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2009

文言文與古人的智慧

一種支持文言文進入義務教育的論點是,因為文言文承載了古人的智慧,所以我們應該讀它們。而且,因為白話的翻譯和解釋會出錯(或者,專家對於哪些翻譯和解釋正確地掌握了古人的智慧,尚無定論),所以我們不應該只讀古文的白話翻譯和解釋,而是要讀原文。

我覺得這種說法怪怪的︰

如果學者們真的掌握了那些文言文裡的古人的智慧,他們怎麼會沒辦法用白話文重述那些智慧?

而如果他們研究了幾百年還不能確定那些文言文裡到底有什麼樣的古人的智慧,並且能夠用白話文講出來,我們又怎麼確定那些文言文裡面真的有一些值得讓每個高中生都花時間念的東西,而不是只是一篇篇純粹寫得很難懂的文字?(這個論證也可以用在中國哲學上面)

對於上面這個論證,至少有一個可能的反駁︰
有一些智慧是無法言傳的,然而這並不代表它們不值得我們花時間學習。
其實,以古人的智慧為理由主張文言文教育的人不可能宣稱古人的智慧無法言傳,不然就算你念文言文也不可能搞懂古人的智慧。他們的合理立場應該是︰古人的智慧是無法藉由白話文傳遞的,因此念文言文是必要途徑。

然而,這實在是一種奇怪的說法。我可以同意有一些美感是某種語言固有的,因為文字的美感有時候倚賴語感,而語感通常會經由翻譯消失,因此,我們幾乎不可能找到恰當的白話文翻譯,能保留一篇文言文的所有美感。但是我們現在不是在談美感,是在談智慧︰只能用某種語言表達,沒辦法用另外一種表達能力也很強的日常語言表達,這到底是哪門子的智慧?「我沒辦法用白話中文和你分享那些深刻的智慧,唯有藉由接觸、洗禮和面對,你才有辦法真的體會和理解」這種訴諸神秘的台詞應該是宗教限定才對,什麼時候被教育界抄去了?

而且說實在的,這種說法用在文言文上面比用在宗教上面還要扯。假設信仰、靈修、打坐之類的活動真的有效果,這些效果可能是一種很私人的身體感覺,沒有辦法被文字很好地表達,就像運動選手可能沒辦法把長跑時腦中分泌嗎啡後產生的快感完全描述給你知道一樣。但是文言文自己就是一種語言,說有一些跟語言無關的東西只能被某種語言表達,這真的非常怪異。*1

簡單地說,我覺得第二個比較可信︰
  1. 古文中真的存在有一些白話文無法表達的深刻且重要的道理或智慧。
  2. 沒那種東西,只是有些古文愛好者拉不下臉承認。

註解

  1. 這裡的「跟語言無關的東西」指的是不依賴特定的語言而可以獨立存在的東西,例如世界上發生的客觀現象、物理定律等等。反過來講,在這個定義下,文字的美感就不是跟語言無關的東西,因為文字的美感的存在依賴特定的語言,它們可能會經過翻譯而改變或消失。就算白話中文這個語言消失,這個世界上的物理定律也不會改變,然而,如果白話中文這個語言消失,那麼
    一顆顆頭顱從沙包上走了下來
    俯耳地面
    隱聞地球另一面有人在唱
    自悼之輓歌
    浮貼在木樁上的那張告示隨風而去
    一付好看的臉
    自鏡中消失
    這些句子蘊含的那一組美感,卻將不復存在。

87 則留言:

  1. 我猜那些擁護文言文的人當中,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他們認為文言文比較"美""優雅"etc...,或許他們口中的"智慧"即"看啊古人們能夠寫出這麼優美精簡又難懂的篇章,還有些會對仗押韻耶!!"。如果他們口中的智慧不是文章所表達的東西,而是文章本身的結構,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會認為不能只學白話文了(就是語言美感的問題)(我覺得文章第一行的"承載"有點模糊,看不出智慧到底存在於結構中還是文字裡)。

    但這也不是逼迫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好理由,我幹嘛一定要欣賞文言文之美啊...

    回覆刪除
  2. 我想文言文最主要的用途還是在於"言簡意賅"吧
    在紙張不普及的時代用刻竹簡的方式記載的文字
    如果能夠比較少的字數表達相同的意思會比較方便且輕鬆
    所謂的智慧我一點都感覺不出來

    回覆刪除
  3. 很多事極可能只是基於管理者的方便.
    用文言文教文法對老師來說非常方便.
    用白話文當然也可以分析句型和文章結構.
    但要選取誰的作品這件事就足以讓那些尊貴的名人教授們吵翻天 XD
    我比較好奇的是一堆人表示學生的國文造詣每下愈況有統計上的意義?
    如果有, 要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我發現越來越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錯別字(非輸入法問題)
    記者的文法也越來越奇特.
    這當然與智慧無關, 但表達能力的確弱掉啦!

    回覆刪除
  4. 學文言文對寫白話文有無好處,要像科學一樣用實驗驗證,頗難。無論支持反對,在下估計雙方都應拿不出堅實的證明。因此,要為文言文辯護,似乎難從它的功用下手。

    文言本身自有美學價值(如四六駢文,音韻鏗鏘;如明清筆記,小品雅致。當然,這是主觀的,不必有定論,甚至小眾得說得上是僻好了),這種價值才應該是讀它誦它的原因。

    讀文言,就像看名畫,未必令一個學畫者畫功進步,但自可開拓視野,感受「古人智慧」。

    然則,在下雖非台灣人,但任何事用到強迫手段,都不是好事。如果教育官員有「讓學生學習他想學的」胸襟,才是學子之幸。

    回覆刪除
  5. 白話文用的字常常較少,
    有時候古文會出現一些可以代替白話文詞的字。
    例如:
    "捕鯨叉"可以用"銛"代替;
    "刀劍柄上的護手"可以用"格"代替;
    "槍砲"可以用"銃"代替。

    回覆刪除
  6. 我覺得文言文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正是那些特殊的語感。如果就中學生是否應該繼續讀文言文,同你所說,訴諸智慧無法翻譯的確很好笑,你描述得真清楚。

    初此留言,你好!

    回覆刪除
  7. timothychen︰

    除了語感和那些語言固有的東西之外,應該沒有什麼東西能被承載在你說的結構裡面。但是要說一份智慧可以是語感或某些語言固有的東西,我覺得有點扯。

    眼睜睜看著、undergallow、龍、路人阿爾法︰

    嗯,學文言文有沒有增加白話語文能力(包含簡潔的行文能力)的效果(更重要的︰這種效果有沒有比單學白話文好)的確是個需要科學驗證的經驗問題。

    我的初步立場是︰在這個問題上,我沒看到什麼支持文言文的好理由。我曾經寫過一些文章討論各種支持學文言文有助於語文能力的論點,都收在文言文分類裡。

    Shi J. Yu-Hao Wu︰

    哈囉,謝謝你。

    回覆刪除
  8. 我覺得"學中文"和"學國文"的概念是有差別的

    "中文"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中語言的一種
    但"國文"就不單單只是應用語文的面向而已,它有很大部分是"民族文化"的薰陶/洗腦

    我習慣把學習文言文歸納在"學國文"這個領域裡,對於其實用面,除了可能帶來的語感/文學技巧(其實我覺得接觸任何種文學都有可能達到這目的)外,其最大的用途,我想不外乎是要直接傳承(思想,習俗...)or適應(處處引經據典的)中國文化

    因此我大膽假設:如果我們的軸心文化源自於印度,我們現在學的可能就不是文言文,而是梵文了!

    這時候討論的可能就不是文不文言文,而是梵不梵文了

    回覆刪除
  9. 嗯 我的問題是
    如果今天不論文言文的美感,也不談論是否應該強制進入教育
    去閱讀文言文本身有意義嗎?如果有,又是什麼呢?

    同理:閱讀英文(或一切外文)原著,閱讀原文書,有它的意義嗎?如果有,又是什麼呢?

    回覆刪除
  10. 我看文言文的原因很簡單
    就是因為你提到的「美感」

    讓我們感受到文章的美,我認為是文學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價值
    翻譯後文學的美會有所缺失,我想這是每種語言都會面對的問題吧

    像是我現在看莎士比亞的戲劇
    那種古英文也讓我看得很辛苦
    網絡上雖然有簡易英文版跟翻譯版
    但看起上來味道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對於初看文言文的人來說
    翻譯跟注譯也只能作為一個輔助而存在
    重要的,還是要看原文

    回覆刪除
  11. eman、Wilson︰

    我同意你的看法。

    Chuck︰

    我可以回答你,在分析哲學領域裡為什麼我們要閱讀原文的書和論文。這個原因其實和我寫哲學哲學雞蛋糕的其中一個原因差不多︰目前在分析哲學世界,中文資料實在是太少了,如果一個人堅持只念中文書和文章,他應該頂多只能達到一般的大學哲學系畢業生水準吧。

    回覆刪除
  12. 嗯 我的問題是
    如果今天不論文言文的美感,也不談論是否應該強制進入教育
    去閱讀文言文本身有意義嗎?如果有,又是什麼呢?

    同理:閱讀英文(或一切外文)原著,閱讀原文書,有它的意義嗎?如果有,又是什麼呢?

