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2018

12/7 糕講堂|愛麗絲和可能世界

這次糕講堂,我們邀請中正哲學的博士候選人黃頌竹來談談《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哲學課》這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很可愛,但是內容是非常宅的語言哲學,討論哲學家對語言現象的各種精細區分和論證。在這個講座裡,黃頌竹會以「可能世界」這個概念為例,聊聊哲學家是怎麼發明概念,來說明語言的使用。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像這樣一句日常生活裡會聽到的話,要判斷它的真假並不難,我們只要去確認說這句話的人,他的家門前是否有小河,後面是否有山坡,只要他家門前確實有小河,後面也確實有山坡,這句話就是真的。換言之,「直述句」的真假決定於這個世界長什麼樣子。

但在日常生活裡有真假值的語句並不只有直述句而已,比如說「當初考大學時我可能不是考上哲學系而是英文系」這樣一句話,實際上我已經從哲學系畢業,這些已經發生過的事當然沒有辦法改變了,但大部分的人還是會同意上述那句話是真的:我的確可能不是考上哲學系而是英文系。換句話說,有些語句的真假,不能單單看世界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那我們如何判斷這類語句的真假呢?

「可能世界」就是哲學家在分析這類語句的語意和真假時利用的概念工具,之所以「當初考大學時我可能不是考上哲學系而是英文系」為真,不是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現實世界,而是因為「至少在一個可能世界中,我考大學時考上了英文系而非哲學系」。順著這個分析,我們也可以理解「必然」的語意為「在所有可能世界都是如此」,畢竟「必然如何」就是「不可能不如何」。

用可能世界來分析「可能性」和「必然性」確實十分便利,但我們卻不得不面臨一個根本的問題:可能世界是什麼?以及由此而衍生出來的更多問題,諸如可能世界存在嗎?可能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係是什麼?本此講題就是要介紹哲學家們在這些問題上的爭論。

11.10.2018

11/23 糕講堂|反同的慾望

台灣會有同性婚姻和性平教育爭議,某意義上並不是因為有些人對同性有慾望,而是因為有些人對其他人有慾望:他們希望其他人不要過特定生活(不要肛交,例如說),即便這些生活其實沒有礙到別人。

反同者的慾望,背後常見的基礎是噁心感:男男接觸令人噁心、肛交令人噁心、「肌肉娘娘腔」令人噁心。在《從噁心到同理》裡,哲學家納思邦(Martha Nussbaum)試圖分析這種噁心感的來源和作用,並提出解決方案:用同理政治取代噁心政治。

噁心感是一種情感反應,對於特定情感反應能否合理支持政治主張,哲學雞蛋糕腦闆曾經以「復仇心」為例寫過文章討論。在這場講座裡,我們會介紹納思邦對噁心感的看法,並說明為什麼反同人士的各種慾望無法為他們支持的政策提供合理性。

10.20.2018

11/2 糕講堂|天下定義武道會

在雅典街頭,有些人討厭蘇格拉底,因為他會纏著你問怪問題:什麼是勇敢?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好?蘇格拉底纏著你,直到你承認自己無知,而且還覺得自己幫了你大忙,這種人不處死,無法理解還有誰值得處死。

以哲學角度,蘇格拉底是在追問概念的定義。背後想法很單純: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概念的定義,那你怎麼能說你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是嗎?)習慣追問定義的蘇格拉底不受歡迎,現代的哲學系學生則早早學到不要跟一臉沒興趣的朋友聊這些有的沒的。

《如果你遇見我朋友蘇格拉底》這本書由商周出版,是蘇格拉底古早對話的現代諧仿。作者假想現代紐約有個擁有蘇格拉底的好奇、準確和勇氣的人,在書裡推演他會如何跟他的許多有耐心的朋友討論哲學。如果你覺得討論定義有趣,但又覺得古希臘人的討論很過時,那《如果你遇見我朋友蘇格拉底》或許能帶給你好的思考體驗。

