語句除了陳述內容和施力內容之外還有其它內容)。所以,當一個人要說清楚到底什麼是「精煉」,他就得說明什麼是「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且最重要的意義」,而當他要說清楚什麼是「使用最少的字數表達出最大且最重要的意義」,他就至少得在語句的陳述內容和施力內容之間做出區分,並且建構理論來說明哪些施力內容在哪些情況下會是重要的。

夏日蘭陽紀實

  1. 純樸淳樸的宜蘭人︰

    到新月廣場B1的泳裝攤買泳帽。

    我︰這個泳帽是要戴哪一面啊?這是防滑顆粒嗎?是不是要戴裡面?

    老闆︰不知道欸我不會游泳啦,哈哈哈。

  2. 我最後還是買了那一百五的泳帽,真的不錯戴。

  3. 兇惡的宜蘭人︰

    汽車駕照體檢時遇到態度很差的診所人員,色盲測驗冊子還年久褪色!他們都沒有覺得很奇怪嗎,為什麼每個受試者都看不出來那個是數字是97!?

  4. 宜蘭的誠品沒有哲學櫃,所有的書都放在「中國哲學」牌子底下。

  5. 暑假的仰山學堂來了!八月15、16日大家要到仰山文教基金會新會館上課,屆時會有至少三堂哲學課程,其中兩堂邀請哲學強人妖西來給talk,另一堂則由老闆我親自下海,歡迎大家把時間空下來!

    這次的課程大綱還沒確定,不過你可以在這裡找到過往的功課表。

  6. 暑假雞蛋糕產量驟減,都是老闆娘小丸害的。

7.14.2009

深度需要對立

最近ptt宜蘭版不平靜,隨著縣長po文、蘭雨節開幕,蘭雨節/童玩節的爭論越來越高潮,不耐煩這些筆戰的人紛紛呼籲政治退散、還我一個清淨歡樂的宜蘭版,版主也附和公告,表示將暫時性封鎖政治文章。

我不滿意這樣的意見和作法。在宜蘭版,我是這樣說的︰

除了每個版都會做的謾罵、洗版懲處之外,宜蘭版不應該限制討論主題和內容。

理由很簡單︰為什麼我們要禁止宜蘭人在一個宜蘭人最多的網路討論版討論這麼重要的議題?

有人說,這種事情在網路上打嘴炮是沒有用的,想說話的人應該去跟縣府說。這種主張完全搞錯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資訊自由。人民的需求當然應該被政府知道,但是這並不是呼籲「有什麼事情去跟政府講就好,我們(宜蘭版版眾)不需要知道」的理由,因為大家都有權利(甚至是義務)掌握關於施政結果的資訊,以及理解其他人對施政議題的看法,才能在表達民意的機會—例如選舉—來臨時,在充分的瞭解下做出決定。(這件事情在執政者壓根不甩人民意見的時候尤其重要,想想黃槿花行動聯盟辦的童玩論壇吧,意見也匯集了,請願書也送了,有結果嗎?別再提有事去跟縣府講這種鬼話了)

有人說,這裡是批踢踢,全台灣的人都會上來看,不要再宣揚家醜了。如果宜蘭版是宜蘭觀光處(是嗎?我對政府體系不太瞭解)的留言板,我支持這樣的說法。但是宜蘭版不是宜蘭觀光處的留言板,宜蘭版是宜蘭人交換意見最方便和效果最好的網路平台。如果我們不僅僅打算把這裡營造成一個無關痛癢話題專用的聊天室,嚴肅的討論和令人反感的立場對立就不可避免。

類似的情形也曾發生在深藍的宜中蘭女聯版︰在蘭陽女中更換制服的討論裡。洛書以自由派立場質疑有什麼正當理由能強迫學生(以特定的方式)穿著制服(#18),最後因為莫名其妙的段落以筆戰為由被鎖文(#45~#52)。這件事實在是讓我大吃一驚(我當時的反應是「這是在鎖三小啦!」),因為這串討論顯然是宜中蘭女版少數非閒聊需要腦袋能夠發揮學生論壇的正面意義(如果學生論壇有任何正面意義的話)的討論,如果我是版主,多來幾串都恨不得。

