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2009

推翻笛卡兒的二元論算什麼學術進展?

Pyridine這篇文章,反駁Massimo Pigliucc認為哲學有學術進展的說法

Pigliucc提到,哲學有學術進展的證據,包括現在已經沒有人在心靈問題上相信笛卡兒的二元論、在倫理問題上相信邊伈(Bentham)的效益主義、在科學哲學問題上相信波普的否證論。針對這樣的說法,Pyridine提出的其中兩個反駁是︰
  1. 哲學家花了400年才確定笛卡兒提出來的二元論不正確,這算什麼學術進展?

  2. 如果那些理論真的都被推翻了,為什麼哲學生在基礎課程上還要念它們?
如果我們相信學術工作的必要目的之一是累積知識(是的,我相信),那麼,學術進展就是作為一門學術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領域很久都沒有發現新知識,或者生產至少比較逼近真理的理論,或者至少推翻舊理論,而且在可見的未來也做不到這些事,那麼他們的學術招牌就不能繼續掛著,也不該繼續領「研究」經費。

然而,擁有學術進展只是學術的最低門檻,學術進展的速度及重要性也影響人們如何評價一門學術,如果某個領域的專家們花了好多好多年才生出一個對大家來說根本就是常識的理論,他們大概不會多受尊敬。我想,雖然Pyridine沒有明講,不過他應該多少有這類意思︰除了信徒和笨蛋之外,根本就沒有多少人真的相信笛卡兒的二元論啊,哲學家花了四百年推翻一個在科學家眼中本來就為假的東西,這是在幹嘛?(其實我不確定笛卡兒的二元論是不是真的已經被推翻了,假設它是好了。)

我猜,在我理解中的Pyridine的不滿應該也是很多人的不滿︰哲學家幹嘛花那麼多時間企圖證明自由意志存在、討論歸納法的懷疑論?我們本來就知道自己有自由意志,而且歸納法有效啊!

我想,問題的癥結在於,一般人和一些科學家很難理解哲學家對於哲學理論(哲學問題的答案)的挑剔。大部分的哲學家和大多數人一樣很堅毅地相信自己有自由意志,甚至認為只有瘋子才會相信人沒有自由意志。然而這並不代表這些哲學家認為自由意志的存在在哲學上沒問題。哲學家和一般人的不同,就在於他們不認為「我超確定自己有自由意志的啊!我怎麼可能沒有自由意志!?」是對於決定論問題的好反駁。對哲學家來說,一般人並不是真的「知道」他們宣稱他們知道的那些事情,他們只是把自己覺得荒謬而又無法反駁的東西掃到地毯下面不去面對。哲學家比較保守︰要合理地支持一個主張,忠實地相信它為真還不夠,你還得確定自己能夠對於檯面上所有反對這個主張的說法給出有道理的回應,而這類有道理的回應,當然不能是「這個說法的結論很怪」或是「我就是不相信啦」。因此,哲學家認真地研究那些看起來挺有道理,結論卻跟大家相信的完全不同的論證,企圖找出它們的問題。而這些論證,當然包括了笛卡兒惡名昭彰的二元論證,以及決定論對自由意志的威脅。

所以,就算你認為哲學家推翻的那些理論本來就不正確,本來就沒人相信,也不代表哲學家在關於這個理論的問題上毫無進展,因為他們一定是藉由,例如說,找出某個看來很有道理的論證的矛盾,或是釐清某個概念,來推翻那些理論。而這些工作(論證的評價、概念的釐清)本身,就是哲學的學術進展,它們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思考時使用的方法和概念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藉由這樣的步驟得到的理論,才能滿足常識和直覺無法滿足的,哲學家對於證成的要求。

花費很多時間心力說明某個常識為真,並不是哲學家的專利,邏輯學裡也有很多直覺上看來根本就為真的定理,然而邏輯學家還是絞盡腦汁對它們給出嚴格的證明,因為「直覺上看來為真」這個理由沒辦法滿足邏輯學家對於證明的要求。

當然有人可能還是覺得沒什麼了不起︰那個命題就很明顯是真的,誰在乎你做不做得出嚴格證明啊?每個人都死忠相信自己有自由意志,誰管決定論的論證有什麼問題啊?說真的,哲學家找到那些論證的瑕疵、釐清概念解決哲學問題,這對人類到底有什麼幫助?人們不在乎哲學問題,不就是因為人們不在乎那些論證的瑕疵在哪,也不在乎那些相關的概念有沒有被釐清嗎?

有什麼幫助?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在一些和生活相關並且可能有影響的領域,例如倫理學,哲學家對於概念的分析和論證的批評或許還有可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然而,在那些人們根本不在乎的哲學領域,例如形上學,除了滿足哲學家的惡趣味之外,哲學探究可能就真的對社會沒什麼幫助。

不過就算哲學探究生產不出令人在意的學術成果,也不代表哲學一無是處。經過如上所述那樣龜毛的哲學訓練,你會很容易就知道那些阿貓阿狗錯在哪。雖然這個優點頂多只能讓哲學成為思維訓練的好途徑,還沒辦法踏入學術之門。

Pyridine的第二個質疑,下一篇文章再談。

11.29.2009

走路吃檳榔,未來會被罰!

走路吃檳榔,未來會被罰!環保署研議將「行進間嚼食檳榔」認定為可能污染環境行為,未來走路、騎車或開車嚼食檳榔,統統可處罰鍰。

根據衛生署估計,台灣約有100萬名成人嚼食檳榔。環保署估計一年被吐在戶外與公共場所的檳榔渣、汁至少有3000立方公尺,足夠裝滿三個標準游泳池,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環保署長沈侍鴻表示,正研擬對可能造成污染的行為加以規範。初步規劃將要求在戶外及交通工具上嚼食檳榔的民眾自備水壺盛裝檳榔渣、汁,或自備胃散,將渣、汁吞下。

齊美工業執行長莊益雄認為亂吐檳榔汁是很沒公德心的行為,並表示為了全力支持環保署的政策,齊美工業新產品「榔汁水壺」已經開模完成,隨時可以上架。該水壺是為盛裝檳榔渣、汁而特別設計,外觀低調奢華,有拆卸式肩帶可以將背在肩上風領時尚,小眾雅痞、實用主義人士以及馬蓋先也可以搭配齊美公司出品的「煙盒腰帶」將水壺繫在腰間。

雞蛋糕大叔的簡單勞作

材料︰星巴克紙袋、灰紙板(2mm)、自動鉛筆、橡皮擦、鐵尺、雙面膠帶、切割墊、夾子、保麗龍膠、剪刀、抽取式衛生紙、小天、葉仔和魯丁。 

tSNC13491 
先量好衛生紙包的大小,畫好圖,這次要一張紙一次搞定。

tSNC13458 
找來超厚的灰紙板2mm,一口氣切完! 折彎處也要淺割!

tSNC13459 
折一折一口氣用保麗龍膠黏起來!然後葉仔一看到木夾子就興奮了。

tSNC13461 
左邊多出來的那片會在將來ㄏㄡ住衛生紙不給它掉。超厚灰紙板超有質感!

tSNC13463 
保麗龍膠乾了,選一個最漂亮的袋子!

