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2008

可能為真的偽科學

有人說,除非我們能證明那些宣稱的內容為假,否則,把某些人做出來的某些宣稱打壓成偽科學是沒有道理的。這些人會這樣講︰除非我們有好理由相信一個理論是錯的,否則就不能說它不對。為什麼不能呢?因為如果我們沒有好理由相信一個理論是錯的,就代表這個理論有可能是對的,在一個理論依然有可能是對的的時候就拒絕這個理論,是不明智的選擇。


說這種話的人混淆了科學理論的兩種判準︰形而上的判準和知識論的判準。形而上的判準涉及一個理論事實上是否為真,即「一個理論的內容是否是對的、是否是對世界的正確描述?」。知識論上的判準關心一個理論是否有理據背書,即「伴隨著理論的那些證據是否足以支持這個理論,提供其它人相信這個理論的好理由?」。用「除非我們有好理由相信一個理論是錯的,否則就不能說它不對」來為偽科學辯護的人,事實上說的就是,因為我們根本就還沒證明某個主張為假,所以我們不能以這個主張不符合形而上的判準為理由來拒絕或打壓它。這種人弄錯的地方就在於,我們沒有根據形而上的判準來拒絕偽科學,我們拒絕偽科學,根據的是知識論的判準。


或許對方會繼續挑戰說,為什麼我們非得使用知識論上的判準來衡量一個理論不可?既然我們最在乎的是要掌握一個正確的理論,我們自然應該以一個理論正不正確—也就是形上學的判準—作為衡量的最終標準,不是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我們以知識論的判準來衡量理論,是因為,在現實條件下,知識論的判準是唯一可以有效地給予我們行為指引的判準。


我們的最終關懷當然是會落到一個理論是不是為真這樣的問題上,而這也是我們做科學的目的—掌握正確的理論。然而,世界的真實結構和原理並不是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眼前︰重力常數並沒有被刻在每一個受到重力吸引的東西上,在無數的測量和提出及推翻假說以前,我們根本無法知道它到底是多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檢驗一個理論是不是滿足形而上的判準,雖然是我們理想的目標,但是這件事—如果有可能達成的話—也必須依靠觀察和實驗所累積的累積來達成。


因此,當我們判斷一個理論該不該被接受,我們判斷的對象並不只是理論本身,而是理論本身加上那些由提出理論的人和其他人提供的觀察和實驗資訊,和其它相關的條件(例如說,這個理論是不是和一些非常可靠的理論相容、這個理論是不是蘊含一些顯然不對的結果)。「一個理論還沒有有利的理據支持,並不代表它事實上不正確呀,這樣就棄之不顧,會不會太早了一點」挑戰者可能依然不死心。我的回答是,就資源的分配而言,放棄一個沒有明顯證據支持的理論,永遠不嫌早。科學家沒有多餘的錢和閒工夫去幹那些跟自己手頭上的project比起來不太可能造成科學進展的事情,而且把一個理論棄之不顧也不代表真的包一包丟掉,現在紀錄資訊如此方便,說不定一百年之後我孫子還找得到爺爺在論壇上罵人的紀錄。如果科學家在重要的地方遇到瓶頸,隨時可以把廢棄的假說挖出來檢視,科學的進展一點也不會因此造成損失。


知識論的判準在科學假說的判斷上是唯一make sense的判準(因為形而上的判準太遙不可極了),也是我們行為準則的有效來源,因為比起什麼都有點相信、什麼都不放棄,只相信那些比較有可能為真的事情,並且只根據這些事情來行為,絕對會比較好,因為這會讓人保持清醒、不容易受騙和弄錯。



本文最初發表於我的舊網誌

6 則留言:

  1. 嚴格說來,科學家沒有辦法回答「這個理論是否為真」
    這樣的問題。科學家有辦法回答的是像

    「這個理論是否比那個理論"更有可能"為真」

    這樣的問題

    真理只存在於人類的幻想中~

    回覆刪除
  2. 自20世紀以來
    科學家不可能回答「這個理論為真」
    科學家只有可能回答「這個理論是不對的,因為在誤差範圍內,與實驗結果不符」

    回覆刪除
  3. 只能說,科學/偽科學與否,是種動態,而不是不變的。或許這個階段,不能證明什麼,只是因為現行儀器無法精準測得,人們的意識無法理解。譬如哥白尼的地動說,很顯然就是後者,微中子的捕捉,就是前者。

    任意的肯定句,也不是科學論該有的論述,一切都值得懷疑並再確認才是科學的精神。當年牛頓提的萬有引力,後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大幅的修正傳統物理學的理論。但是,不會有人知道,兩百年後,這重力理論又會如何演變,這才是科學該有的精神!