思考定義常常涉及抽象繁瑣的程序,對一般人來說不有趣甚至鑽牛角尖。然而,在這場講座裡,我們想協助你成為有基礎技能和知識去欣賞這類思考的人。我們會介紹哲學家發想定義、檢驗定義的方法,並且真的丟幾個概念出來讓大家「實戰」,發想自己的定義,並互相傷害。

9.14.2018

9/27 糕講堂|小日常的哲學:工作的哲學和哲學的工作

香港哲學普及團隊「好青年荼毒室」很勤快,繼2017年《好青年哲學讀本》,今年又出了《小日常的哲學》。這本書比上一本更入世,好青年的作者們準備了十一篇文章,從日常事情來談哲學,切入點包括:穿衣服、工作、上網、抱怨、聽演唱會和打電動。

「好青年荼毒室」這名字取蘇格拉底被雅典市民控告他「用哲學荼毒青年」之意,我從過去就很喜歡這個團體的幽默和創意,這次有機會替他們寫新書推薦序,就順便討論了一個好玩的合作:我們在台灣和香港各辦一場哲學講座,我這場介紹《小日常的哲學》,好青年那場則介紹我今年的新書《画哲學》。

在這個講座,我們會從《小日常的哲學》當中談工作的文章切入,討論和工作有關的哲學點子(工作的哲學),也會介紹我跟好青年這類「哲學普及工作者」在做的事情(哲學的工作)。

9.08.2018

9/21 糕講堂|意義

《意義》是關於人類生命意義的務實作品,我替它寫了推薦序。作者史密斯( Emily Esfahani Smith)整理那些容易為人帶來生命意義感的事實因素,包括群體認同、利他使命、人生敘事、超然體驗和悲痛經歷。不同於市面上抒情多於說理的勵志書,也不同於說理多於實作的哲學探討,《意義》給的案例和建議都非常具體,它沒辦法保障能為你帶來生命意義,但人與人的共同畢竟大於差異,對多數人有效的,對你我很可能也有效。

相對於《意義》裡的務實說明,在這門課裡,我想給一些蛋頭的哲學思考。我會介紹當前人生意義(meaning of life)領域幾種常見的理論類別,以及它們的優缺點。

9.07.2018

9/20 糕講堂@台南|筆戰與論說文:論證的結構和重建

我們的國文教育有大量的小說、詩歌和抒情散文,很少見報導、評論和說明,偏偏後者才是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需要判讀和書寫的。《非虛構寫作指南》專注於討論怎麼寫報導、評論和說明這些「非虛構」的文體,作者金瑟(William Zinsser)過去在耶魯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系當教授,就是專門教這個寫作科目。

所有非虛構寫作,本質上都是要把特定的事情講到讓人懂,並說服人相信,換句話說,它們都不脫「說明」和「論證」。在這個講座裡,我們會分享哲學上分析論證的幾種方式,熟悉這些方式,可以讓你寫東西更清楚,分析別人的作品,也更得心應手。這門課會涉及:

  • 什麼是論證(argument)?
  • 如何從論述(評論文章、臉書貼文、筆戰文)裡分析出論證?
  • 這種分析在溝通上有哪些好處?

此外,我們會真的準備一些文章讓大家自己練習操作上述技術。你可以期待聽完講座之後,在筆戰、閱讀複雜文本、論說文寫作、論說文教學(如果你是老師的話)方面得到一些幫助。

活動資訊

時間:9/20(四) 18:45~21:00(18:45開放進場,19:00正式開始)
地點:台南新芽教室(台南市中西區成功路29號4樓)
內容:演講和討論。
辦理:本活動由哲學哲學雞蛋糕、臉譜出版台南新芽合辦

講者

朱家安|多年來面無表情地致力於哲學教育,雖然人稱「雞蛋糕腦闆」但其實不受兒童喜愛。著有簡單易懂的哲學書《哲學哲學雞蛋糕》和《画哲學》,以及同性婚姻爭論的論點分析書《護家盟不萌?》。

