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yridine
又是借題發揮. mmdays 的文章, 標題是 “獨立書店的墨香與人味”. 因為觀點跟我個人正好相反, 忍不住唸幾句.
跟美國人相處在一起, 最令人討厭的就是他們每過一陣子就要宣示 “支持獨立[書店, 唱片行, 咖啡店…等等]”. 理由很多, 不過最基本的理由是抱怨連鎖店沒有 “人味” 或是沒有 “特色”. 這真是滿奇怪的觀點. 難道你不覺得這個世界最大的問題之一, 就是我們的社會太有特色, 太有人情味嗎? 我最害怕的就是哪個店有 “墨香”. 這種店我一定列為拒絕往來戶. 我特別支持不強調特殊品味, 不強調特色的店. 好的店應該很好的軟體一樣, 是隱形的. 要完全不強調自己的存在.
照我同學的講法, 他們希望的店, 是店員或老闆跟客人關係良好, 可以閒話家常. 我最受不了這一種. 我跟幫我服務的人, 一定保持完全 “利益交換” 的關係, 絕對不講人情. 原因很簡單, 我是出錢的人, 他們是要拿我錢的人. 我有選擇權, 他們沒有選擇權, 我怎麼可以假設他們想當我的朋友, 想跟我聊天, 想知道我今天過得好不好? 這是一種自大的心態. 我總是假設幫我服務的人, 有自尊到不想跟我交朋友的程度, 我尊重他們的自尊.
另一個幻想, 就是一個好的店, 店員對他的職業有熱誠, 想要跟客人分享他的品味. 首先, 這又是一種自大. 我做過的工作, 多半是為了錢, 下班後我有自己的生活, 我怎麼能期待店員不是這樣? 我希望他們是比我高尚的人, 不代表他們應該配合我的期待. 再來, 書店或是唱片行不是高中社團, 我對店長的品味沒有興趣, 我自己很清楚我想讀什麼, 用不著有人多嘴. 這不是我自大, 而是自然現象. 人的品味差別太多, 很難有交集. 問問你自己, 上一次陌生人推薦給你好書, 你真的喜歡, 是多久以前的事? 很久吧? 我推薦書給我最好的朋友, 他們喜歡的機會都幾乎是零, 更不用說是陌生人了.
店員或是店長推薦書, 我認為是一種不尊重人的行為. 要是我開書店, 除非客人主動要求, 一定嚴禁店員推薦書. 網路上找書評樂評的地方很多, 店員推薦一點意義都沒有. 每次我拿書或是音樂去付帳, 要是老闆說: “喔, 你品味不錯喔, 我推薦你 xxxx 跟 yyyyy”, 我都會非常的窘迫, 因為時機不對, 我後面還有人在排隊, 很難仔細的問他為什麼這麼推薦, 所以只好假裝說 “喔, 我會找來讀讀”. 好的店不應該逼客人說謊.
再來就是期待書店進專門的書, 配合你的品味. 校園裡的左派書店多半是這種格局, 專門把毛澤東像放在門口. 我不需要書店奉承我的品味或是我的意識形態. 書店最好是什麼書都進. 有些書非常專門, 如學術書籍, 那的確是要特別的管道, 由網路訂購即可. 非專業書, 我不喜歡專門書店. 我住的城市有一家專賣科幻跟推理書籍的專賣店. 這兩種類型我都很喜歡, 不過我幾年來可能只走進那家書店兩三次. 原因? 雖然我喜歡科幻跟推理, 我不是只讀這兩種, 很少有理由去專賣店.
最後, 千萬不要賣咖啡. 買了書就該出門, 不要鼓勵客人逗留, 人多就吵. 書店不是 18 世紀巴黎的沙龍. 最好也不要辦什麼演唱會或是吟詩會. 我好幾次去書店買書, 正好有人在表演, 走動很不方便, 我想拿書都被人擋著. 很討厭.
我喜歡美國的連鎖書店, 不喜歡獨立書店, 就是基於以上的理由. 美國的連鎖書店的好處就是書很多, 隨便看, 沒有人會裡你. 不過還沒有達到我的理想, 因為: 1. 職員連收錢開發票都做不好, 效率低, 買書要排隊. 2. 電腦終端機太少, 不方便查資料. 3. 有太多閱讀空間. 閒晃的人太多.
