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2010

每個宗教的一般之處以及獨特之處

Walter Sinnott-Armstrong在去年八月的Philosophy Bites談論無神論者何以能夠擁有道德觀。他提到了一個有趣的點:所有宗教的那些最重要的道德規範都很類似:不能殺人、善待親友...這顯示並非是宗教提供人們道德觀,而是宗教刻意模擬人們本來就有的道德觀,這樣它們才能存活下來。

這讓我想到更久以前道金斯在一段無神論演講中被台下聽眾詰問「如果你錯了呢?」之後的回答
「你是基督徒而不是印度教徒,那是因為你碰巧生長在美國。要是你生長在印度,你就會相信印度教;要是你生長在維京時期的丹麥,你就會相信雷神索爾;要是你生長在古希臘,你就會相信宙斯;要是你生長在非洲中部,你就會相信山神粥粥。在所有這些宗教當中,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獨鍾基督教,或者其它任何一個。你問我,如果我對基督教的意見是錯的怎麼辦。我倒要問你,如果你對山神粥粥的意見是錯的怎麼辦?」
阿姆斯壯和道金斯,這兩個人的意見加起來,一個或許更能完整說明任何一個宗教(X)都會遇到的困境的想法呼之欲出:

在X的教義中,有道理的部份幾乎都不是X的獨到見解,而X的所有獨到見解,幾乎都沒有道理。

11.25.2010

邏輯語句檢驗機、邏輯題目產生器

之前有人問我如果想練習做邏輯證明,要去哪裡找題目。Joe介紹了一個網頁,除了做不完的邏輯題,還有很多其它有用功能。

11.22.2010

寒假哲學營點子徵求

我們正在策劃寒假的哲學營,目前比較確定的計畫:
  • 時間是明年一月25~27其中兩天,除夕前一週。
  • 地點一樣會在仰山空間
  • 內容跟以往我辦的仰山學堂類似,有哲學大逃殺和小組討論,除此之外會安排兩到三堂哲學課。
以下徵求這次哲學營的點子,從課程內容、講師名單到場地規劃,任何想法都行。你可以留言或者寫信給我,你可以在左邊找到我的email。

帶著你的哲學論文來找我們玩!


詳情在這裡,這張海報是我做的!

11.15.2010

House和賣淫

豪斯醫生第三季12集的對話,讓我想到我以前反駁反娼派的論證

House一拐一拐踏出診間,對走廊上候診的病人大吼:你們誰願意現在離開的,我給他50塊!
Cuddy:你不能那樣做!這些人就是來看病的啊!
House:要是他們願意為了50塊走人,表示他們沒病得那麼嚴重。
Cuddy:就算他們願意那樣做也只表示他們很窮!
House:要是他們真的窮成那樣,給錢不是比較有幫助嗎?

11.11.2010

日常哲學趣味:難解的簡單

《難解的簡單:39杯哲學Espresso》這本名字不怎麼樣的書是我今年看過最有趣的哲普書。

雖然是本哲普書,但是作者並不刻意介紹概念、理論或論證,而是杜撰一篇篇小故事(大多由對話組成,少數是書信或公文),藉其中的討論帶出哲學議題,以及各種哲學立場。

這些小故事裡的角色大多不是哲學家,他們或者是在渡假旅館房間發現了怪事恐慌地打電話求救的人,或者是忘了自己因為什麼事情入獄的模範囚犯,或者是到藥局想買一包「安慰劑」來吃的病患,或者是剛分裂完的阿米巴原蟲。這些傢伙的對話可以說是真正的日常對話:你不需要是哲學教授,甚至不需要修過哲學課,只要對於日常現象、概念和語言的使用抱有好奇心和觀察力,就能發現那些使得他們如此害怕、好奇、不解和憤怒的哲學議題,以及其中的有趣之處。有很多哲普書都強調哲學和日常生活的連結,但這是第一本讓我覺得「哇靠,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有那麼多好玩的哲學議題欸!」的書。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其中兩篇故事,但它們不是整本書裡最有趣的。(其中第一個故事裡提到的「無魂活體」就是這粒雞蛋糕裡提到的殭屍)

11.09.2010

The Philpaper Survey的新結果

上次介紹的The Philpaper Survey調查了哲學家們的哲學立場,並給出統計資料。現在根據這些資料做的進一步整理結果已經上線了。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個別哲學家的問卷答案,當然,我們早就知道哪些形上學家持什麼樣的形上學立場,但是這份資料能讓你知道,例如,形上學家的倫理學立場,以及倫理學家的知識論立場等等,這還滿有趣的。

另一份有意思的資料,是各哲學立場之間的統計相關性。從這份資料你可以看出,持有某個立場的人通常也比較容易持有哪些其它立場。例如有神論者和非物理論者通常也相信自由意志上的自由主義、後設倫理學的認知論者通常也是道德實在論者(這就比較顯而易見了)等等。