tSNC13467 
就決定是你了冰火九重天小天!

tSNC13468 
把袋子撕開攤開變成一張。然後魯丁終於按耐不住向小天下手了。

tSNC13471 
切開要給衛生紙出來的洞。失神的小天。

tSNC13473 
鋪上雙面膠帶。

tSNC13475 
小心地黏起來。

tSNC13476 
做好啦!

tSNC13479 
另外一面。

tSNC13481 
小天和魯丁收押禁見。

tSNC13482 
這裡連拉屎的地方都沒有。

tSNC13484 
使用方法︰捏著衛生紙塞進去。

tSNC13487 
塞進去啦。

tSNC13489
雞蛋糕大叔的簡單勞作,我們下週再會。

11.28.2009

擬真職場環境,台大商企新增腦殘入學保留名額

台大商企研究所坦承自90年度起就為了模擬真實職場環境而接受能力不足和有情緒及道德障礙的學生入學,八年來成效顯著,未來更將特闢「腦殘」、「小人」、「沒本事又愛講」、「我相信2012重生預言」入學保障名額,確保其他優秀學生能在校園內預先磨練必要的職場生存技能。

台大商企研究所所長章俊業表示,作為國內管理研究所的龍頭,台大商企自然應當是菁英聚集的場域,但是訓練環境和出社會之後實務環境之間的智識斷層越大,學生們需要花費在適應上的成本也越大。「全台灣兩千萬人中,就有近兩千萬人並非台大菁英。他們是一般人、脾氣不好的一般人,以及脾氣不好又北爛的一般人,然而,作為絕對多數,他們才是你的衣食父母」章俊業強調︰「菁英必須學會應付一般人,而這項必要的訓練,我們在校內就幫你搞定」。

八年來,這些「暗渡陳倉」的失格學生確實帶給同儕不少壓力與挑戰,台大商企的研究生不但需要維持自己的學術水準,還得隨時應付來自這些拖油瓶的耍笨、暗算以及其它突發狀況。然而,事實證明如此嚴苛的訓練的確值得。根據天下無雙雜誌的追蹤調查,最近一屆台大商企的畢業生的職場表現遠優於八年前,他們在「改組攻防戰」和「向白痴老闆做簡報」項目的得分各進步了32和58個百分點,在「奸人環繞的馬屁大賽」中箭落馬的機率也下降了39個百分點,是全國唯一有顯著進步的管理系所。能夠獲得這些成果,章俊業認為,那些供應荼毒與麻煩的特殊學生功不可沒。

台大商企研究所校友魏高泉表示,就是求學時和白痴夥伴合作的經驗,將他推上了友直企業執行長寶座。「大家都知道風險評等沒辦法消弭風險,評等之後的投資依然會有風險,偏偏就是有那種笨蛋會在分組報告討論的時候抗議說『所有投資都有風險?那我們不是什麼投資都不能做了嗎!?』」魏高泉意氣風發︰「結果我們就是用這一套說服那些公務員,搞定中科開發案︰土地投資不管怎樣都會有風險,這些風險不能由鄉親們負擔,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們都交給友直!

「過去一切都在檯面下,我們必須在眾多優秀的申請者中小心篩選出那些魚目混珠的學生,想辦法把他們弄進來。」台大招生委員會秘書楊啟進說︰「如今我們可以藉由公開徵求得到更有效的人選,營造更愚蠢、奸詐、狗腿、反智、草木皆兵的學習環境,培養更堅毅強大的企業尖兵!」

11.26.2009

台北的達爾文和陶子

我選定最近很紅的陶子VS台北的達爾文(台爾文)辯論當作下次討論課的報告。下面我試圖同情地理解陶子和台爾文想要藉由論述表達的論證,並且做出評價。我不確定自己對於他們的理解是正確的,也不確定自己真的抓到了他們犯下的所有錯誤,因此這篇文章不是定稿,歡迎大家補充和糾正。下面的逐字稿來自ptt的lcic,感謝。

▌綜觀這場辯論

台爾文︰這種事情天天都在發生,沒有什麼大不了。而且這就是男人千萬年演化下來的結果啊。達爾文告訴我們說,白色的蛾在樹上就是會被吃掉,不會存活,它就一定要變成黑色的蛾。男人也是啊,就是要把他的精子散播給越多的女性,他就是越強的物種,這個是演化論而下來的。女人就不一樣,女人只有一顆卵子,她要挑這物種裡最強的,羽毛最漂亮的,頭的角最大的,肌肉最強大的人,然後把她的一生交給他,她才會把她的基因流傳下去。所以男人跟女人是不一樣的,男人本來就是要去FIGHT他的交配權。你看海象在沙灘上打的你死我活,一旦獲得交配權,所有的女的都是它的妻妾。那女生,不會有兩個女生打得你死我活,只為了一個公的海象,不會。人沒有角,沒有羽毛,沒有漂亮的羽毛,他有的是什麼,就是錢。所以越有錢的男人當然可以吸引越多的異姓,這是不變的道理。所以,你看,所有的名人只要是有錢的,馬上所有的女人都上去了。這是天天都在發生的。所以hotel才可以開這麼多家。絕對不可能hotel永遠都是給情人在使用,這種事情天天都在發生。我覺得我們觀念可以改變,因為性這種東西看你可以把它當成什麼。今天結了婚,所以你只能跟這個女生在一起,就如同每一餐就只能吃麥當勞一樣,你就早餐麥當勞,中餐麥當勞,晚餐麥當勞,宵夜再一頓麥當勞,你永遠就只能麥當勞。我如果去想到肯德基,挖~~你這個人怎麼可以出軌?你怎麼可以做這麼嚴重的事情?你怎麼可以去想別的?炸雞塊!太過分了!我覺得這種觀念跟理論,我們應該要把它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裡頭。
我猜,台爾文的這段開頭想說的,或許是下面這兩個論證,或其中之一︰
男人外遇的傾向是演化來的,所以男人外遇是道德上允許的,女人不應該譴責、阻止男人外遇。(預設︰如果S有傾向做A,而且這樣的傾向是演化來的,那麼,S做A就是道德上許可的,當S做A,別人不應該阻止或譴責。)

