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定義
假設有一個氣急敗壞的哲學系學生這樣主張:「哲學是學問之母!」這時,任何具有基本思辨能力的人,第一時間的反應應該會是:
「『學問之母』是什麼意思?」畢竟「學問之母」不是具有約定俗成的明確意義的日常詞彙,也無法依照字面理解。要是沒有進一步釐清,沒人能肯定說話者到底想說什麼。然而,可以確定的是,不管這裡的「學問之母」是什麼意思,它都必須包含一些很有價值的性質,使得身為「學問之母」的哲學偉大得能讓哲學系學生保住面子。
然而,「學問之母」到底是什麼意思?一個可能的定義是:
說X是學問之母,就是在說:X是其它所有學問的基礎,要是不懂X,你就不可能懂任何一個其它學問。這個「學問之母」的定義確實夠偉大。如果哲學是這種學問之母,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敢說哲學沒有用。然而,這個定義救不了我們的哲學系學生,因為在這種定義之下,「哲學是學問之母」這個主張是錯的。理由很簡單:就算你沒唸過哲學系,完全沒碰過哲學,你依然可以理解其它大部分的學問,甚至還學得很好,所以,哲學不會是其它所有學問的基礎。(當然,這並不代表哲學訓練無助於增加你的理解力和邏輯推論能力)
有人可能會說,哲學是所有思考活動的總和,不管是數學還是心理學,都需要用到思考,所以哲學的確是所有學問的基礎,要是你不懂哲學,就不可能理解其它學問。我同意所有學問都需要思考,但這沒辦法替哲學系辯護。這裡的「哲學」被廉價化得太厲害,就算它擁有什麼了不起的性質,也不見得有辦法為哲學系學的那種「哲學」背書。
第二種定義
另一種「學問之母」的可能定義是:說X是學問之母,就是在說:根據歷史,所有其它學問都是從X分化出來的。在這種定義下,「哲學是學問之母」的處境和它在上面那種定義下的處境剛好相反:它應該可以算是真的,但即使如此,哲學也依然沒什麼了不起。
要是你回顧歷史,應該確實會發現,所有學問都始於哲學思考:探究運動和變化的物理學始於泰利斯和亞里斯多德;心理學之父是哲學家William James(另一個心理學之父則是騙子),剩下的我無法繼續列舉,因為我對科學史只知道這一丁點。
然而,就算所有學問真的都始於哲學,這又代表什麼?
讓我們換個方向,想想一門學問是如何誕生的:
- 首先,有一群人對一群特定的現象(物體撞擊移動)感興趣,想要知道它們是怎麼變化、為什麼會這樣變化。(好奇)
- 一開始,他們先亂猜,例如猜說是物體本身喜好的在宇宙中所在的位置促使它們移動。(古希臘哲學)
- 後來,幾個比較聰明的人發明了運動定律和相關的計算公式,他們擁有這些獨特的專業的研究方法之後,就不再瞎猜了,開始老實地計算和驗證理論。(物理學)
第三種定義
第三種嘗試:說X是學問之母,就是在說:被其它學問當作預設完全不加以質疑的命題,常常是X研究的對象,因此,哲學研究的,常常是作為其它學問基礎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在這種定義下,哲學確實可以說是學問之母(雖然這顯示說話者的選字品味有問題):生物學家預設歸納法是有效的,但哲學家質疑;物理學家預設原子存在,但哲學家質疑;數學家預設「1+1=2」是毫無疑問自己證成自己的事實,但哲學家質疑。然而,就算這些都是事實,哲學為什麼就比較偉大?哲學家質疑別人預設的前提,不管這是源自於獨特的興趣,還是源自於對知識(超乎實際需要)的高要求,都是哲學家自己的事情,跟別人無關,也不會讓哲學家做的事情因此就比較有價值。
後話
我確實相信存在有有道理的,藉由哲學和其它學問的關係來說明哲學的價值的方法,例如說,科學家需要哲學家幫忙,才有機會知道自己的科學成果能不能作為人沒有自由意志的證據,或者哲學家讓科學家有明確的判準指認偽科學。但當哲學系學生以上面那些「哲學是學問之母」的主張為哲學護航,卻恰好說明了自己根本不了解哲學的內容,以及它和其它學問的關係,並且欠缺哲學訓練能帶給你的最珍貴禮物:搞清楚自己使用的概念,並做出嚴謹推論的能力。這篇文章寫於聽說PTT SENIORHIGH版之前在戰哲學系並且稍微爬了文之後。基本上我同意caseypie在「有無哲學系的八卦?」討論串17652以及之後的大部分說法,而他的一些為哲學護航的對手則讓我感到丟臉。這篇文章第二個定義下的「哲學是學問之母」在該筆戰中被caseypie稱為「藍綠藻論證」:是起源又有什麼了不起?人的起源是藍綠藻,這樣有讓藍綠藻變屌嗎?
哲學訓練首重概念的清晰和推論的嚴謹,我認為caseypie在釐清概念和建立論證上的表現,遠勝其它大部分跳進那個戰場的哲學系學生。我一直希望大家以正確的理由尊敬和鄙視哲學,而非以錯誤的理由尊敬和鄙視哲學,然而有一些哲學生往自己臉上貼金還不知道自己露出多少推論破綻的嘴臉實在讓我不爽。
下一篇文章我要終結被caseypie譏為「大哲學主義」的主張,我相信那是跟藍綠藻論證差不多常見的哲學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