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09

為什麼哲學生要學那些已經被推翻的理論?

上一篇文章提到Pyridine對Massimo Pigliucc的質疑︰如果笛卡兒的二元論、邊伈(Bentham)的效益主義和波普的否證論真的都已經被推翻了,為什麼哲學系的學生還要學那些理論,念那些人寫的東西?

(基於哲學辯論的複雜和容易出錯,我並不確定那些理論是不是真的可以被稱為已經被推翻了,不過就假設它們是好了)

我並不覺得念原典是必要的,雖然那樣做有一些好處。然而,為什麼就算一個哲學理論已經死了,哲學生可能還是必須(至少,藉由整理過的清楚正確的二手資料)研讀它?幾個可能的理由︰
  1. 幫助理解那些還活著的理論和概念︰有時候,如果一個人不了解某個被推翻的理論,他也很難掌握那些被認為應該是正確的或者還在爭論中的理論的內容。例如,如果你不知道二元論在講什麼,你應該比較不容易理解物理論或其它的一元論;如果你不了解古典效益主義,你可能得花比較多力氣才能弄懂還在倫理學戰場上的各種效益主義變體,以及那些或多或少沿用效益主義原則的道德理論。當然你可以選擇直接念那些比較複雜的理論,不過我相信大多數人會覺得一步一步來比較舒服。這種學習方法在其它領域應該也常出現,例如我就覺得,拿拉馬克的進化論來做比較,會有助於初學者念懂演化論。

  2. 避免學生重新發明舊理論︰在科學領域,或許是因為大家都在目前的典範下研究,或許是因為那些被認可的科學理論多多少少都融入常識而為人所知,所以不太容易有學生因為不知情而突發奇想重新發明已經被推翻的舊理論,例如,只要對於基因交換有一丁點認識,你就會知道那個「卵子裡面有小人,小人裡面又有卵子」的理論不會對。然而哲學作為一門學術的典範並不明確,一個理論是否已經被推翻也不是一眼就看得出來的,所以每個研究者幾乎都會把自己研究領域的重要辯論翻過一遍,確定自己接下來不是浪費時間。

  3. 思維訓練︰對於那些立志作研究的哲學生而言,哲學的思維訓練是將來的飯碗;而對於那些畢業之後不打算研究哲學的哲學生來說,如果念了四年哲學系卻完全沒有學到任何分析和評估理論和論證的技能, 那你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然而,哲學系該怎麼訓練哲學生的思維和批判能力?放著數百年來累積的論證攻防不用,而拿,例如說,陶晶瑩的東西來做示範,大概不會是很好的點子。

7 則留言:

  1. 我忽然想到, 這個新的「喜歡/不喜歡」系統, 會不會某種程度上減少了大家的發言?

    比如說我看完這篇, 我就會想選個「喜歡」就好了, 而不會想特別發言, 儘管常常我想表達的比「喜歡/不喜歡」稍微多一點。但是由於我可以簡簡單單按個喜歡就好了, 他一定程度就激發了我的「懶」的特性, 而抑制了我想發言的衝動。

    整體而言我應該會是喜歡這個「喜歡/不喜歡」系統, 因為他給了本來懶到完全不想發言的人一個表態的機會。只是忽然想到也許這個系統可能造成這方面的遺憾。

    回覆刪除
  2. 不過這個「喜歡/不喜歡」系統確實讓很多懶得打字的人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回應,我猜Phiphicake的目的在此。

    回覆刪除
  3. All these reasons apply to science.

    回覆刪除
  4. 請問,怎麼突然換背景了XD

    現在這個好亮

    回覆刪除
  5. ⊆∀⊥⊻ιN、Kention︰

    我想那的確有可能阻止了一些人打字留言。不過為了好玩就再觀察一下吧。

    pyridine:

    Do you mean you that are not convinced, or?

    Anonymous︰

    是啊,我們不再是邪惡組織了(誤

    對新板面有意見可以到這裡來講︰新版面測試中

    下次記得留名字欸。

    回覆刪除
  6. 以我自己的經驗,對於業餘哲學愛好者或自學者來說,要認清新舊理論的差別和之間的辯證是如何進展的,是有很大的困難。因此會有很多做白工或誤解的情形,比如說一個人拿個理想國K得很開心,覺得很符合自己心中的理想,K完中文還K英文,甚至K希臘文,但是卻不知道之後的人怎麼去闡釋和推翻。

    回覆刪除
  7. 小雷︰

    我不會建議剛入門的人念原典,因為好的哲學家未必是對初學者親切的寫作者。當然也不是說隨便哪本有著「哲學」字樣的書就可以拿來讀,不過的確有很多二手資料是比較親切而且又正確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