我發現這是大多數討論版淪為閒聊區的原因之一︰沒有肚量包容對立的立場和激烈的用詞(即使尚未出現不理性謾罵)。大多數人害怕和人起衝突,版主害怕麻煩,加在一起的結果就是有默契地迴避任何可能引發不愉快的議題,問題是,只有閒聊能讓所有人都愉快,而閒聊沒有深度,對於匯集意見、形成網路力量也沒有幫助。然而,一個宜中蘭女事務專用的討論版,如果在原則上就根本沒辦法生產任何在宜中蘭女事務處理上有幫助的意見,不是太遜了嗎?

討論的深度依賴討論者的對立,缺乏立場對抗,思辨*1以及思辨的結果就難以出現。期望營造一個有深度的討論版,我們可以(而且應該)使用強迫手段杜絕洗版、不理性謾罵等會降低討論品質的行為,但我們不能畏懼立場的對立,更不應該以要營造一個歡樂空間為由打壓那些有能力和熱誠嚴肅發言的人。

...

  1. 我討厭「思辨」這個詞,在這裡用它,只是不想重複地提到「討論的深度」。

7.09.2009

「我相信」的力量

在我的課堂報告(Susan Blackmore藉由Memetics對心靈的實在論何以如此風行做出的解釋)中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信念的Q形式會比P形式多具有Blackmore宣稱的那些優勢?為什麼在信念前面多加了一個「我相信」(I believe that)就會造成這麼重大的影響?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我相信,是因為它蘊含了對於Blackmore的提案的循環性(circularity)質疑︰

如果我們不知道在信念前面加上「我相信」代表什麼,我們怎麼會因為一個信念前面多加了「我相信」,就卯起來保護和散佈它?我們怎麼知道「我相信」跟「烏龜相信」、「巫婆相信」或者「宇宙精神相信」有什麼差別?又,為什麼在一個信念前面加上「我相信」會讓人對這個信念更重視、更有動力保護和散佈它,而非把它丟掉?因此,Blackmore的推論必須預設︰

R.

在Q形式的信念佔據壓倒性的版圖以前,人們就已經有自我的概念,而且這個自我的概念具備所有Blackmore的推論要求的能力。

然而,我們怎麼能接受一個預設人有自我的概念的理論,來解釋人為什麼會有自我的概念?這個理論根本什麼都沒解釋。

在這裡,我們可以整理出兩個問題︰

  1. 預設R,會不會使得Blackmore的理論成為沒有解釋力的?
  2. 就算Blackmore的理論不會因為預設R而失去解釋力,她的理論的合理性還是依賴R,然而,我們有沒有理由接受R?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會給出反面的答案。我相信Blackmore的理論不會因為預設R而失去解釋力,因為她企圖解釋的是

為什麼大家廣泛地相信自己擁有自我?(為什麼自我的實在論被廣泛地接受?)

而非

最初,人是怎麼有自我這個概念的?(最初,自我的實在論是如何被發現/建構的?)

一個在前提裡預設R的推論無法回答的是第二個問題,而非第一個問題,因為人有某個概念並不代表大家都相信這個概念的指涉物(reference)存在。認為Blackmore的理論會因為預設R而失去解釋力的人,是混淆了掌握一個概念和普遍地相信概念的指涉物存在這兩件事。假想三個世界︰

W1︰沒有人相信自己擁有自我,然而,也沒有人相信自己不擁有自我,因為根本沒有人掌握過「自我」這個概念。

W2︰有很少數的(或許只有一個)人知道「自我」這個概念代表什麼意思,並且相信自己擁有自我。

W3︰幾乎所有人都相信自己擁有自我。

Blackmore的理論解釋的,是我們的世界為什麼會從W2變成W3,而非為什麼我們的世界會從W1變成W2。

雖然Blackmore的理論不會因為預設R而失去解釋力,然而,如果R不為真,Blackmore的推論就不會是健全的(sound)。因此,我們還是得回答這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有沒有理由接受R?我們有沒有理由相信,在Q形式的信念到處都是以前,就已經(至少)有少數人相信實在論?

