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糕講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糕講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0.19.2023

11/4 糕講堂|思想實驗:方法、原理和應用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史丹佛設計學院:把好奇心化為點子的81個創意練習》作者是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執行長 Sarah Greenberg,介紹81個課堂上用來激發思考和討論的練習。

這81個練習有些自己在家就能做(像是對照片自問自答),有些需要幾個人(像是創造秘密握手)或是一群人(像是超嗨剪刀石頭布大賽),不過共通點是他們都能造成一些改變。

例如,有些練習是用來改變你的觀念或思考方式,讓你察覺自己的盲點、想事情更靈活;有些練習是用來建立大家共同的知識基礎,為後續的共學打底;有些練習是用來改變參與者的心理狀態,讓後續的討論更熱烈。

大塊文化把這本書做得很可愛,每個練習都有自己的主要色彩和風格,讀起來很舒服,每隔幾頁就會遇到特別的排版,不會乏味。 響應大塊這本有趣的書,我決定辦場糕講堂,聊聊哲學裡最有特色的「思考練習」:思想實驗。

科學家做實驗,哲學家也做,只是哲學家不真的準備材料和設備,而是在腦子裡建構具體的情境,並用邏輯和直覺推演。

(身為怕麻煩的人,不得不說這真的蠻方便的)

但思想實驗為什麼會work呢?如果不用準備設備和材料,光用大腦就行,那麼那些照著嚴謹的程序做科學實驗的人是笨蛋嗎?>

在這次糕講堂,我會說明思想實驗的結構和原則,也會介紹思想實驗和科學實驗的不同,以及它在應用上的限制。

如果你是哲學系學生,這堂課不會教你什麼新東西,就算你的老師在課堂上沒有像我這樣後設的去說明思想實驗的原理,我也相信你八成已經藉由足夠的實作領悟出來。

如果你沒有上過很多哲學課,只是大致聽過電車難題、桶中腦、我思故我在這類比較知名的思想實驗,這堂課可以讓你知道這些東西背後的共同結構,以及這些結構為什麼可以(以及什麼時候不能)生產出有說服力的結論。

活動資訊

糕講堂|思想實驗的哲學練習 ft.《史丹佛設計學院:把好奇心化為點子的81個創意練習》
時間:11/4 14:00-16:00
地點:鄭南榕基金會(台北市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11號3樓)
內容:演講和討論 辦理:本活動由哲學哲學雞蛋糕、大塊文化鄭南榕基金會合辦

在這個講座裡,我會:
+稍微介紹《史丹佛設計學院:把好奇心化為點子的81個創意練習》這本書
+介紹一些經典的和有趣的思想實驗
+說明思想實驗的基本方法、原理和應用

講者

朱家安|多年來面無表情地致力於哲學教育,雖然人稱「雞蛋糕腦闆」但其實不受兒童喜愛。著有簡單易懂的哲學書《哲學哲學雞蛋糕》、《画哲學》、同性婚姻爭論的論點分析書《護家盟不萌?》,以及大家都能上手的寫作書《作文超進化》。

*主辦單位保留修改或取消活動內容的權利*

報名

本活動網路報名,現場繳費,請填妥報名表並收到確認信,才算是完成報名喔!

你有兩種票可以選:

4.23.2023

課程|電玩哲學

《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即將在今年五月12號上市,我超期待!

為了好好玩這遊戲,我把五月的工作排開,並且在與點堂重開《電玩哲學》課程,課程網頁請點我

這次我選了 Edward Ross 的超讚電玩史《電玩遊戲進化史》(Gamish: A Graphic History of Gaming)當課本,並佐以電玩學者 Jesper Juul 和哲學家 C. Thi Nguyen 等人的看法,從哲學和設計切入,討論電玩裡的種種有趣議題,包括:

  • 初階概念分析:遊戲的定義是什麼?
  • 電玩的形上學:電玩究竟是什麼?做為軟體,遊戲軟體跟文書軟體有什麼不同?做為遊戲,電玩跟鬼抓人有什麼不同?
  • 自由意志:在刻意設計的電玩裡,自由遊玩如何可能?有何價值?
  • 電玩的倫理學:打個電玩也需要政治正確嗎?
  • 電玩的概念:後設、出戲、抵抗想像、開放世界,這些概念如何協助我們理解和體驗遊玩?
  • 當然,我也會安排其中一堂課,來討論《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的體驗和創新。

