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2010

錯字和智識形象

假說:
在網路上,錯別字比較多的發言,比起錯別字比較少的發言,更容易讓人低估說話者的智識。
當我說你的智識被低估,我指的是別人比較容易把你當白痴,並且容易(在仔細檢視之前,就)覺得你的說法沒道理、不值得重視。並且,在這種情況之下,當你的發言(因為沒有講得很清楚或者歧義,而)有多種詮釋的可能性時,別人容易不自覺地選擇比較愚蠢的詮釋。

會提出這個假說,是因為我發現我自己好像就有這種傾向,容易覺得錯字一堆的人比較笨——就算他們事實上可能比我還聰明,只是純粹懶得選字而已。

幾個問題:
  1. 你覺得你有這種傾向嗎?
  2. 我們該怎麼設計實驗來判斷網路上的人是不是真的大部分都有這種傾向?
  3. 對於有這種傾向的人來說,不同的錯別字會不會有不同的影響?如果有的話,為什麼?(會這樣問,是因為,主觀上,把「的」打成「得」的人似乎比把「錯別字」打成「錯別自」的人更容易讓我覺得他是笨蛋)

13 則留言:

  1. 1. 心理上而言, 這種心理效應似乎很大程度上是unconscious的, 那麼怕且多數人對這問題的答案都是「不」.

    2. 應該任何學過心理或其他社會科學的人都懂得答案.

    3. 這個...我想我們可以用不同類型的錯別字來作測試. 例如experimental group 1 就用「同音」型錯別字... so on......

    回覆刪除
  2. 我覺得錯別字的多寡和歧義並沒有太直接的關聯耶,假設我們能分辨那些錯別字是錯別字而不是某種fancy的新用語的話。

    我會不喜歡看到別人用很多錯字,但那只會影響我閱讀的意願("他X的錯字一堆誰讀得下去啊!國文真爛!"這類的),而不是下意識地覺得發言人的說法沒道理。

    回覆刪除
  3. timothychen:
    你的意識是這樣想, 但潛意識可不一定.

    回覆刪除
  4. 雲梟:

    為什麼我必須在意潛意識實際上如何呢?進行思考活動(閱讀別人的文章)時,意識怎麼想不是最重要的嗎?

    回覆刪除
  5. 1. 你覺得你有這種傾向嗎?
    答:完全沒有。我在科技大學教過一年通識課,考試出申論題,我會改學生的錯字,並以紅筆寫下正確的字,但無論錯字再多,其實我都看得懂學生意圖表達的概念,所以表達正確傳遞給我這個出題者了,我沒有理由因為寫錯字扣考生分數。
    2. 我們該怎麼設計實驗來判斷網路上的人是不是真的大部分都有這種傾向?
    答:好問題。我認為可以採實驗組、對照組測試。兩組的文章都是同一人所寫,參與同一個論壇(同一母體)的爭議性討論,而且立場完全一樣,舉例證明的邏輯也一樣,只是實驗組有錯字,而對照組沒有。
    3. 對於有這種傾向的人來說,不同的錯別字會不會有不同的影響?如果有的話,為什麼?
    答:我覺得我們是被國文的填鴨式教育所影響,國文從小到大的考試中,就有改錯字一題,無形中,我們經過無數的考試,受到考試制度的內化,認為考試的成績是客觀檢驗智力的指標,於是當然更加相信考試中的題目具有智力高低的鑑別度。不過其實並沒有,而且在語言學上幾乎完全站不住腳。

    回覆刪除
  6. 1.我也有這種傾向耶。我甚至會有「標點符號用錯的人比較笨」這種印象。當然只是印象而已啦,如果後來發現他的發言很有道理,我會(對該發言者)抹除這種印象。
    3.我最討厭的得不分的文章了。「錯別字」打成「錯別自」的人,直覺上會讓我認為他只是懶得選字(因為錯太明顯了,不像是因為沒有能力分辨才打錯的)。

    回覆刪除
  7. timothychen:
    如果我們做Changcherub提議的實驗,
    結果怕且多數是實驗組的subject比較會認為文章不可信.
    也就是說, 雖然你意識不到,
    但你不自覺間會對該文章有比較負面的評價.

    人經常以為自己很理性,
    但實際上無意識卻在不斷地干擾我們的理性思考.
    這種例子心理學上多的是.