外遇是男人散播基因的最佳策略,所以男人外遇是道德上允許的,女人不應該譴責、阻止男人外遇。(預設︰如果對S而言做A是散播基因的最佳策略,那麼,S做A就是道德上許可的,當S做A,別人不應該阻止或譴責。)
如同括號中的補充,這兩個論證各自預設了一個必要的前提,如果這些前提不成立,論證就不會成功。而這些前提當然不成立,它們都具有不只一個錯誤,這部份我留到最後再交待。不過顯然陶子完全沒發現這些錯誤,下面可以看到,她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1.論述一個建立在誤解上的歸繆論證,2.企圖訴諸將心比心以及3.討論事實上跟論題不太相關的資產與女人緣的關係。
陶子︰第一個,盡信書不如無書喔,如果說那幾百年前的人告訴你,你到現在都還相信喔,那你真的是不知變通。
這是一個失敗的論證,如同mocear所說,「科學理論發表至今的時間和理論本身有沒有用一點關係也沒有,牛頓力學發表得比達爾文更早太多,但牛頓力學有因此不適用嗎?」,我想我們可以把它稱為一個「令祖媽就是討厭老東西」的謬誤。
陶子︰我問你,男生要第二次再來硬起來要來多久,女生可以被人家第二個人繼續的話,要多久?你懂我意思嗎?男生第二次槓起來,可能還要再等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看你年紀啦。女生,我們是可以,請問武則天是怎樣有她所謂的三妻四妾,她可以有她的後宮的耶,因為我們女生隨時隨地都可以來的哦。那體力上來說,雄性是不是恢復的比較慢,在性行為這件事。所以呢,那個什麼茶壺茶杯理論那個老掉牙,什麼達爾文講什麼物種播精子,欸,精子你去灑在田裡也是一種播,你幹麻要灑在陰道裡阿,你自己打出來也可以是一種啊。好,那我問你,女生如果我們可以這麼快有第二次性行為,是不是我們成家立業後我們也可以去吃肯德基麥當勞,我啃你啃很多雞雞,我也可以啊!那為什麼女人不可以?今天你這個論點如果要成立的話,你也要贊成每一個老婆可以外遇,我就贊成你。
在這裡陶子試圖訴諸歸繆法進行反駁。歸繆法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只要證明你的對手在論證中所使用的前提或原則蘊含連他自己也不願意接受的後果,你的對手就面臨兩難︰吞下那個難以接受的後果,或者放棄原來使用的前提。然而,有效使用歸繆法的基本門檻是正確地掌握別人論證中必要的前提或原則,如果你抓到的是一個可有可無,或者對方根本沒講過的前提,對方當然也根本就不在乎這個前提會有什麼可怕後果。 這就是陶子犯的錯誤,陶子在這裡似乎想說,根據台爾文使用的前提,女人外遇應該也要是道德上允許的。然而,在這裡那個關鍵的前提到底是什麼?

根據陶子的論述,女人可以外遇,是因為女人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從事多次性愛。因此,陶子掌握到的前提應該是︰
如果S有能力做A,那麼,S做A就是道德上許可的,當S做A,別人不應該阻止或譴責。
這個歸繆法是失敗的,因為這不是台爾文使用的前提,也不被台爾文使用的前提蘊含。某個個體有能力做某件事,不代表1.這個個體有傾向做這件事,而且這個傾向是演化出來的,也不代表2.這件事對這個個體來說,是散播基因的最佳策略。下面台爾文努力試圖說明這一點,不過陶子不理他。
台爾文︰可是你們女人不要嘛,我的意思是說你們演化的結果...
陶子︰好,好,我問你我問你,達爾文如果你的老婆跟你結婚之後就說,我已經出軌好多次,是你自己不知道,達爾文的那個理論已經沒有用了,因為我們女人比較可以快恢復體力,而且可以多次高潮所以我可以去找很多別人為什麼你不能接受?
陶子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事實上她應該一直都沒發現,不過台爾文自己也沒講清楚,不能怪別人。另外,陶子在這裡改變了策略,雖然我不是很確定她想說什麼,不過我猜應該類似這樣︰
如果男人可以外遇,那麼女人也可以。所以如果你主張男人可以外遇,你就不應該主張女人不能外遇,可是,想想看那樣做的後果,你真的想那樣做嗎?
這個說法的有效性完全倚賴前面的歸繆法,因為這個說法預設了歸繆法的結論︰「如果男人可以外遇,那麼女人也可以」。然而前面的歸繆法不成功,所以這裡的論述預設了一個根本沒有被證成的命題。下面台爾文依然努力地想要說明這一點,不過陶子還是不理他。(然後陶子講的東西一直害我想到這個笑話
台爾文︰我不是說討論高潮多次高潮的,我是說你們女人不想要跟很多男人…
陶子︰沒有沒有不用多次 我,我現在,那如果我們現在…
台爾文︰你們女生不要,因為沒有這個戲碼…
陶子︰好,達爾文那我現在教育很多女人,我們就這樣幹,我們女生可以接受,而且現在很多新時代辣妹都這樣幹,她一次可以幹好多個男人,那你可不可以接受你的老婆趁你上班的時候也可以幹很多個男人?因為我不想吃你的麥當勞!
台爾文︰這種事情也是天天都在發生阿。
陶子︰沒有!所以我們現在在這個節目要鼓勵所有女性,如果男人還拿那種濫論調來壓我們的話,我們就要反抗!我們全部的人都去出軌!看你們男人怎麼辦!你回來的時候沒有飯吃,小孩沒有人管,沒有人洗衣服,沒有人擦地板,看你們怎麼辦!
台爾文︰我的意思是說,男人跟女人不一樣的是說,女人沒有這個市場,不然男人有嫖妓,女人沒有嫖妓,嫖男妓這個市場,女人不要。
陶子︰對,所以我們就應該立法,我們應該有男妓,然後越來越多越好,讓這些有權有勢的女人我們也可以有後宮。
台爾文︰可以,我覺得這真的是可以的。
陶子︰對。所以,如果按照你們這個論點,我們應該要...
台爾文︰這這這這個我們要立法就,立法就,立法就累了,如果妳們本身就有這個需求的話,可能你們就直接會這樣做,但是你們沒有,因為你們要的是愛,而不是性。
陶子︰所以達爾文你的意思是說在這樣的過程中你不會受傷嗎?如果有一天我們變成男女都可以這麼做,就大家都覺得這是稀鬆平常的事情,難道你不會受傷嗎?我問你這個問題,你的女朋友跟你的老婆都這樣玩的話,你會不會受傷?
陶子繼續訴諸將心比心。然而前面說過了,這個論述倚賴「如果男人可以外遇,女人也可以」這個陶子從來沒有成功證成的命題,台爾文大可以承認自己會因為老婆外遇而傷心,這並不會威脅任何他曾經提出的論點。不過我不知道為什麼他不這樣做。我猜可能是因為他沒有注意到陶子的漏洞,所以認為這種承認對自己的立場是致命威脅,要不然也可能是他不只把(被他誤解的)演化理論作為道德基礎,也當成行為準則。
台爾文︰我們會去FIGHT,但是是對另外一個公的,是雄性,但如果跟另外一個男的...
陶子︰但你的心裡會不會受傷?
台爾文︰我們會對抗另一個男的,這是物種流傳下來的。
這是經驗上錯誤的宣稱。動物世界中,雄性不只藉由對抗雄性來取得交配權,也會恫嚇、攻擊雌性。另外,我們有理由相信傷心等負面情緒也是演化而來的,用途是增加行為動機,所以男人因為知道老婆偷吃而哭泣也是演化上可解釋的現象。
陶子︰那你不會對你的老婆產生任何的怨懟嗎?你不會覺得老婆你為什麼這樣傷我嗎?我們有一個家有小孩了,你怎麼可以這樣傷我的心?你會不會這樣想?
台爾文︰那就,我可能自己不夠本事,我不是最漂亮,而且最強壯,最多錢的。我吸引不住她。
陶子︰漂亮,漂亮總會有更漂亮,強壯總會有更強壯,有錢還會有更有錢的啊!
台爾文︰所以我們,那我們就必須被淘汰,我真,真的物競天擇的結果,所以一定會有不公平。
陶子︰好所以達爾文你的意思是說你可以,你可以平心而論的接受這樣的事實是不是?
台爾文︰我們就被淘汰啦。
陶子︰哦?你這麼灑脫喔?
台爾文︰因為我們要夠有錢,才能夠吸引越多,那當然一定會有沒有錢的人,那他就沒辦法啦,他就被淘汰啦。很殘忍,不公平。可是世界上不就是這樣嗎?
這個宣稱台爾文在開頭就提過了,顯然這是個經驗上錯誤的命題︰金錢和女人緣並非成無懈可擊的正比。不過在這場討論裡這個論點一點也不重要,下面不再贅述。
陶子︰欸可是很多有外遇的他並不是有錢耶,你知道嗎?
台爾文︰妳說男的不一定有錢,男的沒錢,沒有女的會想跟他外遇啦!
陶子︰欸,沒有很多沒錢的也是一樣搞啊,只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好像都是政治名人,什麼有錢有勢的,但是很多沒錢的也是一樣搞啊。
台爾文︰那就是對這個女人來講,她就是相對他有錢啊,如果這個女人比這個男的這麼沒錢...
陶子︰不見得,現在也很多是女人出錢啊。
台爾文︰基本上是少的,因為他沒有辦法吸引到這個女的,他一定要社經地位比她稍微高。
台爾文︰她才會覺得,挖~這男的,會崇拜嘛!妳想要跟這個男的做妳一定要崇拜他,妳如果不崇拜他,如果他比妳差,妳會想跟他做,這是不可能,這是違反演化理論啊。
陶子︰我覺得達爾文現在講的,你講的是社會上的一個事實,但這個事實就是長久以來男女不平等觀念累積的。所以女人們要注意,這不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達爾文的進化論我覺得根本不實用,而且已經退化了,所以我覺得我們要想出新的理論。好,達爾文謝謝你的CALL IN來告訴我們這個殘酷的事實。謝謝。
台爾文︰好,掰掰~
陶子︰四點五十一分,所有的女人,FIGHT。
最後面這一段如果不算離題,至少也跟前面我們關心的論點沒有關係。