    這些課程安排在五和六月的週三晚上七到九點。目前課程已經開放報名,報名網頁請見這裡。下面是常見QA。

    Q|這是線上課程嗎?
    線上線下同步,可以實體參與也可以線上參與。照過去經驗,現場會有3-6位同學,線上會有十幾個。我會鼓勵現場的同學用手機同步使用線上會議室,所以主要的討論會發生在線上會議室的文字聊天室。

    Q|如果週三晚上沒空怎麼辦?
    我的課堂會有很多討論,如果不能即時參與會很可惜。但若你還是想參加,與點堂會幫所有同學準備課程錄影,可以事後觀看。文字聊天室的紀錄也會留存給同學閱讀。

    Q|我需要讀過課本《電玩遊戲進化史》嗎?
    不用。不過這本真的很讚,如果你感興趣,可以隨課購買並到與點堂領取。詳見課程報名網頁。

    Q|需要什麼哲學基礎?
    這門課不預設學員有哲學知識背景,我會準備好充分的說明。

    Q|需要什麼電玩基礎?
    你不用玩過很多電玩,我也沒有玩過很多。不過你至少需要玩過一些,才能聽懂課程討論在講什麼。而且我也希望你有自己喜歡的電玩或電玩類型,如此一來你會更容易進入討論並找到自己專注的議題。
    我自己是魂系玩家,並且會在五月花很多時間玩《王國之淚》。所以若你也在這方面有經驗和喜好,應該會更有共鳴。

    Q|講師看起來相當左,這是怎樣?
    跟ACG社群的平均立場相比我相當左。我相信大部分作品有歧視特定族群或物化女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對作品和ACG社群有害。我認為批評作品「過度政治正確」是缺乏藝術鑑賞能力的表現,並且相信國內社群對政治正確的仇恨讓他們更容易受到媒體操弄,也讓有深度的藝術討論更不容易進行。我會在「電玩的倫理學」那堂課說明我的看法。

    10.05.2022

    10/16 糕講堂|直男行為與政治哲學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政治學家大衛朗西曼(David Runciman)的政治思想史著作《政治哲學的12堂Podcast》好讀又實用,我掛名推薦。

    朗西曼將重要的政治思想置於恰當的脈絡,讓人快速了解它們的內容、彼此的關連,以及它們在現代為何依然重要。譯者是中研院陳禹仲老師,文字明確流暢。總之,CP值非常高的一本書。

    下面簡單介紹我看到的亮點,以及我為這本書規劃的講座。

    霍布斯之錨

    這本書原文書名是「Confronting Leviathan: A History of Ideas」,面對利維坦:觀念的歷史。作者以霍布斯的《利維坦》開頭,也把它當成錨點,去介紹另外11個他選定的思想家。

    這裡「當成錨點」不是修辭而已,朗西曼真的在書裡每一章都回頭拿霍布斯出來比較,說明現在介紹的這位跟霍布斯的相同和差異,以及和過去提過的相關思想家差別在哪。

    我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寫法的哲學史,不但有趣,也讓論點刻畫更加具體。有時候你要說明一個東西是什麼,你必須說明它不是什麼。

    例如在第三章〈班傑明‧康斯坦論自由〉裡,藉由互相比較,朗西曼把康斯坦重視的自由和霍布斯架構能夠提供的自由區分清楚,並說明為什麼即使霍布斯已經被許多人視為自由主義先驅,但霍布斯的自由對康斯坦來說依然不夠自由。

    你想要怎樣的國家?

    這些思想上的差異,很大部分源自思想家當下的需求。霍布斯面對的問題和康斯坦不一樣,所以重視的思想成分也不同。《政治哲學的12堂Podcast》談這些思想家「想要怎樣的國家」,並且附上背景條件讓你可以理解這些想望,並且評估自己有多大程度用得上。

    我過去一直把政治哲學視為學術議題:怎樣的國家設計,在合理性上最有可能成功受到辯護?這是很抽象的智性謎題,涉及直覺、定義和論證。在「玩」這些哲學思想遊戲的時候,我很少意識到這其實也是我們要做的選擇。