這就令我想起來我最喜歡的唱片行, 洛杉磯的 Amoeba 了. Amoeba 可能是全世界最棒的唱片行, 也可能是全世界最沒有特色的唱片行. 基本上就是一個大倉庫, 完全沒有裝潢, 只有一排一排的唱片. 所有跟賣唱片無關的事都只是點到為止, 雖然有職員推薦, 那是你特別去跟他要才會給你. 結帳更是超級有效率, 簡直跟監獄領牢飯一樣, 完全沒有寒暄, 深得我心.
以上寫出來給想開店的人做參考. 很多人說他們想要人性化的店, 那是騙人的. 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所以才會你開了人性化的店, 結果沒有人來. 原因就是其實沒有人想要人性化的店, 好的店是盡量不讓客人窘迫的店. 對客人做的假設越少, 越好. 有人很嚮往電影 High Fidelity 裡的那家唱片行, 想說要是能偶爾跟 Barry 鬥鬥嘴, 多有趣. 那只是幻想, 在真實的世界裡, 那家唱片行一定被我列為拒絕往來戶.
補充: 我這篇 post 的目的不是鼓吹反社會情節, 而是想要強調一個事實: 有很多獨立書店想要增進人與人的互動, 問題是書店很不適合社交. 要是書店有兩個人在討論某作品, 結果一定是影響到別的客人. 逛書店的時候, 再有沒有比老闆跟某常客大談人生的大道理更令人討厭的的. 社交化的書店只是一種幻想. 小說跟電影有很多書店邂逅的情節, 所以才會引起人對這種社交情境的渴望. 問題是真實世界裡, 這種情境發生的機會太少. 現實是: 書店裡越多互動, 會趕走越多的客人. 愛讀書的人, 互動已經完全網路化, 書店已經不必要提供這個功能了.
我舉一個例子, 舊金山的 City Lights Bookstore, 絕對是我最喜歡的書店之一. City Lights 是 beat generation 的聖地之一, 你也許會想像他充滿的浪慢的嬉皮風情. 其實不然, 大多數的時候 (沒有吟詩晚會的時候) City Lights 跟大企業開的聯鎖書店沒有兩樣, 除了二樓的佈置稍微痞一點外, 整個形象非常的專業, 不知情人的可能會以為自己在 Borders. 服務人員穿得非常正式, 收錢開發票, 不多講一句話.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失望得不得了, 我本來還希望到處都是 allen ginsberg 的畫像. 現在才覺得那是有品味的好的書店. 我覺得他很尊敬我, 不炫耀他傳奇性的歷史. 要是連 City Lights 都如此企業化, 一般的 “社區獨立書店” 還有什麼希望?
再舉一例, 我曾經光臨洛杉磯一家很專業的黑膠專賣店. 老闆親切的不得了, 陪我談了很久, 不但放給我聽他最喜歡的黑膠, 還特別給我看他收藏的台灣盜版的黑膠. 大好人一個. 洛杉磯我從來沒見過這麼親切的老闆. 不過我絕對不打算再上門. 因為我不是隨時都有興趣聽他扯, 我擔心下次去的時候不能這麼有禮貌的陪他聊. 他店裡的貨很多隔壁的店都買的到, 我寧可去隔壁可以自由的挑選, 不用擔心要取悅老闆.
我覺得你喔~
回覆刪除在網路上買書就好了(真的XD
我比較好奇的是,我們為何要浪費力氣討論一個跟事實不符合的事情(在台灣)。要談削價競爭,台灣的獨立書店明顯比網路書店,連鎖書店都便宜不少。我在台中的販讀買書,價錢都是從75折開始往下算。這種獨立書店的削價競爭,很久以前像誠品這種大書店就已經抱怨過了。如果這種狀況要被政府用均一定價的政策打破,明明倒楣的就是消費者啊?所以該問的或許是:我們幹嘛支持這種可能會讓書變貴的鬼政策?