我一直期待台爾文能讓陶子理解她犯下的錯誤,然後陶子會在修正論證之後告訴達爾文他犯下的錯誤,不過整場辯論跑完了,這件事情還是沒發生。

▌台爾文的錯誤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我理解的台爾文的論證︰
男人外遇的傾向是演化來的,所以男人外遇是道德上允許的,女人不應該譴責、阻止男人外遇。(預設︰如果S有傾向做A,而且這樣的傾向是演化來的,那麼,S做A就是道德上許可的,當S做A,別人不應該阻止或譴責。)

外遇是男人散播基因的最佳策略,所以男人外遇是道德上允許的,女人不應該譴責、阻止男人外遇。(預設︰如果對S而言做A是散播基因的最佳策略,那麼,S做A就是道德上許可的,當S做A,別人不應該阻止或譴責。)
這些論證的錯誤起碼有兩個,可能有三個︰
  1. 台爾文使用了連納粹都不會接受的前提︰
    如果S有傾向做A,而且這樣的傾向是演化來的,那麼,S做A就是道德上許可的,當S做A,別人不應該阻止或譴責。

    如果對S而言做A是散播基因的最佳策略,那麼,S做A就是道德上許可的,當S做A,別人不應該阻止或譴責。
    某個傾向是演化來的,不蘊含依照這個傾向行事是被許可的。男人的好勇鬥狠和精蟲衝腦都是演化來的,可是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隨便強暴女人。同樣地,最能有效散佈基因的行為也不總是能被接受的。在這裡台爾文搞砸的是科學的邊界︰科學理論是描述性的,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如何如何,人為什麼會有某些行為,但是科學理論從來沒說過(在道德上)什麼行為該做什麼行為不該做。

  2. 達爾文的第二個錯誤是,他使用的前提不只是錯誤的,還在某個意義上自我矛盾。動物學家會告訴我們,雌性的嫉妒心和獨占欲是演化來的,為的是留住配偶,增加孩子的生存率(以及自己散播基因的機會),因此,根據台爾文使用的前提,我們可以推得︰
    女人傾向於不准男人偷吃,這是演化來的,所以道德上女人可以譴責並阻止男人外遇,當女人這樣做,其他人不應該譴責或阻止她們。

    不准男人偷吃是女人散播基因的最佳策略,所以道德上女人可以譴責並阻止男人外遇,當女人這樣做,其他人不應該譴責或阻止她們。
    這類似乎和台爾文的立場相反的結論。(是的,這才是正確的歸繆法)

  3. 另外,如果台爾文支持第二個,關於散佈基因的策略的論證,那麼,他犯下了第三個錯誤︰給定現況下倫理與法律的壓力以及經濟結構,外遇應該不會是男人散佈基因的最佳策略。人的小孩不像小蜘蛛或小蝦,即使放著不管牠也會自己長大交配。人類要在社會裡有效地散佈基因,光生下一堆小孩是不夠的,還要好好照顧培養他們成為優秀強壯健康且有吸引力的個體,讓他們有本事跟其他優秀的個體交配,再生下一堆孩子...以此類推。而決大多數的外遇顯然沒有這種效果。

▌尾聲

最後,整場爭吵的大綱大概是這樣︰
  1. 台爾文提出一個失敗的論證。
  2. 陶子利用錯誤的歸繆法進行反駁,並且在她根本沒有證成的命題上訴諸將心比心。
  3. 兩個人爭辯錢跟外遇的關係。
簡單地說,在這場辯論中,所有重要的論點都不正確,所有正確的論點都不重要,而且兩個人都沒弄懂演化論。

論證、歸繆該如何建立,前提的好壞該如何評價,就算沒有陶子和台爾文犯下那些錯誤,這些也都是思辨的日常功課。所以,如果這場就品質而論跟網路中隨時上演的白痴筆戰們沒什麼兩樣的爭論有什麼特別寓意的話,應該是這個︰我們到底要如何做,才能讓大眾的目光停留在比較有營養的東西上?