時間表

  • 18:45 開放進場
  • 19:00 開始講座
  • 20:30 Q&A
  • 21:00 結束

報名

本活動開放現場報名,你有兩種票可以選:

  • 600元,進場聽演講,得到小講義和《非虛構寫作》一本
  • 250元,進場聽演講,得到小講義

8.16.2018

8/30 糕講堂|反民主:知識菁英制的論證和反思(已額滿)

人人都該有投票權,過去黑人和女人不能投票,那是因為過去我們錯了。在現代,這種「全民民主」理所當然到你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然而,在《反民主》裡,哲學家布倫南(Jason Brennan)主張這種看法才是錯的,而且它會讓民主更糟。你有理由看看布倫南的說法,因為如果他是對的,我們麻煩就大了。

布倫南主張「知識菁英制」,認為應該用其他東西取代全民民主。這個極端看法在台灣已經有許多討論: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導讀《反民主》
劉維人(自由譯者):《反民主》譯後記
陳方隅(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反民主》書評:民主價值的練習題
謝世民(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取消你的投票權,能換來更好的社會嗎?──評布倫南的《反民主》

在這場講座裡,我會介紹布倫南的主要論證,以及他提到的各種替代方案(當中有些真的滿有創意的),並以此出發,歡迎大家討論民主的各種問題。

最後,《反民主》的譯者劉維人非常認真,在書出版前就跟我針對書裡內容多有討論。這場講座他也會來現場與談,提供一些見解。

8.09.2018

8/24 糕講堂|自由意志,和一點點笑話

<

《Plato and a Platypus Walk into a Bar...》這本哲學笑話書的作者是兩個哈佛哲學系畢業生,它第一次被引進台灣時,書名是《柏拉圖與鴨嘴獸一塊上酒吧?》,時報出版,我在 2008 年寫過簡短的介紹。當時我才大學三年級。

今年李茲文化出了重譯本《哲學不該正經學:哈佛笑魁開的哲學必修課》,找我寫推薦序,以下是序文片段:

你可以把《哲學不該正經學》理解成一本從哲學觀點幫笑話分類的笑話書。作者依照笑話涉及的主題和概念,把它們依照形上學、邏輯、知識論等哲學項目分類放好,並在每個分類底下跟主要的哲學觀點串起來。

對於念哲學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充滿行內趣味的書:如果書裡的哲學理論你都熟,作者搭配的笑話會讓你驚喜連連。哲學很抽象,因此討論哲學很看重具體案例,好笑的案例比不好笑的案例更好,除非你在討論的是轉型正義議題。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一本用笑話拐你去讀哲學的書。說實在,就算不管哲學,書裡蒐集的笑話大多本身就很好笑了。

總之,我決定替這本久違的有趣書辦個講座。這次我會介紹書中「形上學」的章節裡關於自由意志(free will)的討論,順便分享一些我覺得好玩的哲學笑話。

7.01.2018

腦闆出新書啦!

《画哲學》是我跟逗點合作的第二本書(前一本《護家盟不萌?》是台灣第一本系統性討論同性婚姻正反論點的書,韓文版正在洽談中)。逗點的社長陳夏民非常認真,和美編Vincent把書做得很精緻,文編Fee則威脅我不交稿就不能跟她老公連《血源詛咒》,替我帶來相當大的寫作動機。

《画哲學》會成真,是因為插畫家Summer在兩年前忽然來信問我要不要一起弄點東西,我寫,他畫畫。那是我們第一次聯絡,我沒有因為覺得很奇怪而拒絕,事後看來這選擇超級正確。

後來決定,我寫文章介紹三十個哲學家,他用他擅長的奇幻構想和複雜手繪風格替他們畫肖像。網路平台 IlluTimes 和香港 01哲學 先後支持這個計畫,讓我們完成三十個連載,感謝他們。

