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2011

#11


哲學系轉學考,請不要信任補習班提供的試題解答

因為目前看到的都很爛。

最近有人寄信給Joe、安萍和我詢問轉學考事宜。其中有些同學買了補習班的歷屆邏輯試題解答,自己回家算了算覺得幾個地方怪怪的,Joe看了之後發現是解答出錯。事實上,該解答不但有錯誤,還不完整,該出現答案的地方偶爾會出現「不好意思,這一題解答作者也不會」。

我猜想補習班應該是僱用學生解題,但沒有能力判斷找來的人的程度。希望計畫考轉學考的人多留意,不要花錢傷身。

事實上,我認為哲學系應該自己提供自己系上過去轉學考的解答,協助有意願報考的學生使用正確的方式練習和準備,減少運氣成份,這樣才能提昇報名率和考試的篩選力。Joe那邊有他自己做的100年台大轉學考邏輯解答,大家可以參考。我猜想Joe應該會繼續做其它題目,並且發佈解答,這篇文章會持續更新。

7.22.2011

蛋糕蛋糕哲學雞#8 快樂機器和懷疑論

這裡的懷疑論者指的是外在世界的懷疑論者,他們主張我們不知道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更不曉得外在世界是否是我們的感官告訴我們的那樣。這種懷疑論者最常使用的理據,是類似「我們無法排除這樣的可能性:我們其實是活在駭客任務那樣的母體世界中」這樣。

外在世界的懷疑論者認為我們永遠不可能確認外在世界的存在和內容,然而,我們是否可以說︰既然如此,進入能帶給自己快樂的經驗機器,對他們來說沒什麼損失?

7.19.2011

蛋糕蛋糕哲學雞#7 思想實驗與腦補

如巴吉尼所說,思想實驗是排除情境的雜質,汲取我們對於概念內容的乾淨直覺的方法。然而,不管怎麼補充,一段文字都不可能完整交代思想實驗情境的全部設定。

哲學訓練以及對於哲學論題的熟悉,都使得哲學生比較容易「猜對」自己面前的思想實驗要討論的主題(甚至背後想要推的主張),進而體諒地自動腦補那些該有卻沒有的細節。但這樣的工作,對於不熟悉思想實驗,也不清楚說話的人想要討論什麼東西的人而言,就會比較困難。例如,對於上面提到的Nozick的經驗機器,可能就會有一些人擔心黑心廠商製造的機器沒有品質保證,自己進去之後可能下場悽慘。

然而,溝通是一種合作,我總是感謝那些在文章下面提出疑問的人,他們讓我更了解如何用哲學圈之外的人容易聽懂的方式說哲學話。

7.14.2011

恐龍法官與恐龍媒體

這一則「運將性侵日本妹 5萬交保」的新聞下面有一堆針對法官的怒罵,不外乎是怎麼可以拿了五萬就把強暴犯放掉云云。

「恐龍法官」引起的民氣最近越來越常見,這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這代表著人民還保有素樸的正義感,並且願意基於自己的正義感發聲。然而,具備正義感是一回事,基於正義感做出正確的行動是另一回事。最有正義感的人,也可能因為掌握錯誤的訊息,做出自己事實上不會認同的判斷。而人民基於道德感進行的行動,是民主社會監督公權力的最後一道防線,要是人民無法掌握正確的訊息並依其做出正確的選擇,即使政府亂來,我們也無法阻止。

不幸的是,人民對於公共事務的了解通常來自媒體,而媒體會為了自己的好處而操作訊息。這則新聞就是一個例子:仔細看內文,會發現嫌犯之所以交保而非定罪,是因為法官認為罪證不夠確鑿(update:我在這裡講的是錯的,詳見這篇留言),換句話說,計程車司機在法律上還沒成為強暴犯,當然無所謂對於強暴犯的懲罰。然而,在標題上媒體並沒有如實宣告「運將涉嫌性侵日本妹」,卻使用「運將性侵日本妹」這種違反事實到無法用簡約起見為自己開脫的句子。這個作法誤導民眾認為運將事實上就是強暴犯,也導致留言板上的謾罵和民氣的浪費。

媒體當然有可能認為法官的判斷是錯的:運將確實強暴了受害人。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媒體就應該負起舉證責任,說明為什麼法官是錯的(例如基於自己掌握的其它可靠證據)。除非媒體有證據反駁法官對於事實到底是如何的判斷,或至少支持自己的懷疑,否則他們對事實的描述就應該和法官一致。

在民主社會中,恰當的媒體可以增強人民監督政府的力量,協助人民理解那些對於自己的福祉來說重要的事實,並且客觀地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然而,可惜的是,市面上掌握人民注意力的,通常是恐龍媒體,和遲鈍的恐龍法官相反,牠們嗜血而且敏捷,並樂於將這樣的特長運用在自己利益的滿足上。

7.10.2011

有夢你會紅

今天一邊讀書一邊讓iTunes隨機播放,聽到吳宗憲的「有夢你會紅」,我想起國中的一件往事。

那是一個總是得在牆上柱子上張貼勵志語的時代,什麼成功是一啪的天才加上九九啪的努力,或者你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等等。幫班上佈置教室的我,也要選一些句子做成小海報貼著。我當時很喜歡吳宗憲,還買了他的專輯。於是,就選了這首歌的名字作為教室的四根柱子之一上的勵志語。