11.25.2009

自我感覺良好

最近「自我感覺良好」異軍突起成為諷刺別人自以為很行的專用詞。然而心理學家會告訴你,不只是那些明顯具有自大情懷的人會對自己過度樂觀,其實,對自己的能力(相對於其他人而言)做出過高的評價,是每個正常人都有的通病。

Wiki上能找到的證據始於1976年,美國的College Board回收完SAT(大學入學智力測驗)後面附的的問卷之後,發現在作答的學生中,有70%認為自己的領導能力在所有同儕的前50%,社交能力方面,則有85%的學生認為自己處於前50%,25%的學生認為自己處於前1%。

這樣的現象有很多種稱呼,如「illusory superiority」、「superiority bias」、「the above-average effect」,最有趣的是「Lake Wobegon effect」,源自廣播名嘴Garrison Keillor口中那個「所有小孩都在平均之上」的小鎮。

支持「自我感覺良好」假說的統計數據很多,例如1977年針對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的調查顯示,每一百個大學講師當中,就有68個認為自己的教學能力在前25名。2001年另一份史丹佛大學進行的研究則指出,有87%的MBA學生認為自己的學術表現在平均之上。在1999年,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結果顯示越笨越無能的人自我感覺良好的情形越嚴重,這份研究讓他們拿到次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更有趣的是,一些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似乎沒有這樣的問題︰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比健康的人正確很多。這樣的假說被稱為「depressive realism」。至於其原因是憂鬱症讓人能更客觀地認知世界蒐集資訊進而做出正確的判斷,還是憂鬱症只是讓人變得不樂觀而剛好扯平自我感覺良好效應,學界可能還在爭議中。

11.23.2009

大叔入圍部落格大獎

所以你會在旁邊看到那個明顯和這個部落格一點也不搭的貼紙,忍耐一下吧,風頭過了我會馬上把它拿下來(啊,或者至少改成灰階)。

剛剛逛了一下入圍名單和一些部落格的入圍宣言,發覺我還真的很不適應「總之,恭喜入圍的大家嚕~」、「最感謝的還是各位一直以來的支持喲~」、「希望大家也繼續替小逼老師加油咧~」之類的語氣。在兩年前還沒開始寫部落格時,我就已經選好我絕對不要成為的幾種部落客類型,「人畜無害的部落客」就是其中之一。

推薦三個我覺得很酷的教育應用組入圍部落格︰

11.21.2009

到底是誰發明邏輯!?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邏輯放在我面前,而我沒有好好珍惜他,如果上天願意給我一個機會,我想對他說:我愛你。如果非要給這承諾一個期限,我希望那是....嗯到這學期結束就好了」
期中考過後阿融的MSN狀態
有人主張,哲學系有存在價值,因為我們賴以維生的歸納法和演繹邏輯都是來自於哲學。

我相信哲學系有存在的價值,不過,上面這種說法應該是個誤會,因為如果邏輯真的是哲學家發明的,他們早就被自己的學生殺光了

難道都是因為哲學家「發明」了歸納法,我們才能根據過去的經驗預測明天太陽也會從東邊升起嗎?如果哲學家當初沒有「發明」演繹邏輯,我們就沒辦法從「淋雨會感冒,而且今晚出門不撐傘會淋雨」推論出「今晚出門不撐傘會感冒」嗎?

我想,事實應該完全相反︰人們早就有邏輯推理的能力,大家安居樂業, 直到一群多事的邏輯愛好者(不見得是哲學家,雖然為哲學護航的人會這樣堅持)熱血地把這些大家都認同的規則整理出來寫在紙上(damn it!),就像語言學家把大家認同的文法規則寫出來一樣。你應該不會覺得我們現在會講話都是多虧當初有語言學家「發明」文法吧?

當然,把推論規則整理出來有好處,例如讓我們更容易理解自己使用的推論系統(會使用推論系統和知道自己是在使用什麼樣的規則做推論是兩回事,就算自5歲起就沒犯過文法錯誤,你很可能也沒辦法向外國人說明中文的文法有哪些規則),以及作為計算機器的理論基礎。然而,就算這些成果都可以歸功於哲學家,這也跟「歸納和演繹都是從哲學來的!」是兩碼子事。

柏拉圖的口香糖

雖然真相計畫之外地在ptt被提早揭穿了,不過,為了系上熱烈討論澳洲哲學系末日的學弟(以森出賣了你們)以及其他還不知情的人士︰

我很高興有人真的在意哲學系的前景,不過,哈哈,抱歉,那個新聞是胡謅的。

當然,那個新聞不是我胡謅的,雖然我倒希望自己有那種梗可以謅出這麼有趣的東西。那個新聞出自The Chaser,一個澳洲的諷刺詼諧媒體,類似這裡的幹得好新聞社,或者,如同⊆∀⊥⊻ιN所說,美國的洋蔥報。這類媒體專門生產反串、諷刺文章,當然也不排斥亂掰的諷刺新聞。例如The Chaser這個月的報導,介紹Toyota為新車款設計的動力裝置,利用駕駛人心裡某種類似品德衝動的東西驅動車子。

作為有良心的學者,我們的確需要擔心,並且應該隨時關注哲學作為一門學術是否像The Chaser批評的那樣毫無進展,只是在重複咀嚼一坨柏拉圖吃過的口香糖,研究那到底算是什麼味道。不過,目前應該還不用擔心自己會因為沒有成功解決任何哲學問題而被拔掉(沒有成功解決哲學問題,並不代表在學術上毫無進展,或者對社會毫無幫助)。當然,在那篇報導中首當其衝被廢掉的澳大利亞國家大學(ANU)哲學系,現在也還是經營得好好的。

最後,對於ptt八卦版「[新聞] 缺乏學術成果 澳洲將砍哲學系」的後續討論︰
  1. 在報導中,當ANU教授被要求證成自己學系的存在價值時,反問評鑑委員他們又如何知道自己存在,這被部份鄉民視為白目舉動。然而,有人力挽狂瀾,認為是挾商學院或社會達爾文主義等功利意識形態的評鑑委員學術素養不足,才看不出教授苦心引入對談的深奧哲學問題。

    嗯,我覺得那的確是白目啊,我們花錢養學術單位,又不是為了讓他們裝高深整評鑑委員的。學術單位當然有義務說清楚別人為什麼有理由給他們錢,不然的話,跟詐騙集團有什麼兩樣?

  2. 有些哲學護航者指出哲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因為歸納法和演繹邏輯都是從哲學來的。

    我相信這是個誤會。

  3. 有些哲學護航者說,哲學是學問之母,所有學科都是從哲學分化出來的。

    我相信,除非「學問之母」被定義得夠廉價,否則這句話不會為真。

11.18.2009

雞蛋糕大叔嚴選單字|品德衝動

品德衝動


【名詞】

一種出自(自以為是)道德情緒的強迫性衝動,會繞過理智,無腦地驅動行為。詳細資訊請參考《哲學系的品德洗腦不能》

品德衝動可能的來源眾多,目前最常見的是宗教、人道主義性保守主義,以及教育部

被品德衝動玩弄的常見症狀︰
  1. 卯起來推動自己的道德立場(或者—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被自己誤會是道德立場的那個東西)。
  2. 論調愚蠢。
  3. 禮貌且有耐心,但事實上對理性溝通耳聾。
  4. 從頭到尾都相信自己是在做一件對社會為善的事情。
  5. 分享不完的心路歷程。
  6. 相信反對自己的人要嘛是居心叵測推動性產業開放只為謀己利的猥瑣中年大叔或被邏輯操弄的冷血傀儡,要嘛沒有靈性不懂上帝的愛。
【例句】
錯誤︰黑板上寫著「品德衝動」四個字。

正確︰有品教育不應該培養出一群被品德衝動左右的腦包。

11.17.2009

缺乏學術成果,澳洲將砍哲學系

來自澳洲公民媒體The Chaser的報導︰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哲學系通過聯邦補助門檻,澳洲大學自下學年度起會將這些主體自大學課程中移除。由澳洲大學委員會(Australian Vice Chancellors’ Committee)進行的調查指出,澳洲的哲學系每年在學術上製造數千個問題,卻從未成功解決其中任何一個。