    看看維基許多偽科學的條目,其中有些條列真的是讓人覺得根本是種政治護航與打壓!你說幽浮與外星人存在與否,我個人沒見過,但是這是偽科學還是科學為政治提供的品質保證?

    有些事情,我寧可抱著存疑態度!畢竟現在許多研究是否可信,參雜媒體渲染,根本沒有什麼資訊真的可信!早上看則新聞,沒有吃早餐有益身體健康,下午就會看見傳統說法...早餐是一天的重點,不吃早餐是不健康的!這些東西你都可以在Google上找到,好啦!互相打架的研究,豈止這一篇?該相信甚麼?

    不是第一手的報告就可信,我曾經參與某個研究計畫,主持的本身就對研究主題本身抱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加上對象與報告多少有灌水,這樣的研究依然還是可以發表,當然不是什麼知名期刊,但是從那之後我對這種研究報告抱著 Who Knows的心態!

    當意識形態介入的時候,科學就不是科學了,甚至比偽科學更糟糕!這意識形態或許是主事者,或許是主政者,或許是媒體意識,或許是人們主觀詮釋。妙的是現在的研究都是統計數據型態,數據會說話不見得是對的!而是你的意識形態在操作數據!民眾能接觸到的都是第三手後的資訊,Who Knows?

    當年,宗教極力打壓科學發展,為了只是鞏固自身教派利益,現在科學分裂成真科學與偽科學,為的到底是什麼?妙的是,隨著教育發展,人們並非變得更理性,那些偽科學之所以生存下來,甚至發展得更旺盛,理由為何?

    真理就在身邊,但是我沒有興趣,如此而已!另一方面,對於人們有興趣的議題,例如靈魂存不存在呀,細胞記憶,金字塔,超能力存在與否等....科學反而不斷澆它冷水,彷彿像當年宗教撲殺科學的舉動一樣!如果有任何證據證明那是真的,好像會動搖科學的基礎似的!

    開放、懷疑、驗證是科學的態度,而不是塑造成權威的象徵,你只能說,現在我不知道,也沒有能力去了解,但是不代表那就是錯誤的!今天的真理,不代表明天依舊,僅此而已!急著樹立標準典範,是理性與非理性之爭,科學家卻沒發覺,人們本來就是非理性的,所以我們才以理性樹立標竿對抗非理性!別傻了!沒人成功過的!那等同你告訴電子,你不准做量子跳躍一樣!

    就不知道就好了!這比你在那區分真假來得更哲學,不是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部分都是偽科學主動去挑戰科學吧?都去挑戰了,科學當然會提出自己的東西反駁回去啊,還是科學就該默默挨打,海納百川,才夠科學?

      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5. 您講的的是詐騙還是真挑戰?

    拿中醫來論,中醫目前歸類在偽科學,誰挑戰他了?而在這議題上,我是保持不知道的開放態度,我不急著去把它當成偽科學。而且我很少看中醫,自己學的還是正統西醫。上面講的是我自己在臨床碰上的某個實驗,我還可以直接告訴你,那個實驗室拿針灸去測試,在進行碎石時是否可以減少narcotic的使用量。後面的就不需多說!因為疼痛指數,算哪門子客觀方式?更別說操作者本身就是信奉者,更是他的Paper,總而言之,操作的是他,評估的是他,要我承認這是科學操作,門都沒有!

    但是,我還是保持開放態度,那是因為當你給了一個標籤之後,那才是真正的打壓!

    有時候我反倒覺得科學家的視野很狹窄,而且他們的人性也是一般般,這在歷史都可見,有興趣自己去看。這些故事多到不行,有時候都會讓人懷疑,您是科學家嗎???

    不要把商業行為與科學行為進行掛勾,那麼討論還有意義!否則對於目前這種分類,我只能說,再給你100年的時間發展,你會發現,今天被釘在偽科學的某些條目,就只是當今科學家的無知與偏見而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