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2010

孤獨和寂寞:一個哲學實驗

孤獨和寂寞有什麼不一樣?我之前根本沒想過這種問題,一直到前幾天看到這篇文章。作者小六提到一種想法,根據這種想法,這兩個概念差別很大:
「寂寞是被動的。你可能被放逐,朋友聚會沒約你,情人眼中沒有你,家人相處少了你,公司團購名單跳過你,很多很多都是N減一。寂寞排山倒海鋪天蓋地湧來,你哭的聲嘶力竭掏心掏肺:馬的這些沒良心的東西,有聚會也不會找老娘......哭完之後天空是一樣黑,心情還是一樣靠杯。你發現少了社交活動的自己像獨居老人般無助,而這情況還會持續兩百天。

孤獨是主動的。你拒絕邀約,不管是舊情人想捲土重來的飯局、老闆當傻子付錢的員工派對、媽媽說了十次的優質相親,還是三五好友的海產攤聚會,你一率拒絕,絲毫不拖泥帶水。然後你拿了一本書,打開音響,喝口咖啡,窩進沙發兩小時,而後洗澡上床睡覺。睡前你想到,今天好充實。

差別就是,沒有社交生活,是讓人充實還想死。」
這個說法主張,雖然孤獨和寂寞都是形容社交生活的缺無,但孤獨和寂寞有一個重大差異:孤獨的人不但不討厭自己缺乏社交生活的現況,而且還是主動選擇這樣的生活;而寂寞的人則正好相反:他們討厭自己缺乏社交生活的現況,卻又束手無策。

我相信這個說法就算並非全然錯誤,至少也是誇大的。不過我更想知道的是:當一般人使用孤獨和寂寞這兩個概念來描述別人的時候,它們是否真的在被描述的人是否滿意現況這件事上有不同的蘊含,就算這種蘊含上的差異並沒有大到可以恰當地被說成是「主動╱被動」、「無所謂╱痛心」、「自由選擇╱束手無策」。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問,下面這個命題是否為真:
一般人比較傾向於用「孤獨」來描述缺乏社交生活且不討厭這樣的現狀的人,用「寂寞」來描述缺乏社交生活但不滿意這樣的現狀的人。
這就是我前天邀請大家來做只是因為好玩直覺調查的原因。

為了讓大家隨機抽題,這個利用Google文件作成的問卷有兩層問題,第一層是單選題,有八個英文名字,男女交錯,其中第一、三、六、八個英文名字會讓你跳到「寂寞」題:
Q.假設X是個寂寞的人。如果硬要猜,請問你認為X是否希望能夠改變現狀,變得比較不寂寞?
選項一:我覺得X應該是希望能改變現狀,變得比較不寂寞
選項二:我覺得X應該沒這樣想
第二、四、五、七個英文名字則會讓你跳到「孤獨」題:
Q.假設X是個孤獨的人。如果硬要猜,請問你認為X是否希望能夠改變現狀,變得比較不孤獨?
選項一:我覺得X應該是希望能改變現狀,變得比較不孤獨
選項二:我覺得X應該沒這樣想
這兩題都是單選,而且都一定要選擇一個選項才能送出答案。你可以想到我的預測:要是上那個命題為真,在「寂寞」題中「選項一╱選項二」的比例會遠低於「孤獨」題中「選項一╱選項二」的比例。

我本來希望至少收集到一百個回覆,所以設定公佈結果的期限為兩個星期。出乎意料地,這份問卷在24小時內就蒐集到雙倍的回應,直至今天中午為止,總共有282筆數據,其中大部分來自這個部落格的讀者和有追蹤我的噗浪的人。調查結果如下:
Q.假設X是個寂寞的人。如果硬要猜,請問你認為X是否希望能夠改變現狀,變得比較不寂寞?
選項一:我覺得X應該是希望能改變現狀,變得比較不寂寞 [66] 50%
選項二:我覺得X應該沒這樣想 [66] 50%




Q.假設X是個孤獨的人。如果硬要猜,請問你認為X是否希望能夠改變現狀,變得比較不孤獨?
選項一:我覺得X應該是希望能改變現狀,變得比較不孤獨 [53] 32%
選項二:我覺得X應該沒這樣想 [115] 68%