    回覆刪除
  13. 文言文懷疑論或疑古派的觀點,可以不用再發了,僅僅顯示我們的文化教育不足.
    讀英美哲學我們會希望懂英文,歐陸哲學懂法文或德文,
    但不論是英美或歐陸都源自羅馬和希臘.
    所以懂拉丁文(西元前400?~西元1700?活躍時間相當於中國周朝至明清)跟古希臘文(西元前500?~西元500?)在理解柏拉圖及古思想家上會更好.
    時間相當於中國周朝至明清,對我們來說相當於文言文.

    回覆刪除
  14. 我不認為所有人都應該懂死掉的人在說什麼是一件重要到需要放入義務教育的事。

    但我同意也許更多人學會古文對古文詮釋上可能會有進一步的發展,前題是我們是考古立國,大家都有興趣研究古代。

    回覆刪除
  15. 如果所有的人都應該懂死掉的人在說什麼,我們的國高中應該要有通靈課程。

    回覆刪除
  16. 但是智慧重要呀,文化重要呀,現代人可能不太看孔孟,
    但也讀老莊,或佛學,其他典籍
    甚至西洋人也很重視中國文化,譬如羅曼羅蘭,譬如扥爾斯泰,赫曼赫塞
    很欣賞.羅素也很欣賞老子以及中國文化,維根斯坦如果懂中國書的話他會高興死...
    如果我們都不念古書的話,那就會變成日本在發揚光大了,
    譬如西洋人一直都以為針灸是日本人發明的.
    另外,台語是漢朝到唐朝的中文,基本上都寫的出來的,研究的話,就不會像現在街上招牌亂用.

    回覆刪除
  17. 要不是胡適的科學主義一面倒的文化大革命,我們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以前的讀書人八歲要念小學,現在小學放在大學裡面,還是選修,
    可不可憐呢?更不用說其他人文學科...

    回覆刪除
  18. 有通靈課程也不錯呀,應該放到大學,
    確實有人在作這方面的研究.

    回覆刪除
  19. 所以你覺得基於語文的差異會讓我們有思想上無可彌補的差距?
    為什麼讀哲學就一定要學拉丁文再讀通柏拉圖?讀通,OK我們可能贊同或不贊同柏拉圖;讀不通,又怎樣?誤會柏拉圖的理論不代表我們沒辦法想出一個差不多或是比柏拉圖更完善的理論─很顯然哲學家根本不在乎柏拉圖到底再想啥,更重要的是他們自己能想出啥。這邊講的確確實實是質疑文言文在"知識的傳遞"的意義,而不是美感的問題。你難道會說一個科學家若是要證明地心論是錯誤的話他就得先學會古英文,讀懂中世紀的地新論理論?不用吧?

    回覆刪除
  20. 對啦你比較在乎誰發明針灸,誰發明的到底重要在哪?證明我國教育環境優良?證明我國醫療系統完善?針灸在我國的醫療應用比較重要吧?還台語咧,一個語言系統怎麼被使用你管這麼多幹嘛?能貼切的使用最重要吧?讀過語言演變理論的話你應該要樂見於街上招牌亂用啊,樂見古早語言以一種更貼近生活的面貌被展現啊。說到底你只是不斷強調民族性與國家性的nationalist而已吧?

    回覆刪除
  21. 我不讀小學,但我同樣能從其他白話文文章中讀到小學中的思想概念,我同時還是雙主修FINE ART的學生,但我從沒讀過米開朗基羅時代的文章,所以你就會因此指責我沒有人文氣息嗎?只因為沒有讀你喜歡的書所以你就覺得別人沒人文教養?少笑死我了

    回覆刪除
  22. 哪天我們來研就粉紅獨角獸吧!這樣大學就該開一堂PU的課了!想了就好興奮!

    回覆刪除
  23. 學FINE ART的人本身就有一種美感,我確實看不出你是學FINE ART的.
    另外,針灸只是舉例,如果西洋人聽從羅素或其他人來我們這裡找老子,中國文化,我們跟他們說沒有了,不就跟波斯一樣沒有了嗎~不要說台語的話,其實國語的看板也有很多錯字,我不知道這些有什麼好高興的.最後我根本沒有嘲笑你的意思呀,我的文章是給大學生中有興趣的人看的,你喜歡藝術沒看什麼古文也沒什麼關係,不喜歡我的文章也沒關係,何苦悶笑呢

    回覆刪除
  24. 是呀,沒錯呀,就這裡的預設"分析哲學"為例
    如果要研究外國的分析哲學,讀中文書不夠好,是二手語言,
    想讀第一手就要學原文呀!這只是同時代的情況!
    如果說想研究古老一點如柏拉圖的語言分析,中文是三手四手語言,
    英文也是從拉丁文希臘文翻譯的,要透徹就得學古文呀!
    另,哥白尼時代地心論是用拉丁文寫的,他當然需學會拉丁文.

    回覆刪除
  25. 一個學科歷史上最早的人寫的東西,不見得就是非讀不可的第一手文獻,反倒有可能是錯得最離譜的東西。

    第一個研究物理學的是亞里斯多德,可是沒有任何物理系會把讓任何大一物理浪費在他身上。

    回覆刪除
  26. 的確我沒什麼美感,因為我大學主攻普普藝術與後現代主義這些數典忘祖的藝術支派,還是後搖樂團的吉他手,超沒美感還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我有一半的義務教育是在 語言課不教古英文、頂多莎士比亞這種頂多把you 改成thou的英文,希臘文與羅馬文在高中被列為選修,必修課只有"不教古英文"的英文與社會、其他人文科目通通隸屬選修課, 的 超沒有人文氣質、東方人來一定會失望半死的英國殖民地美國第五十一州 加拿大 渡過的。看清楚本文內容好不好?什麼時候我們在討論"大學有興趣的人該不該拿文言文"?我們問的是"為什麼文言文要進入義務教育,還是隸屬逃不掉的必修課"?也就是問"為什麼我們會指望所有高中畢業的人以後都要擁有 翻出經書文言文版考據我們對該作者思想有否誤解 的能力?"這種能力給您這種熱愛文言文的人在大學時學習(或高中時選修)不就成了?
    為什麼義務教育不強迫學生學習文言文就代表中國文化喪失、變的像波斯?"學習"與"保存"根本是兩碼子的事情,就算哪天有個西洋人真的跑來跟我這個沒讀老子的人找老子,我只要帶他去書店不就成了?我可沒反對過文言文的保存。
    寫錯字代表他用的字與眾人用的慣用字相去,這只會在他人嘗試獲取他的意見時帶來的困擾。相反的,就算一個字詞的用法與過去不同但人人皆可理解,我覺得沒啥不妥。

    回覆刪除
  27. 必須考量,譬如自由意志的理論就是基於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所創的.
    另外亞里斯多德的說法也不是全盤錯誤,不然文藝復興期科學家怎麼靠辨正亞里斯多德
    發展新學科?事實上,美國當代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的Ayn Rand,最推崇亞里斯多德,受亞里斯多德影響最深.另外,希臘第一個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更不可能忽略,他的發明到現在西洋人,埃及人都還在用,中國,香港也有引進,就近年的考證,當時阿基米德就已經會微積分了.

    回覆刪除
  28. 何必這麼憤青?
    標題是 文言文與古人的智慧,
    引文的內容也著重於古人有無智慧的討論上,

    著眼點在大學是因為連大學一般人文學科也很少這方面的課程,
    在加拿大,美國高中就有第二外語或希臘,羅馬語可修習,
    但台灣連大學都極少....

    另,如果古人有智慧的話,放入大學或義務教育有何不妥?
    選修或必修可再商榷.(順帶一題,如果是論語的話,我反對放入必修,這殘篇是家國道統目的傳下來的,大部分的人只能望文生義.)

    其他大部分你說的不錯!我也欣賞後現代主義,當小說或電影的題材或表現相當好.

    回覆刪除
  29. 這是外行人看歷史語言了,我想這搞錯了原典的意義何在。原典他沒有高貴到:更有智慧。但是如果過去某一個人,某件事情,你要了解這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你最好透過原典而不是現代語言。我有個很簡單的中國歷史範例,我的老師輩林富士先生曾經跟我說,他要研究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的時候,他去讀一些道教經典。他唸的是沒有句逗的原典,這種古藉閱讀的困難點在於你如果句逗標錯,同樣的一句話可以有不同的意思。林富士老師說他遇過一種狀況,就是他把這本原典去找四個民俗學專家,請他們標出句逗,結果是四個人標出不同的句子,然後全部說得通。林富士老師說:我是第五種。可以看出,古文,尤其是中國古代文獻,他事實上的確有解讀非常分歧的部分。我不會說那是智慧,但是以一個歷史工作者的角度我必須說,原典絕對有他的價值。
    不客氣的說,難道你今天要研究英美某個哲學家的論證有沒有錯誤,你看中文翻譯嗎?應該不太可能吧。就算你看了,論文你能引這個翻譯作品當作註解嗎?我想學術圈子很小,幾乎所有人都會承認看原典,原文的意義在於使我們不要誤解原有的意義。畢竟如果我們接受後現代觀念,翻譯作品等於是repretation的再repretation,他與原本的意義絕對有所不同。

    回覆刪除
  30. 我沒有說原典更有智慧呀。看一下我的第一段,我整篇文章的立場是:「如果一個人基於原典的智慧而認為我們應該學文言文,那麼...」。

    我同意如果1.學習文言文(讀原典)對於了解中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有幫助,而且2.我們應該了解中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那麼我們就應該學文言文(讀原典)。然而,我想你沒有提出支持1或2的理由。從你的例子,我只了解到,就算是了解古文的人,也不見得能確定古代的人寫出來的東西是在表達什麼,更不用提了解了。(雖然你說你沒有到討論這個,不過我想補充,在這裡我可以更進一步:如同我在這篇文章裡試圖說明的,如果連我們的專家都連一本原典到底在講什麼都無法確定,我們怎麼知道那本原典裡面有什麼值得讀的東西?)