    而對於歷史上的思想家來說,這就是他們實際上做的選擇。他們處理當下自己在社會面對的問題,而不是某個期刊論戰,他們分析眼前困境,建立論證,賭上更好的未來去倡議。朗西曼把這些要命的關懷攤開來,讓你一邊讀馬克思(ch.5 論革命)和甘地(ch.6 論自治),一邊感受這些問題對他們來說是多沉重和嚴肅。

    女性

    這本書另一少見之處,是在12位思想家當中選了三位女性:

    ch.2 沃斯通克拉夫(Mary Wollstonecraft)論性別政治
    ch.9 鄂蘭(Hannah Arendt)論行動
    ch.11 麥金農(Catharine MacKinnon)論性別壓迫

    假設正義是政治哲學要處理的最重要問題,我們都知道有些正義問題只有你是弱勢的時候才看得出來。換句話說,雖然歷史上的政治哲學思想家多半是有身份地位的白人男性,但他們也因此在正義問題上差不多是半盲,看不見奴隸、受殖民者、少數族群和女性身陷的不義處境。

    朗西曼刻意彌補這一點,除了上述三位女性思想家,他也選了甘地和黑人思想家法農(ch.10 論暴力)。順著作者的敏銳,我安排了一場糕講堂來搭配這本書:

    活動資訊

    糕講堂|直男行為與政治哲學 ft.《政治哲學的12堂podcast》
    時間:10/16 19:00-21:00
    地點:你可以線上參與,也可以到與點堂(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8巷15號1樓)
    內容:演講和討論。
    辦理:本活動由哲學哲學雞蛋糕、臺灣商務印書館與點堂合辦

    在這個講座裡,我會:
    +稍微介紹《政治哲學的12堂podcast》這本書
    +以及上述三位思想家
    +討論「直男行為研究社」引發的當代爭論,以及我們可以怎麼從政治哲學來思考這些問題

    講者

    朱家安|多年來面無表情地致力於哲學教育,雖然人稱「雞蛋糕腦闆」但其實不受兒童喜愛。著有簡單易懂的哲學書《哲學哲學雞蛋糕》、《画哲學》、同性婚姻爭論的論點分析書《護家盟不萌?》,以及大家都能上手的寫作書《作文超進化》。

    *主辦單位保留修改或取消活動內容的權利*

    報名

    本活動線上票250元,實體票350元,請到與點堂官網報名和繳費

    8.08.2022

    8/20 糕講堂|什麼是自我?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寶鼎新書《失控的匿名正義》出自《每日新聞》採訪團隊之手,記錄了日本幾件網路霸凌導致悲劇事件的始末,他們訪問受到霸凌的人、被迫成為公眾人物並受到霸凌的人,也訪問參與網路霸凌的人,並試圖找出解決方案。如果你對下面這些問題感興趣,這本書提供很具體的日本經驗,也整理得很好:

    • 網路公審和霸凌,實際造成了哪些傷害?
    • 會參與網路公審和霸凌的人,大致是哪種人?
    • 什麼樣的網路環境容易「生出」公審和霸凌?
    • 上述行為的受害人,跟一般犯罪的受害人有什麼不同,以致於特別難以尋求幫助?
    • 有哪些法規可望舒緩這些問題?
    • 有哪些網路設計可望舒緩這些問題?
    • 說到底,我們人類真的如此糟,只要放任我們說話我們就會去傷害別人嗎?

    網路公審和霸凌造成的傷害,需要跨領域才能解決,光靠哲學大概無法獨立取得什麼進展。但跟著上面最後一個提問,我決定辦一場糕講堂來討論這個我很久以前就感興趣的問題:

    Q|網路酸民是我們的本性嗎?網路上的你是真正的你嗎?什麼是我們真正的自我?

