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19

12/27 糕講堂|人類是怎麼演化成政治笨蛋的?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人類是演化來的,現在我們有哪些本能,取決於演化壓力山大的數萬年前,我們需要什麼本能來存活。然而,山頂洞人時期好用的本能,到了現代都市,反而可能讓人們做出愚蠢決定。

對於人類不得不負載的演化遺產,數十年來哲學家嚴肅看待。海德特(Jonathan Haidt)探究演化而來的道德本能,希望協助人們修補撕裂的社會。布倫南(Jason Brennan)認為,給定人們本能上的種種認知偏誤,人人有票的民主機制並非最好選擇。納思邦(Martha Nussbaum)和辛格(Peter Singer)則質疑,演化而出的本能「噁心感」警報器,在不同的時代,不該繼續用來排斥同性戀和近親亂倫。

在《為何我們總是選錯人?》裡,歷史學家謝克曼(Rick Shenkman)點名促使人類在現代做出愚蠢政治決策的四種原始本能:好奇心、察言觀色的能力、辨認真假的能力,以及同理心。數萬年前,這些本能讓我們的祖先存活下來,現在,這些本能讓我們被天氣影響投票意向、偏袒自己支持的政治人物、對真正重要的議題視而不見。

這次糕講堂,我們要介紹《為何我們總是選錯人?》裡對於人類本能和時代變化的分析,並在不讓大家對民主失去希望的前提下,補充上述哲學家們的尖銳看法。

11.24.2019

12/6 糕講堂|歐陸哲學為什麼這麼難?現代性與偽理性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有別於這裡常出現的分析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傳統,歐陸哲學(continental philosophy)時常被覺得誨澀模糊,難以親近。紀金慶是專攻歐陸哲學的政大哲學博士,同時也是有經驗的哲學講師,在這次講座裡,他要挑戰用一個半小時來讓大家掌握聚焦於「現代性」的歐陸哲學爭論。

在歐陸哲學上,「現代性」(Modernity)本質上區分了我們的世界和傳統世界。理解「現代性」,我們就知道當代歐陸哲學如何看世界、從中看出什麼問題,以及當代哲學的各種思潮——現象學、存在主義、批判理論與後現代主義等等——如何回應這些問題。

紀金慶在今年出版《偽理性》一書,彙整當代歐陸對「現代性」的思考、批判,和解決方案。在這場糕講堂裡,除了分享《偽理性》整理的主要論點,紀金慶也想談談幾個他覺得相當重要的生活議題:

我們能接受歐陸哲學家對於現代世界的診斷嗎?
為什麼歐陸哲學的表述需要如此誨澀?
歐陸哲學家提出來的各種解決方案,有幾分可行?
在現代世界中,我們失去什麼?得到什麼?如何衡量其中的利弊得失?未來我們將何去何從?

10.18.2019

11/8 糕講堂|動物的存在與虛無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人能對動物做什麼?能虐待嗎?能吃嗎?能好好相處嗎?這些問題對一般人來說重要,對哲學家來說也重要。哲學家討論動物是否跟人一樣有道德地位(moral status),受到道德保障,以及如果有的話,多大程度有。這些問題困難,因為它們不只是道德哲學問題,還是形上學問題,涉及動物跟人有無不同,以及如果有的話,哪些方面不同。

《動物的存在與虛無》不直接討論關於動物的道德問題,但從科學方面為關於動物的形上學問題提供了重要探究基礎:動物有語言嗎?思考嗎?多大程度?人要跟動物相處,有哪些可行方案?對於喜歡動物、喜歡利用動物、喜歡吃動物的人來說,這些事情重要,因為就算我們很清楚自己的道德觀長怎樣,依然可能需要這些知識,才能知道哪些行為有違自己的道德觀。雞蛋糕腦闆朱家安非常喜歡這本書,替它寫了推薦序介紹自己家裡的各種動物

在這場糕講堂裡,朱家安不重述書中內容,而是要補充一些來自道德哲學的觀點,讓對於動物有所了解了解的我們,能套用哲學家研究的成果,來進一步思考自己在道德上的各種選項:

怎樣的東西才該有道德地位?
如果人跟動物都有道德地位,該像保護人一樣保護動物嗎
有些東西,我們很難說它有道德地位,像是消防栓。這代表我們可以恣意破壞嗎?
如果消防栓不行,那路邊的野草呢?

