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2015

電車問題的價值不只在於道德兩難,道德兩難的存在也不足以支持道德魔人的道德標準有問題

王丹的文章〈道德魔人錯在哪裡?〉反對那種對自己寬容,但同時又以自己的道德觀嚴厲要求別人的道德魔人。他在文章裡舉了這幾年因為麥可桑德爾而變得很熱門的電車問題(trolley problem)來支持主要的論點,然而我認為,在這篇文章裡,王丹舉出來反對道德魔人的推論並不恰當,並且他描述電車問題的方式也可能造成大眾對哲學的誤解。

王丹的推論問題

在我的理解裡,王丹的主要推論可以整理如下:

  1. 失控的電車前方是雙叉路,A側鐵軌上綁著五個人,B側的鐵軌上綁著一個人。身為目擊者,如果你什麼都不做,電車會開上A側撞死五個人,如果你按下你身旁的按鈕,電車會轉到B側,撞死一個人。
  2. 在這種道德兩難裡,沒有客觀的道德標準可以告訴我們該怎麼做。(*1)
  3. 因此,這個世界上並不是隨時都有客觀的道德標準可以作為判斷依據。
  4. 所以,道德魔人無法說明為什麼別人該遵守他們提出來的道德標準。

這個推論的問題,在於沒有提供足夠理由支持結論(4)。(4)的內容很強,主張因為缺乏客觀標準,道德魔人無法完成道德推論。然而,這個推論涉及的理據並沒有保證我們總是找不到客觀標準。相對地,即便(1)和(2)都沒有問題,也只表示「道德魔人在道德兩難的情況下,找不到客觀道德標準」而已。

然而如此一來,整個論證的適用範圍,就變得很小:想想看,你上次遇到道德魔人針對電車難題這類難以解決的道德兩難情境發言,是什麼時候?

想不到對吧,因為道德魔人最常出沒的地方,並不是那些嚴重、攸關生死的道德兩難情境,而是出軌、炫富、不讓座、罵老人、烤香腸、沒禮貌這類私事和小事發生的時候。(我相信「道德魔人」的一種含意,就是指「對微小的道德瑕疵做出過度反應的人」)

換句話說,「道德兩難情境下沒有客觀的道德原則」這種說法,跟道德魔人的行為,其實沒有什麼衝突,也無法拿來批評他們。若退後一步來想,你其實會發現,在上述論證裡,我們大可以把「道德魔人」換成「我們」,因為,如果「道德兩難情境下沒有客觀的道德原則」這件事情成立,需要感到擔心的不只是道德魔人,而是任何想要說服別人接受自己對道德兩難的判斷的人。

以上我試圖說明為什麼王丹的論證難以適用於道德魔人,下面我想說明的是,我身為哲學普及工作者,對王丹的文章有什麼顧慮。

電車問題的癥結不是道德兩難

王丹把電車問題闡述成「要不要按按鈕殺一人救五人?」的道德兩難,但是電車問題在哲學上的價值並不在於這個兩難。在1980之後,對於電車問題的討論,很大一部分著重於電車情境的其中一個變體:

fat man

失控的電車前方只有一條軌道,上面綁著五個人。身為站在軌道上方天橋上的目擊者,如果你什麼都不做,電車會撞死五個人,如果你把身邊那個胖子推下軌道,他會被撞死,但他的身體足以阻止電車前進,因此可以拯救五個人。

電車問題帶來的主要困惑在於,在第一個版本裡認為應該「按按鈕:犧牲一個人拯救五個人」的人,到了「fat man」的版本時,大部分都改變了判斷:雖然同樣是犧牲一個人去救五個人,但「按按鈕」和「推人」的手段差異,就可以改變大部分人的直覺。如果我們認真看待這個直覺差異,那諸如效益主義之類的結果論者,就會遇到很大的麻煩,因為它們無法從行為的後果去說明為什麼直覺會這樣改變。而那些不支持結果論的哲學家,也可能得調整自己的理論,去說明此現象。

電車難題最初被提出來,是為了討論 double effect doctrine。(*2)而在過去30年,電車難題在哲學上熱門,主要的原因是「fat man」版本帶來的直覺變化,而不是因為原版的電車難題是個道德兩難。而事實上,原版的電車距離典型的道德兩難,也滿遙遠的。哲學家 David Chalmers 和 David Bourget 在2009年對3200名英美哲學界人士做了問卷調查,結果在原版的電車問題裡,大部分受試者(68%)選擇改變電車的軌道讓電車改為撞死一個人;只有8%選擇不改變軌道,讓電車撞死五個人。(*3)這個結果,顯示這個難題,並沒有王丹描述的那麼令人難以回答。

雖然我在上一節已經說明,王丹利用道德兩難案例進行的論證可能無法達到他想要的結果。不過,如果王丹需要的是道德兩難,選用「媽媽和女朋友掉到水裡,只能救一個,另一個會死掉,你要救誰?」這類例子,應該會比原版的電車問題來得恰當。(*4)

或許有人會說:就算電車問題並不是以道德兩難的身份受到學界討論,我們依然有權進行相關的討論吧?這樣說當然沒錯,若王丹只是對哲學思想實驗有跟哲學家不一樣的詮釋,然後把這樣的詮釋拿出來討論,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王丹說得更多,他暗示了他是在談學界的普遍意見:

『實際上,大部份學者都認為,在那樣的兩難的道德選擇的危急關頭,大部分人根本無法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也沒有時間讓妳想那麼多,大多數人應當幾乎就是直覺得地作出了決定。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其實,「電車難題」的提出,並不是要給出一個道德選擇的標準,相反,它就是要告訴我們一件事: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是無法用道德標準來決定的,也沒有什麼絕對的道德標準。』

把電車問題理解成一般的道德兩難,或者因為電車問題而認為道德兩難之下沒有客觀對錯標準,都是很可惜的事情,因為那代表了你錯過電車問題重要且有趣的部分。如果你把這樣的意見講成是哲學界的普遍意見,則可能誤導其他人,讓這些可惜的後果發生在他們身上。(*5)

話說回來,道德魔人要怎麼辦?

