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方資在這裡支持這個論點:「提供給某些人工作機會X會造成這些人被宰制,所以不准提供這群人工作機會X。」這類說法反娼人士也很常用,但我從未搞懂它背後的道理。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工作機會越多、越多樣不是越好嗎?如果人家的處境已經很艱難了,為什麼還要剝奪對她來說最好的工作?隨後,Changcherub回應我,說顏芳姿的文章裡其實沒有證據指出她以避免宰制為由支持禁止代理孕母:從那篇文章中看得出顏芳姿反對「剝削、宰制之下的代理孕母」,但是如果要問她青睞移除剝削、宰制還是移除代理孕母,那篇文章沒有提供定論。
我同意顏芳姿在文章裡沒有明確地說「我支持禁止代理孕母」之類的話,然而她的口氣聽起來對我來說就是這麼一回事:她覺得代理孕母是低賤的工作,她覺得嬰兒不應該被「製造」,她認為我們有道德理由阻止這些事。不過,從行文口氣判斷作者的立場是下下策,你當然也可以親自去看看,然後告訴我們你的直覺跟我比較像還是跟Changcherub比較像,不過這在判斷顏芳姿真正的立場上可能沒有太大意義,畢竟有很多因素可以使得讀者無法透過文章正確認知作者的立場,例如作者表達能力不好、寫文章時氣急攻心、用了不恰當的譬喻、刻意誤導等等。
顯然這個困境可能使得我們這些罵人維生的人進退維谷:如果不知道作者真正的立場,我們到底該怎麼寫文章批評?更甚者,要是我們都遵守「確定他支持它,才能因為它罵他」的規則,不難想像會有很多在情緒上有渲染力,在說理上模糊不精確的文章因此而逃過一劫,而它們本來應該是我們這些人的最大目標的。
我的判準:不管作者實際上主張什麼,只要有一定數量的讀者把作者的文章解讀成X,而我認為X沒道理,就可以罵。這個主張背後的理由是:
- 當我回應一篇文章,我的主要假想讀者不是原作者,而是其它看過原文的人,我的主要企圖不是告訴原作者他錯了,而是告訴那些看過原文並且認為那很有道理的人,他們錯了。以廣大的讀者群為目標,這應該是糾正社會理性的有效策略。
- 這個判準是公正的:在論說文中作者有責任把自己的立場講清楚,如果作者沒做到,其後果不應該由評論人承擔。
- 這個判準可以阻止作者企圖刻意把文章寫得模糊來躲過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