「在目前學術成果導向的綱領之下,0%的問題解決率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澳洲大學委員會評鑑委員Ken Williams表示︰「無法向政府顯示明確的學術成果,這是我們'放棄補助的原因。」

評鑑委員們也對哲學課程的進度不甚滿意。他們指出,在許多課程中,哲學教授問學生的問題,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被問過了。「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幾千年前的那些老希臘人會被『上帝存在嗎?』、『什麼是真理?』這類問題困擾,」Williams說︰「但是現在,我們的教授都學會上網了,我們期望他們至少能給出一些結論。」Williams表示,這些系所無法得到補助,一些前任教授也有責任︰「例如,我們曾經要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ANU)哲學系給我們一個理由讓他們繼續存在,這些教授卻反問我們怎麼知道我們自己存在」

 「唔,至少這回我們成功解決了一個哲學問題,」Williams表示︰「就目前而言,他們不再存在了。」

澳洲大學委員會的評鑑委員也強調,另外還有一些系所必須生產更多實質成果,以證明自己在現代大學裡的存在價值。「我們一年砸好幾百萬在英文系上,然而後來卻發現,這些系收的學生本來就都會講英文」Williams說︰「我們還寧可把這些錢給商管系,他們這些年來真的讓很多海外學生學會英文。」
驚悚歸驚悚,這個報導還是有一個有趣的地方。當然你可以亂猜,不過,要是你非常確定自己知道那在哪,請為其他人保留這個樂趣。

11.16.2009

命題、主張、理論的強與弱

哲學上,我們常常用「強」(strong)和「弱」(weak)來形容自己或別人的想法,說哪個主張比哪個主張強,哪個理論又比哪個理論弱。直覺上,這好像是在談哪個想法比較強壯,不容易被打倒;哪個想法比較貧弱,禁不起檢驗,然而事實上當然不是這樣,而且在某種意義下,剛好相反︰哲學家會告訴你,「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比「地球上存在著哥吉拉」弱;「基於誤判問題,我們應該廢除死刑」比「死刑有缺點」強;「我身高一八零」比「我身高一八零,體重六十八」弱;「水在攝氏四度時密度最大」比「水在大約攝氏四度時密度最大」強。

所以,「強」和「弱」到底是在指什麼?

在邏輯上,「強」和「弱」是可以被嚴格定義的︰當我們說命題P比命題Q強(換言之,Q比P弱),我們就是在說,所有可以被Q推導出來的命題都可以被P推導出來,而且有一些可以被P推導出來的命題,沒辦法被Q推導出來。換句話說,P蘊含Q,P比Q擁有更多內容。另一個例子,當我們說公理系統X比Y強(換言之,Y比X弱),我們就是在說,X擁有(可以推導出)比Y更多的定理(theorem)︰所有可以被Y推導出來的定理都可以被X推導出來,而且有一些可以被X推導出來的定理,沒辦法被Y推導出來。

我不確定邏輯是不是「強」和「弱」的這種用法的源頭,不過哲學家使用這兩個詞的方法顯然盡力保留了它們在邏輯界表達的意思︰首先,「強」和「弱」只能被用來描述有真假值的東西,例如命題、主張、理論。再來,「強」和「弱」是相對的,它們只在比較時有意義,不會有一個理論單純地是強理論或弱理論。最後,以命題為例,「強」和「弱」表達的是(可以為真或為假的)論述內容的多寡︰講了比較多東西的命題比較強;講了比較少東西的命題比較弱。這和邏輯學家用的「強」和「弱」幾乎一樣︰講了比較多東西的命題,當然就可以推導出比較多東西,例如從「地球上存在著哥吉拉」可以推導出「地球上存在著巨大怪獸」,但是從「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就沒辦法推導出一樣的命題。

另外一個,也是「強」和「弱」最實用的意義,就是比較強的命題比較不容易為真(也可以說,強的命題在比較少的可能世界為真)。這應該很好理解︰如果命題P比命題Q強,那麼,因為P蘊含Q,所以只要P為真,Q就一定為真(所以在某種意義下,Q不會比P更不容易為真)。換另外一種說法,因為P比Q宣稱了更多東西,所以,要讓P為真,比起讓Q為真,我們需要保證其為真的東西就更多了。要讓「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為真,我們只要保證地球上存在活的東西就好了,然而,要讓「地球上存在著哥吉拉」為真,地球上不只要有活的東西,其中一個還必須正好是哥吉拉才行。

強的命題比較不容易為真,要支持強的命題,你必須提供更多理據。這就是為什麼在討論時,如果有兩個命題各自都可以推論出你的主張,使用比較弱的那個命題來論證,會是比較小心的作法。例如,你可能有好幾個理由,各自都可以用來說明,為什麼阿條不是經濟學分組報告時恰當的組員候選︰
  1. 阿條連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
  2. 阿條的智商比阿甘還低。
  3. 阿條其實只是條抹布,化妝技術高超,但沒有思考能力。
然而,其中只有第一個理由用起來最省事,因為雖然(1)是最弱的(智商比阿甘還低的人和抹布都一定沒機會搞懂經濟學基本概念),但它也是最有可能為真的︰阿條極有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笨大學生,而非真的智商比阿甘還低,或者是條喬裝的抹布。你當然可以試著使用第二個或第三個理由來說明自己選擇組員的判準,但是當別人拿出阿條的智商報告(低空飛過佛洛斯特.甘)和DNA證明時,你也只能承認自己使用了錯誤的前提,然後轉而改用弱化之後的(1)。

這也是日常生活討論時常常遇到的情況︰你的前提被證明為假,但你發現,要推論出結論,其實自己根本不需要這麼強的前提,於是你把前提弱化,然後就過關了。事實上,有些哲學家會盡力弱化自己論證的前提,讓它們弱到剛好可以推論出結論,這會花掉一些時間,但如果你不喜歡寫完文章還要跟別人多費唇舌補救自己的論證,這是最好的方法。

11.12.2009

新回饋機制啟動

趁著回宜蘭放假,我把哲學哲學雞蛋糕的版型做了一些調整。雖然看起來和以前差不多,不過以前那個是以羊男的BlackCoffee為基礎稍做裝飾,這次則拿了Blogger預設的基本款版型重新翻修。對我這個html和css的新手來說,這個工作還滿吃力的,不過好處是以後比較不需要擔心這個部落格沒辦法使用Blogger內建的功能。

改版之後一個從此可以使用的玩意,就是你在每篇文章下面看到的︰



我猜這個部落格應該有很多潛水的傢伙(因為每日閱覽人數和真的留言罵我的人實在不成比例)。然而,我不想因為你們的害羞或懶惰而失去知道你們的意見的機會。

現在你只消按個紐,這個投票裝置就可以讓我知道你對這篇文章的最初步態度。當然,我們不能期望這就能讓我知道你喜歡那篇文章的哪些地方,或者覺得哪個論點太爛、哪個推論有問題、哪個證據是錯的。要達成這些事,最好的方法依然是花點時間留言,除非你剛好是繼小掰之後第二個可以和我心電感應的生物。