我相信,依照人的認知結構以及和世界的互動,人會很容易就產生自我的概念並相信自己真的擁有自我,不過我也承認這個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它的困難之處在於一個完整的回答會是龐大且複雜的,我們可能需要很多關於認知心理學、腦神經科學、人類行為和互動的理論及資料,才有辦法建立一個夠好的答案。

7.07.2009

自我的實在論、反實在論與Memetics

自古到今,許多人相信自己擁有一個自我,這個自我是一個持續的存在物,它獨立於人的大腦和世界,它擁有信念、記憶、感覺,它會思考、經驗世界,並且替自己的身體決定行為。這種想法被Blackmore稱為「real self theories」(自我的實在論,以下簡稱「實在論」)。實在論反映在哲學上,成為心靈哲學裡的實體二元論(substance dualism)。實體二元論主張,心靈(mental)是跟物質(material)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心靈會思考;物質佔據空間,而人,則由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組成。

然而,哲學和科學裡的另一種傳統對自我有著不一樣的看法。這種傳統的擁護者主張,自我不是跟物質截然不同的實體,它只是以某種特殊且複雜的方式組成的一堆物質,或者這堆物質擁有的性質。這類主張,被Blackmore稱為「illusory self theories」(自我的反實在論,以下簡稱「反實在論」)

姑且不論事實上實在論和反實在論哪一個才是正確描述世界的理論,反實在論者都面臨一項多出來的劣勢︰他們支持的理論不被常識青睞。當然,跟常識衝突,並不代表理論不正確,然而,在心靈哲學的討論中,這個事實卻表示,就算找到了支持自己的立場的鐵證,或者決定性論證,反實在論者也必須多回答一個問題︰

既然反實在論是正確的,為什麼長久以來大家卻不約而同地擁抱一個錯得這麼離譜的理論?

使用Memetics,Blackmore建議了一個可能的回答︰我們普遍相信自我的實在論,因為它和其它信念搭配組成了一個強大的瀰群(memeplex),這使得我們對於實在論的信念隨著人際之間的每一次立場和信念的傳遞變得越來越堅實。

有一些瀰具有這樣的特性︰它們一起存在時(被同一個人持有時),比起獨自存在時,更加地堅實。所謂更加地堅實,表示它們會更不容易從自己原來的儲存位置被剃除、更能夠對抗和自己不相容的其它瀰進駐,甚至,更容易對外散佈。

讓我們考慮這樣的信念︰

P1.李奧那多星系裡的火元素強烈地影響夏至出生的人,讓他們具有不穩定的性格,這只有有溫和的水象星座降生的月宮才能避免。

P1是不是一個容易傳播的信念?或許,但它八成比不上Q1︰

Q1.(我相信)李奧那多星系裡的火元素強烈地影響夏至出生的人,讓他們具有不穩定的性格,這只有有溫和的水象星座降生的月宮才能避免。

Blackmore會說,P1是一個純粹的信念,持有它對我們來說可能沒什麼大不了,但是一旦一個信念從純粹的信念變成我自己的信念,我就會有更強大的動機去護衛和傳播它,我會更願意將它和我遇到的人分享,在別人不同意時和別人爭辯,為了它和別人起衝突(「我相信我是我媽生的」)、上街頭(「我相信性工作是正當的」)甚至死亡(「我相信阿拉巴斯坦應該被解放」)。

我們可以想像,任何純粹的信念Pn都可以有它的加強形式Qn,它們包含的內容想法基本上相同,但後者更容易被持有者保護和散佈。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合理推論,不管是什麼樣的社會,只要人們有基本的創造力(能夠發現Pn的加強形式Qn),遲早所有的P形式信念都會被它的Q版本取代。這時候會發生什麼事?Blackmore說,很好想像啊,每當我們說出一句表示自己的信念的話,我們都在向自己以及對話者強調自我的存在。在這裡,實在論和所有的Q形式信念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瀰群︰實在論使得Q形式信念更不容易消失、更容易散佈;Q形式信念則隨時宣傳實在論。

 

Reference︰

  • Blackmore, Susan. 1999. The Meme Machine. Oxford.

