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2009

A big pile of crap/pyridine

(這篇文章是pyridine寫的,原來發表在pyridine,作者搬家之後撤除。關於我自己對於張小虹文章的想法,請洽這裡

感謝 tzuhsien “推薦” 的文章. 作者是台大外文系教授 (!!) 張小虹.

這位台大教授 (!!) 注意到性跟科技有關, 而且她覺得她比佛洛伊德聰明, 因為佛洛伊德 “並未對此「幻聽」所可能連結的科技發展與文化想像有所著墨”. 要不是有她這種公眾學者, 我們可憐的大眾可能永遠也不會想到這麼高深的事.

首先, 現代社會, 有什麼東西跟科技沒有關聯? 你不妨試試, 舉出一個反例. 有些人連心臟的跳動都是機器在控制的. 我需要台大教授 (!) 告訴我性跟科技有關嗎?

整篇文章充滿了用專有名詞包裝出來, 但非常 trivial 的觀察. 如:

“當代的性愛自拍亦是科技所營造出來的視覺劇場,一個偷窺與暴露、觀眾與演員、看與被看相互交纏、持續接力的劇場”… 這不是廢話? 這句話講的就是 “科技讓人看別人跟看自己做愛”.

“總已被主流文化與主流市場的「視覺中心主義」所穿刺” – 這句話說的就是 “人很愛看東西”. 這是廢話. “視覺中心主義” 是個很奸詐的術語, 好像她 (跟其他 “學者”) 發現了一個別人不知道的事. “視覺中心主義” 在這裡的意義, 好像是說主流文化與主流市場有一種陰謀, 鼓吹大家把東西視覺化. 也就是說要是沒有所謂的主流文化, 人是不愛看東西的. 人本來世比較喜歡聽, 或是喜歡聞東西的, 或是喜歡舔東西, 或是西歡摸東西. 但就是不喜歡看. 那是受到主流文化的影響.

這是很任性的. 我們當然喜歡看東西. 我們的腦子在處理視覺的部份將近有一半之多. 靈長類動物跟其他哺乳類動物最大的差異之一, 就是視覺系統. 因為我們的彩色視覺, 演化讓我們犧牲了大部分的嗅覺系統. 使用 “”視覺中心主義” 一詞, 有何根據? 跟主流文化有什麼關係? Bullshit!

還有就是 title “人性始終來自科技”. 請問來自科技的 “來自” 什麼意思? 沒有科技就沒有性? Bullshit. “始終” 如和解釋? 科技發明之前沒有性? Bullshit. 我知道你可以坳到讓這句話聽起來比較不蠢, 只要從新把 “性” 定義成沒有人聽的懂得東西就可以. But what’s the point? 幹麼重新定義字?

佛洛伊德的部份更不用提了. 到底佛洛伊的的案例跟整篇文章有什麼關係? 佛洛伊德許多的案例, 後來考證的結果都發現是偽造出來的. 你不能把佛洛伊德說的事當真. 到底有多少類似的案例? 這位台大教授有沒有先確定一下有沒有統計資料? 沒有的話為甚麼可以用這個案例推導出 “性跟科技有關”? 診斷幻聽需要在控制的情況下作測量, 在電生理學工具發明之前, 有關幻聽的說法多半不可信, 怎麼可以道聽塗說, 引用佛洛伊德? 要是有某個催眠師報告他的客人在做愛的時候會想起被外星人綁架, 難道你會說性始終來自外星人?

最後, 整篇文章可以濃縮成一句話, 那就是 “性跟科技有關”. 我已經說過那是 trivial 的觀察, 但奇怪的是她沒說關係在哪. 推測作者的意圖, 當然就是精神分析. Bullshit.

Michael Shermer 在 “Why Darwin Matters” 書中提到, 前一世紀的重要思想人物有三: 達爾文, 佛洛伊德, 與馬克思. 這三人到了今天, 只有達爾文的演化論還值得一題. 另外兩個都已經被專門的學問給取代.