    12.14.2020

    1/16 糕講堂|六個好用的思考技巧 X《斜槓思考》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斜槓思考》是美國幽默作家亞當斯(Scott Adams)的新作,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從國小就開始看亞當斯的呆伯特(Dilbert)漫畫,超級喜歡,這次很快跟時報出版談了合作,來介紹這本書。

    在《斜槓思考》裡,亞當斯談如何避免低效率的思考,訣竅在於注意各種不好的案例並且避開。亞當斯長期用blog、推特和直播參與公共討論,這讓他在《斜槓思考》裡舉的案例和歸納出來的建議都很實際,像是:

    • 舉證責任:要求人證明事情沒發生不合理,你不可能證明川普沒在替俄羅斯做事,所以舉證責任應該是反過來。
    • 舉例說明:如果某個想法、策略、方案有問題,一定有辦法舉例說明,反過來說,無法舉例卻堅持會有問題的人的意見可以先忽略。
    • 替代方案:某個方案有問題╱成本很高╱會導致傷害,不代表那個方案不該實施,要看其他方案有沒有更好。

    《斜槓思考》腦闆跟先前介紹的《故事經濟學》都是在談後設的思考。《故事經濟學》教你思考別人的思考,注意故事散佈的模式;《斜槓思考》教你思考自己的思考,注意自己習慣決策的模式。

    這次糕講堂,我們綜合《斜槓思考》的內容和腦闆的筆戰經驗,精選出六個好用的思考技巧,在課程裡跟大家分享,希望能讓大家都變成更有戰力,不是,更會思考的人 : )

    12.04.2020

    12/26 糕講堂|我如何從右派變成左派 X《善良的歧視主義者》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你好,我是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如之前在臉書上的介紹,《善良的歧視主義者》是我這幾年看過最棒的歧視議題入門書,結構全面,說明清晰,入門該知道的概念裡面都有。在這次糕講堂,順著書裡介紹的各種概念,我想分享我是怎麼從右派變成左派。

    在高中和大學階段,我的立場接近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ism),注重自由和言論自由,認為政府最好只需要維持秩序和溫飽,讓人們發揮自由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當時我支持死刑反對文言文必修質疑動物權,並且認為歧視言論只是沒禮貌的言論,沒什麼大不了的。

    到了今天,這些立場有的保留下來,有的已經改變,以常見的政治立場分類,我跟十年前一樣不保守,但比十年前「左」很多。在這場糕講堂裡,我會說明自己前後立場的差異,並試圖探索改變的原因。

    我還在準備講座內容,不過我預想屆時應該會:

    • 說明我的前後兩種立場可以如何在政治哲學上分類,並佐以海德特(Jonathan Haidt)對自由╱保守派的分析。
    • 試圖說明讓我改變立場的主要理由,並佐以《善良的歧視主義者》當中介紹的一些概念,例如「特權」、「刻板印象威脅」。
    • 分享這種立場轉變讓我學到的一些事情。

    最後,在這次糕講堂,如果參加者願意,我也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立場改變和政治啟蒙的經驗。

    11.20.2020

    12/5 糕講堂|物化的七種樣貌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色情就是不行!」這種想法真的不行》這本書以西方為主,介紹人類管制管制色情的歷史和龐雜因素,了解這些因素,你就會知道「管制色情」就像其他很多價值觀禁忌一樣只是一種工具,往往是用來實現其他目的。像是中世紀歐洲,淫亂對中下階級來說不是問題,只在上流階級是問題,因為只有上流階級的財產多到讓人有理由避免「血統混亂」造成的繼承紛爭。

    書裡還有很多其他案例,讀過這些案例,就會知道要判斷色情禁制是否合理,得要往前追,去比較背後目的和人類自由,並思考替代方案。如果你對色情暴力、言論自由、創作分級等當代議題感興趣,書裡有很多可以對照的例子跟想法。

    這次糕講堂,我們想來談談「物化」。怎樣算是物化女性?只要是色情的展現,都難免物化嗎?我們也有可能物化男性嗎?如果物化就是「把人當工具」,為什麼請人來修水電不算是物化水電工?

    在這門課裡,我們會介紹當代哲學家納思邦(Martha Nussbaum)對物化的七種分析。大致上納思邦認為物化是多義概念,我們必須掌握此概念可能對應的各種意思,才能準確評估物化現象和討論物化。藉由這次課程,我們希望能提供大家一套有用的工具,來理解書中關於色情表現如何對女性造成傷害的討論,並對書中案例做出自己的判斷。

    11.24.2019

    12/6 糕講堂|歐陸哲學為什麼這麼難?現代性與偽理性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有別於這裡常出現的分析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傳統,歐陸哲學(continental philosophy)時常被覺得誨澀模糊,難以親近。紀金慶是專攻歐陸哲學的政大哲學博士,同時也是有經驗的哲學講師,在這次講座裡,他要挑戰用一個半小時來讓大家掌握聚焦於「現代性」的歐陸哲學爭論。

