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2008

2008年的自我介紹

SNC11181

我忽然決定每年都要寫一篇自我介紹,並且在仔細思量這樣的決心是否可能至少在明年繼續被貫徹下去之前,就決定了今年的懷舊主題。

本文開放宜蘭人報數、自介、揪人吃宵夜以及幹譙蘭雨節。

(相片攝自跑馬古道)

‧‧‧

我是遠宿嘉義民雄的宜蘭男生。

民雄的鄉村有一點像員山,嘉義市文化路商圈有羅東夜市的味道,有時候油門擰著擰著會有轉個彎就看得到員山公園、加油站或者羅東公車總站(不知道什麼時候半拆了,現在掛著插著草味的擺設與藝穗節裝飾後的中山公園相對)、麥當勞的錯覺,只不過事實上輪子底下依然是南台灣的柏油路(頭上則是南台灣的太陽),要回宜蘭得先擦著汗趕回學校,三個半小時的日統客運到台北再轉車。

我的家在光復國小、復興國中和宜蘭高中圍成的三角形裡,於是從幼稚園到黑皮鞋和一定得紮進去的白襯衫時代,都不需要雙腳以外的交通工具就能上學。

幼稚園在開漳聖王廟旁,廟的兩邊還沒圍起來的時候,放學的小朋友會坐在有如長板凳的矮石籬上玩火車遊戲等爸爸媽媽。

開漳聖王廟出了牌坊左轉直直走就是光復國小,途中會經過某民宅(負郭路與泰山路交接處唯一在圍牆裡有庭院的那棟),其後是當時被稱作「蛇道」的防火巷,顧名思義,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相信那裡有蛇。

當時的同學們把光復夏天積水的操場稱為「溫水游泳池」。禮堂前方的籃球場和遊戲施設四周在整修前是一片遇水成泥的不茂盛草地,游泳池營業時可以找到蝌蚪和水蠆(學校後方一年級教室對面的小水溝也可以找到蝌蚪,不過同處水質較差,常有叫做「紅蟲」或「絲蚯蚓」的火紅環節動物成群插在爛泥中擺動,比較噁心),游泳池快關門時通常也是小青蛙到處彈跳的時候,天氣熱的話,再過一陣子甚至可以聞到蛙屍成群腐爛的氣味。

一年級的時候學校訂牛奶,每天早上都可以到講台前領取一紙盒的光泉鮮奶(我喜歡麥芽口味),喝完之後的紙盒可以洗一洗拿來裝抓到的蝌蚪。記得學校曾經連續兩天發下相同紅白紙盒裝的純鮮奶,第一天我興沖沖地裝了蝌蚪放在抽屜,第二天上課偷喝牛奶時喝錯盒。

在我上國中之前,連接在民族路和文化中心之間的小路兩邊都還沒整修,在觀光市場以繼電動玩具中心和九千代蓋起來之前,是兩片大田,田地和道路間的小水溝可以抓到螯蝦。在接近復興路的那一端,有一處約兩個辦公桌寬的水窪,中間有一段比生日蛋糕還大的水泥管直直插在泥巴裡,剛好可以讓一個國小生蹲得穩穩地,同時雙手往下一放還能摸到水裡的螯蝦,小時候的我在那裡一蹲,大概就是一下午。

還沒改建以前的文化中心有兩個好玩的地方,一個是面向復興國中的花圃兩邊的磁磚斜坡溜滑梯,不過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為什麼右邊會比較好溜。另一個好玩的地方是面向大草坪的,兩個大圓形中間用水道連結的,現在已經是停車場的水池。水池裡有錦鯉和很大條的琵琶魚(鼠魚),還有一隻曾經被我偷偷抓起抱回家的巴西烏龜(被媽媽罵了一頓之後悻悻地放回去)。

媽的,我的童年好像都在抓小動物...(都還沒提火車站後面阿罵家紗窗上的金龜子;庭院石頭底下的蟾蜍和蟋蟀和森林開發處一整個大草坪的蝗蟲、負蝗;中央榕樹上的攀木蜥蜴;對面的劉奶奶曾經有一天抱著一個大臉盆,裡頭是隻幾乎與臉盆齊大的鱉,就扔在那後來被填成草坪的荷花池裡...)

哪,後來房子、水泥地到處到處地鋪上,生活圈附近找得到的可以抓在手裡的東西越來越少,我也越來越大,越來越沒有衝動帶著網子和飼養箱出門。來到中正之後,一頭鑽進書堆,放著大片草地和後山,也不曾再度走進彎腰低頭仔細搜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