(在這個部落格裡,並不是每篇文章都能恰當地被「有道理」跟「沒道理」描述,例如很多白爛喇賽或生活記事,應該就無所謂有道理或沒道理。然而,Blogger不允許我在不同的文章底下放不同的選項組合。所以我使用「有道理/喜歡」、「沒道理/不喜歡」,讓它們在不同的文章底下,可以被當成不同的選項來理解)

11.10.2009

後現代主義生產器



既然連物理學家唸了一些後現代的東西之後覺得天哪這些東西怎麼可能有人看得懂於是自己胡湊亂拼一篇無意義的文章投到後現代主義期刊結果還真的登上了這種事情都發生過,那麼有人知道了這樣的惡作劇之後寫了程式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信手捻來亂七八糟論文的樂趣,應該也不奇怪。

Postmodernism Generator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裝置,每次點進去,它背後那個我連名字都看不懂的語法運算器就會啟動,隨機生出一篇標題、段落、引文、註解一應俱全的論文。

例如我剛剛按出來的這篇《體裁的表述︰語意學家的對話與資本主義的新辯證理論》(Expressions of Genre: Semanticist discourse and capitalist neodialectic theory),就真的深奧滿點︰
...性別是不可能被定位的,傅柯說。不過,根據Cameron,與其說性的定位是不可能的,不如說是失敗的,或者徒勞的。然而,資本主義的新辯證理論蘊含,只要性別與實在之間存有可替換關係,意識就具備解構能力。Selby為語意學對話提出的模型的基本精神就是,觀察者的角色如同藝術家。
...“Sexual identity is unattainable,” says Foucault; however, according to Cameron[4] , it is not so much sexual identity that is unattainable, but rather the failure, and some would say the futility, of sexual identity. But capitalist neodialectic theory implies that consciousness is capable of deconstruction, given that reality is interchangeable with sexuality. The main theme of de Selby’s[5] model of semanticist discourse is the role of the observer as artist.

在某種意義下,脈絡辯證典範的前提,就是實在必須是集體無意識的產物。在《從零出發》一書中,Gibson檢視了語意學對話。然而,在《虛擬光芒》書中,他又拆解了前結構的符號理論。
In a sense, the premise of the dialectic paradigm of context holds that reality is a product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In Count Zero, Gibson examines semanticist discourse; in Virtual Light, however, he deconstructs prestructuralist semiotic theory.

然而,許多唯物論者關切那道架於性別定位和社會之間的橋樑是否被揭露。而其論旨,則被嵌於視語言為一種實在的後唯物的敘事典範中...
But many materialisms concerning the bridge between society and sexual identity may be revealed. The subject is contextualised into a postmaterial paradigm of narrative that includes language as a reality...
意見︰
  1. 註解裡面的那些references是真的嗎?我試了幾個,沒找到論文。

  2. 不知道有沒有人用這東西弄出來的文章投稿成功。

  3. 可惜這個生產器沒有關鍵字篩選功能,否則應該對一些同學很有用。

  4. 我試著用Google翻譯翻那篇文章,結果發現這類文章不但是人類認知系統的挑戰,也是翻譯軟體的挑戰。

11.08.2009

巴拉巴拉

我妹今年念高一,導師發下這篇文章,要同學在週記上寫心得︰
認輸逃避的名字叫「這不是我的興趣」/何飛鵬(商業週刊第978期)

因為買房子的緣故,認識了一個相當認真負責的房屋仲介業務員。最近他認真的向我請教轉業的事。我問他:「你不是做得不錯嗎?」為什麼想轉行?他回答:「現在我對買賣房子已經沒有興趣、沒有熱忱!」我再問:「那你對什麼事有興趣?」他說還在想,不知道。

這個劇情我見過太多了,也太熟悉了。我繼續問:「你最近的業績好嗎?」「不好!」和我的猜測完全一致。「你過去的業績好嗎?」 「曾經很好。」 「那你過去對賣房子有興趣、有熱忱嗎?」 「那是剛開始的時候,大陸的政府不打壓房地產,相較現在,生意好做多了。」他的回答也合乎我的預測,他其實並不是因為興趣不合而想離開,而是因為挫折,耐 不住寂寞!

我沒有直接告訴他我的想法,怕打擊他的信心。但我提供了幾個思考方向:一、確認自己對什麼事有興趣,而這件事又可以當事業經營。二、確認對現在的工作沒熱 忱、沒興趣,是不是受了環境不佳、生意不好做,以至於業績不佳、獎金不多的影響?三、回想一下,過去業績好的時候,你是否覺得對房地產充滿熱忱呢?

這位小朋友還沒有給我答案,但根據我的經驗,百分之九十以上,他根本不是沒興趣,或者說,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做房地產,OK!只不過隨著市場 起伏,隨著業績波動浮沉。現在想離開,只不過是用「沒有興趣」來迴避認輸逃避。大多數的人,面臨生涯挫折、陷落時,都用「興趣不合」做為逃避的代名詞。

我也曾經陷落過,我也曾想轉業,只不過上天眷顧我,當時我想不出有興趣的事,也正好沒有其他的機會,而我又家無餘糧,不能辭職慢慢找答案,只好繼續做。而後來,陷落過去了,心平復了,我又發覺我對原來的工作還是充滿熱忱!

這些都是一時一地的起伏。每一個該認清低潮的自己、懦弱的自己、想不開的自己,逃避是理所當然的,認輸也是可能的。只不過沒有人會真正用「認輸逃避」做為理由,因為這理由太差勁了,表示自己吃不了苦、禁不起考驗,於是乎「興趣不合」變成每一個人最常用的理由。

其實事實的真相十分容易檢驗,因為如果真的對某事有興趣,願意成為你的事業或志業,你會很清楚知道你要做什麼?你也很清楚你的目標是什麼?而不是只知道「這不是我的興趣」,對什麼有興趣卻一無所知。

老實說,真正對某件事有興趣,而傾一輩子去追逐的人少之又少,這種人都是人中龍鳳。而大多數人都是在隨緣下接觸一件事,熟悉一件事,習慣成自然,終於喜歡這件事,最後因為這件事,而成就了自己一身的事業與志業。

最悲哀的人則是禁不起挫折的打擊,跨不過生命陷落的缺口,而退縮、而轉變,學書不成,學劍也不成,回首一生,啥都不是。

沒有人會認輸,沒有人會逃避,因為理由都是「興趣不合」。弱者通常一輩子找不到自己真正的興趣!現在你正在尋找自己的興趣嗎?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實在太勵志了,跟這個部落格完全不搭,那麼,謝謝和抱歉。把它放上來,只是因為我覺得劃線的那一段好像有個微妙的錯誤。

11.01.2009

隱私權、花椰菜與強暴

Scott Adams的新文章,談論隱私權越來越難被保障的趨勢以及他對其可能的結果的預測︰
「Let's say you have a secret carnal desire for broccoli. In our current world, where privacy is still somewhat attainable, you hide your dirty little broccoli secret. If anyone were to find out, you'd be ostracized and mocked. So you carry your little secret around like a bag of shame, sneaking trips to the grocery store to get a fix.」
假想你是個喜歡跟花椰菜做愛的性變態。在目前這個隱私通常依然能夠受到保障的世界裡,你必須隱藏你的小小癖好。因為一旦這件事讓別人知道了,你就會被排擠和嘲笑。你必須隨身帶著這個羞羞臉的興趣,在蔬果店揀選時還得遮遮掩掩。