    在歐陸哲學上,「現代性」(Modernity)本質上區分了我們的世界和傳統世界。理解「現代性」,我們就知道當代歐陸哲學如何看世界、從中看出什麼問題,以及當代哲學的各種思潮——現象學、存在主義、批判理論與後現代主義等等——如何回應這些問題。

    紀金慶在今年出版《偽理性》一書,彙整當代歐陸對「現代性」的思考、批判,和解決方案。在這場糕講堂裡,除了分享《偽理性》整理的主要論點,紀金慶也想談談幾個他覺得相當重要的生活議題:

    我們能接受歐陸哲學家對於現代世界的診斷嗎?
    為什麼歐陸哲學的表述需要如此誨澀?
    歐陸哲學家提出來的各種解決方案,有幾分可行?
    在現代世界中,我們失去什麼?得到什麼?如何衡量其中的利弊得失?未來我們將何去何從?

    10.18.2019

    11/8 糕講堂|動物的存在與虛無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人能對動物做什麼?能虐待嗎?能吃嗎?能好好相處嗎?這些問題對一般人來說重要,對哲學家來說也重要。哲學家討論動物是否跟人一樣有道德地位(moral status),受到道德保障,以及如果有的話,多大程度有。這些問題困難,因為它們不只是道德哲學問題,還是形上學問題,涉及動物跟人有無不同,以及如果有的話,哪些方面不同。

    《動物的存在與虛無》不直接討論關於動物的道德問題,但從科學方面為關於動物的形上學問題提供了重要探究基礎:動物有語言嗎?思考嗎?多大程度?人要跟動物相處,有哪些可行方案?對於喜歡動物、喜歡利用動物、喜歡吃動物的人來說,這些事情重要,因為就算我們很清楚自己的道德觀長怎樣,依然可能需要這些知識,才能知道哪些行為有違自己的道德觀。雞蛋糕腦闆朱家安非常喜歡這本書,替它寫了推薦序介紹自己家裡的各種動物

    在這場糕講堂裡,朱家安不重述書中內容,而是要補充一些來自道德哲學的觀點,讓對於動物有所了解了解的我們,能套用哲學家研究的成果,來進一步思考自己在道德上的各種選項:

    怎樣的東西才該有道德地位?
    如果人跟動物都有道德地位,該像保護人一樣保護動物嗎
    有些東西,我們很難說它有道德地位,像是消防栓。這代表我們可以恣意破壞嗎?
    如果消防栓不行,那路邊的野草呢?

    9.06.2019

    9/26 糕講堂@台南|《反民主》知識菁英制的論證和反思

    人人都該有投票權,過去黑人和女人不能投票,那是因為過去我們錯了。在現代,這種「全民民主」理所當然到你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然而,在《反民主》裡,哲學家布倫南(Jason Brennan)主張這種看法才是錯的,而且它會讓民主更糟。你有理由看看布倫南的說法,因為如果他是對的,我們麻煩就大了。

    布倫南主張「知識菁英制」,認為應該用其他東西取代全民民主。這個極端看法在台灣已經有許多討論: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導讀《反民主》
    劉維人(自由譯者):《反民主》譯後記
    陳方隅(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反民主》書評:民主價值的練習題
    謝世民(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取消你的投票權,能換來更好的社會嗎?──評布倫南的《反民主》

    在這場講座裡,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會介紹布倫南的主要論證,以及他提到的各種替代方案(當中有些真的滿有創意的),並以此出發,歡迎大家討論民主的各種問題。

    8.02.2019

    8/30 糕講堂|《另類時空圖書館》假設你有哥哥, 他會喜歡吃草莓嗎?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王一奇老師是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他講話非常的白爛和機車,但在外人面前不會表現出來。王老師在《另類時空圖書館》裡介紹了他的因果關係理論,用來回應關於「假設性思考」的種種難題。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有挑戰性。

    假設性思考討論「在某個特定情況下,結果會怎樣」,有些人認為,人類有別於動物之處,就在於人會進行假設性思考,因此有辦法歸納過去、預測未來、理性選擇應對策略。當政治人物面對刁鑽提問時回應「我不回答假設性問題」,此回應也一定來自「這樣回應比較好,還是其他回應比較好?」的思慮。