    回覆刪除
  8. 我也覺得自己有這種傾向。

    我覺得同音錯字偶爾難免,可是音完全就打錯就很扯。

    如「因該」之類的。

    回覆刪除
  9. 雲梟:

    我同意實驗結果很可能會偏向你所說的,也同意我很有可能不知不覺地受到錯字影響。但:
    1)這得視文字內容而定,面對文學作品和面對哲學哲學雞蛋糕是不一樣的,我認為應該先把這些情況區分開再討論。
    2)我理解錯字可能會造成我對作者甚至其作品的印象不好,但一旦衍生成了負面評價,為何我還會不自覺呢(評價都是由意識那邊來的產物吧)?或者你這邊說的"評價"包含了那些與文章內容無關的情緒(eg:這篇文章排版好亂,真爛!),但這樣會造成讀者覺得文章不可信嗎?(我覺得比較會造成讀者沒心情讀完文章)

    回覆刪除
  10. 我的反應跟nameofroses一樣,我也同意他所說,應該是「得」、「的」不分比較有機會證明語言能力缺陷所造成的影響。

    Changcherub描述的實驗我之前想過,不過我也考慮到雲梟說的不相干因素。低分也可能來自於「好多錯字喔,不看了」之類的原因。

    我想主要問題是在於如何修正實驗排除這些因素,以確保:如果分數有差異,這些差異一定是來自於受試者對於寫文章的人的智識的低估。

    回覆刪除
  1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2. 相反的,完全沒有錯字的論述,也能質疑他可能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智識形象來包裝無腦的內容。

    1.你覺得你有這種傾向嗎?
    不常。這與以貌取人的不智沒有差別。

    2.我們該怎麼設計實驗來判斷網路上的人是不是真的大部分都有這種傾向?
    五樓的方法似乎再好不過。所以我提供一個或許可以作為下回中正哲學週的梗:隨意抓取一顆美味的雞蛋糕並將它改成錯字擺出,與一段沒有錯字的後現代知識騙局論述令人判斷優劣。

    3.對於有這種傾向的人來說,不同的錯別字會不會有不同的影響?如果有的話,為什麼?(會這樣問,是因為,主觀上,把「的」打成「得」的人似乎比把「錯別字」打成「錯別自」的人更容易讓我覺得他是笨蛋)
    「的得」問題只是某些注音輸入法版本自動選字規則的關係吧。我相信你有時也可能將應該打成輕聲的「個」打成四聲,或反過來。只是我舉的這個例子不會造成錯字。

    分享一則趣事:我小學時曾在考卷上將「龜裂」寫作「ㄍㄨㄟ」。其實我心裡非常清楚那應該念作「ㄐㄩㄣ」,平常也不會念錯。但因為打字時,我一律都打「ㄍㄨㄟ」,所以就反射性地填了答案。(舊注音只能手動選字,這麼做只要選第一個就好了)

    回覆刪除
  13. 1.會,當我必須修改文章中的錯別字時,內心會產生優越感,進而比較不承認這是一篇論點比我好的文章。不過我認為如果讀文者本來就是以仰視或俯視的心態看文章,那麼錯別字的影響相形之下會較少。
    2.我沒有學過心理或其他社會科學,所以我不知道怎麼設置這個實驗XD
    不過我覺得這實驗的控制變因(看文章的人)難以在第二次看文過程中,不受第一次看文的影響,因此只能找數個在某個領域有相似看法的團體,分別看有錯別字和沒有錯別字的文章,在比較他們的回應是否針對文章內容。具體範例:在巴哈棒球版、批踢踢棒球版和雅虎棒球討論區分別發表一篇名為"以六項攻擊數據排棒次---談中職排棒次迷思"但在批踢踢棒球版的那一篇在某些人名內使用錯別字,在雅虎棒球討論區中的那一篇則在某些棒球數據中加入錯別字(皆以不影響閱讀為前提)。然後分別記錄(a)對主題理性回應(為了確保強打者的攻擊機會,我認為......)(b)不理性回應(你都會,你去當教練阿......)以及(c)挑錯別字(小破好可憐,又被打錯了......)此三項的次數並比較之。
    3.承1.,如果是自己常常會犯的錯(或是大家都會犯的錯),看的人(我)比較不會產生優越感。

    不想檢查,希望沒有錯別字啊0.0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