    你提到的另外一個例子,我想,也無法證成「要讀原典才能理解原作者的想法」這件事。英美哲學學生念原典有很多實際的理由,例如所有一流的哲學期刊都是英文期刊,所有一流的哲學研討會和學者都講英文,要是你不懂英文的哲學專有名詞和表達方式,不可能打進專業的哲學圈。要是你想熟練那些語言,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念英文哲學文章。念英美哲學的學生學英文並不是為了讀懂死掉的人寫的東西,而是為了和活著的人溝通。

    另外,我同意意義的完全翻譯是困難的,但是我不接受後現代概念。

    回覆刪除
  31. 嗯,作為一個打算寫自由意志當碩士論文的學生,如果有任何當代重要的自由意志問題或爭論是我必須念亞里斯多德的原典才能搞懂的,我把復興國中的籃球架吃下去。

    另外,我想你已經被自己的例子擊敗了:好啦你說了算,微積分是阿基米德發明的,但是你不用念阿基米德的東西也能學會微積分。(你甚至不用念牛頓或萊布尼茲的東西,你只要念你那用白話英文或中文寫成的微積分課本就可以了。

    一個人說過那麼多話,我們當然可以很容易找到幾百句恰好為真的,畢竟要一輩子都洽好說出錯誤的句子也不是那麼容易,而這並不代表這傢伙的東西就值得我們學習一個語言去念它。

    我沒聽過Rand,不過維基百科說有人批評說她做的是偽哲學。

    你對於自由意志和美國當代哲學家有多少了解?要隨口說說誰有很大的影響力或者誰是你非讀不可的哲學探討濫觴,這是很容易的。但要是你真的都是隨口說說,你是在濫用和磨耗別人對你的信任。

    回覆刪除
  32. 關於你的說法,我有部分同意。但是就學術來說,我不能同意:”如果連我們的專家都連一本原典到底在講什麼都無法確定,我們怎麼知道那本原典裡面有什麼值得讀的東西?”我想所謂的學術價值不僅僅在於否證與證成,提出問題的以後的Discuss遠比你解決一個問題來得更有意義。原典的意義不清是一個原罪,以歷史的觀點來說,他的確有可能變成一個無解的問題(材料隨時都在消失)。但是如果讓這個問題被埋沒,實際上也違反一些學術原則。我想有些東西是不太適用於歷史研究的,因為這個學科有許多的不確定性(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新的證據來解決你的問題)。所以,我想你這個問題可以改成:”提出這種連專家都不確定的問題有什麼價值?”我認為他仍然有價值,這個問題的出現可以讓往後的學者在處理材料時更留心於這種問題。畢竟這門學科的工作者都承認:"材料太多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認為,原典即使他有這種專家意見的分歧,這個問題被提出的動作本身就具有意義。

    至於第二段你提到的那些實際理由,我認為有經驗上的錯誤。的確,所有的一流哲學期刊都是英文,但是隨著不同的研究主題我發現:研究中國哲學的一流期刊多半的發表人都是中國人或是台灣人,即使他用英文發表,他們的參考著作跟一些引註仍然是中文著作,外國人能登上該中國哲學研究期刊的多半是評論以英文寫成的book review。我認為,這種現象代表的是英文在文化上的霸權,而不是你如果要了解一個哲學論證不需要原典。否則,我應該能夠在這些中國哲學期刊上看到許多外國人引用英文或其他語言版本的翻譯書籍才對吧?我不太能想像如果一個外國人要研究中國哲學,他在不懂中文的文言文這種情形下,還能做出好東西。因為這是一個學術的基本工作。

    回覆刪除
  33. Mithrilu:

    我同意隨便把古人問的問題丟掉是一件學術上糟糕的事。然而,如果連我們的專家都搞不清楚一篇原典在講什麼,我們麼知道寫這篇原典的古人藉由這篇原典問了些什麼問題?

    你提到否證與證成。當我們花了幾百年還是搞不懂某篇原典的意思,於是放棄研究它,這跟否證與證成一點關係也沒有。要否證或證成一個主張,你得先搞懂那個主張的內容才行。一篇沒人看得懂的文字,連被否證的資格都沒有。

    另外,我想中國哲學和英美哲學有重要的不同:中國哲學家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死掉的人的某段話到底是在說什麼。翻一下你說的那些期刊,你會發現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在討論某個中國哲學家講過的某個概念到底是什麼,跟另外一個哲學家講的另外一個概念有什麼關係等等。

    如果這可以證明念中國哲學需要讀原典,這也只是因為中國哲學大部分是考據學。當一個學術對於自己的先人講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很清楚,或者當一個學術果斷地放棄那些過了幾百年還沒有人搞懂的東西,上面這種情形就不會發生。

    回覆刪除
  34. 話說新系統有點難用......。我比較習慣以前那個

    AH:
    嗯,那是打錯字,representation才對,一般來說我們中文翻譯為”再現"的樣子。我認為這不太精確,我傾向於將這個字譯為:”表述”

    phiphicake:
    ”然而,如果連我們的專家都搞不清楚一篇原典在講什麼,我們麼知道寫這篇原典的古人藉由這篇原典問了些什麼問題?”

    我想我要表達的應該不是古人藉由原典問了什麼問題,而是我們這群現代人問其他的現代人,”what the fucking meaning?”這個動作有意義。而這個動作當然跟證成或否證無關,我想你有點誤會我的意思。我只是提出學術上的”提出問題”這個動作,跟證成或否證一個事物對或是錯同樣有價值。從歷史學來看,我舉個例子:”台灣的教育失敗造成青少年對價值觀的混淆不清,我們想問美國60~70年代是不是同樣發生這種問題。”這個動作是問題的提出,而”美國60年代的教育,透過許多紀錄的確看到一些問題,諸如......逋拉逋拉。這些問題在台灣的確同樣(或是根本不同)發生”這個動作則是問題的論證。我想英美哲學比較著重在後者的動作(我先聲明我不清楚,這是看你的blog的感想,因為你的這些問題都是哲學史看下來講了n年講不清楚的問題,而你嘗試證成或是否證他。)但是對於歷史學來說,提出問題本身很重要,這們學科本身是一個complex,任何一個人都只能從特定角度切入,看到某一塊。我來比喻的話就是:”人類站在圓心往外畫圓,但是永遠只能畫出扇形。”所以,當有人畫這個圓的角度不同的時候,他有可能會補足你不足的部分,這是我認為”提出問題”這個動作是有意義的理由。因為很可能,根本從來沒有人注意過某個角度的扇形從來沒補上過。

    如果要我給需要念文言文的這個動作一個好理由,除了美感以外,就是確保一些後代”可能有興趣的人”對踏入這個工作有一點基礎,然後將這個我們想問的問題寄望給後代解決。似乎有研究顯示(我不確定),語言的學習效率最高的時代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如果這個論述是對的,我想支持文言文放在教學課程中其實是有一個好理由的:至少考據學(well 你也可以說歷史學)需要他。不過最後承認,我不搞中國史。所以你如果要我舉例原典哪些問題需要後人解答,其實我也不知道。我比較期待出現那個年代學徒學小學的句逗本,這樣一切就解決了 :p

    回覆刪除
  35. Mithrilu:

    「莊子這段話到底在講什麼?」和「台灣的教育失敗造成青少年對價值觀的混淆不清,美國60~70年代是不是同樣發生這種問題?」這兩個問題不一樣。

    對於任何關切教育方案的後果的人而言,第二個問題都有討論的價值。然而,只有在我們確定莊子說了一些有智慧的東西的情況下,前一個問題才有討論的價值(當然,對於那些純粹對於老子或死掉的人在想什麼有興趣的人來說前一個問題本身就有討論價值,不過這不足以成為將文言文放入義務教育的理由,畢竟我們不可能把每個人感興趣的東西統統放進義務教育)。

    就算「確保一些後代可能有興趣的人對踏入這個工作有一點基礎」是我們保存文言文,以及不阻止別人研究文言文的理由,它也不會是我們每個人都去學文言文(換句話說,把文言文放進義務教育)的理由。

    另外,我看不懂你那個話同心圓的比喻。你是在說莊子可能是那個畫圓的角度跟我不同的人,所以如果我嚴肅地看待莊子說過的話,可能會對這個世界多一點認識嗎?

    回覆刪除
  36. 何必這麼生氣?
    阿基米得會微積分不代表他跟牛頓等人一樣,牛頓跟萊布尼茲的微積分就不一樣.
    阿基米得歷久不衰的學問也不僅止於微積分.

    Ayn rand她的影響力到底多大我們可以看美國田納西大學的哲學百科http://www.utm.edu/research/iep/r/rand.htm#H3
    ("The impact of Rand's ideas... has been great." 著作售出量超過2000萬本,其中Atlas Shrugged的在美國讀者生命中影響力緊接the bible,為第二,)

    其中,知名經濟學家Alan Greenspan在美國當連準會主席將近二十年,包含美國雷根霸權時代,美國及"相關世界"的經濟政策都是他在調控的,在其The Age of Turbulence回憶了他的老師Ayn rand如何使他開竅,並持續大力地影響他以及政策...
    可參照http://www.noblesoul.com/orc/bio/turbulence.html(並未刊出全部)
    -------------------------------------------------------------------------
    所以美國,現代世界(二戰後建立的自由世界1945~?)
    可以說是一個亞里斯多德式的世界?哼哼?
    -------------------------------------------------------------------------
    另外,謝謝Mithrilu,這樣我可以省去很多歷史方面的陳述.