    假設性思考散見於生活,假設性思考的能力深根人心,但對於人類是如何進行假設性思考,我們並不清楚。最好的證據就是,有時候假設性思考會導出奇怪的結論,而且我們很難判斷到底是哪裡出錯。例如下面這個。

    富翁被殺了,已知兇手在三個人之間:外勤人員司機和園丁,以及內務人員管家。

    基於邏輯,警長推論出:假設富翁是外勤人員殺的,那麼如果不是司機殺的,就是園丁殺的。

    出現了關鍵證據,顯示富翁是司機殺的。

    雖然沒什麼意義,不過根據以上推論,警長似乎可以得到一個假設性的結論:因為司機是外勤人員,所以,如果富翁不是司機殺的,就是園丁殺的。

    這個結果很奇怪,因為縱使有關鍵證據支持司機是兇手,但這不代表說,若司機不是兇手,那兇手會是園丁而非管家。

    以上是假設性思考令人困惑的一個案例,在這次糕講堂裡,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會順著王一奇老師《另類時空圖書館》的脈絡,介紹幾個經典的奇怪案例,並說明一些哲學上的分析和解決方案,主要希望讓大家能體會假設性思考難題和哲學討論的有趣之處。

    8.01.2019

    8/16 糕講堂|《再思考》為何打筆戰令人痛苦?

    網路興起後,多元民主社會的公民更顯痛苦,我們到處碰到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嘗試溝通並失敗。我們可以互相封鎖,但這可能加劇過濾泡泡和團體極化,有摧毀民主的危險。

    《再思考》是哲學家西諾阿姆斯壯(Walter Sinnott-Armstrong)的新作,在這本書裡,他從哲學和批判思考觀點,提出和立場不同的人理性溝通的完整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就連如此功能性的書籍,都在最前面花了四分之一的篇幅,提醒我們說,人自然而然會有的討論心態和自尊,會如何妨礙溝通。

    上一次糕講堂,伴著日本哲學家戶田山和久的《論文教室》,我們介紹批判思考的基本精神和教學方案。這次糕講堂,順著西諾阿姆斯壯對人性的顧慮,我們要來談談,你我心中有哪些我們難以阻止的認知機制,正在妨礙我們成為能理性討論的人。

    打筆戰令人痛苦,因為我們並不是被設計來和反對者理性溝通的。了解這些心理機制後,我們可望在將來更能接受自己面對不同意見時的各種情緒,進而理解不同意見。

    7.18.2019

    8/2 糕講堂|《論文教室》批判思考怎麼教?

    這兩年,國中高中大考紛紛開始重視批判思考和論說文寫作。在這個時候,游擊文化引進日本哲學家戶田山和久的《論文教室》,大家可以說是賺到了。

    在中文世界,《論文教室》是少數非常完整的論文寫作教學,兼具幽默與實用,從搖籃到墳墓一手包辦。論文能力不單單只能用來寫論文,書裡的許多概念和技術都可以直接用在報告、演講和各種吵架上面。換句話說,你不需要有「論文任務」在身,才得看這本書。對於任何想要把事情想得更清楚、表達得更清楚的人,以及想要閱讀好笑對話的人來說,這本書應該都能滿足需求。

    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長期撰寫批判思考文章,也支援國高中論說文寫作相關的教師研習課程,並幫《論文教室》寫了一篇書評。批判思考是論說文寫作的基礎能力,在這次講座,朱家安要分享自己五年來是如何逐步改進批判思考課程,並以此介紹練習批判思考和論述的有效方法。我們希望這個課程能協助學生了解如何鍛鍊自己的批判思考和寫作能力、協助老師掌握批判思考教學的訣竅。

    7.05.2019

    7/19 糕講堂|男性說教和知識不正義

    「男性說教」源自英文「mansplain」,一般的用法是指人(通常是男性)對別人(通常是女性)進行不必要的說教。男性說教廣為流傳的經典案例,是2008年某個宴會男主人跟一個女人說明某本書有多重要,一定要去看,旁邊的人不斷提醒他說,書籍作者就在他面前,男主人花了好一陣子才意識到(尷尬)。

