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re節錄了幾段羅素關於哲學的價值的意見。
我對那些段落的理解︰哲學能夠讓人心靈提昇(滿足、充實,whatever),那些認為哲學沒有價值的人,是因為他們只注重物質,不瞭解心靈的價值。
沒有人否認哲學能夠為喜歡哲學的人帶來心靈上的滿足,就像沒有人否認線上遊戲能夠讓喜歡線上遊戲的人帶來心靈上的滿足一樣。一個人決定做些什麼事情來打發時間,純粹是他自己的事情(除非這人剛好是漢尼拔萊克特),一點也不需要辯護。真正的問題在於,如果哲學只能為那些喜歡哲學的人帶來心靈上的滿足,他們作為唯一的受益者,應該獨力支撐哲學產業才對,憑甚麼要其他人一起繳稅養活哲學家?政府並不會因為鋼彈能為阿宅帶來快樂,就減免關稅,不是嗎?
1.「其他人一起繳稅養活哲學家」的「哲學家」是指大學教授嗎?XD
回覆刪除2.羅素認為:哲學的目的是知識──可以帶給科學統一和系統性的知識。哲學哲識一旦變得確定,就會變成其他學科的知識,例如以前哲學研究天體,現在這些學問成了天文學;以前的自然哲學,成了現在的物理學。(P.90)我想這可能可以作為羅素相信其他人該繳稅養活哲學家的原因,如果羅素也相信其他人該繳稅養活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心理學家。
score︰
回覆刪除我沒有什麼理據,不過我相信你說的現象應該只發生在科學尚未發達,有許多學科暫時還沒找到研究方法的時代。
人們區別學科,往往是依照研究時的行動(方法、道具、研究地點、材料)。想像在那個很多學科都還沒有嚴謹研究方法,人們只能空想推論的時代,對於物理、天文、倫理學有興趣的人做的事情幾乎一模一樣,於是大家都把他們叫做哲學家。當前兩者發展出自己的可靠方法,大學校方發現這些人不能在繼續待在同一個系所,因為他們需要的道具和研究環境都不一樣,能博得的預算也不相同,於是就把他們分開。
換句話說,哲學是學問之母這件事情只是一種錯覺。並非所有學科都衍生自哲學,而是對於所有其它學科研究的問題而言,關注這些問題的第一批人做的事情,基於技術的限制,恰巧和哲學家的工作看起來很像而已。
然而,就算哲學真的是學問之母,就算哲學哲識一旦變得確定,就會變成其他學科的知識,我也不覺得那些支持對於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心理學家做補助的人,也應該支持對於哲學家的補助。原因很簡單,他們區別補助的判準並不是一個知識是生產自哪個獨立學科,而是一個學科生產的知識有沒有社會價值(實用的價值,可以滿足社會上的人的需求的價值,換句話說,自由市場裡有這種價值的東西就可以換到錢)。如果就今天看來形上學試圖回答的問題無法產生社會價值,那麼,就算形上學家某天找到了無懈可擊的形上學方法論,並且依此找到了很多形上學真理,這些真理也不會有社會價值(例如說,就算我知道同一性的四維論為真,我能用這個知識來幹嘛?)。
那哲學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回覆刪除一些不切實際的哲學問題與解答,能在未來有天那些問題變得相當實際的時候派上用場。例如: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