回覆刪除如果我之後花了時間去走我走過的路,學弟網站上這篇文章的內容對我來說會很有用。
回覆刪除以我的經歷,我「當然支持風格獨立、講人文的店」,祇是大家經營的目的各異就是;於我,我目的在透過這樣的店來間接篩選我的社交圈,讓我可以省力地與我想認識的人作交流,讓他們也能順勢利用我,很摩羯的想法;不過,
我對網路上傳一陣子的「所有書店統一定價」這回事並「不」怎麼贊同,獨立書店與風格書店如果覺得外頭賣書的大喊價格戰搞得自己經營起來很辛苦,那就該用其他策略去應對、該用其他自己身上的優勢去應對,不然開這樣的店作啥?這是我的簡單感想。(樓上說一些獨立書店比較便宜,而我這邊卻也聽到一些獨立書店的被折扣書店價格戰搞得喘不過氣的聲音)
同意Mithrilu,畢竟這是自由市場的一環,若以正府的政策強行干預使的書品價格單一化,那就完全為反了自由市場原則,而且也喪失了比價的樂趣。另外Mithrilu也有提到獨立書店的折價能力不比網路差,所以其實獨立書店和書品價目單一與否其實應該不相關。說穿了,只是有些族群期望依此圖利而以。至於人情味,其實連鎖書店的店員也可以很有人情味,不過個人認為就如同pyridine的文中所提及的一樣,應該是在客人有需要的才表現出他的人情味,畢竟那是書店,商品應是書,而不是人情。
回覆刪除我個人認為專打一種路線的獨力書店太少,幾乎沒有,至少我長到這麼大還沒見過,所以不用太考慮...。
回覆刪除但在連鎖的誠品中,除了高中時候可能看的書之外,上大學後我就沒在誠品或金石堂等店買書過幾次,有也只是興趣去逛的時候看見手作的書籍才買。
學業上的書要不是要辛苦的在網路上尋覓(還常見它寫個無貨就沒下文了)就是要跑去二手書店、網拍上找二手,此時要是有讀立書店,它不是以純商業為主而進多一些專業一點點的書,何樂而不為?
不要以為網路就能買到全部的書...orz,
試想一本書要你從下單到來要等上三個月和走進店裡一拿、付錢,明天就去上課或開始研讀??
在誠品可以買到什麼?看過一遍就準備拿去二手或擺著生灰而沒什麼動力再看一次的書占了幾%?(而且真的比較貴,難道是台灣特有生態= =?)
對我而言獨立書店的重要性並不在於舒服或是買書比較便宜。如果先不談在台灣來說,誠品之類被大家討論的書店的營業虧損比例絕不亞於個體經營的書店,對我而言擁有一種選擇的多樣性是比在現實基礎上被取悅(價格、硬體或者說...店員品味??)更具有絕對必要性的。獨立書店自然是基於店長的品味所產生,就像是一個人的氣味一般。去要求個人變成一台販賣機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弱智。而這種個人性或者說差異的存在當然是相對於那些經過各種精密調查之後所開設的連鎖書店和唱片行。換而言之,存在那些角落中的不精確正是這些場所的魅力所在。對於大型連鎖廠商而言,折扣這件事情可以跟各種行銷方式掛勾(週年慶刷卡還立集點...)也因此和獨立書店相較的基礎本來就不同,也因此只有透過支持獨立書店才有辦法平衡這種差距。講得更加露骨一點,你真以為一小搓熱血文青所支持的獨立書店就真的有辦法保持穩定經營嗎?這些慘淡支撐的書店透過串聯彼此聲援也大多是打氣的成分居多,台灣的獨立書店和唱片行還是一家一家的倒。不論這篇文章作者是基於什麼樣的地域基礎說出這番話,但他所做的選擇也不過就是大多數人的選擇罷了,這樣應該不算是弱智,只是很普通。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我倒是沒遇過獨立書店買的價格比網路書店、連鎖書店的便宜!
回覆刪除有比較便宜的 我目前遇到的是二手書店!
而當獨立書店在吶喊經營不下去時
那我還蠻好奇的是
書店本來的商品就是書
消費者為什麼要買一本相同的書 可是優惠卻比較低的?!
人情有只限於獨立書店?!連鎖書店的員工沒有人情?!
這點我不認同!
連鎖書店的結帳也不是時時刻刻都在排隊結帳!
一樣可以跟他哈啦!
人情不該是書店的商品之一!
就像是7-11的店員一樣,在同一個地區的7-11裡面的店員,那地區的人都會很熟啊!
並沒有因為7-11是連鎖店而有所不同!
即使是連鎖店,但是在一個地區,一定的區域範圍以內,也只有那一家分店,
對那一個地區而言,不過也就是一家獨立書店罷了!
根本就沒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