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09

哲學系的品德洗腦不能

整理國內哲學系宗旨時發現,不知是老一輩人的想法,還是趕搭品德無腦教育的順風車,有一些系所提到哲學的道德教化與價值觀洗禮功能︰
台大︰使學生能掌握普遍價值,建立適切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進而關懷他人與服務社會。
東海︰...強化學生之道德意識與價值觀,及提昇其審美品味。
東吳︰...啟導其對社會文化的關懷與瞭解,以及對人文與社會的全方位關注...
文化︰培育品學兼優的國家人才。
不曉得寫這些宗旨的人知不知道,就算是道德哲學,也不見得有他們想像的品德教育功能。在這裡,哲學在道德實踐上的重要功能應該不是讓人變得更有品德或擁有「正確、適當」的價值觀,而是教導人質疑自己倚賴的道德權威,執行更周全的價值思慮。我相信這個工作起碼跟品德教育一樣重要,因為沒有品德的人會因為自己沒有品德而幹出壞事,有品德的人也會因為自己有品德而幹出壞事。

空有品德衝動*1而缺乏道德思慮能力的後果就是,有些人被自己的同情心宰制,就像精蟲衝腦一樣不顧後果地盲目行動,而另外一些人則把喜好泛道德化,用自己的價值觀壓迫別人。諷刺的是,不管如何這些人都相信自己是在做好事。




不道德的罪犯剝奪生命,被道德洗腦的保守派府劫掠自由。如果不自由汝寧死,那這兩種人對你來說其實沒什麼差別。反同志的基督徒、反娼反H game的勵馨大姥、廢除死刑聯盟,我相信他們全都死心塌地地認為自己是在幫助別人、讓社會變得更好。然而,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因為這讓他們就像壞到骨子裡的罪犯一樣難以被說服,而且你還不能把他們關起來。

道德就像宗教,會讓好人做出壞事,擁道德自重,就跟沒有道德一樣可怕。我不知道哲學系們把道德教化寫進宗旨到底只是官腔還是玩真的,然而,雖然哲學大概對讓人變得比較有品德一點幫助也沒有(好險!),我相信哲學系藉由思慮能力訓練能對社會做出的反芻,遠勝於養出一堆被品德衝動控制的白痴。而哲學系們,也該藉由訓練學生的思慮能力對社會做出反芻,而非養出一堆被品德衝動控制的白痴。

...
  1. 我今天對社會做的最大貢獻,就是發明「品德衝動」這個詞。

14 則留言:

  1. 以二、三千年前的「道德」作為教育工具,就像是提倡DOS系統,而捨Windows7不用。現代社會最核心的價值是「人權」,看到一個相關網站還不錯,推薦給格主:http://www.youthforhumanrights.org/index.htm

    回覆刪除
  2. 胡適先生也是哲學出身,下面兩段話,可以看出他的程度,和其與我國其他學者間的距離:

    「我這裏千言萬語,也只是要教人一個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牽著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馬克思、列寧、史達林牽著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漢。我自己決不想牽著誰的鼻子走。我只希望盡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們學一點防身的本領,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我覺得世界上二、三百年來有一種公開的趨向,朝科學民主這個方向上走,朝新的科學方法走,那時候我朋友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我表示過這樣的話,把這個抽象名詞人格化,把它看作人,最容易錯誤的,容易人格化,容易人格化,也就容易偶像化,偶像化了,便會盲目崇拜......當時我朋友陳獨秀只認得兩個名詞,不知道科學是一個方法,民主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

    與其學習應該如何待人接物,不如明瞭自己應該如何被對待吧!

    回覆刪除
  3. ZUMA︰

    我一點也不覺得這篇文章裡提到的問題是源於大家使用老概念而非新概念。

    「道德」老嗎?就這個詞被發明的時間點而言是,但考量概念內容的與時具變,任誰都很難說「道德」這個概念比「人權」老。當然,除非你講的是以孔孟為準的老道德,但我想那大概不是我批評的宗教、人道團體和性保守人士的通常立場。

    另外,我也相信那些宗教、人道和性保守人士會樂意在文宣、口號、講稿裡將「道德」換成「人權」以趕上潮流,因為這對他們想做的事情來說一點影響也沒有。

    回覆刪除
  4. 「道德」是一種規範,「人權」是一種價值,「規範」是為了維護「價值」而存在,所以「道德」不會等於「人權」;不過,我也相信那些宗教、人道和性保守人士不在意將「道德」換成「人權」,因為他們不了解也不在乎「道德」、「人權」,他們只在意「自己」。

    一直以來,「道德」被當作人格教育的唯一素材,藉由良心,導引人們遵從作為或不作為的規範;這些規範的內容會與時具變,但不變的概念,都是利用罪惡感來判斷義務是否存在。

    而以「人權」作為人格教育的素材,則是運用人的理性,發覺基本價值的存在,進而了解其意義內涵的過程;當然,這些價值的內涵也會與時具變,但運用理性發覺、了解基本價值,則是不變的過程。

    有道德修養的人會告訴我們,對於身心障礙者,我們不應歧視;而了解人權價值的人會說,人生而平等,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歧視身心障礙者,如果我們不幸成為身心障礙者,也不容他人歧視。

    所以,相對於「道德」,我認為「人權」更能正確掌握人性本質,是較為進步的概念,更適合作為人格教育的素材,因此,推薦給格主參考!

    回覆刪除
  5. ZUMA︰

    道德也可以是一種價值啊,我們可以說一些行為有道德價值,一些行為沒有。人權也可以是一種規範啊,規範我們到底可以對別人做過份的事情到什麼地步。

    我也不覺得人權和道德在被認知的方法上有什麼差別。為什麼道德是基於良心和罪惡感,和理性無關,而人權是基於理性,和良心和罪惡感無關?人生而平等這個宣稱難道可以不依靠道德價值獨立被理性地證成嗎?

    有道德修養的人難道就不能(獨立地基於他自己的立場)宣稱說,殘障的人跟我們一樣都是人,所以你不能歧視他們?

    就一般而言對「道德」和「人權」的認知,我相信無法導出你說的那些差別。而你不能擅自竄改概念內容,任意假設它可以被理性發現、是獨立於道德的價值、不需要良心和罪惡感就可以被實踐,因為,誰知道那種東西存不存在?

    回覆刪除
  6. 道德感覺比較空泛,人權則在法律上有明文規定.所以人權似乎比較有強制性,感覺比較進步.個人覺得教育上應多講人權,道德則為輔助.

    回覆刪除
  7. 我沒什麼學問啦!我想道德是比較以文化為基礎的東西,而人權是以人(每個個人)為基礎的東西!是這樣吧!
    很棒的地方!大家的文章都很有深度啊!很高興有這樣的地方

    回覆刪除
  8. 我覺得"品德成癮"也蠻貼切的,搞不好某些人在表達自己的道德立場的時候多巴胺分泌會比較多,得到酬賞。

    回覆刪除
  9. 如果「道德上正確」的意思,就是指「擁有好的道德理由和論證支持一個道德判斷」,而「擁有道德上正確的信念」又是擁有好品德的必要條件,那麼,道德哲學確實對品德教育有幫助。

    至於你提到的勵馨什麼鬼的,也不過就是不擁有好的道德理由和論證,因剷沒有好的品德而已。

    回覆刪除
  10. 黃頌竹

    這樣講好像也有道理←本日最無建設性留言

    回覆刪除
  1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