11.08.2010

驗證、語意和科學理論詮釋

我為了課堂報告,把Richard Boyd的「Confirmation, Semantic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Scientific Theories」翻譯成中文,你可以在這裡下載我的翻譯版本

Boyd的這篇文章是他為一本很厚的科學哲學經典論文集寫的導讀。在這篇導讀裡,Boyd對自邏輯實證論起到孔恩建構論的科學哲學發展和攻防做了很不錯的介紹和分析,至少我讀完之後覺得自己對於實證論傳統的哲學目標和科學實在論、建構論之間的爭論焦點有了更清楚的掌握。

這篇文章預設一些背景知識,對沒有基礎的人來說不太容易。如果有興趣和時間,我建議你搭配陳瑞麟的《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一起讀。

11.06.2010

我要賣柏拉圖全集(賣掉了)

左岸出版的版本,我高中時代買的,擺在書櫃裡五年了吧。把書合起來從外面看,頁邊有一些黃點,不過內頁很乾淨,也沒有破損、摺痕和和筆記,應該可以算是七成新。總共四大冊加上一本索引,剛剛查了博客來,新書的價錢總共是2025,我記得我買的時候更便宜,大約1900左右。如果你想要我這一套,含運可以算你1000。

交易方法比照這裡。當然,買書送雜糧筆記本的活動也還是有的,總共五本書,所以會送你五本筆記本。

柏拉圖全集大部分是蘇格拉底和其他人物或哲學家的對話錄。所有常見的和重要的篇章這套書都有收錄,如美諾、會飲、字辨、國家等等。

這套中文書對於研究哲學的人來說大概沒什麼用,因為,例如說,不做哲學史的人通常不會想花時間念那麼早的東西,而做古希臘哲學的人應該會直接讀原典。不過,我認為對話錄是最早彰顯出古希臘哲學的分析性格的著作,仔細讀其中一篇,不難發現蘇格拉底根本就是在做概念分析:他引導與談人建立對於某個概念的定義,然後不停地尋找反例來挑戰以及協助對方修改之前提出的定義。因此,對於還沒開始做(或許一輩子都不會做)分析哲學研究,卻對分析哲學的討論方法有興趣的人來說,對話錄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一來論證的攻防以對話呈現,容易理解,再來,蘇格拉底討論的概念都很生活化,例如勇氣、美德等等,所以你很容易進入狀況,也不需要擔心自己得先學一大堆背景知識和專有詞彙才能搞懂它。

要買的人請聯絡我,你可以在左邊找到我的email。

11.03.2010

黑底白字還是白底黑字?

有人留言說這個部落格的黑底白字版面讀起來不太舒服。事實上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我也因為類似的讀者意見試圖改成白色版面,結果後來又改回來。我想要是我不做些什麼,可能每年都會接到一樣的抱怨。

我同意這個黑色版面比我之前設計過的白色版面好看,不過我也同意我應該讓大家眼睛舒服一點。我目前還不確定要不要重新改成白色版面(或者至少把文章那塊背景改成白色),不過針對新留言提到的視覺暫留問題,我把字的顏色改得更深,也把文章字型調大,希望有點改善(你可以在這裡看到之前的樣子)。

我會考慮改版問題,在那之前,希望這些小修正能讓大家看得舒服一點。若你覺得這些修正沒有什麼幫助,還有另外兩個方法:
  1. Feedly訂閱
  2. 用Chrome的Clear套件
  3. Readability
如果這些方法能解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問題,我就可以保留這個大家習慣的黑底白字版面。

若你有任何意見或疑問,歡迎留言。

11.01.2010

謝錦:霸道,並且跟蘇格拉底毫無干係

系上學弟妹找我看「謝錦」,說是關於一個輔大英文系國文老師的紀錄片,說這老師在國文課裡上生命教育,在教室裡逼迫學生反思人生,「就像是哲學系應該要有的課!」。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十分鐘預告,並用他的名字google到很多關於上課內容的資訊,所以我就不廢話,直接進入觀後感:

1.
我覺得他在片中講的那些人生道理和生命分析都沒什麼道理(其中有一些可能甚至很難有什麼意義),聽起來跟劉墉和其它勵志作家會講的沒什麼差別。這是我記得的一些紀錄片裡的例子,字句不完全對,不過大致上應該就是這樣:
「有事情在那邊你沒辦法處理,就會影響情緒。幾天之後你還是走不過去,低落的情緒就變成心情。這樣的心情拖更久,就變成性情,再來,就成為你的性格。 我們做人文的,我們做文學的都知道,性格,就是命運」