9.06.2019

9/26 糕講堂@台南|《反民主》知識菁英制的論證和反思

人人都該有投票權,過去黑人和女人不能投票,那是因為過去我們錯了。在現代,這種「全民民主」理所當然到你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然而,在《反民主》裡,哲學家布倫南(Jason Brennan)主張這種看法才是錯的,而且它會讓民主更糟。你有理由看看布倫南的說法,因為如果他是對的,我們麻煩就大了。

布倫南主張「知識菁英制」,認為應該用其他東西取代全民民主。這個極端看法在台灣已經有許多討論: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導讀《反民主》
劉維人(自由譯者):《反民主》譯後記
陳方隅(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反民主》書評:民主價值的練習題
謝世民(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取消你的投票權,能換來更好的社會嗎?──評布倫南的《反民主》

在這場講座裡,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會介紹布倫南的主要論證,以及他提到的各種替代方案(當中有些真的滿有創意的),並以此出發,歡迎大家討論民主的各種問題。

8.02.2019

8/30 糕講堂|《另類時空圖書館》假設你有哥哥, 他會喜歡吃草莓嗎?

糕講堂是哲學哲學雞蛋糕主辦的哲學講座,我們介紹有趣的哲學問題並促發思考,讓沒有哲學背景的人也能享受哲學的樂趣。

王一奇老師是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他講話非常的白爛和機車,但在外人面前不會表現出來。王老師在《另類時空圖書館》裡介紹了他的因果關係理論,用來回應關於「假設性思考」的種種難題。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有挑戰性。

假設性思考討論「在某個特定情況下,結果會怎樣」,有些人認為,人類有別於動物之處,就在於人會進行假設性思考,因此有辦法歸納過去、預測未來、理性選擇應對策略。當政治人物面對刁鑽提問時回應「我不回答假設性問題」,此回應也一定來自「這樣回應比較好,還是其他回應比較好?」的思慮。

假設性思考散見於生活,假設性思考的能力深根人心,但對於人類是如何進行假設性思考,我們並不清楚。最好的證據就是,有時候假設性思考會導出奇怪的結論,而且我們很難判斷到底是哪裡出錯。例如下面這個。

富翁被殺了,已知兇手在三個人之間:外勤人員司機和園丁,以及內務人員管家。

基於邏輯,警長推論出:假設富翁是外勤人員殺的,那麼如果不是司機殺的,就是園丁殺的。

出現了關鍵證據,顯示富翁是司機殺的。

雖然沒什麼意義,不過根據以上推論,警長似乎可以得到一個假設性的結論:因為司機是外勤人員,所以,如果富翁不是司機殺的,就是園丁殺的。

這個結果很奇怪,因為縱使有關鍵證據支持司機是兇手,但這不代表說,若司機不是兇手,那兇手會是園丁而非管家。

以上是假設性思考令人困惑的一個案例,在這次糕講堂裡,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會順著王一奇老師《另類時空圖書館》的脈絡,介紹幾個經典的奇怪案例,並說明一些哲學上的分析和解決方案,主要希望讓大家能體會假設性思考難題和哲學討論的有趣之處。

8.01.2019

8/16 糕講堂|《再思考》為何打筆戰令人痛苦?

網路興起後,多元民主社會的公民更顯痛苦,我們到處碰到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嘗試溝通並失敗。我們可以互相封鎖,但這可能加劇過濾泡泡和團體極化,有摧毀民主的危險。

《再思考》是哲學家西諾阿姆斯壯(Walter Sinnott-Armstrong)的新作,在這本書裡,他從哲學和批判思考觀點,提出和立場不同的人理性溝通的完整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就連如此功能性的書籍,都在最前面花了四分之一的篇幅,提醒我們說,人自然而然會有的討論心態和自尊,會如何妨礙溝通。

上一次糕講堂,伴著日本哲學家戶田山和久的《論文教室》,我們介紹批判思考的基本精神和教學方案。這次糕講堂,順著西諾阿姆斯壯對人性的顧慮,我們要來談談,你我心中有哪些我們難以阻止的認知機制,正在妨礙我們成為能理性討論的人。

打筆戰令人痛苦,因為我們並不是被設計來和反對者理性溝通的。了解這些心理機制後,我們可望在將來更能接受自己面對不同意見時的各種情緒,進而理解不同意見。

7.18.2019

8/2 糕講堂|《論文教室》批判思考怎麼教?