只有外文系還不知道這一點

12 則留言:

  1. Deja vu! 張小虹這篇文章我記得你已經簡單為文罵過一篇, 剛才看到的時候我還以為我記錯了, 簡單的 Google 一下找到:

    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17.html

    其實張小虹的書寫方式並不特別, 可謂隨處可見, 特別可見於女性作家, 我有不少朋友寫東西也是這樣, 我管這個叫女性知識分子書寫風, 習慣後還會上癮呢。因為這類文章說理不是重點, 抒情才是重點, 而抒情無論成不成功, 總是需要堆砌詞藻。你覺得她的文章淺又無知又做作, 她還覺得你煞風景呢。:p

    回覆刪除
  2. ⊆∀⊥⊻ιN︰

    我覺得這種文章的立場都是很模稜兩可的。沒有人反駁的時候它看起來像是批判社會現象的論說文,而其作者也樂於享有因此搏得的「以學術角度關懷社會的學者」的名聲;然而,一旦被指責是邏輯不通、賣弄詞藻,它又瞬間變成抒情文,將那些論理上的批評者反批為不解風情、沒有文學素養、小題大作。

    我相信這是糟糕的事情,一方面作者事實上是以偽裝成論說文的抒情文盜世欺名,一方面讀者容易被誤導,以為文章裡使用的那些技巧都是合法的論理方式

    回覆刪除
  3. 「這篇文章我記得你已經簡單為文罵過一篇, 剛才看到的時候我還以為我記錯了, 簡單的 Google 一下找到: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17.html」

    謝謝你,我把連結補上去了。

    回覆刪除
  4. 你說的有道理。不過我認為儘管如此, 我們還是不應該剝奪別人書寫借說理來抒情的文章的權力。另一方面, 與其花時間去駁斥批判這樣的文章(讓也許本來只是為了抒情而抒情的作者感到難受不堪), 訓練看到這種文章的時候會一笑置之的讀者也許是更重要的。當然, 拿這樣的文章來當反面教材我也並不反對就是了 :p

    回覆刪除
  5. ⊆∀⊥⊻ιN︰

    儘管不是心甘情願,我還是承認人有寫出那類文章並且發表的權利。事實上,我也沒有辦法做出任何剝奪那些權利的事情。不管我做出多嚴厲的批評,都無法傷害他們的發言權(傷害名譽倒是有可能)。像董事基金會那樣推動反制菸廣告法規,讓我們不能在部落格推薦自己喜歡的香煙,不然就會被罰錢,那樣才算是傷害發言權。

    我認為不管是讀者還是作者都應該被訓練。這些文筆好的人,如果真的如同自己的文章顯示地那樣關懷社會,就應該努力避免讓自己寫出有反智效果的抒情文才對。

    回覆刪除
  6. 我覺得你也許對「文筆好的人」太嚴格了。作家可以來自各種領域, 而他們寫的東西就是他們平常視聽來後咀嚼消化後產生的東西。就算她是台大教授, 而你只是個大學部的小毛孩, 也不代表她什麼都會比你懂。pyridine 文章最後一句寫「只有外文系還不知道這一點」, 其實何止外文系, 一般除了念哲學或是念心理的, 對於佛洛依德以來心理學的發展應該是一點概念也沒有的。就像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一書裡面說的一樣, 對一般大眾而言, 心理學 = 佛洛依德。張小虹可能剛好讀過佛洛依德, 就憑藉她的印象隨手翻了一個佛氏的案例當做楔子, 這在文學上是很常用的手法, 楔子只是吸引人進來看的手段, 本身說些什麼並不重要, 就像標題殺人法一樣, 楔子底下的正文也不見得要承襲楔子的脈絡。就我看來, 張小虹這篇文章是極為成功的一篇散文, 這裡我要嘗試駁斥幾個 pyridine 的論點。

    1. 「當代的性愛自拍亦是科技所營造出來的視覺劇場,一個偷窺與暴露、觀眾與演員、看與被看相互交纏、持續接力的劇場」

    這句話很明顯比「科技讓人看別人跟看自己做愛」要生動許多。「視覺劇場」、「偷窺」、「暴露」、「觀眾」、「演員」, 由這些名詞動詞和他們背後的脈絡所交織出來的這個句子, 文學內涵比「科技讓人看別人跟看自己做愛」要豐富多了。這篇散文並不是論文, 他只是投稿在報紙上給一般人欣賞的文學, 我看不出這有什麼好點出來的。

