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化名):Jack大致上的想法是:韓國人從來不買台灣貨,但是台灣人愛買韓國貨,這樣的現象長久下來導致台灣人吃虧,因此,我們應該抵制韓貨。姑且不論這些關於台灣人和韓國人消費行為的描述是否屬實,我覺得Jack關於誰會因此而吃虧的說法,和我在經濟學普及讀物裡理解的不太一樣。
我還記得,演藝圈中的藝人崔佩儀嫁了一個美國籍的韓國後裔,叫SAM,因此她先生的腦子其實是白人思想,他的看法令人深省。
有一次,他在吳淡如跟謝震武的節目中,說了一句: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你們台灣人那麼愛看韓劇,那麼愛用韓國 的東西,在家我是一定不讓我老婆看韓劇的!!
當場來賓不解,問他為何? 他答道: "因為在韓國,政府規定電視跟廣播是禁止撥放台灣的節目,還有台灣的戲劇!那你們台灣買了一堆韓國的電視劇來放,每一台都是,還有連購物台都在賣韓國的產品,這其實是一個不公平的TRADE,你們自己都不知道!要是我是你們的話,我一定不買韓貨,不看韓劇,因為韓國對你們的態度是不對的! "當下說完,所有來賓起立為SAM鼓掌,還有人慫恿SAM出來競選台灣總統,這當然是鬧著玩的,但是若是當一個有良知韓國人都看不過去,親口說出這樣的話語時,我希望台灣人在經濟不景氣的最後,還剩有一點骨氣,還有一點尊嚴,還有一點臉皮!
拒用韓貨,拒看韓劇! (當然沒有骨氣的人例外!)
假設台灣人真的買了很多韓國貨,而韓國人都不買台灣貨,會發生什麼事?一個最直接的後果應該是,韓國人手上會多出很多新台幣,而台灣人手上都沒有韓幣
三種可能:
- 韓國人把台幣用來買台灣貨。
- 韓國人把台幣用來買其它國家的貨物。
- 韓國人把台幣燒掉,或者鎖起來永遠都不用。
首先考慮(2),(2)可能有兩種後果,一種是處於交易鍊後端的某個國家最後把到手的新台幣拿來買了台灣貨,另外一種是,不知怎地,這些新台幣停在台灣之外的國際交易鍊的某一點不再移動(有可能是因為該國持有新台幣的人把新台幣燒掉,或者鎖起來永遠都不用,如同(3)所示)。如果第一種後果發生,這對台灣來說,跟(1)差不多:用台幣換來韓國貨,然後又有人用台幣跟我們換台灣貨,在這種情況下,看不出為什麼台灣人吃了虧。
(2)的第二種後果,跟(3)基本上是一樣的:我們用台幣跟別人換貨物,這些台幣接著就被別人壓著再也不使用。依照我對經濟學的理解,若這種情況發生,台灣人應該是賺到,而不是吃虧。金錢基本上就是貨物的兌換券,在交易中,輸出貨物的一方拿到金錢,這表示他以自己的勞力所得(剛剛售出的貨物)換到了可以兌換其它貨物的券,在這個時候,若他把兌換券收起來一輩子不用,那麼他就是白白地浪費自己的力氣生產了剛剛賣給人家的貨物,而沒有得到任何收穫。韓國人願意收集一大堆台灣製的貨物兌換券,而不跟我們兌換任何貨物,這難道不是我們賺到嗎?
唔,這是我的想法,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對的,希望對經濟學熟悉的人能提供意見。
還有第四個可能﹐用新台幣不買台灣貨﹐直接買台灣的本土資產﹐變相接管台灣的經濟命脈。
回覆刪除可以看看中國買澳洲礦場的例子﹐中國買了礦場後﹐不再把礦產放到期貨市場出售﹐為股東賺取最大的利潤﹐而直接把礦產用低於市場價格運回中國。同樣情況也可以發生在台灣的產業上。
進出口通常都是以美元計價吧
回覆刪除他們收到的應該是美元, 不是新台幣
因為都是以美元計價
所以才會本國貨幣一升值, 外銷導向的公司就賠錢(不然就調漲產品價格(美元))
為什麼要把美元換回新台幣?
