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2023

《智慧妻子》:Siri和AI家電也需要女性主義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2023年引進斯特蘭格斯(Yolande Strengers)和甘迺迪(Jenny Kennedy)的《智慧妻子》,由柯昀青翻譯。這本書討論各種環繞在AI生活周遭,跟性別有關的問題,包括:

  • 為什麼眾多AI語音助理都是女性形象?這有什麼問題?
  • 「家事機器人」以結果來說對家務分配有什麼影響?
  • 人性騷擾AI有問題嗎?
  • 那,性愛機器人有問題嗎?
  • 我們需要「女性主義AI」或者「酷兒化AI」嗎?
這些問題豐富又複雜,本文希望以其中「人類物化AI」這個子議題為例說明書中有趣之處,並稍微介紹我的看法。

如果有天你要投胎成為AI,你可能不會希望自己成為女AI

你手機裡有AI語音助理嗎?他是什麼性別?

這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為什麼AI還會有性別?不過意外的是答案相當明確:如果你沒有特地改變設定,那不管是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還是Google的同名AI,他們的原廠設定多半是女生的聲音,並且也會被使用者當成女生來對待。

AI就是AI,還有被當成什麼性別對待的差別嗎?其實有。差別之一就是:如果使用者把AI當成女生,那他性騷擾和意淫AI的頻率會大幅增加。2014年,微軟推出數位助理蔻塔娜之後,意外的發現她收到最多的詢問並不是關於使用者的生活問題,而是關於這個AI助理的性生活(或許這些人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應該要想到蔻塔娜的供應商隨時都在監聽)。

有項研究分析Youtube上面展示各種有社交能力的機器人的影片,並且發現若社交機器人展現出女性形象,那下方留言當中,性化和物化的留言比例就會增加,顯然如果人們看不出機器人的性別,就會傾向於關注它的原理、結構和能力,但當人們發現可以把眼前的機器人理解成女生,討論的焦點就會變成「可以幹它嗎?」。

記得微軟的聊天AI Tay嗎?她上線不到一天就被緊急下架,因為推特上的人在幾小時內教會她說各種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話,以及自我意淫的話。想想看,若Tay當初以男生形象呈現,而不是少女形象呈現,網友可能依然會試圖教他歧視黑人和猶太人,但應該不會試圖要他說「爹地快來幹我的機器人小穴」。

面對不了解你的母語的人,常見的找樂子手段是教他一些不得體的話並騙他說出來,這是為什麼交到外國朋友之後學的頭幾句話當中常常有髒話。髒話通常是用來污辱人,但教人髒話並騙他說出來並不是在污辱這個人,不過,當男生教女性AI說出自我性愛化的言論,若不把這理解成性騷擾和意淫,可能無法說明為什麼只要AI以男生形象呈現,這些人類男生就忽然失去這方面的興趣。

物化AI,有問題嗎?

女性化AI受到常態性騷擾,這已經引起學術界注意,學者們討論這種現象是出於怎樣的社會氛圍,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例如,面對性騷擾,AI助理應該附和嗎?還是最好幽默迴避,或者嚴肅的糾正?這種「當人對AI╱機器人做出性方面不恰當的行為時,應該怎麼辦?」的問題不只關於AI助理,也關於人型智慧家電和性愛機器人:將強暴的性幻想在機器人身上付諸實行,有問題嗎?戀童癖呢?

有些人主張「若一定要有人被意淫╱騷擾╱性侵,那讓機器人承擔,總比讓真人受害好吧!」,另外一些人更樂觀,認為AI和機器人反而有機會教育或「治療」那些在性方面有不當舉止的人。對這種看法,書中引用了倫理學家林(Patrick Lin)相當有啟發性的類比:若你要治療種族歧視,你會選擇提供一台深色皮膚的機器人讓歧視者去歧視嗎?如果不會,那憑什麼你會用兒童造型的性愛機器人去治療戀童癖?