結果班導師不喜歡「有夢你會紅」。她的理由是它不符事實:人要成功,並不是有夢想就足夠。

我當時不服氣,但也沒有多做什麼掙扎,就把海報改了。現在想起來,我似乎可以有好理由跟她爭辯,因為大部分的勵志語,本來就都是假的。勵志語的目的,不是告訴你事實讓你上進:事實太過悽慘,會被勵志語影響而上進的人,要是了解了事實,反而可能開始自暴自棄。舉例來說:
勵志語:成功是1%的天才加上99%的努力。
事實:成功是40%的天才,加上50%的家產和10%的運氣。

勵志語:你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事實:你最大的敵人才不是自己,你算哪根葱啊?你最大的敵人是班上的王聰明,他的PR比你多50,老爸是議員,而且每個月都對中統一發票。
人需要自我感覺良好才有好日子過,這不是無端揣測,而是對於自我感覺良好效應的最佳解釋之一。因此,有鼓勵效果的陳述句大多是假的,這也是合理的結果。

當然,勵志語也不是越假越好,因為它至少得騙過那些需要勵志語的人,才能作為一個成功的思想病毒而散佈開來。勵志語不能扯得太過分,所以,成功的勵志語通常採用下列策略之一:
1. 以祈使句取代陳述句,例如「甘願做,歡喜受」。祈使句沒有真假,我叫你去「開門!」就算你沒有聽我的話,我的「開門!」也不會變成假的,因為它就只是一個請求或者命令,請求和命令都無所謂真假。

2. 以評價句取代陳述句,例如「心美,看什麼都順眼」。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價值的反實在論者(anti-realist),你會相信評價語句沒有真假。然而,就算你是個實在論者,相信它們有客觀的真假值,你也會承認,這樣的真假值在實務上非常難以觀察和驗證。

3. 用詞抽象模糊,例如「人有無限可能」。什麼是無限可能?我可以同意「要是我從大一就每天念10個小時的書,就能考進全美前30的哲學博士班」然而,這代表我在實務上「可能」考進全美前30的哲學博士班嗎?要是你把「可能」無限廉價化,可以竄改過去甚至物理定律,那麼什麼事情都有可能,每個人也自然都有無限可能。然而,要是你考慮事實:我大學有夠混、背單字也是有一天沒一天,那麼,談可能性的勵志小語就會變成喪志小語:我考得上國內博士班就偷笑了。
在這三種成功之道中,只有踏上第三條路的勵志語保持陳述句的身份。不過,雖然這類勵志語使用抽象模糊的字眼讓自己難以被否證,但要是你堅持質問「這句話到底是在講什麼?」它依然有可能像上面那樣在分析之後被除魅。然而,考察使用第三種策略的勵志語的實際運作情況,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這些假的勵志語實際上幾乎不會被糾正:
達屁:靠北,這次工數再沒過就要被二一了啦。
雞米:沒關係啦,人有無限可能啊,只要好好準備一個星期,一定會考好的啦。
丸尾:No no no,若你仔細考察達屁過去的工數出席率(0%)以及唸書念到一半被吸引去打電動的機率(100%),就會發現實際上他幾乎不可能哎唷喂呀(被打頭)
丸尾這種行為,通常會被說成是「不識相」或者「鑽牛角尖」。為了禮貌,就算是假話也不能反駁,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勵志語這麼流行。

雖然我寫到這裡都表現得像是個看不起勵志語的人,不過事實上我覺得使用勵志語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沒錯,很多勵志語都不符事實,而那些並非不符事實的勵志語之所以不是假的,則是因為它們根本不是陳述句。然而,這並不代表勵志語沒有用處、不能帶給人更好的生活。為真的信念本身沒有價值,有價值的是它們帶來的福祉。若一定程度上虛假的信念可以讓人更快樂、更容易成功,那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因此,若我們有理由減少使用勵志語,這並不會僅僅是因為勵志語讓我們相信一些虛假的事,而是因為勵志語因為有這樣的特性而減少了我們的福祉。

對我來說,勵志語和宗教、文學批評類似。它們鼓勵使用抽象、模糊的詞彙進行討論、對於追問「這他媽到底是在講什麼?」的意圖沒有善意。這種習慣可能導致不精確且沒有批判精神的思考方式,讓人對於錯誤的論證失去警覺心。這樣的結果可以有多糟,取決於一個人在生命中需要進行多少後果重大且需要考慮的因素龐雜的選擇。

7.08.2011

暑假哲學營取消

預計在今年(2011)八月底舉辦的營隊因為經費問題要取消了。雖然過去提供經費的單位還是樂意支持我們,但我太晚送企劃書,導致相關程序來不及完成。所以,我們在這個暑假將不會有獨立舉辦的哲學營。

美國小姐、演化論和數學

上個月環球小姐大會釋出了一段訪問影片,內容是51個美國小姐候選人對「你認為學校應該教演化論嗎?」這個問題的回應。這些回答總體而言滿智障的,在youtube上被砲轟,更有一群女生自己拍攝剪接了一段「學校應該教數學嗎?」的影片諷刺她們。

然後,我很高興得到后冠的Alyssa Campanella不但長得很可愛,也是訪問影片中表態支持演化論課程的兩人之一。

7.07.2011

蛋糕蛋糕哲學雞 #5

意義的觀念論(idealism of meaning)是類似洛克的內在論那種的意義理論。這種意義理論是建立在我們內省時的發現上:當我們自認為懂得一個字的意思時,通常我們是藉由將某種概念或想法和這個字連結,來了解這個字的意思。

雖然這個理論蘊含話語的意義仰賴說話者的想法,但這卻並不代表說話者的想法必然會被話語表達出來。所以,這個理論會不會有漫畫裡「當你想什麼,你說出來的話就有那種意思」的結果,是仰賴理論的其它細節。

基本上,我想應該不會有人笨到願意讓自己的理論有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