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2018

7/12 糕講堂|論友誼:血源詛咒、內哈瑪斯、亞里斯多德

內哈瑪斯(Alexander Nehamas)是普林斯頓的哲學教授,在《論友誼》這本精緻的小書裡,他說明為什麼他覺得亞里斯多德對友誼的分析有問題。我替這本書寫了一個書評,並且決定辦這場講座來跟大家聊聊。

在這個講座裡,我們會介紹亞里斯多德和內哈瑪斯對友誼的哲學看法,讓大家想想自己比較喜歡哪一個。並且,作為案例,也會介紹我在《血源詛咒》連線遊玩當中從我的朋友那邊學到什麼有趣的東西。

6.01.2018

6/15 糕講堂|情緒:察覺、理解與分析(已額滿)

《別因渴望你沒有的,糟蹋了你經擁有的》是披著勵志書皮的哲學書,作者皮戈里奇(Massimo Pigliucci)是紐約市立學院的哲學家。在這本書裡,皮戈里奇以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為中心,介紹斯多噶主義(Stoicism)。在眾多哲學派別當中,斯多噶特別重視生活和處事,強調往內認知自己的心靈狀態,往外認知自己的能力和控制範圍,以便活出明智的好日子。《別因渴望你沒有的》是難得對於人該怎麼過生活有具體指引的哲學書,皮戈里奇討論了許多不同境遇,說明斯多噶的洞見可以如何協助我們面對世界。

斯多噶主義重視自我認知,花大篇幅討論人該如何面對自身內部的各種狀態,包括情緒。

我們有很多詞可用來描述情緒:憤怒、悲傷、失落、沮喪、幸福、興奮、惆悵、徬徨、焦慮、惜春、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然而,這些情緒之間到底有哪些重要差別?在抒情之餘,我們有足夠準確的概念去理解情緒、應對情緒嗎?要好好處理情緒,不只需要修養,也需要理論。

陳佑竹是愛荷華大學的哲學碩士,專攻形式化哲學和心靈哲學。在這場講座裡,他會介紹他開發中的一個理論,這個理論用三個成份來分析情緒的性質:目標(Goal)、處境 (Circumstance)以及資源(Resource)。我們認為這個分析法不但可以回應一些哲學問題,還能協助人順利理解和應對自己的情緒。

一般人常認為情緒跟理性是對立的:情緒只會妨礙理智、情緒管理跟知識和講道理無關,只能夠透過放鬆身體、發洩壓力、或描述感受來進行。在這場講座裡,陳佑竹也會說明,為什麼這些常見的想法其實是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