因為公司終需要以本國貨幣支付本國稅負、薪資、管銷費用 etc
才會升值讓賺來的美元兌換成本國貨幣變少
或許中國跟韓國貿易有機會可以要求以人民幣交易 XD
這三種可能大概只會發生在美國身上
(其實全球化最大贏家是美國呀)
在某一特定區域,國與國做生意時,以某一約定貨幣交易;如歐盟洲國家間的貿易就用歐元,美元區域國家就使用美元,而目前也就只有這兩種國際貨幣(中國想成立亞洲區域貨幣區,前陣子專業人士將之稱為亞幣)。
回覆刪除當該跨區域的營利單位回到該國內區域內時,而區域內的營利單位與營利單位做交易時,美元就必須轉換成台幣,而轉換貨幣的單位,在台灣是中央銀行(央行所取得企業在國際貿易時所賺取的美元,年度計算所累計的金額的這種現象,行人將之稱之為外匯存底),中央銀行給台幣,專行國際貿易的營利單位給與美元。央行所取得的美元也能做再投資,例如說買外國的房地產,國家債券,或者日圓,歐元,甚至美元(這次的國際金融海嘯即是投資失敗的很好的例子,不知到人類可否在經驗上學到教訓)。
外匯存底:
http://fund.bot.com.tw/z/glossary/glexp_1634.asp.htm
如果某商人小華,因口出惡言而被大家厭惡
回覆刪除若今天我是小明,我該不該拒絕買小華的商品以示憤恕?
若交易持續,小華手中的"交換卷"變多,小明手中的商品變多
如果這次的交易完全是公平的交易(假設成本100)
小華:失去物品與勞力的成本100,但也獲得了交換卷100(=0)
小明:失去交換卷100,但獲得價值100的東西(=0)
我認為只有在不公平交易裡(小華想賺更多而定價101)時才要抵制
不過這種交易,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極為常見就是了...
假設其他情形不變,只看韓國跟台灣...
回覆刪除就Jack說的情形,
韓國會賺錢,外滙存底增加(韓國對台灣出超,台灣對韓國入超)
→韓元相對升值,台幣相對貶值(韓元升值不利出口有利進口,台幣貶值有利出口不利進口)
→韓貨變貴,台貨變便宜
→兩國的消費者自然少買韓貨,多買台貨
→改善國際收支(韓對台的出超減少,台對韓的入超減少)
→抵制、不抵制其實結果差不多
這位開放式總經模型學得不錯XD
刪除會不會SAM指的吃虧只是因為『國格』之類的問題啊?
回覆刪除還是因為我太不正經才會這樣想(艸|||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我們之所以想要錢是因為,錢可以用來交換我們想要的商品;
回覆刪除而我們獲得錢的方法是,提供別人想要的商品,吸引別人拿錢來換。
台灣人想要韓國的產品,韓國人想要台灣人的錢,交易才會成立,
兩方各取所需,沒有什麼不合理。
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台灣商品無法在韓國市場上與韓國商品一同競爭,
台灣人想要韓國人的錢卻沒有方法,韓國人想要台灣的產品也同樣無法取得,兩邊的需求都無法被滿足。
所以事實上,政府限制外來產品進入,對兩方的消費者都吃虧:
台灣人少了一個賺錢(再拿這些錢換取我們想要的商品)的管道,
而韓國人則沒了選擇,必須忍受沒有競爭壓力的國內廠商所提供的產品。
@slx
商品的價格和成本沒有關係,
小華的定價取決於這個物品對小明的價值。
假定小明認為這個物品值110元、物品的總成本是90元、小華的定價是100元。
如果交易成立的話(理性的情況下交易一定會成立),兩邊都各賺10元,這個交易並不會因為小華訂了一個高於成本的價格而變得不公平。
即使今天物品的總成本降低到10元,這個交易也還是會成立,而且也還是公平的,
因為對小明來說,他還是以100元換到了對他價值110元的物品。
韓國人賺的是美金,不是台幣。
回覆刪除SAM說的是沒錯的。A國用各種名目封閉國際貿易,而B、C國卻沒有封閉國際貿易,使得A國商品的市場是A、B、C三國總和,而B、C的市場則只有B、C2國總和,A國市場由A國獨拿,B、C國市場由A、B、C三國企業競爭,長期下來,A國的市場大餅當然比B、C國大,市場大,營收就會多,營收多,就會擁有更多的商業競爭武器(如專利、遊說、規格制定)來攻打B、C國的市場。
簡單舉例:
回覆刪除小明開店做生意,小華也開店做生意.小明會買小華加的東西,但是小華不買小明加的東西.2兩者大略是這種關析.大概就是單向列車有去無回來解釋比較貼切.
技術性壁壘(貿易壁壘)
回覆刪除http://wiki.mbalib.com/zh-tw/%E6%8A%80%E6%9C%AF%E5%A3%81%E5%9E%92
與版主所述現象相比,版主所舉的上述例子,不知是否算是軟性的壁壘(在貿易壁壘的程度上來說)。
在這例子,製作韓劇的韓國是生產者,台灣是消費者,也就是說台灣對韓國形成了入超的情況,不管支付的是哪國的貨幣,或是這些錢流向哪裡,已經類似不平等貿易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