    同樣發生在2008的另一件重要事情,是哲學家弗利克(Miranda Fricker)出版了《知識的不正義》。在這本書裡,弗利克分析刻板印象和身分偏見如何讓我們高估或低估別人在智識上的可信度(credibility)。

    這兩個東西顯然可以湊在一起談,因為在恰當的詮釋底下,我們好像可以說,男性說教會出現,就是因為說教者高估了自己的智識、低估了對方的智識。從這個推測出發,朱家安建立了一個對於男性說教的三重分析,認為男性說教的成立,通常伴隨三個條件。在這個講座裡,朱家安會引用弗利克在知識不正義上的洞見,說明他的分析,以及這些分析可以怎樣用來辨認男性說教和其他說教,並且說明為什麼說教有實務和道德問題。

    6.22.2019

    7/5 糕講堂|AI倫理學

    科技發展帶來許多便利,然而,伴隨而來的挑戰,是不斷推陳出新的倫理道德問題。《打開演算法黑箱》是英國數學家弗萊(Hannah Fry)的新作,在這本書裡,弗萊介紹演算法和AI進展帶來的新隱憂,並試圖論證一個對人類來說稍微樂觀的結果。

    當AI在人類社會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後,我們面臨一個問題是:當AI犯錯,誰要負責?AI能被究責嗎?還是說,可究責對象另有其人?是AI使用者嗎?但如果使用者本身並沒有犯錯呢?面對AI取代人類作業,我們就不可能避開這些「責任歸屬」問題,它們自然也在《打開演算法黑箱》討論之列。

    張智皓是中正大學哲學所的博士生,簡單哲學實驗室資深講師,也是《打開演算法黑箱》的推薦人之一。他目前協助科技部「人工智慧倫理學計畫」,這個計畫試圖藉由大規模問卷調查,掌握大眾對於自駕車道德抉擇的看法。

    在這場講座,張智皓將以自駕車為例,談談哲學家如何看AI未來,以及如何討論跟AI有關的責任歸屬問題。

    5.17.2019

    5/31 糕講堂|效益主義倫理學

    如同其他學者,哲學家很少參與社會。(我完全可以理解,如果不管教學評鑑結果多差都不會影響我的終身職,我也不會想要參與社會)在這意義上,彼得 ‧ 辛格(Peter Singer)是異類。辛格從高中開始參加社會運動,後來成為當今存活的最有名的哲學家之一,被瑞士智庫GDI列為全球前三大思想家,被《時代雜誌》列為百大影響力人物之後,辛格還是不吝於投入各種社會議題論爭。

    《真實世界的倫理課》是辛格的社會評論集,從一篇篇短文,你可以看出辛格如何熟練運用論證,來清楚說明他自己的看法,讓人就算不同意,至少可以理解。(如果你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問問自己:你覺得自己理解女性主義者、動保人士、護家盟和支持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人嗎?)

    我很喜歡《真實世界的倫理課》,它不但是論說文典範,也是哲學家的入室典範。我替它寫了一篇推薦文章,並且決定辦個講座來介紹辛格的道德哲學。

    辛格是現代最有名的效益主義者,效益主義者大致上認為道德正確的行為就是能讓結果效益最大化的行為。在這場糕講堂裡,我會介紹效益主義的基本想法、爭議,以及可以拼湊出各種效益主義的概念零件。效益主義是辛格道德哲學思想的核心,也是《真實世界的倫理課》當中許多論點的動機來源。這門糕講堂,能讓你理解效益主義這個主流價值哲學流派,也可以讓你閱讀《真實世界的倫理課》更加順利,獲得更多啟發。

    4.19.2019

    5/3 糕講堂|天下定義武道會

    巴吉尼(Julian Baggini)是我最喜歡的哲學作家,他的每一本書我們都無條件推薦。

    今年麥田重版了巴吉尼和佛索(Peter Fosl)合寫的《哲學家的工具箱》。這本書的舊版早在2010就被我列入推薦書單,實在沒理由不來辦個講座介紹。

    《哲學家的工具箱》是明確清楚的工具手冊,書裡分門別類介紹了約80個常見的哲學概念,對哲學新手和剛進哲學系的學生很有幫助,對於想借哲學來幫助自己思考的人來說,也很好用。