Summer 對作品的付出比我更多,他下筆前跟我討論每一篇初稿,確認畫裡的象徵不會跟難搞的哲學有各種奇怪的衝突。這本書的推薦人,我的老師陳瑞麟說這是他「最喜歡的繪本圖畫風格,過去只曾在大師名作繪本托爾斯泰的作品〈多少地才夠〉中看過」。為了不辜負Summer,社長陳夏民在一次編輯會議拍桌說「那這本就全彩吧!」簡直沒有想要繼續把出版社經營下去的意思。

最後,Summer替我在書裡的作者欄位畫上《血源詛咒》裡的燈和信使,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哪裡買

博客來:https://goo.gl/AaZb8L
讀冊:https://goo.gl/VQM2jC
誠品:https://goo.gl/G6kct1
金石堂:https://goo.gl/mFY6Hp
灰熊愛讀書:https://goo.gl/mHPKVd
晨星:https://goo.gl/DJHQJf
三民:https://goo.gl/z31naW

全台各大小實體網路書店皆有售,因鋪書速率不同,若在店裡找不到書,請直接找店長訂購喔!電子書準備中。

6.28.2018

7/12 糕講堂|論友誼:血源詛咒、內哈瑪斯、亞里斯多德

內哈瑪斯(Alexander Nehamas)是普林斯頓的哲學教授,在《論友誼》這本精緻的小書裡,他說明為什麼他覺得亞里斯多德對友誼的分析有問題。我替這本書寫了一個書評,並且決定辦這場講座來跟大家聊聊。

在這個講座裡,我們會介紹亞里斯多德和內哈瑪斯對友誼的哲學看法,讓大家想想自己比較喜歡哪一個。並且,作為案例,也會介紹我在《血源詛咒》連線遊玩當中從我的朋友那邊學到什麼有趣的東西。

6.01.2018

6/15 糕講堂|情緒:察覺、理解與分析(已額滿)

《別因渴望你沒有的,糟蹋了你經擁有的》是披著勵志書皮的哲學書,作者皮戈里奇(Massimo Pigliucci)是紐約市立學院的哲學家。在這本書裡,皮戈里奇以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為中心,介紹斯多噶主義(Stoicism)。在眾多哲學派別當中,斯多噶特別重視生活和處事,強調往內認知自己的心靈狀態,往外認知自己的能力和控制範圍,以便活出明智的好日子。《別因渴望你沒有的》是難得對於人該怎麼過生活有具體指引的哲學書,皮戈里奇討論了許多不同境遇,說明斯多噶的洞見可以如何協助我們面對世界。

斯多噶主義重視自我認知,花大篇幅討論人該如何面對自身內部的各種狀態,包括情緒。

我們有很多詞可用來描述情緒:憤怒、悲傷、失落、沮喪、幸福、興奮、惆悵、徬徨、焦慮、惜春、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然而,這些情緒之間到底有哪些重要差別?在抒情之餘,我們有足夠準確的概念去理解情緒、應對情緒嗎?要好好處理情緒,不只需要修養,也需要理論。

陳佑竹是愛荷華大學的哲學碩士,專攻形式化哲學和心靈哲學。在這場講座裡,他會介紹他開發中的一個理論,這個理論用三個成份來分析情緒的性質:目標(Goal)、處境 (Circumstance)以及資源(Resource)。我們認為這個分析法不但可以回應一些哲學問題,還能協助人順利理解和應對自己的情緒。

一般人常認為情緒跟理性是對立的:情緒只會妨礙理智、情緒管理跟知識和講道理無關,只能夠透過放鬆身體、發洩壓力、或描述感受來進行。在這場講座裡,陳佑竹也會說明,為什麼這些常見的想法其實是迷思。

5.31.2018

6/14 糕講堂@臺南|基本收入

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是荷蘭的年輕歷史學家,在《改變每個人的3個狂熱夢想》裡,他論證我們可以,而且應該朝向這樣的社會邁進:

  • 提供「全民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定期發給所有公民一筆相同數目的錢。
  • 讓每天工時降到三小時。
  • 開放國界,讓人可以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