    回覆刪除
  37. 「莊子這段話到底在講什麼?」和「台灣的教育失敗造成青少年對價值觀的混淆不清,美國60~70年代是不是同樣發生這種問題?」這兩個問題不一樣。

    這的確是我的舉例不好,我的錯。不過我目前想不太到更好的例子能說明。我只是要強調:”我們很可能因為不懂莊子這他媽的一段話到底在講什麼。”誤解他的意義,然後,他對於往後的歷史解釋有可能造成重大的影響。(就像漢代的儒道思想之爭,如果你搞不懂莊子,你怎麼了解莊子後人用哪些說法去影響漢帝國政策?又或者,我們怎麼去評斷莊子後人是不是建立在誤解莊子上來推行這些政策?)如果你牽涉到的問題是一個時間性的研究,原典就是必要的。

    另外,文言文必不必要的問題,我想這是經驗問題。我如果今天說:嘿,你這歷史系的呆子,你一開始就想念歷史系還是上了歷史系才覺得歷史有趣?我想我們無法保證:”來唸了以後才有興趣”這種人不存在,畢竟我就是屬於引號中的人。既然每個人都有可能來唸歷史系,他都有可能會接觸到一些歷史問題,那就一個文化傳承的角度我們為何不把文言文放到教材?(特別是義務教育還是學習語言最有效率的時期)除非你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國高中階段明確的了解自己意願為何(就我的經驗是,自我認同問題比起想像中嚴重許多),他們以後都碰不到任何歷史問題,那我會承認學文言文真是一點必要都沒有。義務教育的基本是充實你有可能用到的基礎技能,就這點來說,學文言文等於認識你的文化脈落,他自然會是必要的。正如同我不能保證所有人以後都碰不到物理學,所以我還是要告訴他們自由落體公式一樣,只要任何學問有存在的價值,那個學問的基本工具也必然有存在的價值。總不能:”嘿,這世界上不按照他媽的邏輯也可以活下去,我高中幹啥學邏輯?”這是我的看法。

    另外關於同心圓的話,我想這也是我表達不好,這樣吧。先想像自己拿一個圓規,把圓心標出來。圓心就是自我,而歷史這個名詞就是整個圓。我們能認識的部分,頂多就是一個扇形,永遠不會是全圓。所以歷史學的目標在於:補足這個圓。雖然歷史學者心知肚明這不可能。因為人受限於經驗,材料,甚至語言的表述,讓我們很難得到整個圓。於是你畫的扇形可能跟他人交疊,他畫的角度跟你可能不一樣,可能你只畫了第一象限,他畫了第二象限又多一點點,跟你第一象限有所重疊。
    如此,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表述。我們發現原典的意義不清,他實際上可能造成幾種結果:1.專家根據以往的定義,做出跟以往歷史脈落相符合的推測。2.另外一個專家覺得他的解釋也說得通,修正以往歷史的解釋跟推測。3.專家胡說八道,淪為整天說神說鬼的傢伙。4.專家用完全不同的解釋,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而且這結果符合歷史脈落,完全可以解釋得通。其中2跟4的學術價值不言可喻,因為學術價值就是修正或是推翻,但是如果你根本不學文言文,根本不懂文言文,你要怎麼發現他意義不清?搞不好莊子真的要說的是我們還沒畫的第三象限(還沒定義怎麼知道?不懂文言文連句逗都標不出來,更遑論定義)然後,我們也無法確認所有古籍的意義是不是都被正確定義,這是一個龐雜繁複的工作,他需要很多我們不知道會不會加入這個學術圈的人才,不斷的檢視,發現問題。根據這個理由,我相信義務教育的文言文教學實際上有其必要性。如同我上一段所說:”我根本不知道誰會來唸,所以我只好一視同仁全部都教。”我相信義務教育的意義在確保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掌握多數學科的基本工具,這方面歷史學跟中國文學都需要他。

    不過談到這個,高中唸理組的就有很好的理由不學文言文。畢竟中國科學史在現今的科學界,除了醫學以外根本就是垃圾。所以我們或許可以說:”義務教育(沒有分組,大家都對志向不清的階段)教學文言文還是必要的,但是高中國文課本的文言文則有必要斟酌理組與文組的差異。”這種教學的基礎,至少讓你還有後悔的機會(因為國中小學過文言文,想跳文組的障礙減少)。這是我支持文言文必須在義務教育教學的理由。

    回覆刪除
  38. Mithrilu:

    當我們發現原典的意義不清,事實上還可能有第五種結果,就是那原典就真是是意義不清,使得不管專家花多少時間,都給不出一致的解釋,或者那原典只是莊子亂寫著好玩的,沒有任何你們期待的那種深刻想法。考慮到講中文的人已經花了幾百年解釋莊子的東西,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果,我不知道你的那種信心是怎麼來的,更不用說你還主張要社會組從國高中就開始念文言文,只為了做這類事情。(我想,要證明這些努力是值得的,你應該提出一些收穫的例子,請參照最後一段)

    換另外一種問法:你期待莊子寫的東西剛好就是其它人沒注意到的「第三象限」。問題是,莊子寫的東西根本沒有人確定那是什麼意思,在這方面他跟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寫東西不清楚的人都沒什麼兩樣。想知道「第三象限」的人,怎麼不去研究其他不知道在寫什麼寫東西的古人?這些人是依據什麼原則認為莊子比起其他不知道在寫什麼東西的古人更有可能領悟「第三象限」的東西?反過來說,要是每個不知道在寫什麼東西的古人我們都要花錢研究,我還寧可不要知道古人在想什麼。(想知道古人在想什麼的人,應該自己花錢去做這些事情)

    另外,在華人使用文言文研究古人想法的學術歷史上,可曾有任何因為搞懂古人在想什麼而對於我們理解這個世界(或者理解「第三象限」,或者任何一般人覺得重要的地方)有重大進展的例子嗎?

    我自己的想法是,古人思想考據只是某些人的興趣,對於其他人的生活沒有幫助。這種東西並不比鋼彈模型組裝技巧更應該被放進義務教育。

    回覆刪除
  39. 我想如果用例子舉例,會變成哲學沒有價值。1.莊子的東西研究幾百年都沒有進展。2.自由意志研究到現在大概也有150年,同樣沒什麼進展。所以我們幹麻研究這問題?搞不好,第一個說自由意志的傢伙根本就在胡說八道?

    而且,我所強調的是:實際上我們根本不知道第三象限能不能被發現。所以釐清的工作才成為必要。就算莊子本身就是在胡說八道,我們能確認他在胡說八道也是一個學術貢獻,至少我們了解到莊子這個所謂的思想家也會胡說八道。

    而且就一個人文學科來看,我當然會宣稱歷史研究有價值。辛亥革命以前,康有為提出一本,裡面宣稱,許多的古代經典都是假的。都是在西漢末年一個叫做劉歆的人偽造的,這造成中國歷史在往後30年間都往疑古的方向走,既然什麼都是假的。那我們要相信什麼?顧詰剛甚至宣稱:大禹是一條蟲。在這種懷疑的風氣底下,中國歷史界才徹底的以嚴肅態度面對古籍。才將以往的信史年代從夏代下修到商代。並且以一種徹底嚴肅的態度面對24史。這些工作,你不懂文言文不可能做,即使你有現代的理性思維精神,如果所謂的文言文傳承死亡了,這些工作也就跟著死了。現今埃及的金字塔技術,木乃伊技術還有許多醫療技術仍然無解,就是因為我們根本不懂埃及文,這也正是忽視歷史語言的代價,因為有些古人確確實實有的獨特貢獻,他真的就如同我們不了解,不想重視的這些文字一樣,一去不復返。

    回覆刪除
  40. 這樣說吧,古文字的貢獻,我想有個例子應該可以說明為什麼我們要了解古文字。

    現代人蓋不出金字塔,做不出木乃伊,也搞不懂馬王堆的女屍怎麼保存這麼完整。前面兩個就是因為:我們搞不懂埃及文。

    那我們為什麼不懂埃及文,答案很簡單,因為從羅馬帝國以後的埃及統治者每個都不教埃及文。所以經過兩千年,大家都不懂埃及文。等到大家對於金字塔怎麼蓋的發生好奇心,認為這對現代建築學有幫助的時候,發現我們全部看不懂埃及文,然後現代建築學無法從金字塔學習到任何好處。接下來,我們的醫學對於人體要如何保存幾千年很好奇,他也因為大家看不懂埃及文,無法了解當時埃及人用什麼化學物質製造木乃伊。也就是說,科學明明可以從歷史中獲得的各種捷徑,好處,都隨著我們不懂某種語言,讓我們要繞一個大圈圈才能獲得相似的成果。我想這個例子應該可以說明:古文真的裡面有我們不懂的東西,你今天輕視他,你的後代會嘗到苦果。這就是一個例子。

