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2012

末日之戀簡報



用於泛科學末日之戀講座,made by Keynote。報告長度30分鐘。

找我合作請洽這裡

12.11.2012

新禮貌


身為一個瑣碎的分析哲學人,長久以來我的自由主義精神主要展現在無聊小事上,例如拖鞋拖鞋。基本上我覺得這些禮節規範真是無聊透了,就算它只造成學生一點點不方便,我也不爽配合。

最近台大紹興事件和陳為廷X蔣偉寧事件,把禮節議題拉到公民政治的高度:學生的政治意見是否該僅因為他們講話態度機車就不被參考?抗爭人員在什麼情況下具有守禮義務?

回應這些議題,清大的朋友創立了線上刊物《新禮貌》,以哲學角度切入,分析禮貌事件背後的規則和權力,也歡迎各方投稿,分享自己關於禮貌的看法。這個平台有明顯立場,但我相信他們對理性討論的堅持勝過多數講究禮儀的人,推薦大家去坐坐。

《新禮貌》主站
《新禮貌》臉書粉絲頁

末日愛情講座



泛科學下週五要辦一個超白爛的講座,找念昆蟲的、念心理的和念哲學的三個大男生一起談愛情,詳情請見這裡

12.04.2012

我們需要更多不禮貌


(上圖純屬虛構。如有雷同,是這個社會的不幸)

很多人說,陳為廷昨天質詢部長,違反議事規則。我不同意。

我想,一句話是不是質詢,應該是要看它具不具備質詢的法律力量。在議事場合,「質詢」預設被問問題的人有回答的義務。如果你是官員,現在立委質詢你,那你就有義務回答,這才叫做質詢。

根據這則平衡報導,陳為廷是到立法院備詢,「備詢」指的是找你來立法院回答立委的問題。如果他被問到的問題是「你對這次教育部發函給各大學的事件以及部長的回應,有什麼看法?」,那麼,那些回答我看不出來有什麼侵犯議事規則的威力。頂多那是「口氣不好的回答」,但只要部長沒有義務回答,就不是「質詢」。

陳為廷說他沒有意圖要部長回答,從影片裡你也可以看出來,他也沒有留回答時間。所以,他發言時的那些問題,應該被理解成設問,而非提問。然而,就算陳為廷當時真的是在問問題,他也沒有犯規。陳為廷沒有質詢權,就算向部長提出問題,部長也沒有義務回答,所以他不可能行使「質詢」這項行為。因此,不要說是陳為廷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因為「明明沒有質詢權,卻質詢政府官員」而違反議事規則。聯合報宣稱陳為廷質詢部長,我想,若當時陳為廷對蔣偉寧說出口的是「我願意」,聯合報大概就會報他們兩個結婚了吧。

當然,這並不表示他不可能基於其它原因違反議事規則,例如毆打部長(unlikely)、在還沒輪到他發言的時候發言(likely),或者在部長發言的時候纏著其它人的助理要電話(highly probable)。他有沒有做這些事情,你可以看影片自己判斷。

寬容地理解,大部分關於質詢的抱怨都是藉口,他們只是想罵學生沒禮貌而已。即便如此,我的立場也跟他們完全相反:禮貌是為了表達尊重,而尊重是雙向的,若立法院的無法阻止政客官腔敷衍、轉移話題,它憑什麼不許民眾當面表達自己的不屑?我們不應該譴責無禮的學生,正好相反:我們應該想想,對於政治檯面上的官腔和謊言,這個社會是否確切表達出了充分的不屑?

最後,我希望大家繼續關注反媒體壟斷的訊息,不要被已經受控的媒體轉移話題。

12.01.2012

學生睡覺就是學生的錯嗎?

這幾年常有人抱怨大學生上課態度不好、不積極。唯一可能的例外應該是李家同的文章「別老罵大學生 他們用功又尊師」,不過別高興得太早,仔細看你會發現他其實是在稱讚自己,說他有本事讓學生自發用功。

在關於大學生態度的討論裡,偶爾會有喜歡爬梳歷史的人跳出來,說這種現象是基於高教擴張(在台灣,2011年的大學數量是1994年的3倍)造就的大學生平均素質下降。

即使這個說法算是合理,它可能也只講了一半事實。根據一樣的推論,高教擴張也很有可能使得大學教師的平均水準下降。確實,台灣的高教還沒等到學生準備好就迅速擴張,冒出來一大堆不適任的大學生,但反過來問:我們的大學教師準備好了嗎?教師評鑑和篩選機制準備好了嗎?多數人抱怨台灣有太多不知道在幹嘛的大學生,可是很少有人認真看待台灣有太多不知道在幹嘛的大學教授這件事。

當學生上課不認真,大家很習慣認為問題出在學生身上。然而,造就上課態度的,不只是學生的心態,還有老師的表現和校方的課程規劃。但是這兩邊的究責機制落差非常大。打混的學生會被當掉,被知名學者在新聞上罵,但打混的老師卻對形同虛設的教學評鑑有恃無恐,而規劃不良的校方修業規定也很少基於學生的上課態度成為被指責的對象。我相信多數對大學生態度感到擔憂的人都是真的關心這些學生和這個社會,但我也認為我們應該盡力探索此現象的完整肇因。學生上課睡覺,不代表問題就出在學生身上。

當然,我相信有很多典型的爛學生是真正地在浪費教育資源。但我也相信有一些學生之所以選擇蹺課或睡覺,是因為那是當他們被迫選修不值得花心思聽的課程的時候,理性上最佳的應對方案。

我主張學生有自主決定要用什麼態度面對課程的權利。而校方和教師,只有在先盡好自己本分的情況下,才能對決定要打混的學生究責。

關於哲學作業

偶爾會有修哲學課的網友來信洽詢作業問題。自今年年初,這些請求大多被我婉拒。簡便處理起見,我在這裡說明我不想進行作業諮詢的原因。我會把這篇文章連結放在部落格最上面,並自此開始不再回應那些關於作業的求助。

我不想私下回應作業問題的常見理由:

1. 個案服務效益太小。花幾十分鐘只解決一個人的一個問題,不太划算,更何況這很可能只是為了解決作業。如果這個問題值得寫,我應該直接寫一篇文章出來給大家看。

2. 對其它人不公平。沒有人應該僅因為有想到要聯絡我而得到優勢。

3. 我沒有你的答題脈絡。有些答案的撰寫需要脈絡,例如若題目是關於特定課本裡整理的一些理論重點或面相,如果沒有看過那課本,沒有辦法確定哪些對於答案的刻劃方式才正確。

4. 很多時候,我其實沒有那麼厲害。

5. 有些題目真的是有夠無聊。

因此,即日起我停止回應來自email或訊息的功課諮詢,除非我對你的問題很感興趣。但即便如此,基於(2),我也會把我的想法寫在公開版面上,不會私下透露。

當然,這並不代表你遇到問題時不該找人討論,對於有心讀好哲學(而非只想解決作業)的人來說,討論非常重要。若你想找人切磋、聽聽別人的意見,簡單哲學趴隨時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