話說回來,為什麼Siri等AI語音助理當初多半以女性形象呈現?業界通常會強調他們不是特意選擇女性聲音,只是因為女聲聲音有一些「實用特色」,例如音調較高容易辨認、手機的小喇叭不容易呈現低沉的男聲等等。對這些說法,《智慧妻子》一一列出相對的研究來駁斥,並指出或許原因並不是什麼複雜的務實考量,而就是簡單的刻板印象:對於這種用來輔助和服務的聲音,大家就是習慣他來自某個特定性別。

理論上,「機器人是什麼性別?」這問題至少跟他是什麼星座或念什麼科系一樣荒謬。我們直覺上會想知道機器人的性別,並且依此決定如何對待他,這就說明了這個社會依然是一個過度性化的社會,並且值得矯正和改變。

AI議題照亮未來,也照亮當下

綜觀人類對待AI的方式,要找出性別上令人髮指的差異很簡單,但要進一步主張說「當人類在性方面不當對待AI,這會因果的加劇人對人的性別歧視和壓迫」則相當困難。這並不是因為這些因果關係特別缺乏證據,而是因為在涉及人類和文化的社會科學領域,大部分因果宣稱都很難找到確切證據。閱讀《智慧妻子》,可以看出作者們對這難題的意識和糾結,一方面強調難有證據能支持這類因果關係,另一方面又不放棄此一信念:「我們對待虛擬女性的方式不僅會反映,更會強化我們對待『真實』女性的方式;反過來也一樣」(190)。

對於這種處境我相當同情,因為我也同意上述信念:縱使很難找到證據支持,我相信這些因果關係實際上存在。然而對我來說,這處境並不妨礙我們主張社會應該要在性別方面大改造,因為顯然AI和機器人受到的種種性化對待,就足以說明這個社會的性別不平等和歧視,當一個社會是性別不平等和性別歧視的社會,這已經夠嚴重了,我們本來就不需要等到這些不平等和歧視開始進一步惡化,才動手做些什麼。

當我們以倫理學眼光看待AI等新興科技,基於他們相當新穎,我們的注意力容易被扯向他們照出的「未來變化」:這些科技會把我們帶往哪裡?如果事情會變糟,怎麼辦?藉由《智慧妻子》的慧眼,我們可以看見,關於新興科技的研究不止讓我們預見可能的「未來變化」,也讓我們看見更多「當下現況」。人類不需要等到未來,現在就已經對AI在性別上差別待遇,如同他們對其他人類差別待遇。於我而言,不管未來變化如何,當下現況就已經足以審慎看待、迅速應對。

《智慧妻子》彙整AI在性別方面能帶來啟發的種種議題和現象,本文討論的只是其中一條路線,兩位作者蒐集整理的相關研究豐富值得參考,譯者柯昀青的文字通順且一致,讀起來很輕鬆。現在的世界就已經是一座冰山,我們居於其中,卻不見得了解整座山是什麼樣子,《智慧妻子》放眼未來,而光是這本書對現在和過去的觀察,都足以照亮我們視野外的冰山一角。

*謝謝葉多涵給本文初稿的諮詢意見。

10.19.2023

11/4 糕講堂|思想實驗:方法、原理和應用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史丹佛設計學院:把好奇心化為點子的81個創意練習》作者是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執行長 Sarah Greenberg,介紹81個課堂上用來激發思考和討論的練習。

這81個練習有些自己在家就能做(像是對照片自問自答),有些需要幾個人(像是創造秘密握手)或是一群人(像是超嗨剪刀石頭布大賽),不過共通點是他們都能造成一些改變。

例如,有些練習是用來改變你的觀念或思考方式,讓你察覺自己的盲點、想事情更靈活;有些練習是用來建立大家共同的知識基礎,為後續的共學打底;有些練習是用來改變參與者的心理狀態,讓後續的討論更熱烈。

大塊文化把這本書做得很可愛,每個練習都有自己的主要色彩和風格,讀起來很舒服,每隔幾頁就會遇到特別的排版,不會乏味。 響應大塊這本有趣的書,我決定辦場糕講堂,聊聊哲學裡最有特色的「思考練習」:思想實驗。

科學家做實驗,哲學家也做,只是哲學家不真的準備材料和設備,而是在腦子裡建構具體的情境,並用邏輯和直覺推演。

(身為怕麻煩的人,不得不說這真的蠻方便的)

但思想實驗為什麼會work呢?如果不用準備設備和材料,光用大腦就行,那麼那些照著嚴謹的程序做科學實驗的人是笨蛋嗎?>

在這次糕講堂,我會說明思想實驗的結構和原則,也會介紹思想實驗和科學實驗的不同,以及它在應用上的限制。

如果你是哲學系學生,這堂課不會教你什麼新東西,就算你的老師在課堂上沒有像我這樣後設的去說明思想實驗的原理,我也相信你八成已經藉由足夠的實作領悟出來。

如果你沒有上過很多哲學課,只是大致聽過電車難題、桶中腦、我思故我在這類比較知名的思想實驗,這堂課可以讓你知道這些東西背後的共同結構,以及這些結構為什麼可以(以及什麼時候不能)生產出有說服力的結論。