    不過所謂的思想方面,我無法很確切告訴你研究他到底造成什麼影響。但是歷史上的例子有很多,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盧梭的契約論,孔子的論語,這些的確是這幾百年或是中國幾千年的主要思潮。你會問說:我現在讀孔子的原典跟讀專家寫的句逗本有什麼差?我認為沒差。但是歷史這門學科必須給一個”評斷”,舉例來說:孔子說仁愛,漢武獨尊儒。

    漢武帝尊的儒,跟孔子的思想顯然不同,漢代的儒家被董仲舒這些人改過面貌,成為一種與陰陽五行混合的思想。這種思想造成了西漢往後被王莽篡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我們只看漢當代的經典了解儒,就變成歷史學家將會評斷:因為儒家思想,所以西漢被王莽篡位了。
    歷史學家必須了解真正的儒家原典,其他的陰陽家原典,才能認識到漢朝儒者如何混合這兩者的概念,然後創出一套符合統治者需求的儒家思想,才能解釋為什麼王莽,一個沒軍隊的傢伙居然能讓全國40幾萬的讀書人聯合上書,要求漢朝皇帝把帝位禪讓給他。我們才能給儒家一個正確的評價,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膚淺的把中國後期衰敗的原因推給儒家思想。你當然可以說,這些東西你現在看書就知道了,但是正如同埃及的例子,你也不能預期,會不會幾千年以後,如果我們對文言文抱持這種不需要教學的態度,會不會造成什麼文化失落的環節。我個人認為會,因為對岸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國共產黨在文革幾十年後終於發現,他們以往對於這個領域的不重視已經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倫常觀念的喪失,倫理的偏頗,這些的確隨著"打倒孔家店"這種口號,把中國最近帶向一個潛在的社會危機。當文言文消失,他所帶有的文化象徵,也將隨著符號的消失,埋藏在歷史的深淵。總而言之,就是如此,這是我的想法。

    上面那篇就算了,那篇我覺得有點問題。

    回覆刪除
  41. Mithrilu:

    自由意志的研究是有進展的,尤其是在這一百五十年(別忘了有人說自由意志的濫觴是亞里斯多德)。

    就算自由意志的研究沒有進展,這個問題也和莊子在講什麼的問題不一樣。我之前提到的「莊子這段話到底在講什麼?」和「台灣的教育失敗造成青少年對價值觀的混淆不清,美國60~70年代是不是同樣發生這種問題?」之間的不同,就是想說這件事。

    不管哲學家最後有沒有辦法說明自由意志的問題,自由意志的問題都存在: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的概念,而且這樣的概念1.在一般人的心裡對於道德責任的證成不可或缺,並且2.和決定論至少在乍看之下有矛盾。哲學家的工作是化解這些概念上的矛盾。要解決自由意志的問題,我們不需要知道第一個談自由意志的人是不是在胡說八道,我們要做的是搞清楚現代人使用的「自由意志」概念的內容或定義,搞清楚它是不是真的和決定論不相容,是不是真的在支持道德責任上不可或缺。

    (我寫到這邊才看到你第二篇的最後一句話,那就剩下的我就跳過,直接回應第二篇)

    我同意,雖然做不出金字塔和木乃伊不是什麼在科技上重要的缺陷,但是它們的確有有趣的吸引力,讓我相信要是這世界上有人能看懂埃及文,讓我們知道那些東西是怎麼做的,會好一點。

    然而,這種例子應該沒辦法用來支持對於中國古人思想的原典的研究。我們看到金字塔和木乃伊,我們確信埃及人有一些我們想知道的技術,所以我們才有理由研究埃及文。可是目前我們沒有什麼理由相信古代的中國人有任何深刻的思想。

    跟埃及人如何做木乃伊比起來,王莽如何篡位(以及應該怎樣被評斷)這種歷史問題對我來說就無趣多了。雖然這是我個人的問題,不過我也相信歷史研究和古人思想的考據一樣是個人興趣,對於其他人來說沒什麼用,所以不應該被放進義務教育。

    最後一段你談到有一些文化會隨著人們不念文言文而消失。我同意,不過僅當那是對於大家來說重要的文化,我們才有可能有理由為了維持它們一起去學文言文(在一些情況下,或許只要有會文言文的專家,就足以保存文化了)。當然我質疑有什麼文化是大家真的會打從心底認為它很重要(而不是在社會組知識份子的誘騙下誤以為它很有內涵和智慧,如果流失掉真的很可惜),並且為了它去學文言文的。

    回覆刪除
  42. "莊子"明明就很好,各界也沒有爭議.
    譬如你一定聽過莊子的故事,至少大部分人知道,
    1.莊周夢碟-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嗎?
    2.濠梁之辯-魚快樂嗎?你怎麼知道他人或動物的感覺?
    這兩些問題現代的西洋哲學家都還在討論,
    譬如 莊子 天下篇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這就是微積分的概念呀.

    怎麼可能推論出古代沒有深刻的思想家.

    另外你弄錯了,自由意志不是亞里斯多德,應該是神學提出的.

    回覆刪除
  43. 關於莊子好不好跟Phiphicake對古人思想的評論我想還有些爭議,不過hi寫到了「現代的西洋哲學家都還在討論」,這是不是也意味著這些事情讓哲學家去做就好了,沒有必要放到義務教育當中?如果哲學家或是文字學家才能弄清楚莊子在說些什麼,那麼一般的國高中生真的需要 / 讀的懂莊子嗎?

    另外,關於自由意志的問題,Phiphicake也不是真的弄錯,就我所知,Epicurean就談論過自由意志的問題,神學只是挖出來特別處理而已。

    回覆刪除
  44. Dear K:
    你忘記了吧?小孩子喜歡問根本性的問題呀."為什麼...?"
    ------------------------------------------
    哲學這種東西很適合放入義務教育,給大眾,
    讓我們在思想上有所啟發.

    也是為什麼phiphicake要開這個網站推廣哲學.
    ------------------------------------------
    自由意志就我來看最重要的是關於神學中的部分,
    不過因為我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不太探究了.

    回覆刪除
  45. 嗯,我提到有人說亞里斯多德是自由意志討論的濫觴,是出自hi在27樓的說法。

    不過看來他應該只是說有一些自由意志理論有使用亞里斯多德物理學的概念。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我搞錯了。

    (我還真的不知道自由意志的討論是誰先開始的。當然,我依然願意賭吃掉復興國中的籃球架:就算我不知道這件事,我依然可以理解所有當代討論的自由意志爭論和理論)

    莊子想到的那些問題我想很多小鬼自己小時候都想過,應該不算是什麼深刻的想法。(反過來說,如果這算是深刻的想法,hi又自己給自己做了相反的例子:這個想法很深刻,值得知道,但是你不需要會文言文也能理解它)

    我相信哲學始於驚奇,可是這並不代表一個把自己的驚奇經驗記錄下來的人一定也有其它有待發掘的深刻的想法。

    回覆刪除
  46. To hi:莊子的"一尺之棰"要說是微積分的概念相當勉強啊,只是提出一個無窮級數的想法,也沒有後續的發散還是收斂的討論。同樣的程度來說,Zeno早了約150年提出了阿基米德與龜的悖論,國外似乎沒有聽說義務教育裡要放Zeno的樣子。

    回覆刪除
  47. Hi提到小孩子喜歡問為什麼,其實不只小孩阿,我也喜歡問為什麼,但是差別可能在小孩問的為什麼需要讀到莊子嗎?某個小孩問說「魚到底快不快樂?」,我們好像不必把莊子打開塞到他的面前跟他說「莊子說他知道魚的快樂。」不是嗎?

    回覆刪除
  48. 冰山一角,莊子有很多其他深刻的思想,在 莊子說 裡面,蔡志忠都畫出來了
    (書中附上原文對照,圖像,白話文的意思都是翻譯,還是不一樣).

    另外譬如老子也是很高名的,在維跟斯坦唯一出版過的作品
    邏輯哲學論的最後面才談到的,老子道德經開頭第一句就闡明了,
    如果維跟斯坦當時或唸過老子,懂中文的話,當今哲學勢必改觀.
    http://www.gongfa.com/luojizhexuelunxuan.htm

    事實上當今哲學界誤解維跟斯坦.他也不是無神論.

    羅素很老的時候到中國講學才有人翻譯老子給他聽,
    他很欣賞,覺得古代中國人很高明.(出自 羅素自傳)

    另外還有很有名的是孫子兵法,譯本在美國很紅.
    美國人一般人關心孫子兵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
    軍校跟商學院也是必讀,但是他們出於實用主義的偏見,不懂"道".
    http://mil.anhuinews.com/system/2004/04/27/000632289.shtml

    就其他方面而言,還是要讀文言文呀,譬如過節的對聯不就要請人寫...?
    元宵猜燈迷是文言成分居多,成語也就是文言文呀,成語典故更是文言文,
    很多人名字的典故也是文言文呀.(例子很多,一般的中文字典裡就有)
    翻譯也需要文言文呀,時代雜誌解讀總主筆旋元佑就在"時代雜誌解讀"裡談過
    翻譯,解讀最新英文時文言文的必要,可以自己找來看.

    還有住都市的人可能不知道,台南市或一般鄉村有很多古蹟,老房子,廟
    都要文言文才能懂他的作用呀.

    還有種田需要的農民曆和計時原理也都是文言文呀.

    to jazztao:
    阿基米德與龜的故事是幼稚園或小學的教材(不一定是義務教育,可能家庭教育),
    這個故事是對他們來說是文化常識,是眾所皆知的,外國老師常常會引用.

