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sburg寫在《The Big Question》裡的一段話,雖然不見得有道理,但是真的很賤︰
每個早上,我的鄰居米夏,就像其他所有正統猶太人一樣,為他的早禱作結︰「我誠敬地相信救世主將到來,就算他或許耽擱了,但我依舊相信」。我自己完全相信2開根號之後會是個無理數,但是從來不覺得有必要大聲宣稱自己相信這件事。這就是為什麼我懷疑米夏在說謊。
每當我不停地重複念說自己擁有某個信念,通常我根本就不相信它。你在街上和我擦身而過的時候,可能會聽到我喃喃自語︰「我相信我的披肩和衣服很搭」或者「我相信我在感恩節前可以減掉5磅」或者「我相信她喜歡我!」不過你絕對不會聽到我自言自語說「我相信2加3等於5」。我知道2加3等於5,而這就是為什麼我不需要一直跟自己重複那件事。
會被我不停重複碎碎念的那些信念,通常是我想要相信,或企圖說服自己相信,或正在評估要不要接受的。然而,一旦真的接受了它,我就不會再一直碎碎念。
所以,每當我看到有人齊聚一堂一同宣讀13信條、尼西亞信條、舊約,我只看到一群不信神的人。(pp. 55-56)
他的說法在邏輯上似乎經不起考驗
回覆刪除可是聽了真的好爽啊
說不定,對付激進的信徒就是要用不理性的說詞才夠犀利......
當我在唸書一直重複敘述一段句子時,我是在死記,不是在製造信念。
回覆刪除當我做錯事被罰寫「我是乖寶寶,我絕不再犯」時,對方好像會期待我自我洗腦。
坊間很多勵志書、溝通的書都會有一個橋段在講自我催眠,「我相信我能做得到」。Yes, we can!
DUST舉的例子很有意思,不過拿讀書死記跟Phiphicake的例子做類比好像有點怪怪的。我們大概不會拿「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或「鄭成功趕跑了荷蘭人」這種課本上的句子來激勵自己吧?
回覆刪除所以蘇格拉底常常捉著人問問題,可見他的自信心不太夠。LOL
回覆刪除蘇格拉底信心本就不夠-他認為他自己一無所知不是?
回覆刪除我非常同意他的說法。
回覆刪除車窗望︰
回覆刪除這裡講的「信念」原文是「belief」,不見得跟自信心有關啦。
從外人來說,其實一個人對著空氣祈禱,本來就已經是瘋狂的事,根本沒必要大廢周章去討論,他是否根本不相信,只是企圖說服自己,還是在向上帝報告和表白,自己依然很相信與否。
回覆刪除回正題,最後一段如果改為「所以,每當我看到有男女互相對說我愛你,我只看到一群不相愛的人」,哈哈,是相通的。
車窗望︰
回覆刪除是嗎?「所有的基督徒其實都不真的相信上帝」,我倒覺得這會是大發現。
「所以,每當我看到有男女互相對說我愛你,我只看到一群不相愛的人」不會依據一樣的原則被證成啊,跟別人說和跟自己說,是不一樣的。而且「我愛你」不見得就是對於自己信念的宣稱,它也可以是一種社會性的情感表達,類似「真謝謝你!」、「幹,好痛!」這樣。當別人一直跟你道謝,通常是代表他真的很感謝你,需要多說幾次來表達,而非他一點也不感謝你,因此需要多說幾次。
不,你誤會了,我只是聯想起,每天早上都要跟親愛的說「我真的很愛你」,然後去上班的人們哦,這是宣稱信念或是情感表達呢?每天都說一遍的哦,說了十幾年哦,哈哈
回覆刪除「跟別人說和跟自己說,是不一樣的。」quote
1) 信徒們在早禱時是跟別「人」說,還是跟自己說?就算一班信徒在唸經文,就拿佛教好了,要唸心經,他們是跟誰說?「觀自在菩薩」,常常唸,是唸給誰聽?
2) 其實兩者真的會不一樣嗎?如果一個人跟自己重覆碎碎念,是為了令自己相信;他跟別人碎碎念,不也可以透過別人的認同,而強化自己的信念嗎?例如強逼症患者,有些情況就是透過強逼別人相信自己的信念,從而獲得安全感 (也就是進一步強化自己的信念)。
一篇早禱所帶有的情感是如此複雜,但就被簡單幾句描述成病態行為,我認為作者很了不起,成功挑動了很多對基督教不滿的人,厲害。
車窗望︰
回覆刪除啊啊,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