    2. 「視覺中心主義」

    當張小虹使用這個詞的時候, 我相信她想討論的是影像和文字在今天文化中的角力關係。張小虹是文學出身的人, 在過去她那個年代影像也遠遠不如今天豐富, 因此過去的精緻文化, 可以說是由文學所主導的。但隨著電影、電視、Youtube、數位相機的出現, 述說故事的手法推陳出新, 文學過去的霸主地位已經不再。使用「視覺中心主義」並不是說人類喜歡影像的慾望是由主流媒體創造出來的, 而是說主流媒體因為人類天性喜歡視覺刺激, 而競相往這方面發展。人的喜好是很複雜而微妙的, 一般人看攝影展, 開始多半都會被對比強、彩度高, 線條特出, 或是構圖特別的影像所吸引, 但是這些照片的「內涵」, 未必勝過了其他表面上看起來普普通通的照片。如果你只逛半個小時的攝影展, 你可能會覺得那些外顯度高的照片是好照片, 但是如果你停留兩個小時, 你就會發現你開始對原本那些大張力的照片感到疲乏, 而對於那些表面上平平淡淡的照片, 可能覺得更有味。人類的確是喜歡影像刺激,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不喜歡其他的東西。比如假設你喜歡蒼井空, 你可能硬碟裡有 50G 都是蒼井空, 但這跟你希望自己房間貼滿蒼井空海報是兩回事。現在主流媒體發現大家喜歡蒼井空, 不但強迫大家把房間都貼滿蒼井空, 而且在你想靜下來讀讀哲學 paper 的時候還讓蒼井空在一旁賣力扭動喊叫, 張小虹想講的是這一點。

    另外, 性的確是在科技以前就有的, 但是按摩棒、跳蛋、0204, SM, 鋼管舞, 網路真人 Live Show, 可不是, 現在人們對這些東西卻都有需求。我們不得不承認今天的性比過去是多了不少東西, 而這些東西是來自科技。pyridine 沒有去補足這些隱藏的脈絡, 而根據自行定義的「來自」的定義說人家的文章是 BS, 是我認為不甚妥當的地方。

    最後我想再重述一次我的看法, 張小虹是個文藝人, 她沒有受過理工或是分析哲學的邏輯訓練, 寫作鬆散是很正常的(我幾乎可以確定她根本完全沒想到你或是 pyridine 想到的這些邏輯問題) , 更重要的是, 她這篇文章本來沒有說理的意思, 很明顯只是個單純的抒情小品文而已。簡單的說, 這是一篇莊子, 不是公孫龍子, 說她用一副關懷社會的嘴臉欺世盜名, 我想是言太重了。

    回覆刪除
  7. ⊆∀⊥⊻ιN︰

    假設張小虹沒有打算說理,我同意你對於pyridine的批評。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對於張小虹的建議就是︰避免寫出那些容易造成混淆和傷害民智的抒情文。我覺得這應該是任何在意自己的作為是否對社會造成不好影響的學者都會注意的事情,一點也不嚴格。

    回覆刪除
  8. ⊆∀⊥⊻ιN: 我承認我對張小紅實在是太嚴格了一點. 台大外文系教授無知, 文筆差, 思想貧瘠, 是天經地義的事. 我幹麼浪費時間批評呢? 張小紅也許根本有一些智能方面的障礙, 她能努力擠出幾行字來已經很不容易了, 我們應該要鼓勵才對. 怎麼能批評呢?

    回覆刪除
  9. 不知道張小虹這篇文章是發在報紙的哪個版呢?如果是抒情文的話就不能放在像是民意論壇這種地方。

    回覆刪除
  10. pyridine︰

    別這樣。我希望你能像以前一樣,說出一些犀利又有道理的話。

    Yel︰

    不知道,我猜應該是登在副刊吧。

    回覆刪除
  11. 說理和抒情之間有別的東西,例如,敘事。文化研究與其說是在說理,不如說是在展示一套敘事的觀點,例如,有別於「科學」的觀點,或是行為主義的觀點。而提供不同敘事的貢獻是,說理的人必須顧及這些不同敘事的「存在」,當成新的「經驗證據」。

    回覆刪除
  12. 黃頌竹:

    所以他們應該是學術活動的對象,而不是學術活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