    回覆刪除
  49. 一點淺見
    我覺得義務教育的文言文是試金石
    它讓學子能看清自己的興趣
    令他們選擇是否要繼續鑽研
    正因艱澀難懂,所以先教導學生大眾能接受的解釋
    等到這些有才之士未來就讀中文系之後
    可以提出更多有力的質疑和註解

    當然,這以洞悉過去歷史有所價值的大前提下

    回覆刪除
  50. Kris:

    「果學者們真的掌握了那些文言文裡的古人的智慧,他們怎麼會沒辦法用白話文重述那些智慧?

    而如果他們研究了幾百年還不能確定那些文言文裡到底有什麼樣的古人的智慧,並且能夠用白話文講出來,我們又怎麼確定那些文言文裡面真的有一些值得讓每個高中生都花時間念的東西,而不是只是一篇篇純粹寫得很難懂的文字?」

    這兩段,基本上我也是看了有點花花的。

    1. 存在一個對《論語》的白話文詮釋a,完全相容於《論語》原文。
    2. 存在一個對《論語》的白話文詮釋b,完全相容於《論語》原文。
    3. ~(a & b)

    只要我們不能排除上述三個命題同時為真的可能性,那麼無論我們有沒有辦法用白話文來表達文言文原文的意思,都不足以使我們能夠「拋棄」文言文原文,而只保留白話文原文,除非我們只鼓勵學生學習「一種詮釋」,而不是學習「詮釋的方法」。

    無論任何文章,文言文也好,白話文也好,英文也好,德文也好,都有可能有值得學習的思想或智慧,而這些值得學習的思想或智慧,也都可能有充分的研究足以提供充分完善的詮釋,但再完善的詮釋都只是「詮釋」而不是「原意」。無論是出於謙虛,還是出於對上述三個命題彼此相容的情況的重視,或出於對多元價值的主張,都提供我們好理由不接受任何詮釋為唯一詮釋。

    那麼,在同意某些文言文文章確實有值得學習的思想時,我們的教育政策也不應滿足於讓學生學習某一種詮釋,而應該讓學生對同一個文本也有多元理解的可能性,那麼我們有兩個選擇:

    (A) 把許多詮釋都一起教給學生。
    (B) 透過某種詮釋來帶領學生學習詮釋文本的方法。

    對我來說,(B)至少在以下方面是比(A)還要好的方法:一、(B)的教學比較經濟;二、(B)的教學比(A)更重視學生的自主性;三、對自主性的重視是對多元價值之重視的必要條件。

    因此,我還是不認為文言文有能夠從語文教育中完全排除的理由。其實有:那就是任何文言文中可能蘊涵的思想,都不值得(或至少不比現有的白話文文獻還要值得)學生學習。但那似乎必須建立在我們已經對所有文言文文獻都有唯一正確的詮釋了。我們有嗎?

    回覆刪除
  51. 繼續補充:

    「當許多學者研究了幾百年還是搞不清楚……」,這句話的意思或有歧義。

    「搞不清楚」是「完全沒有任何理解」,還是「不能確定如何理解」?前者和後者有差別,而且差別不小。

    如果學者研究了幾百年還是完全沒有任何理解,那確實這篇文章被繼續研究的價值恐怕很小;但如果只是不能確定如何理解,也就是,存在複數種與原典相容的詮釋,彼此有不相容的情形,這種情況也是一種「搞不清楚」,但卻可能是有價值的搞不清楚。

    因此回到你對中國哲學的「考據學」批評,事實上,連這個說法可能都是有歧義的。因為你是從「那些文章幾乎都是在討論某句古文是什麼意思」,導出「考據學」這個結論。但「討論某句古文是什麼意思」本身卻有歧義:其中一種可能是,學者們在爭論的純粹是字詞的意思,而與思想無關;另一種可能是,學者們固然在爭論字詞的意思,但這些爭論卻是建立在思想詮釋的體系差異上面。後一種爭論顯然是有價值的爭論。

    PS. 其實很多想法在前面幾樓應該都有被討論到,畢竟我只約略瀏覽過一些關鍵段落,如果發現我說的話其實了無新意的話,請直接忽略也沒關係。 :)

    回覆刪除
  52. 給樓上:
    「無論任何文章,文言文也好,白話文也好,英文也好,德文也好,都有可能有值得學習的思想或智慧,而這些值得學習的思想或智慧,也都可能有充分的研究足以提供充分完善的詮釋,………,而應該讓學生對同一個文本也有多元理解的可能性………」

    言下之意應該是指,因為文言文有值得學習的智慧,並且要保留多元理解的可能性,所以對於原文的詮釋能力仍然是被需要的,對吧?

    問題就是,這樣的詮釋能力,為什麼一定要放在義務教育裡,而不是留給真正對文言文有興趣的人去做進一步專攻即可?

    那麼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拉丁文、俄羅斯文、馬雅文、楔形文字,都應該放在義務教育里才是。(誠如你的回應「無論任何文章,文言文也好,白話文也好,英文也好,德文也好,都有可能有值得學習的思想或智慧」)

    當然I大的回應並沒有提及義務教育,可是樓主也沒有宣稱文言文應從「語文教育」中完全排除才是。

    回覆刪除
  53. 1. 因為文言文是中文,而中文是我們的母語。

    2. 我把語文教育的使用,當成「語文之義務教育」在使用,這是我寫作上的疏忽。

    回覆刪除
  54. 那麼,我就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非得把母語學得「如此精深」以獲取「不知道到底有多好」的知識的詮釋能力了。

    我認為母語放在義務教育的目的裡,應該是為了溝通不是?至於想獲取「自己認為好的知識」而必須閱讀相關的原典,應該不是義務教育的內容才是,跟母語與否有什麼關係?

    回覆刪除
  55. 極端一點的畫話像這樣:
    林北就是崇洋媚外啊
    寧願學古英文和拉丁文也不願學文言文
    我的中文只想學到購日常生活用就好了
    啦啦啦啊啊

    回覆刪除
  56. Lin:

    「那麼,我就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非得把母語學得『如此精深』以獲取『不知道到底有多好』的知識的詮釋能力了。」

    第一個含混概念:「如此精深」,你要怎麼主張現行的義務教育中的文言文教育是「如此精深」以至於到「不必要」的程度?

    第二個含混的概念:「不知道到底有多好」,有什麼文章是我們可以「確定知道有多好」的?如果任何文本的理解都容許彼此不相容的複數詮釋,我們是否就沒有任何好理由主張任何文章好或不好?抑或是,即使任何文本的理解都容許彼此不相容的複數詮釋,我們還是可以有好理由認為研究某些文章的詮釋更具價值?

    「我認為母語放在義務教育的目的裡,應該是為了溝通不是?」

    如果只是為了溝通而已,我們總是可以刪掉更多義務教育中的語文內容,不讀朱自清的背影會導致人無法溝通嗎?不讀哲學家皇帝會影響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溝通嗎?

    或者再更極端一點,不會讀書認字會影響日常生活中的「溝通」嗎?(台語沒有通行的文字,但我們恐怕不會認為台語無法獨自被使用來達成溝通的目的)

    那麼,你要在「溝通」之外再主張更多什麼內容來加入那些似乎不只為了溝通而存在的語言義務教育?而在這「溝通」之外的主張裡,又要怎麼排除文言文而不排除白話文的許多面向?

    回覆刪除
  57. 給樓上

    「『如此精深』,你要怎麼主張現行的義務教育中的文言文教育是『如此精深』以至於到『不必要』的程度?」

    我相信舉證必要性的責任在你身上,還是說你認為維持現狀本身就具備正當性?

    「『不知道到底有多好』,有什麼文章是我們可以『確定知道有多好』的?如果任何文本的理解都容許彼此不相容的複數詮釋,我們是否就沒有任何好理由主張任何文章好或不好?抑或是,即使任何文本的理解都容許彼此不相容的複數詮釋,我們還是可以有好理由認為研究某些文章的詮釋更具價值?」

    第一,既然都不確定文章的價值,那何必非得學文言文不可,白話文文章應該也不少吧?第二,就算某些文章的詮釋更具價值,那這個「價值」是誰需要的?黑格爾的文章很具價值(假設啦………,可以換成任意一個喜歡的歐洲人),那義務教育裡就必須放德文?還是說又扯到母語?

    「如果只是為了溝通而已,我們總是可以刪掉更多義務教育中的語文內容,不讀朱自清的背影會導致人無法溝通嗎?不讀哲學家皇帝會影響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溝通嗎?」

    應該不會啊,怎麼了?選文作為作文、文法釋例跟所謂必讀經典(帶有濃厚的正統的母語的價值觀?)的區別應該很明顯吧?算了,如果你覺得概念很含混再提出來好了。

    「或者再更極端一點,不會讀書認字會影響日常生活中的『溝通』嗎?(台語沒有通行的文字,但我們恐怕不會認為台語無法獨自被使用來達成溝通的目的)」

    看是誰的日常生活囉,如果你認為網路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就沒道理不會影響。(本來想說獲取知識………不過口述當然也可以傳遞知識囉,呵呵)

    「那麼,你要在『溝通』之外再主張更多什麼內容來加入那些似乎不只為了溝通而存在的語言義務教育?而在這『溝通』之外的主張裡,又要怎麼排除文言文而不排除白話文的許多面向?」

    我不想主張。

    回覆刪除
  58. LIN:

    一、維持現狀只是一個狀態,沒有正當性的問題;但要改變現狀,至少要做到兩件事的其中一件:(1)說明改變後的正當性;(2)說明不改變的不正當性。否則為什麼要改變?

