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柏拉圖以降的知識傳統分析(the traditional analysis of knowledge),知識是被證成的真信念,即X知道P若且唯若
- X相信P(哲學黑話︰X對P有信念),而且
- X有好理由相信P(哲學黑話︰X對P的信念是被證成的(justified)),而且
- P為真
然而,一個再不出論文就要被炒的哲學教授Edmund Gettier在一千九百年之後的一個節骨眼發表了一篇paper,用兩個意思一樣的反例證明,傳統分析不會是正確的。
Gettier說,讓我們考慮這個例子︰
大木應徵皮條客,結果表現得非常遜(老闆︰你知道什麼是馬夫?大木(驚)︰魯夫!?),更糟的是,跟大木一起面試的那個高瘦傢伙,活脫脫就是皮條界的達賴喇嘛,猥瑣的表情把自己幹些什麼全寫在了臉上,還有扭轉猶豫不決的人客的大絕招︰「You need a WHORE!」,更不用談他大衣一口袋響叮噹的銅板了。總之,在這錄取名額只有一個的面試裡,大木有很好的理由相信自己死定了。
離開的時候,大木轉頭看到那傢伙和老闆歡樂地握手,想著
- 幹一定是那傢伙被錄取
回家的路上,大木擺弄著自己的大衣口袋,一點聲響也沒有。大木悶悶不樂,想著
- 有個口袋有銅板的人要被錄取了
而自己連口袋都空空。
隔天大木接到老闆的錄取通知(「挖哈哈現在這個世代也是需要你這種靦腆小鬼啦!我們也是要開拓宅男市場啊!多角化經營!多角化經營!挖哈哈!」),好事成雙,大木這時也發現自己穿去面試的那大衣口袋有個十塊錢。
在傳統分析下,對大木來說1是不是個知識呢?顯然不是,因為雖然大木相信1,也有好理由相信1,但是1不為真。然而,Gettier主張,根據傳統分析,2會是一個知識,因為大木相信2,有好理由相信2,2也為真。
不過,2真的是個知識嗎?我們會說大木在離開公司的時候真的知道有個口袋有銅板的人要被錄取了嗎?大概很少有人會這樣認為。所以,Gettier說,知識的傳統分析錯了,因為至少有一個不是知識的東西在傳統分析下會被歸類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