「如果你想跟自己的伴侶長久生活,你需要有靈性,靈性,就是一個人跟意義打交道的能力。」

「很多人以為喜歡就是愛,愛就是喜歡,搞不清楚它們的不同,是很多感情問題的來源。喜歡是一種情緒,而愛是一種穿透力。」

「選擇有兩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就是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裡面挑一個我要的。第二個意思就是把自己交付出去的承諾。這個時候,可能性就成為了現實性,你也就失去了自由」
2.
他在片中進行的生命教育,看起來跟操弄很像。他對學生做的事情,就像直銷公司在晚會裡對下線、宗教領袖在儀式裡對信徒做的事情。首先,他藉由,例如,讓你在大家面前出糗,或者把麥克風湊到你鼻子前面,逼你說出一些「真心話」(或不管如何都令人尷尬的話),來讓你產生一些強烈情緒(窘迫、興奮、焦躁...)。再來,在你還保有這樣的情緒的時候,他會用「生命現場」、「選擇」、「責任」、「靈性」之類高深的詞說一些模稜兩可但顯然是關於你的人生並且有鼓舞和刺激效果的話。這類手段聽起來可能沒那麼誠懇或正確,不過我認為這不代表什麼,就算這使得他的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的感動擁有比較虛假的、刻意設計的來源,這也不重要,重要是這些情緒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所以我不會用這一點來批評謝錦。

3.
根據紀錄片,謝錦的授課方式讓一些學生(在一開始,我相信,大部分學生)感到不舒服。然而,就算你不喜歡他的授課方式,謝錦也不願改變。他的理由是,既然你自己選擇進教室學習(用他的說法:「你選擇做教室的主人」),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要是你提醒他這是必修課所以學生根本沒得選擇,謝錦認為那是你「沒種」、「不去爭取」。

4.
從片中的學生訪談,我相信謝錦應該是真的帶給了一些學生好的影響,例如說,變得更認真思索自己想做什麼,並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考量他的一些人生鬼扯和具脅迫性的強硬態度帶來的壞結果,我不確定整體而言是好是壞。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考慮他的激進作法,這種老師不應該教必修課。

謝錦的教學顯然並非適合所有學生(要是舉辦公正且不媚俗的「學生相容性」測試,我猜謝錦應該名列所有大學教授的後10%),而且對於真的不適應他的教學的學生,謝錦帶來的很可能不是生命成長,而是壓力和屈辱造就的心理問題。

然而,謝錦最大的問題就是他不把這個事實當一回事。面對無從選擇必修課的學生,他不讓自己變得更親民,反而要那些不想上他的課的人自己想辦法。在紀錄片裡,謝錦的退休告別會中,許多學生感動落淚並訴說這個老師如何如何地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但我更想知道的是,那些其他沒辦法承受如此暴力上課方式的學生的下場如何?是在教室裡死撐,或者真的找到方法讓自己不用修那門課,還是因此沒有拿到大一就該湊齊的學分,甚至拖累畢業進度?他們是能好好走過自己在大家面前丟臉的經歷,還是被這討厭的回憶壓迫許久?

5.
雖然我承認謝錦真的帶給了一些學生一些好的影響,讓這些學生更了解自己的人生觀,並且擁有更積極的態度去實踐它,但這並不代表我同意謝錦對於人生有什麼深刻的洞察和見解。宗教啟示、命理見解、勵志書、秘密、2010重生預言,這些東西已經說明,誇大煽情模糊的謊言往往比中肯真實明確的論述更能影響人。

6.
片中有受訪學生說,謝錦會故意問學生問題刺激思考,很像蘇格拉底。然而,我相信謝錦的教學方法跟蘇格拉底毫無關連。記得片中有一段描述,他把一群沒有依照交代預習上課資料的學生趕出教室,要他們讀完資料再進來。接著,他詢問還留在教室的那些有預習的同學,是要直接開始上課,還是等那些人讀完,並要求大家舉手表態。接著,他要求那些舉手主張等待其他人的同學提供理由,下面是謝錦和其中一個倒楣鬼的對話:
「為什麼要等他?」
「他是我朋友啊」
「我問你為什麼要等他,我要你的理由」
「我們要在一起過四年啊」
「那你知道他現在在做什麼嗎」
「不知道啊」
「怎麼會不知道」
「他在外面啊」(顯示為我又不是千里眼)
「他在外面,就說明了他沒有做自己該做的啊」
「……」
這是很糟糕的討論:謝錦沒有提供任何對方不知道的資訊,也沒有講述任何對方沒聽過的道理,只是用身為老師的權威、他在班上營造的氣氛,以及伸得直挺挺的麥克風逼同學就範。如果你有讀過任何一小篇對話錄,就會知道,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從來不預設立場,也不事先想好標準答案並企圖逼你講出來。蘇格拉底總是誠懇地討論,並協助自己的談話對象找出論證的漏洞。謝錦做的事情則完全相反:他早就想好標準答案(早在六年前他第一次玩這把戲的時候,我猜),並且準備好在全班同學面前用麥克風頂著你的鼻子,直到你讀出他的心。要是蘇格拉底是這個樣子,早就被人扁死在希臘街頭,根本不會有機會喝那毒酒。

7.
最後。我一邊看紀錄片,除了一邊覺得這些學生真是哭哭之外,腦中浮現的就是這個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