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L. Kirkham區分了至少兩種真理的形上學問題(Kirkham, p.20)︰
- 真理的外延是什麼?
- 真理的本質是什麼?當我們說一個命題(或者句子、信念,whatever)為真,是什麼意思?
一個概念的外延(extension)指的是事實上那些符合該概念的東西所成的集合,而概念的本質(essence)可以被理解成一套規則(或者某種蘊含了一套規則的東西),這套規則決定了,在不同的情況下,該概念的外延會包含哪些東西。換句話說,只要掌握一個概念的本質,在任何情況之下我們都可以依照它推論出該概念的外延。
「2002年上任的行政院長」這個概念的外延,很簡單,就是那個包含而且只包含游錫堃的集合︰{游錫堃}。然而,「2002年上任的行政院長」的本質並不會是{游錫堃},也不會是游錫堃,因為一個概念的本質必須具有在各種情況下決定外延的能力,而外延裡的東西會依據情況而變動—如果當初陳水扁選了別人,行政院長就不會是游錫堃,因此,不管是{游錫堃}還是游錫堃,都無法幫助我們在各種情況之下決定「2002年上任的行政院長」的外延。相對地,一個認真地試圖解釋「2002年上任的行政院長」的本質的人,可能會做出這樣的嘗試︰
a.「2002年上任的行政院長」就是指在2002年正式成為行政院最高首長的人
姑且不論解釋力,a的確滿足了最基本的要求︰不論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樣子(不論在哪個可能世界),根據這個定義,我們都可以知道在那樣的情況下「2002年上任的行政院長」的外延會包含誰。
Kirkham將試圖回答外延問題和本質問題的努力分別稱為外延計畫(the extensional project)和本質計畫(the essence project)。這兩個計畫的目標可以各自表達成這樣︰
- 外延計畫
填滿「x is true ≡ 」的空缺處並使得整個句子為真。
在這裡「≡」代表外延上的等同(extensionally equivalence),「P ≡ Q」為真若且唯若事實上P和Q有一樣的真假值。
- 本質計畫
填滿「x is true <=> 」的空缺處並使得整個句子為真。
在這裡,「P <=> Q」為真若且唯若不管如何(即,在每個可能世界)P和Q都會有一樣的真假值。
依據上面的要求,比起本質計畫,外延計畫顯然簡單得多,要完成真理的外延計畫,我們只要把所有為真的命題找出來就行了,不用絞盡腦汁思考這樣的外延決定程序背後有什麼樣的抽象規則。或許甚至有一些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這麼瑣碎的工作也會是哲學研究的議題。
的確,大部分的哲學問題(根據我自己的理解)都是本質性的問題。哲學家關注那些使得行為成為善的規則、使得信念被證成的規則,然而,對於「到底有哪些行為是善的啊?讓我們來列個清單」或「要不要來收集一下那些被證成的信念啊,口桀口桀口桀...」這類的建議,哲學家們通常不會感興趣(除非這些工作在本質問題的解決上是必須的)。
然而,面對真理問題時,又是另一面光景。在大部分的哲學領域裡,哲學家之所以不太在乎外延計畫有沒有被完成,是因為大家在要研究的概念的外延包含哪些東西這件事上沒有什麼爭論,即使有人意見不合(這種事情在倫理學領域較常發生),大家也普遍相信其爭端是建立在對於該概念的本質的不同理解上。換句話說,在其它的哲學領域,就算存在著外延問題,該外延問題通常會被視為是解決了本質問題之後就會跟著被解決的問題,但是真理領域就不同了。真理論中存在著明顯的外延問題︰說謊者悖論(liar paradox)和其它相關的悖論帶來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我們不太能夠肯定(就算給定了相關的資訊)某些命題是不是真理的外延的成員(別忘了外延是一個集合),例如b
b︰b不為真以及c和d
c︰d為真 d︰c不為真大部分處理這類外延問題的哲學家們不會把它視為本質問題的附帶問題(有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解決本質問題也無助於化解悖論,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本質問題不感興趣),因此,在近代真理論上,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區分出分別埋首對付其中一個問題的兩個計畫。
在真理的外延計畫裡,具代表性的理論是塔斯基(Alfred Tarski)的真理語意理論(the semantic conception of truth)、Saul Kripki的固定點理論(fixpoint theory)以及Anil Gupta的修正理論(revision theory)。
而在真理的本質計畫裡,比較有名的理論類型分別是以羅素(Bertrand Russell)和J. L. Austin為代表的符應論(correspondence theory)、以William James和C. S. Peirce為代表的實用論(Pragmatism)、Brand Blanshard的容貫論(coherentism)和Paul Horwich的簡約論(Minimal theory)。
Reference
Kirkham, R. Theories of Truth: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MIT Press. 199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