這三個「狂熱夢想」的實踐緊緊相連,這場講座把重點放在第一個。「全民基本收入」這種社會福利政策讓人定期免費拿到錢,這個方案看起來又天真又貴,難以想像它有天會實現,不過越來越多人相信它能協助我們舒緩未來社會的種種問題。

在這場講座裡,我會介紹基本收入的基礎原則,以及哲學上討論全民基本收入的一些論點,並把重點放在基本入跟社會正義之間的討論上。我先前的文章說明了一些切入方向,大家可以參考。這門課會從基礎講起,你不需要事先了解基本收入或經濟學、哲學,也可以參與並得到收穫。

4.28.2018

5/12 糕講堂|我如何靠哲學過活(已額滿)

網路興起讓自由工作的可能性增加,抱持專長的人更容易以個體戶形式生存。

以內容和知識工作為主,《斜槓微創業》介紹中國數十位網路自由工作者,討論他們如何養成目前所需的能力,如何讓潛在顧客得知自己的存在,如何有效提供服務。作者蕭秋水和剽悍一隻貓本身也就是成功的自由工作者,他們整理的原則和細節,讓我有感也有啟發。

我依靠網路上的哲學知識普及過活,至今已經五年。在這場講座裡,我會從2007年的哲學哲學雞蛋糕部落格談起,說明我為什麼想要、如何從事哲學普及活動,並整理一些這類知識普及活動需要的技術。你很可能不打算做哲學普及,不過我想,這些經驗對於大部分跟教育、知識普及有關的工作都會有一些幫助。我的報告會涵蓋:

  • 我如何開始寫哲學哲學雞蛋糕部落格,並發展到出版紙本書,以及假的網路烹飪節目
  • 我如何創立簡單哲學實驗室,並且每年舉辦成人哲學營?
  • 我和沃草如何逼迫(X)一群哲學生在兩年內寫出一百篇一般人看得懂的文章並出版?
  • 在上面這些事情,我遭遇哪些困難?如何解決?

4.22.2018

5/6 糕講堂@高雄|基本收入:從哲學的角度看

「全民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是個很簡單的社會福利方案:國家定期發給所有公民一筆相同數目的錢。這個方案看起來又天真又貴,難以想像它有天會實現,不過越來越多人相信它能協助我們舒緩未來社會的種種問題。

史坦丁(Guy Standing)是知名的基本收入倡議者,在《基本收入讀本》裡,他系統性地介紹了全民基本收入的原則、細節和功能,為此政策的正當性辯護。你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了解基本收入政策的第一本課本。

在這場講座裡,我會介紹基本收入的基礎原則,以及哲學上討論全民基本收入的一些論點,並把重點放在基本入跟社會正義之間討論上。我先前的文章說明了一些切入方向,大家可以參考。

4.08.2018

4/22 糕講堂|推力:國家能繞過理性影響你嗎?

2002年,行銷學者曼德爾(Naomi Mandel)和強森(Eric Johnson)替一家賣沙發的公司修改了官網,成功地讓瀏覽網站的顧客變得更重視沙發的舒適度,而不是其他規格或價錢。曼德爾跟強森的修改方案非常簡單,而且跟網站內容完全無關:他們只是把公司官網的背景圖案換成軟綿綿的白雲。

假設你考慮買沙發,你心目中理想的沙發長什麼樣子,可能倚賴很多因素,但是當中應該不包括沙發公司的官網背景長什麼樣子。若商人可以簡單地改變網站背景,就誘導你對具特定特色的沙發做更多考慮,我們可以說,商人是繞過了你的理性來影響你。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Richard Thaler)和法學家桑斯坦(Cass Sunstein)把這種繞過理性的影響力稱為「推力」。在《推出你的影響力》這本看起來很像成功學書籍但其實不是的書裡,塞勒和桑斯坦嚴肅地討論,政府能否藉由這類手段,來影響人民做出正確選擇,例如購買對自己有利的保險,或者多吃蔬菜水果。