    二、「不確定文章的價值」是你的主張不是我的。

    三、我談母語,但沒有談正統,所以這個稻草人可以不用紥。:)
    「選文做為作文、文法釋例」可以適用於白話文選文,也可以適用於文言文選文,如果沒有辦法進一步提出說明來主張文言文選文對於日常生活溝通需要求沒有幫助,也沒有辦法進一步提出說明主張取消文言文選文對於日常生活溝通需求沒有損害。則證明就不能成立。

    四、既然日常語言對文言文的引用情形甚多,那麼取消文言文教育自然也會對日常生活的溝通產生影響。當然你可以說你的日常生活裡沒有文言文,如果是這樣,我只想得到兩個可能:(1)你的日常生活恐怕是少數;(2)你恐怕對自己引用的文言文毫無意識。

    回覆刪除
  59. 樓上:

    一、少了這些文言文選文,不就空出更多時間來?看要拿來教數學或語文還是讓小孩的童年更快樂一點不好嗎?應該是文言文教育必須提出證明「它值得花費or佔用這麼多時間」才是吧?

    二、所以我在後段有說,就算文章這麼有價值又如何?

    三、1.那我不知道你談母語的目的是什麼。
    2.好吧,我怎麼可能證明對溝通沒有幫助,光是讓我們看得懂陸仁賈大大的回應就算是一種幫助了吧。至於損害的部份,美國人也沒有讀《論語》,他們之間的溝通很差嗎?

    四、三隻小豬跟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應該很常引用吧?這些寓言的確已經進入生活用語的一部分(雖然我不同意杜先生將其當作成語),如果小學課本沒有教這兩個故事會如何?甚至這兩個寓言自此絕版?我們就少了三隻小豬跟龜兔賽跑這兩個詞語可以用來勸戒小孩「不要偷懶」了呢!好重大的影響!

    我知道我在日常生活會引用很多文言文,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不引用,並且大家也不引用的情況下會有任何「負面」的影響。「不知者不罪」跟「不知道的人沒有罪」有什麼差別(如果寫字寫累了我會選擇使用前者,如是而已)?除非我活在一個講話行文非常文言的地方,才有可能承受不利益吧?

    回覆刪除
  60. 補充一下第三點

    那個《論語》的意思是借指古英文經典的意思,我不確定他們有沒有放在義務教育裡,但是我們的留學生應該都不會學,還是一樣能寫paper啊。

    這樣寫實在是不好,唉。

    回覆刪除
  61. Lin@60

    「三隻小豬跟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應該很常引用吧?這些寓言的確已經進入生活用語的一部分(雖然我不同意杜
    先生將其當作成語),如果小學課本沒有教這兩個故事會如何?」

    拔一根頭髮會如何?拔二根頭髮會如何?...

    所以扯掉你1/4的頭髮也沒差。

    「我知道我在日常生活會引用很多文言文,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不引用,並且大家也不引用的情況下會有任何「負面」的影響。」

    如果現在1/10的白話文章會穿插至少一句「文言文」,不懂「文言文」,你每看10篇文章就會有一篇發生理解障礙。

    除非你有神通讓大家就此不引用,也不閱讀民國99年以前的文章。

    回覆刪除
  6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63. 一、花少一點時間學中文,和不學文言文是兩回事。你要減少中文科的時數,也可以從刪減白話文選著手,也可以白話文選和文言文選等比例刪減,不一定要刪文言文。

    二、文章有價值不如何,但是「有能力詮釋文章」的價值卻很如何。所以黑格爾的文章有沒有價值不是重點,重點是有沒有能力解讀黑格爾的文章。那既然能夠解讀黑格爾的文章是這麼有價值的能力,為什麼不讓德文進入義務教育?因為德文不是我們的母語。

    三、談母語是因為在談義務教育,中文是母語,所以學中文在義務教育裡。文言文是中文的一部分,所以文言文在義務教育裡。

    四、所以義務教育不教讀書寫字會怎樣?義務教育不教,我們就學不到嗎?那對於電腦網路普及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

    回覆刪除
  64. 給樓上:

    一、喔,我主要是要與「維持固定/增加比率的文言文選文」對抗。再來,我相信教學一篇文言文要花的時間肯定比白話文多(就上課的經驗而言),同時那些文言文選文裡蘊含的知識似乎不是那麼無可取代,你覺得呢?

    二、所以囉,有價值的文章那麼多,憑甚麼非得多花時間在學習文言文上?還是說你認為那些文言文裡的確有白話文所不能取代的價值?再來我還是不知道就「詮釋能力」這個角度而言,為什麼又跟母語扯上關係。

    三、義務教育有可能把「中文」學「全」嗎?如果不可能,勢必得做出取捨,我選擇的是割捨文言文的那個部份。再來,我會認為義務教育跟母語不能畫上等號的原因是,原住民小學有「國語」課。

    四、「夠多」的人會學不到,可以參考一下文盲比例從施行義務教育之後有無下降。而學不到文言文會如何呢,這點要勞煩你來說明了。最後,這跟電腦網路普及的關係是什麼?我有點不太能理解。說到普及,我認識很多人家裏沒有電腦,只能期待學校一星期兩堂的電腦課「摸一摸」,這樣算不算普及?

    給陸仁賈:

    一、語彙跟頭髮的相似性在哪?

    二、你說的文言文到底是什麼?你的這篇回應有很多文言文嗎?我怎麼覺得我已經有非常大的閱讀障礙了呢?

    回覆刪除
  65. 一、這只能證明文言文選文可以減少,不能證明文言文選文可以刪除。

    二、(1)語文教育選文的目的是為了做為作文、文法釋例的目的(這是你提的,我同意)。因此選任何文言文都無所謂,因為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具備詮釋文言文的能力。除非你能舉證所有文言文都不具被詮釋的價值,或,所有文言文被詮釋的價值,都能用白話文來取代。

    二、(2)任何語言的文章都有被詮釋的價值,因此任何語言的詮釋能力都值得學習,但一個人通常不可能學習所有語言,因此義務教育不能全部囊括,若要從中擇一,我會選母語。(這是為了回應你問,黑格爾也有價值,為什麼不把黑格爾的詮釋能力放入義務教育中,我在此所謂的詮釋能力,單指「語言」的詮釋能力而言)

    三、義務教育當然不能把中文學「全」,在此前提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使用到的語言能力就不應該捨棄,而其中包括文言文。至於母語,就對多元價值的尊重,我認為原住民教育中的語文教育應該重點放在「母語」而不是「國語」;除非能夠在原住民族群中獲得一定的認同,願意把「國語」一併納入原住民的義務教育中。

    四、(1)「夠多」是怎麼得到的?在義務教育推行以前,人民普遍的教育水準低落,文盲比例高,因此能在家中自習讀書認字的人不多,但在義務教育從六年擴大到九年現在甚至要到十二年了,自習認字有多困難?

    四、(2)「如果你認為網路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就沒道理不會影響」,這是你問我的,所以這跟電腦網路普及的關係是什麼,嗯,要問你。

    回覆刪除
  66. 務教育當然不能把中文學「全」,在此前提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使用到的語言能力就不應該捨棄,『而其中包括文言文。』

    斷言

    回覆刪除
  67. LIN @ 65

    1.沒讀過謝天會如何?沒讀過哲學家皇帝會如何?沒讀過母親的教誨會如何?......依照你的邏輯,小學國文課本沒收白話文會怎樣?

    那課本收啥?收詩嗎?

    2.與我心有戚戚焉者是也,不亦樂乎是也,道可道非常道是也,三民主義吾黨所宗是也。不解者,語言程度有損是也。

    回覆刪除
  68. 1.沒有那些當然不會怎麼樣啊
    只要有其他東西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學國語就好了

    2.我相信語文比我差的人可能學的文言文比我少
    但說實話
    那又沒什麼了不起
    他不需要那些文言文也可以處理日常生活中需要應付的所有知識
    也可以在其他領域上擁有專業

    回覆刪除
  69. 給I大:

    一、這只能證明文言文選文可以減少,不能證明文言文選文可以刪除。

    減少到零?

    二、(1)語文教育選文的目的是為了做為作文、文法釋例的目的(這是你提的,我同意)。因此選任何文言文都無所謂,因為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具備詮釋文言文的能力。除非你能舉證所有文言文都不具被詮釋的價值,或,所有文言文被詮釋的價值,都能用白話文來取代。

    不對,是你要舉證文言文具有無可被白話文取代的被詮釋的價值,否則對文言文的詮釋能力不應該被放在義務教育裡。

    (2)我同意

    三、為什麼其中包括文言文?我的這些回應以及你的回應裡,可以指出來哪些是你認為的「文言文」嗎?


    四、
    (1)如果只要求「認字」當然不困難………。

    (2)我以為你指的網路普及是指網路能取代義務教育,讓大家都能從網路增進語文能力呢。那麼我所理解的你使用的「普及」和我使用的「作為日常生活一部分」不一樣,網路只是舉個例子而已,你要的話我可以舉更多。

    給陸大:

    一、我已經說過那些選文只是作為文法示例而已,文章本身當然也會有價值,只是要主張「非〈謝天〉不可」的時候,應該要證明〈謝天〉的無可取代性。

    二、我不知道為什麼你要把文章寫得閱讀門檻如此的高,所以我能理解為什麼你會主張文言文義務教育的必要性,因為這樣才有人看得懂你的文章。

    回覆刪除
  70. 我很憤怒
    我不懂你為什麼老是做這種笑死人的宣稱

    為什麼我們需要會所有文言文的語句???