7.06.2009

瀰、Meme、Memetics

如同對生物有興趣的人會對「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那麼長?」這類問題感到好奇,對人的行為有興趣的人也會被「為什麼多數人認為我們應該有禮貌?」、「為什麼多數人(至少在一些情況下)有利他傾向?」,甚至「為什麼麥可傑克森這麼紅?」這類問題吸引。對於前一類問題,生物學家給的標準答案是,因為長脖子基因(組)具有遺傳優勢,比起短脖子基因(組)更容易在基因庫中散佈開來。基因的遺傳優勢,雖然不總是,不過往往是基於該基因帶來的生存優勢︰如果擁有該基因的個體容易存活,該個體就容易留下更多子嗣,該基因就容易散佈。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Susan Blackmore建議,對於「為什麼多數人認為我們應該有禮貌?」這類問題,我們也可以模仿演化學家的方式來尋找答案︰多數人認為我們應該有禮貌,顯然是因為「我們應該有禮貌」這種價值觀(或信念)比它的競爭對手(「我們不應該有禮貌」、「我們有沒有禮貌都無所謂」)更容易被散佈。然而,為什麼這類價值觀具有散佈上的優勢?或許是因為它能帶來生存優勢,或許是因為它能讓持有的人滿足,也或許是因為其它奇奇怪怪的原因,就是讓人想要到處宣傳它。

這種尋找答案的方式,就是Memetic強調的研究方法。Memetics假定每一種可以依靠模仿而被複製和傳遞的東西都是一種瀰(meme),包括旋律、髒話、典故、髮型、發明、衣著、烹飪方式、走路姿勢、宗教、生活態度、個性、價值觀、道德觀等等,而當我們發現在一個社群當中某個瀰特別流行,解釋這個現象的可靠方法,就是去找出這個瀰之所以散佈得這麼廣的原因。

和基因不同的是,瀰是藉由模仿而複製和傳遞,而非藉由遺傳。因此,根據Memetics,就算對於持有者完全沒有生存上的益處,只要有強大的渲染力,瀰還是可以散佈得很廣(例如「把這封信轉寄給十個人,不然你明天會吃到大便」Email)。也因此,就算一份價值觀對於持有者的生存完全沒有益處,Memetics也還是有可能對這份價值觀的廣布給出解釋。一個可能的例子是利他主義(altruism),純粹的利他主義根據定義對於持有者的生存沒有益處,但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實踐它?Blackmore給出的解釋是︰利他主義流行,是因為利他主義比它的競爭者容易散佈,而利他主義比它的競爭者容易散佈,是因為,比起自私的人或普通的人,我們會比較願意和利他的人說話,並且接受他的想法,而這當然包括了他的道德觀。

 

Reference︰

  • Blackmore, Susan. 1999. The Meme Machine. Oxford.
  • Dawkins, Richard. 1976. The Selfish Gene. Oxford.

7.03.2009

Pyridine停止營業

Pyridine停止營業了,我要趁這個機會拍拍馬後屁。

Pyridine是我最喜歡的部落格之一,我在兩年前不知道為什麼找到這個部落格,花了兩個晚上把他的文章通通看完,覺得天哪這個做科學的無神論者真是太酷了,如果我也有一個這麼酷的部落格該有多好。幾天之後我就開了一個部落格,舊的哲學哲學雞蛋糕。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哲學哲學雞蛋糕在很多地方和Pyridine相似,例如使用深色背景,分享學術圈的趣事以及行文白話和排斥謙辭等等。

本來想推薦幾篇我覺得很有趣的Pyridine文章,但是他把許多文章刪掉了。那些像我一樣剛好有訂閱Pyridine的人,算你們賺到。

Owen Flanagan的演說線上收看

之前提到,Owen Flanagan在中正哲學系給的四個talk的影片,已經上傳到部落格了:

7.02.2009

紀惠容:不能漠視性產業裡的性別宰制

繼上次的蠢文章之後,紀惠容又講話了,主張性產業是女性為了生存以及男性為了滿足男性之惡(性慾望)建構而成的,且買賣雙方的性別差異比高達九比一,充分顯示其中的性別宰制,因此應當被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