我寫了文章介紹《推出你的影響力》,並決定辦場講座來討論書裡的看法。這場講座,我會從政治哲學出發,佐以《推出你的影響力》裡面的論點,討論政府在怎樣的範圍裡,能有正當性使用這些手段來影響人民。

4.04.2018

如何規劃知識普及演講

*這篇文章受《明道文藝》邀約而寫,刊登在《明道文藝》473期。感謝明道中學李加尉老師給本文初稿的諮詢建議。

我是個學院外的哲學教育工作者,藉由書寫和語言向社會介紹哲學為生。目前我一年大約講80場演講,其中約有70場跟哲學、批判思考有關,10場跟簡報設計有關。其他人很容易把我看成演講經驗豐富的高手,但我不是那種「能用故事擄獲人心」、「能靠嘴巴賣出任何東西」的職業講者。對於如何提昇演講技巧,我也沒有什麼有系統的做法。不過我反省自己規劃演講的過程,整理出一些細碎的建議,或許可供大家參考。

3.25.2018

4/8 糕講堂|鋪梗力:商業洗腦的心理學技術(已額滿)

2002年,行銷學者曼德爾(Naomi Mandel)和強森(Eric Johnson)替一家賣沙發的公司修改了官網,成功地讓瀏覽網站的顧客變得更重視沙發的舒適度,而不是其他規格或價錢。曼德爾跟強森的修改方案非常簡單,而且跟網站內容完全無關:他們只是把公司官網的背景圖案換成軟綿綿的白雲。

假設你考慮買沙發,你心目中理想的沙發長什麼樣子,可能倚賴很多因素,但是當中應該不包括沙發公司的官網背景長什麼樣子。若商人可以簡單地改變網站背景,就誘導你對具特定特色的沙發做更多考慮,我們可以說,商人是繞過了你的理性來影響你。

亞利桑那大學的心理學家席爾迪尼(Robert Cialdini)把上面這種「繞過人的理性影響人的決策」的說服策略稱為「鋪梗」(presuation)。英文直譯就是「預先說服」的意思。在《鋪梗力》(presuation)這本書裡,席爾迪尼蒐集了大量的鋪梗案例,並分類整理,讓讀者可以稍微系統性地了解現代社會的人可以怎麼不著痕跡地影響彼此。

3.16.2018

3/30 糕講堂|卡謬:反抗者

二戰結束後,歐洲文明和理性傳統陷入一場危機。理性看起來導致了最大的邪惡,反對理性的行為卻也好不到哪裡去。革命可能帶來恐怖統治,但無動於衷卻又只能等待腐爛。如果我們想要反抗制度,我們應該殺人嗎?如果我們不能殺人,革命是可能的嗎?如果革命不可能,我們還可能獲得自由嗎?

存在主義哲學可以如何看待反抗和自由?這次糕講堂請來台大哲學所的洪偉,為大家說明卡謬《反抗者》裡蘊含的論點和有趣的問題。

3.11.2018

3/25 糕講堂|筆戰與論說文:論證的結構和重建(已額滿)

《國文開外掛》由多人合寫,用明確且講理的方式分析國文課本裡常出現的文章。我自己也在《國文開外掛》裡貢獻了一篇文章,談〈師說〉的論證結構。你可以把《國文開外掛》理解成來自新觀點的國文課輔助教材,除了硬是背誦註釋、題解甚至文章內容,國文課可以有哪些思考空間?這本書以這群人自己的方式提供了一組方向。

在這個講座裡,我不會談〈師說〉,不過我會談更好用的東西:我用來分析〈師說〉的那些技術。包括:

  • 什麼是論證(argument)?
  • 如何從論述(評論文章、臉書貼文、筆戰文)裡分析出論證?
  • 這種分析在溝通上有哪些好處?