「Now imagine a world where no one has any privacy and your inappropriate desire for broccoli becomes common knowledge. Suddenly all the other broccoli lovers know you are one of them. You start hanging out together, sharing your broccoli stories. You make new friends. You are understood. It's a relief in many ways. 」
現在,想像一個完全公開,任何人都沒有任何隱私可言的世界,在那裡大家都知道你光靠花椰菜就能達到高潮。忽然間,全世界對花椰菜感性趣的人都知道你是他們的同好,你們可以一起鬼混,分享各自的花椰菜收藏。你交了新朋友,他們了解你,這件事在很多意義下對你來說都是一種舒緩。

「In a world with no privacy, no one will seem like a freak because so many people will appear to be one type of deviant or another. In that world, the biggest losers would be the people who have totally uninteresting flaws and passions. They would seem boring. 」
在這個沒有隱私可言的世界裡,沒有人會被視為怪胎或變態,因為很多人都有一兩種奇怪癖好。在這樣的世界裡,最慘的會是那些完全正常,沒有任何怪異興趣的人,因為他們在相較之下就顯得很無聊。

(補充︰這裡的「沒有隱私可言」應該只是指對於個人的喜好和興趣不再有隱私,而不是在說別人隨時都知道你現在在哪裡、在幹嘛、和誰在一起。)
這讓我想到之前寫的︰
「下跪的社會意義通常會是一個人被迫下跪的原因,但是強暴的社會意義通常不會是施暴者施暴的原因。在幾乎所有的場合,我們要人下跪,是為了得到下跪作為一個 社會行為所具有的那些效果,比方說表示下跪者的忠誠或悔過甚至汙辱下跪者等等。但是在大部分的場合,我們強暴別人並不是為了使受害者承受壓力和心理衝擊, 而是為了滿足性慾。...

我們可以想像,在一個性開放的社會裡面,被強暴就像是被揍一樣,受害人會痛並且感覺不自由,但是不像在實際社會裡被強暴那麼糟糕,他們不會在事後整天渾渾噩噩、冒冷汗、做惡夢甚至因此自殺。當然在性開放的社會裡面,強暴者依然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不過是基於自由和人身安全上的理由。」

via 《強暴、社會意義與性開放》
一個沒有隱私權可言的社會和一個性開放的社會的共通點就是,在這兩個社會裡,都各自有某些東西的某些社會意義被拿掉。在前者中,各種怪癖的某些社會意義被拿掉,以至於它們變得不奇怪,保有這些怪癖的人因此不再需要偽裝(就算這未必對當事人來說比較好,例如,這可能會讓偷窺狂和癡漢很懊惱)。在後者裡,強暴的社會意義被拿掉,這使得被強暴的人不會因此感覺到羞愧、不淨甚至認為自己不再有活下去的價值(當然,他依然可能在生理上受創,並在被強暴的過程中感受到人身自由受制的痛苦,也因此,就算在這樣的社會裡,強暴依然會是妨礙自由與違反人權的)。

那些該有卻沒有的細節

如同朱立安.巴吉尼所說,哲學家使用思想實驗,是為了更容易地操縱概念思考中的變數,得到準確不受混淆或干擾的結論。然而,思想實驗在討論時常常帶來這樣的困難︰要使用思想實驗,你必須假想一個情境,並且對它做出不多也不少的描述。如果你對於自己假想的情境描述得太多,要嘛你多說了一些廢話,要嘛你自己使得這個情境根本不適用於你想討論的主題(例如,在討論真正故意做壞事的人應不應該被懲罰時,將假設情境中的人描述成一個被洗腦而做了壞事的人)。如果你對自己假想的情境描述得太少,就等於讓別人自行填滿空缺處,然而,別人補充過後的思想實驗,可能完全牛頭不對馬嘴(當然,通常你不能因此責怪別人,除非他是在故意找碴)。

例如,要證成
P︰如果我們不得已必須選擇讓99個人死去或者讓100個人死去,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兩群人你都不認識、他們也沒有諸如種族、性別或社會地位之類的可能在道德上相關的性質差異),你應該選擇前者(或者,至少,你比較不應該選擇後者)
這個宣稱,一個粗心的人(例如說,我自己)可能會設想這樣的情況︰
C︰一個小房間裡塞了100個服飾店員,歹徒給你機關槍,要你挑出99個處死,否則就全部由他親手幹掉。這時候,你能怎麼辦?(改寫自 誤判作為反對死刑的理由
並且進一步宣稱,在這時候我們當然應該自己殺掉99人,因為這樣死掉的人會比較少︰就算你不見得有勇氣主動殺人,但是,如果你因為自己不敢主動殺人而使得更多人死去,你是道德上可譴責的(就算這樣的譴責不會很重,因為大部分的人都相信換作是自己自己也不敢)。

不幸地,C顯然是一個缺乏詳細描述而開放讀者自行填補空缺的假設情境,例如︰
  1. C沒有明講你在那個處境裡是不是真的只有那兩個選擇。所以可能會有人抱怨︰為什麼你心裡只想到要殺掉無辜的人來解決問題?你就不肯試試跟歹徒一搏或突圍嗎?
  2. 可能有人會抱怨,一個人在C那麼急迫的情況底下會做出什麼選擇根本就很難說,這種問題沒有回答的價值。
當作者看到這些抱怨,他可能會覺得自己有點無辜,因為那些抱怨都是建立在跟他心裡所設想的情境不一樣的情境上。根據作者心裡設想的情境,做選擇的人真的只有自己殺掉99個人或讓歹徒殺掉100個人這兩個選擇,因為原文是在討論兩害相權的道德問題,不是在討論反恐應變策略。而設想出這類情境的目的,也不是要我們推測一個人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會如何反應,而是要我們思考,如果自己面對那樣的情境,應該如何選擇,因為原文討論的是一個道德問題,而不是心理學問題。

然而,作者自己卻常常忘記做出這些重要的、如果忘記的話就會引人誤解的補充,因為它們在作者平常生活的哲學圈裡,屬於不需要特別說明的基本假設︰基於討論脈絡和慈善原則,作者的同僚們通常可以正確地補完那些情境中的細節,就算作者自己沒有給出鉅細靡遺的描述。

不過,再次,這並不代表作者有理由指責那些抱怨的人是自己沒搞懂,因為他不能期望自己隨時都能享有跟自己具有共同背景的人討論時的方便性,就像他不能期望每個人都隨時了解那些常用的哲學術語的意思一樣。

我希望自己寫的東西不要常常被誤會,所以我今後會注意自己是不是給出了足夠的描述和說明。不過就算我再小心,也難免疏漏,如果某個段落或情境讓你覺得完全沒道理,多想五分鐘,或許你就可以掌握那個我因為思慮粗糙而忘記放上去的細節。提醒我一聲,我會很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