這兩年,國中高中大考紛紛開始重視批判思考和論說文寫作。在這個時候,游擊文化引進日本哲學家戶田山和久的《論文教室》,大家可以說是賺到了。

在中文世界,《論文教室》是少數非常完整的論文寫作教學,兼具幽默與實用,從搖籃到墳墓一手包辦。論文能力不單單只能用來寫論文,書裡的許多概念和技術都可以直接用在報告、演講和各種吵架上面。換句話說,你不需要有「論文任務」在身,才得看這本書。對於任何想要把事情想得更清楚、表達得更清楚的人,以及想要閱讀好笑對話的人來說,這本書應該都能滿足需求。

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長期撰寫批判思考文章,也支援國高中論說文寫作相關的教師研習課程,並幫《論文教室》寫了一篇書評。批判思考是論說文寫作的基礎能力,在這次講座,朱家安要分享自己五年來是如何逐步改進批判思考課程,並以此介紹練習批判思考和論述的有效方法。我們希望這個課程能協助學生了解如何鍛鍊自己的批判思考和寫作能力、協助老師掌握批判思考教學的訣竅。

7.05.2019

7/19 糕講堂|男性說教和知識不正義

「男性說教」源自英文「mansplain」,一般的用法是指人(通常是男性)對別人(通常是女性)進行不必要的說教。男性說教廣為流傳的經典案例,是2008年某個宴會男主人跟一個女人說明某本書有多重要,一定要去看,旁邊的人不斷提醒他說,書籍作者就在他面前,男主人花了好一陣子才意識到(尷尬)。

同樣發生在2008的另一件重要事情,是哲學家弗利克(Miranda Fricker)出版了《知識的不正義》。在這本書裡,弗利克分析刻板印象和身分偏見如何讓我們高估或低估別人在智識上的可信度(credibility)。

這兩個東西顯然可以湊在一起談,因為在恰當的詮釋底下,我們好像可以說,男性說教會出現,就是因為說教者高估了自己的智識、低估了對方的智識。從這個推測出發,朱家安建立了一個對於男性說教的三重分析,認為男性說教的成立,通常伴隨三個條件。在這個講座裡,朱家安會引用弗利克在知識不正義上的洞見,說明他的分析,以及這些分析可以怎樣用來辨認男性說教和其他說教,並且說明為什麼說教有實務和道德問題。

6.22.2019

7/5 糕講堂|AI倫理學

科技發展帶來許多便利,然而,伴隨而來的挑戰,是不斷推陳出新的倫理道德問題。《打開演算法黑箱》是英國數學家弗萊(Hannah Fry)的新作,在這本書裡,弗萊介紹演算法和AI進展帶來的新隱憂,並試圖論證一個對人類來說稍微樂觀的結果。

當AI在人類社會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後,我們面臨一個問題是:當AI犯錯,誰要負責?AI能被究責嗎?還是說,可究責對象另有其人?是AI使用者嗎?但如果使用者本身並沒有犯錯呢?面對AI取代人類作業,我們就不可能避開這些「責任歸屬」問題,它們自然也在《打開演算法黑箱》討論之列。

張智皓是中正大學哲學所的博士生,簡單哲學實驗室資深講師,也是《打開演算法黑箱》的推薦人之一。他目前協助科技部「人工智慧倫理學計畫」,這個計畫試圖藉由大規模問卷調查,掌握大眾對於自駕車道德抉擇的看法。

在這場講座,張智皓將以自駕車為例,談談哲學家如何看AI未來,以及如何討論跟AI有關的責任歸屬問題。

5.17.2019

5/31 糕講堂|效益主義倫理學

如同其他學者,哲學家很少參與社會。(我完全可以理解,如果不管教學評鑑結果多差都不會影響我的終身職,我也不會想要參與社會)在這意義上,彼得 ‧ 辛格(Peter Singer)是異類。辛格從高中開始參加社會運動,後來成為當今存活的最有名的哲學家之一,被瑞士智庫GDI列為全球前三大思想家,被《時代雜誌》列為百大影響力人物之後,辛格還是不吝於投入各種社會議題論爭。

《真實世界的倫理課》是辛格的社會評論集,從一篇篇短文,你可以看出辛格如何熟練運用論證,來清楚說明他自己的看法,讓人就算不同意,至少可以理解。(如果你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問問自己:你覺得自己理解女性主義者、動保人士、護家盟和支持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人嗎?)