此外,我會真的準備一些文章讓大家自己練習操作我介紹的技術。我想,你可以期待聽完講座之後,在筆戰、論說文寫作、論說文教學(如果你是老師的話)方面得到一些幫助。

這次的課程,是從〈哲學論證整理術〉發展出來的,大致上骨幹類似,做了點調整和補充。已經參加過的人可以評估看看。

活動資訊

時間:3/25(日) 18:45~21:00(18:45開放進場,19:00正式開始)
地點:里山咖啡二樓(台北市中山區伊通街66巷17號)
內容:演講和討論。
辦理:本活動由哲學哲學雞蛋糕、奇異果文創里山咖啡合辦

講者

朱家安|中正哲學碩士,多年來面無表情地致力於哲學教育和知識傳播,雖然人稱「雞蛋糕腦闆」但其實不受兒童喜愛。著有簡單易懂的哲學書《哲學哲學雞蛋糕》以及同性婚姻爭論的論點分析書《護家盟不萌?》。

時間表

  • 18:45 開放進場
  • 19:00 開始講座
  • 20:30 Q&A
  • 21:00 結束

報名

(額滿囉!)

3.02.2018

3/16 糕講堂|卡謬:薛西弗斯的神話(已額滿)

薛西弗斯被眾神懲罰永遠要推一顆大石頭上山,每當他汗流浹背地將石頭推上山頂,石頭就會滾落山底,接著他就必須再次走回山腳下,再一次將石頭推上山——我們或許聽過薛西弗斯的神話,但卡繆到底想用這故事來說什麼?為什麼我們應當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如果薛西弗斯有選擇的話,他應該自殺嗎?

「荒謬」是存在主義哲學的重要概念,這次糕講堂請來台大哲學所的洪偉,為大家說明卡謬如何藉由《薛西弗斯的神話》來討論生命的荒謬之處。

1.29.2018

2/11 糕講堂|韋瓦第效應:刻板印象的心理學與歧視言論(已額滿)

《韋瓦第效應》的作者史提爾(Claude Steele)是美國最有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之一,做過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州大學教務長。在這本書裡,他介紹了一連串跟刻板印象有關的心理學研究,主張當一個族群背負刻板印象,這不但影響社會對於該族群的看法,也直接影響該族群在社會上的表現。

例如說,如果一個學生所屬的族群,被認為在某能力上有缺陷,那麼,只要你在測驗之前讓他想起這層關係,他的表現就會變差,例如:

  • 在體能測驗之前讓白人學生想起自己是白人(而不是黑人)。
  • 在智性方面的測驗之前讓黑人想起自己是黑人。
  • 在數理測驗之前讓女生想起自己是女生。
史提爾的研究成果讓我振奮,因為我從幾年前發展的一個想法,剛好就是認為歧視言論的內容跟刻板印象密不可分。如果弱勢族群背負的刻板印象會造成非常糟糕的後果,就更加說明了歧視言論為什麼糟糕。

在這門講座裡,我會介紹史提爾的研究以及我對歧視言論的分析,並說明這兩個東西可以怎麼湊在一起。

1.12.2018

1/27 糕講堂|基本收入(已額滿)

「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是個很簡單的社會福利方案:國家定期發給所有公民一筆相同數目的錢。這個方案看起來又天真又貴,難以想像它有天會實現,不過越來越多人相信它能協助我們舒緩未來社會的種種問題。

政治哲學家范 · 帕里斯(Philippe Van Parijs)和政治學家范德波特(Yannick Vanderborght)長期關注基本收入相關辯論,他們在去年出版的《Basic Income: A Radical Proposal for a Free Society and a Sane Economy》有系統地討論了基本收入的可能性和爭議。衛城出版社動作非常快,上個月把這本重要著作引進台灣,搭配雷震基金會邀請范 · 帕里斯訪台,聯經《思想》雜誌也出了基本收入特刊

在這場講座裡,我會介紹《基本收入》這本書裡討論的一些論點,我對經濟不熟,不過我會把重點放在基本入跟社會正義之間的哲學討論上。我先前的文章說明了一些切入方向,大家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