    雖然不是全部,但哲學思考的許多部分跟「探索定義」有關。思考定義常常涉及抽象繁瑣的程序,對一般人來說不有趣甚至鑽牛角尖。然而,在這場講座裡,我們想協助你成為有基礎技能和知識去欣賞這類思考的人。我們會介紹哲學家發想定義、檢驗定義的方法,搭配《哲學家的工具箱》裡介紹的一些好用概念,並且真的丟幾個概念出來讓大家「實戰」,發想自己的定義,並互相傷害。

    2.01.2019

    2/15 糕講堂|神的哲學論證

    「上帝存在嗎?」是宗教哲學(philosophy of religion)最主要的問題。哲學家對上帝感興趣,除了因為當代一神教的影響力,也因為「上帝」這個概念根本是開外掛:全知、全能、全善,加上永存不滅。哲學家很好奇,如此威能的上帝在邏輯上能否存在?在現實上呢?我們能跟這種存在建立怎樣的關係?

    《漫畫哲學之河》以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力特為主角,穿越時空跟歷史上的哲學家們討論問題。身為入門的哲學漫畫,你不能期待它像教科書那樣深入,然而這本書輕鬆而不扭曲,成功帶出一些哲學問題的有趣之處,以及哲學家之間的攻防。以難度來說,應該國中以上就能夠享受書中樂趣。

    關於上帝的討論,在《漫畫哲學之河》裡也有一席之地。在這個講座裡,我們會延伸介紹書中內容,介紹阿奎那、笛卡兒、康德和帕利。這四個人站在一起,剛好湊成關於上帝存在的四種具代表性論證。這次,我們會介紹「上帝存在」是個怎樣的問題,說明哲學家們的論證,並指出論證當中的巧思和有趣之處,讓大家一起思考和討論。

    10.20.2018

    11/2 糕講堂|天下定義武道會

    在雅典街頭,有些人討厭蘇格拉底,因為他會纏著你問怪問題:什麼是勇敢?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好?蘇格拉底纏著你,直到你承認自己無知,而且還覺得自己幫了你大忙,這種人不處死,無法理解還有誰值得處死。

    以哲學角度,蘇格拉底是在追問概念的定義。背後想法很單純: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概念的定義,那你怎麼能說你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是嗎?)習慣追問定義的蘇格拉底不受歡迎,現代的哲學系學生則早早學到不要跟一臉沒興趣的朋友聊這些有的沒的。

    《如果你遇見我朋友蘇格拉底》這本書由商周出版,是蘇格拉底古早對話的現代諧仿。作者假想現代紐約有個擁有蘇格拉底的好奇、準確和勇氣的人,在書裡推演他會如何跟他的許多有耐心的朋友討論哲學。如果你覺得討論定義有趣,但又覺得古希臘人的討論很過時,那《如果你遇見我朋友蘇格拉底》或許能帶給你好的思考體驗。

    思考定義常常涉及抽象繁瑣的程序,對一般人來說不有趣甚至鑽牛角尖。然而,在這場講座裡,我們想協助你成為有基礎技能和知識去欣賞這類思考的人。我們會介紹哲學家發想定義、檢驗定義的方法,並且真的丟幾個概念出來讓大家「實戰」,發想自己的定義,並互相傷害。

    8.16.2018

    8/30 糕講堂|反民主:知識菁英制的論證和反思(已額滿)

    人人都該有投票權,過去黑人和女人不能投票,那是因為過去我們錯了。在現代,這種「全民民主」理所當然到你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然而,在《反民主》裡,哲學家布倫南(Jason Brennan)主張這種看法才是錯的,而且它會讓民主更糟。你有理由看看布倫南的說法,因為如果他是對的,我們麻煩就大了。

    布倫南主張「知識菁英制」,認為應該用其他東西取代全民民主。這個極端看法在台灣已經有許多討論: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導讀《反民主》
    劉維人(自由譯者):《反民主》譯後記
    陳方隅(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反民主》書評:民主價值的練習題
    謝世民(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取消你的投票權,能換來更好的社會嗎?──評布倫南的《反民主》

    在這場講座裡,我會介紹布倫南的主要論證,以及他提到的各種替代方案(當中有些真的滿有創意的),並以此出發,歡迎大家討論民主的各種問題。

    最後,《反民主》的譯者劉維人非常認真,在書出版前就跟我針對書裡內容多有討論。這場講座他也會來現場與談,提供一些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