我很喜歡《真實世界的倫理課》,它不但是論說文典範,也是哲學家的入室典範。我替它寫了一篇推薦文章,並且決定辦個講座來介紹辛格的道德哲學。

辛格是現代最有名的效益主義者,效益主義者大致上認為道德正確的行為就是能讓結果效益最大化的行為。在這場糕講堂裡,我會介紹效益主義的基本想法、爭議,以及可以拼湊出各種效益主義的概念零件。效益主義是辛格道德哲學思想的核心,也是《真實世界的倫理課》當中許多論點的動機來源。這門糕講堂,能讓你理解效益主義這個主流價值哲學流派,也可以讓你閱讀《真實世界的倫理課》更加順利,獲得更多啟發。

4.19.2019

5/3 糕講堂|天下定義武道會

巴吉尼(Julian Baggini)是我最喜歡的哲學作家,他的每一本書我們都無條件推薦。

今年麥田重版了巴吉尼和佛索(Peter Fosl)合寫的《哲學家的工具箱》。這本書的舊版早在2010就被我列入推薦書單,實在沒理由不來辦個講座介紹。

《哲學家的工具箱》是明確清楚的工具手冊,書裡分門別類介紹了約80個常見的哲學概念,對哲學新手和剛進哲學系的學生很有幫助,對於想借哲學來幫助自己思考的人來說,也很好用。

雖然不是全部,但哲學思考的許多部分跟「探索定義」有關。思考定義常常涉及抽象繁瑣的程序,對一般人來說不有趣甚至鑽牛角尖。然而,在這場講座裡,我們想協助你成為有基礎技能和知識去欣賞這類思考的人。我們會介紹哲學家發想定義、檢驗定義的方法,搭配《哲學家的工具箱》裡介紹的一些好用概念,並且真的丟幾個概念出來讓大家「實戰」,發想自己的定義,並互相傷害。

2.01.2019

2/15 糕講堂|神的哲學論證

「上帝存在嗎?」是宗教哲學(philosophy of religion)最主要的問題。哲學家對上帝感興趣,除了因為當代一神教的影響力,也因為「上帝」這個概念根本是開外掛:全知、全能、全善,加上永存不滅。哲學家很好奇,如此威能的上帝在邏輯上能否存在?在現實上呢?我們能跟這種存在建立怎樣的關係?

《漫畫哲學之河》以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力特為主角,穿越時空跟歷史上的哲學家們討論問題。身為入門的哲學漫畫,你不能期待它像教科書那樣深入,然而這本書輕鬆而不扭曲,成功帶出一些哲學問題的有趣之處,以及哲學家之間的攻防。以難度來說,應該國中以上就能夠享受書中樂趣。

關於上帝的討論,在《漫畫哲學之河》裡也有一席之地。在這個講座裡,我們會延伸介紹書中內容,介紹阿奎那、笛卡兒、康德和帕利。這四個人站在一起,剛好湊成關於上帝存在的四種具代表性論證。這次,我們會介紹「上帝存在」是個怎樣的問題,說明哲學家們的論證,並指出論證當中的巧思和有趣之處,讓大家一起思考和討論。

1.04.2019

1/18 糕講堂|孝順的哲學

亞洲的家庭觀念比歐美濃厚,在台灣,從幫忙做家事、照顧父母,到選擇父母期待的學業、事業和伴侶,我們很容易同意小孩對父母負有各種責任。

然而,這些責任有恰當的基礎嗎?若僅僅依靠「他是你父母」這個事實,能推論出多少責任和義務?瑞士哲學家布萊許(Barbara Bleisch)在《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這本書裡,致力於思考這些傷感情的問題。

當然,布萊許並不企圖主張說,人應該跟自己的父母形同陌路。正好相反,她認為我們必須仔細思考家庭、親子關係,才能做出對自己和家人來說更公平的選擇。

舉個最簡明的例子。如果我們認為,僅僅依靠「他是你父母」這個事實,就能推論出人應該照顧和孝敬父母,那我們就得承認,人也有責任照顧和孝敬「將強褓中的自己棄之不顧的父母」。如果你跟我一樣,認為這個結論有點極端,那我們就必須思考,如果我們對父母負有特定責任,而且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你父母」,這會是因為哪些理由呢?

或許有人會覺得,孝順就孝順,幹嘛想那麼多!然而,如果你做了許多孝順的事情,卻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這樣做,那你真的算是孝順嗎?

在這個恐怕不適合跟父母一起參加的講座裡,我們會討論布萊許在《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裡提出的一些問題和論點,試著從哲學角度理清相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