活動資訊

糕講堂|思想實驗的哲學練習 ft.《史丹佛設計學院:把好奇心化為點子的81個創意練習》
時間:11/4 14:00-16:00
地點:鄭南榕基金會(台北市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11號3樓)
內容:演講和討論 辦理:本活動由哲學哲學雞蛋糕、大塊文化鄭南榕基金會合辦

在這個講座裡,我會:
+稍微介紹《史丹佛設計學院:把好奇心化為點子的81個創意練習》這本書
+介紹一些經典的和有趣的思想實驗
+說明思想實驗的基本方法、原理和應用

講者

朱家安|多年來面無表情地致力於哲學教育,雖然人稱「雞蛋糕腦闆」但其實不受兒童喜愛。著有簡單易懂的哲學書《哲學哲學雞蛋糕》、《画哲學》、同性婚姻爭論的論點分析書《護家盟不萌?》,以及大家都能上手的寫作書《作文超進化》。

*主辦單位保留修改或取消活動內容的權利*

報名

本活動網路報名,現場繳費,請填妥報名表並收到確認信,才算是完成報名喔!

你有兩種票可以選:

8.15.2023

課程|電玩哲學PLUS:能動性、真實規則與虛構世界


因應8/25《機戰傭兵VI》上市,電玩哲學課再啟囉!這次是加強版PLUS!

這次我們要花兩個月讀完Nguyen的《Games: Agency as Art》和Juul的《Half-real》,好吧我是說我會讀完,然後跟大家報告。

課程內容大致上逐章節進行,我會把書裡最重要的分析和論證整理給大家,並且說明我的看法。學生不用讀書,也不用準備先備知識,但要玩過電玩,才能了解書中談論的概念和遊玩經驗。

十月底最後一場,到時候大家《機戰傭兵VI》應該也玩得差不多了,我們會挪一些時間聊聊這款遊戲。

課程報名與詳情,請洽與點堂網站:https://yudian.kaik.io/categories/wed20230506

課本


這門課讀兩本書:

C. Thi Nguyen《Games: Agency as Art》

在這本書裡,哲學家Nguyen從關於遊戲的古典分析出發,論證電玩是一種紀錄「能動性」的藝術:藉由接受遊戲規則,玩家裝備上特定主體的能力,並追求此一主體的目標,來進行「審美的挑戰遊玩」(aesthetic striving play)。當我們玩電玩,我們暫時脫離自己,進入另一主體。由此,多元的電玩遊戲有機會形成某種「能動性圖書館」,讓人了解和自己不同的生活模式。

Jesper Juul《Half-real: Video Games between Real Rules and Fictional Worlds》

在這本書裡,電玩學者Juul提出一個能覆蓋各種電玩的模型來回答「什麼是電玩?」的問題,並且將電玩分析成真實規則和虛構世界的組合。這個理論帶來豐富的工具,讓我們能說明電玩的結構,並且理解各種關於電玩設計和電玩體驗的問題。

*如果你願意陪我讀這兩本那當然是很好,相信你也可以學到更多東西。但你不需要讀書也可以參加這個課程哦!我會負責替大家好好讀書XD

時間表


九月|《Games: Agency as Art》
  • 真實規則、虛構世界、能動性: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
  • 遊戲與能動性:在什麼意義上,遊戲是一種「能動性的藝術」?
  • 能動性與藝術:能動性做為藝術,和其他藝術有什麼重要差別。
  • 電玩的眼界:上述差別,能讓玩家多看到什麼樣的世界?

  • 十月|《Half-real: Video Games between Real Rules and Fictional Worlds》
  • 古典遊戲模型:如何從龐雜的電玩類型中抓出電玩的本質?
  • 真實規則:什麼是規則?規則如何讓電玩成為電玩?
  • 虛構世界:關卡與生命值、時間與回合制,如何理解電玩中的虛構世界?
  • 真實、虛構、機戰傭兵:真實規則和虛構世界的組合帶來哪些有趣問題?還有,《機戰傭兵VI》到底有多好玩?