王丹不喜歡道德魔人,我也不喜歡。在我的觀察裡,道德魔人的要素常常包括:

  1. 道德判斷做得太倉促。
  2. 把跟道德無關的行為(例如男男接吻)當成道德上錯的來譴責。
  3. 把小的道德瑕疵當成很嚴重的事情來肉搜、公幹。
從這個分類你可以發現,不論是要判斷怎樣算是「道德魔人行徑」,還是要說明為什麼這些行徑有問題,我們都離不開道德討論和道德判準的探索,因為他們之所以是魔人,背後的成因都來自於不完善的道德判斷:(1)可能基於不準確的道德判斷貿然行事、(2)倚賴錯誤的判斷去譴責別人、(3)則是做出不成比例、因此可能違反公平精神的譴責。總之,要證明某人是道德魔人,我們必須要有辦法說明他在道德判斷上出了什麼錯才行。

面對道德魔人的方法,不會是「這個議題底下沒有客觀道德標準」,而是「因為___,所以你的道德判斷是錯的」。所以我相信,要舒緩道德魔人現象,這個社會需要的條件,很可能包含了廣泛的道德思考教育,我希望這可以說明,為什麼我認為王丹有理由以正確的方式呈現道德哲學問題的癥結和深度。

NOTE

  1. 其實(2)是否成立也值得討論,因為有些哲學家不會同意「在道德兩難裡,沒有客觀的道德標準可以告訴我們該怎麼做」這種說法。
  2. 詳見〈哲學家們到底相信些什麼?The PhilPaper Survey告訴你〉
  3. 關於電車問題和 DDE ,可以參考張智皓的說明
  4. 如果你覺得媽媽和女朋友的抉擇很容易,可以挑戰看看「一對你不認識的雙胞胎掉到水裡...」的案例。
  5. 在這裡我也想對王丹的說法挑個小毛病:或許我們在「兩難的道德選擇的危急關頭」底下真的不容易做出正確判斷,但這也不代表「兩難的道德選擇的危急關頭」底下就沒有所謂正確的判斷。

8 則留言:

  1. 道德魔人沒吭聲

    哲學魔人表示:呵呵

    回覆刪除
  2. 你好:
    我想到一個問題,在fat man的例子裡,如果胖子的體重(他完全不出力)就足以擋住火車,
    而我又推得動不出力的胖子,不就表示我的力氣足以擋住火車(這樣就不需要把他推下去了)?
    道德問題還存在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覺得這個想法很聰明欸。如果你的推論在物理學上成立,那確實就會改變原來哲學家設想的那個道德兩難。

      不過哲學家設想這些情境,主要目的就是逼出道德兩難,測試人在兩難底下會如何抉擇。所以如果你跟他們提出你的這個想法,而且他們也認同的話,他們應該會選擇改變情境,讓道德兩難重新出現。(例如讓胖子站得很邊邊,使得你不需要花那麼多力氣就可以把他推下去等等)

      刪除
  3. 哲學家有時候就像瘋子,弄很奇怪的問題傷腦筋。若有足夠的時間考慮--推胖子或自己跳下去,幹麻不找些石頭讓列車出軌就好? 再則,若沒時間考慮,就直覺去做,也無關道德問題,因在緊急之下道德這事在腦海裡還出不來的。 這事啊...道德魔人和哲學家都沒錯,也都有瑕疵。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好,這些思想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試我們在面臨兩難的時候會做出什麼決定,而不是測試人是否能想出其他機智的解決方案,哲學家認為,藉由這樣的測試,我們能更了解自己做判斷時沿用的那些原則或概念。

      原則上哲學家會在情境中加入各種條件,讓我們無法藉由其他方案解決問題,例如對於你提出來的方案,哲學家或許會說,在現場沒有時間去找石頭,但也不至於讓讀者「沒時間考慮,就直覺去做」,因為雖然情境非常緊急,但身為思考假想情境的人,我們還是有很多時間可以考慮,甚至可能在思考這個問題幾個月之後,忽然想到新的論點,而改變立場。

      刪除
  4. 1. Trolley problem may be viewed as an issue of quantity vs. quality. By that I mean quantity changes quality. Or isn't it? 2. In essence, is it really an issue of moral antinomy? or there is an even more fundamental presupposition: one person killing others (one or more) is moral or unmoral? We have to give a reason to the question: why "thou shall not kill." should be a maxim before we even can discuss Trolley problem.
    Any thought?

    回覆刪除
    回覆
    1. Additional issue related Trolley problem:
      Is morality a quality in essence or may be quantified? Trolley problem presupposes/implies killing five is less moral than killing one, in such a way the problem introduces an antinomy. So my answer to the Trolley problem is either way will be a good choice, because either choice would not change the chooser's moral quality. This is the subjective side of the story, however, there is an objective aspect of Trolley problem: effect of killing five vs. of killing one. I don't think this aspect is a moral problem. It is a science/math question. If killing five may benefit all than that of killing one, then answer is killing five, and vice versa. In a situation of lacking supporting evidence either way, rolling a dice (random choice) will suffice either choice.

      刪除
  5. 我會打給喔伊喔伊。

    媽媽會游泳

    老婆長的高
    但我不知道她會不會嗆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