我的通識統計課是打混過關的,不過我想從圖表可以看得很清楚,在「孤獨」題中選擇「我覺得X應該沒這樣想」的人硬是多出了一截。

有些人可能發現這些數字不符我前面提到的問卷總數,那是因為我的設定錯誤,導致有17個人做完「寂寞」題之後接著又做了「孤獨」題。這會不會導致最後的數據不正確?我不知道。Google問卷允許作答者隨時可以回到上一頁修改答案,所以這些人有可能在兩個題目之間往返讀了好幾遍才決定要選擇哪兩個答案,我不確定這會不會影響結果。有興趣的人可以幫我算算看,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全部的數據。只要計算那17個人的作答傾向有沒有和其他人不同,應該就可以知道答案。

這個問卷,其實就是一個哲學實驗:設計問題,調查一般人使用概念的方法,藉此釐清概念的內容。然而,從設計問卷到統計結果,都有很多可能出錯的環節。我不確定我設計的問題是否恰當,也不敢保證自己對結果的詮釋是最好的。但我想這個實驗至少證明了「寂寞」和「孤獨」這兩個概念真的有不太一樣的地方,可供後續討論和研究。

11 則留言:

  1. 我最後一句少了字但一直沒改過來,讓文意很怪,結論很莫名。
    是讓人充實還''是''想死。
    這個題目有個寫專欄的人公開發表過(並非當時的主題),我之前聽完他演講後,寫了篇作文給老師,但被否決了,給了評語是孤獨的人也會寂寞。因為相牴觸,我也無法完全肯定演講者的想法和我相同,後來想到承辦單位找當時的影帶資料,不明所以沒成行。

    回覆刪除
  2. 小六:

    如果我的實驗沒有瑕疵,你可以告訴你的老師,你的說法是多少有些根據的XD

    回覆刪除
  3. 我覺得孤獨會衍生出寂寞。人的心態是會變的,一開始是主動不找別人,到最後別人也不來約,萬一這個人後來不喜歡這種一個人的感覺了,那他就會感到寂寞。

    寂寞也會衍生出孤獨,理由大致相同,就是一開始人緣somehow很差,都沒人要約,最後也就對寂寞無感了,有什麼事都不會找別人,達成孤獨的條件(主動)

    兩者會互相衍生、影響,應該不代表將兩者分開來談會有什麼抵觸

    回覆刪除
  4. 我覺得孤獨與寂寞的差別不是主要在此。
    私以為孤獨較可能是表示外在情況。
    而寂寞較可能表示內在情況。

    回覆刪除
  5. 同意四樓,我也認為兩者指的是不同的狀態。
    在我的認知裡,寂寞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真正相互理解的不可能,沒有人能真的體會他者的經驗,這種不能被理解的感覺是寂寞。
    孤獨則比較像是社交的缺乏,可以來自主動也可以是被動的。

    回覆刪除
  6. 寂寞與孤獨嗎,我認為大部份的人不會太區隔兩者間的差別,自己有時候也會搞混(以前看過的說法是寂寞偏向心裡狀態;孤獨是描述物理狀態,個人覺得小六的定義也不錯。)。

    只不過…
    一個人究竟是因為寂寞而不得不選擇了孤獨(刺客列傳的Fitz);還是因為單純喜歡孤獨大於交流(笑傲江湖的風清揚),恐怕到了最後也沒有人能說明白。

    回覆刪除
  7. 「覺得冷」咧?我想知道「覺得冷」到底是什麼意思!阿尿快調查!

    回覆刪除
  8. XDDDD

    話說我作完一題之後有回去看題目

    結果我根本沒注意到有孤獨跟寂寞的差別= =

    我以為我被耍了說...

    回覆刪除
  9. 我也覺得是內外的差別。「孤獨」是外人觀察當事者,發現沒有人在他身邊;「寂寞」是當事人心裡狀態,覺得沒有人跟他同一邊。

    孤獨的人有可能寂寞,有可能不寂寞。要問當事人才知道。
    寂寞的人也有可能外人覺得他並不孤獨(比如整天黏在一起的情侶,但其中一人老是懷疑對方不夠愛他不瞭解他云云)

    所以我覺得問卷有一點瑕疵,在有/沒有之外應該要有個「我不確定」的選項。(或是不確定者應該關視窗?)

    回覆刪除
  10. 沒人喜歡孤獨,只是討厭失落。挪威的森林。哈哈

    回覆刪除
  11. 對我來說,孤單會聯想到寂寞覺得冷,內心想尋覓一份「溫暖」。
    而孤獨,則是想尋求「被理解」,比較接近思想上的。
    後者比較難以找到,因為這世上沒有誰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