  • 這門課可以讓你:

  • 了解《Games: Agency as Art》和《Half-real》當中的主要分析和有趣之處。
  • 掌握一個用能動性來說明電玩為何是藝術的理論,以及一個用規則和世界來分析電玩的模型,兩個都很實用。
  • 認識一群對電玩的哲學問題感興趣的同學,並且跟他們一起討論《機戰傭兵VI》。

  • 這門課不能讓你:

  • 從此打電動不卡關。
  • QA


    Q|這次課程跟之前的《電玩哲學》課有什麼不同?

    之前的課程裡,我們約花了1/5篇幅介紹Juul對於真實規則和虛構世界的分析,花了15分鐘簡單介紹Nguyen對電玩的看法。這次我們會把所有的時間花在這兩個人的兩本書上面。

    Q|那個Jesper Juul是哲學家嗎?

    Juul是丹麥設計學院副教授,不是專業哲學家,但他的《Half-real》很有哲學趣味,比許多哲學書好看,如果你有在打電動的話。 Q|兩本書都買得到,請問我幹嘛不自己讀就好?

    可以自己讀啊,沒問題。來參加讀書會聽朱家安報告就是圖個方便,然後有其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一起討論,比較熱鬧。看你喜歡哪種。

    總之,課程報名與詳情,請洽與點堂網站:https://yudian.kaik.io/categories/wed20230506

    4.23.2023

    課程|電玩哲學

    《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即將在今年五月12號上市,我超期待!

    為了好好玩這遊戲,我把五月的工作排開,並且在與點堂重開《電玩哲學》課程,課程網頁請點我

    這次我選了 Edward Ross 的超讚電玩史《電玩遊戲進化史》(Gamish: A Graphic History of Gaming)當課本,並佐以電玩學者 Jesper Juul 和哲學家 C. Thi Nguyen 等人的看法,從哲學和設計切入,討論電玩裡的種種有趣議題,包括:

  • 初階概念分析:遊戲的定義是什麼?
  • 電玩的形上學:電玩究竟是什麼?做為軟體,遊戲軟體跟文書軟體有什麼不同?做為遊戲,電玩跟鬼抓人有什麼不同?
  • 自由意志:在刻意設計的電玩裡,自由遊玩如何可能?有何價值?
  • 電玩的倫理學:打個電玩也需要政治正確嗎?
  • 電玩的概念:後設、出戲、抵抗想像、開放世界,這些概念如何協助我們理解和體驗遊玩?
  • 當然,我也會安排其中一堂課,來討論《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的體驗和創新。

    這些課程安排在五和六月的週三晚上七到九點。目前課程已經開放報名,報名網頁請見這裡。下面是常見QA。

    Q|這是線上課程嗎?
    線上線下同步,可以實體參與也可以線上參與。照過去經驗,現場會有3-6位同學,線上會有十幾個。我會鼓勵現場的同學用手機同步使用線上會議室,所以主要的討論會發生在線上會議室的文字聊天室。

    Q|如果週三晚上沒空怎麼辦?
    我的課堂會有很多討論,如果不能即時參與會很可惜。但若你還是想參加,與點堂會幫所有同學準備課程錄影,可以事後觀看。文字聊天室的紀錄也會留存給同學閱讀。

    Q|我需要讀過課本《電玩遊戲進化史》嗎?
    不用。不過這本真的很讚,如果你感興趣,可以隨課購買並到與點堂領取。詳見課程報名網頁。

    Q|需要什麼哲學基礎?
    這門課不預設學員有哲學知識背景,我會準備好充分的說明。

    Q|需要什麼電玩基礎?
    你不用玩過很多電玩,我也沒有玩過很多。不過你至少需要玩過一些,才能聽懂課程討論在講什麼。而且我也希望你有自己喜歡的電玩或電玩類型,如此一來你會更容易進入討論並找到自己專注的議題。
    我自己是魂系玩家,並且會在五月花很多時間玩《王國之淚》。所以若你也在這方面有經驗和喜好,應該會更有共鳴。

    Q|講師看起來相當左,這是怎樣?
    跟ACG社群的平均立場相比我相當左。我相信大部分作品有歧視特定族群或物化女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對作品和ACG社群有害。我認為批評作品「過度政治正確」是缺乏藝術鑑賞能力的表現,並且相信國內社群對政治正確的仇恨讓他們更容易受到媒體操弄,也讓有深度的藝術討論更不容易進行。我會在「電玩的倫理學」那堂課說明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