    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的文言文
    我們明明可以再學習白話文的時候一同學習他
    根本不用特別去學習

    如果具備文言文能力並不是必要的
    那麼我們根本不用考慮到不學文言文所帶來地語文能力缺乏

    回覆刪除
  71. 你的論證建立在「文言文是一種語言」的前提上,但我不認為這前提是對的,至少現今沒有任何語言學家把文言文視為一種language。

    文言文和白話文都屬於中文,它們的關係比較像「文體」的差異,前者是大量利用漢字意合特性形成的鬆散文體,而後者是比照口語形成的文體。文言文譯成白話文不是英文譯成中文,而是詩譯成散文。

    回覆刪除
  72. phantoms:

    我覺得那只是瑣碎的區分,你可以把我的「語言」改成「文體」,我沒有意見。

    回覆刪除
  73. 那麼,kris,你認為義務教育只應該教白話散文,不該教詩詞曲以及特定形式的應用文嗎?

    回覆刪除
  74. phantoms:

    我的基本想法是:義務教育應該教一些最終能讓夠多人得到好處的東西,否則就是為了少數人的好處犧牲多數人的時間和精力。這個原則至少可以以兩個方式被滿足:1.義務教育教一些多數人以後都用的到的東西(例如溝通能力)。2.義務教育教一些當少數人擁有,就能為整個社群帶來利益的東西(例如理化知識)。原則上這裡的想法跟我們可以怎麼用稅金的想法類似,詳見
    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html

    我是否認為義務教育可以教詩詞曲或應用文體,端賴這些教學是否能滿足上面這些條件之一(或者就得找出其它能滿足那個原則的條件)。如果你說的應用文在實務上能增加一定的溝通能力,我會傾向認為可以教。

    我對於詩詞曲的想法比較保守,因為它們的價值大多建立在美感上,而美感是主觀的,我不想要為別人的美感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也不願意別人為我這樣做。

    目前我能想到讓這些東西納入義務教育的唯一理由就是提供每個人一次欣賞這類藝術的機會,這是為了那些「如果有接觸過這類藝術,就會發現自己很喜歡它們,但如果沒有在義務教育中接觸這類藝術,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接觸它」的人,但此為理由將詩詞曲納入義務教育的前提是這種人夠多,而且這種理由只能支持在義務教育中放進相對少量的詩詞曲。並且,若義務教育打算這樣做,為了對每種品味公平,它有責任以一樣的標準考慮其它所有藝術和嗜好,包括電玩、模型、塗鴉。

    回覆刪除
  75. >1.義務教育教一些多數人以後都用的到的東西(例如溝通能力)。

    就您看來,「溝通能力」的定義是什麼?範圍在哪裡?

    >2.義務教育教一些當少數人擁有,就能為整個社群帶來利益的東西(例如理化知識)

    「利益」的衡量標準是什麼?比如歷史、地理、社會、體育、音樂、美術、家政、輔導等學科有利益嗎?

    >此為理由將詩詞曲納入義務教育的前提是這種人夠多,而且這種理由只能支持在義務教育中放進相對少量的詩詞曲。

    您認為現況符合「這種人夠多」和「相對少量」二個前提嗎?

    回覆刪除
  76. phantoms:

    溝通能力就是能讓別人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的能力,尤其是那些跟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關係重大的想法,例如想要去哪裡吃飯、旅行計畫、別人為什麼該接受我的商業合作案、某個政策帶來的好處等等。這些想法的傳達大致上要求通用的文法和措辭、一定的邏輯能力和區分不同的概念的能力。

    利益的衡量標準大致上可以用錢來算,排除掉錢對於有錢人來說不算錢的效應之後,越多人願意花越多錢來買的東西就越有利益。我不是很確定具體的計算方法是什麼,我猜學界應該有好幾種相關的理論。

    我自己粗略的建議是:假想每個人都只有一百萬,並給定相關的正確詳細資訊(多少錢投資在某個學科能帶來怎樣的結果),把每個人的投資細項統統加起來,並依此分配。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加總結果不會就剛好是義務教育科目分配比例的結果,因為1.後者還需要考慮我在76樓談到的第一點。2.有一些科目的學習倚賴更基本的科目。3.在知道了所有人的分配總和之後,有一些人可能會想要修正自己的分配,或許我們可以一直玩這個分配遊戲直到和棋(沒有人想要繼續改)為止。

    我對第三個問題的回答是:不符合。

    回覆刪除
  77. 其他論點另一篇文章似乎已有觸及,這裡只討論利益衡量的問題。

    基本上我不同意「越多人願意花越多錢來買的東西就越有利益」。

    第一,給定相關的正確詳細資訊(多少錢投資在某個學科能帶來怎樣的結果)實質上不可行。和投資效果有關的參數太多,除了學科本身,也和家世背景、生活環境、天賦、興趣等因素有關。舉例來說,6歲小孩的性向、興趣測驗結果可靠嗎?

    而這些參數又和背景知識與實務經驗無法切割,而孩子的背景知識極度貧乏。如果一個孩子不懂電腦、不懂政治,你就算告訴他學OO以後可以研發出更快更強大的電腦,或者學XX可以制訂對大家更好的法律,他也不可能理解。

    第二,小孩經常是近視短利的,就算你讓他們理解一堆學什麼可以得到什麼的訊息,他們仍可能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電玩、電視、漫畫或其他除了爽以外對人生沒什麼幫助的娛樂上,直到長大後悔。

    第三,如果「越多人願意花越多錢來買的東西就越有利益」成立,而正確詳細資訊也實質可行。我們應該更有理由支持廢除義務教育,改為讓小孩子自由選擇,因為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的選擇結果一定是對自己最好的。

    回覆刪除
  78. 我贊同學習文言文
    理由如下:

    1.古文的美感可被體會(當然並非所有人都能體會且欣賞)
    2.對於中華文化的思想沿革理解

    對於上述兩點若有人認為「憑甚麼要逼迫學生去體會這些自以為是的美感?」
    那請問其他非文言文的文本中,有甚麼是有一定攻堅不破的價值得存在於課本內?

    回覆刪除
  79. 我想也許可以這樣解釋,「理解」和「深入瞭解」是不一樣的。

    我們可能都有類似的經驗,上完數學課,覺得老師、課本講的都懂了,然而遇到題目就是解不出來。直到我們能把這些數學觀念用到生活應用題,或者物理學、化學、經濟學,我們才深入瞭解這些數學觀念是幹麻用的,為什麼會被發展出來。

    文言文受限於文體差異,我們從白話文只能大略瞭解,而無法深入理解(就像我們無法從散文瞭解詩想傳達的東西)。文言文中的「古人的智慧」主要是談人倫關係、生命意義、人性等道理,很大一部分就是從對原文的詮釋及討論中領悟的(必須深入考慮說話者的整體思想、社會脈絡、前後文,才能挑出最適當的詮釋,而這些整體思想、社會脈絡又和人倫關係、生命意義、人性有關)。

    所以,我們需要學文言文,才能深入瞭解「古人的智慧」。

    回覆刪除
  80. 此外,「智慧」並不限於表面上寫出來的東西,它經常是隱微的道理、概念或反思,包含在寓言、隱喻、修辭,甚至一些文字遊戲之中。如果是這樣,的確就無法被完整地翻譯出來,儘管我們都知道翻譯可以加注,但這麼一來可能要比較N家的翻譯及注釋才能深入理解,以致於缺乏效率(而現實上多數白話本都沒有那麼詳細的譯注);相對地,懂文言文就能省去這個麻煩,直接而有效率。

    簡而言之,白話本只能瞭解大意,無法完全得到作者想傳達的所有東西。

    回覆刪除
  81. 我從小學開始讀文言文,沒有人強迫,只是剛好家裡有很多這類的書,而且莊子、列子、世說新語等等讀起來很像故事書而已。對我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一直到高中唸自然組前,國文一科不太需要讀都能拿高分。

    這並不代表對學生有什麼好處,只不過就是台灣的國文教學很重視這一塊而已。我同意學習文言文對於理解古人的思想不可或缺,但普通人為什麼需要去了解古人思想呢?

    而且當你真正考慮說話者的整體思想、社會脈絡之後,所謂的「古人智慧」就更沒有道理了,古人並不比現代人聰明,他們的知識和思考素材遠遠無法和現代相比,他們對於人倫關係、生命意義、人性的見解沒道理比當代知識份子更深刻。

    現代的哲學家可以從大量心理學實驗找到事實依據,還有發達的交流管道可以迅速發現自己思考的盲點。孟子講性善,然而除了有限的觀察、一廂情願的想法之外還有什麼?為什麼我們要認為他對人性的個人意見很有智慧?

    講到文言文的表達力同樣沒道理。文言文才是真正需要大量註釋、閱讀起來沒效率的文體。《易經》的「有孚在道」你不需要註釋就看得懂?有多少種解釋?

    回覆刪除
  8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8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84. 文言文還有一個好處 模糊跟簡潔帶來安全感 比較不會動不動被砍頭吧

    無法翻譯的智慧根本不是智慧

    回覆刪除
  85.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86.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