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010

洪蘭: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

『「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但知識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中央大學教授洪蘭引義大利詩人但丁名言,說明落實品德的重要性,為品德教育作註腳。』
立報 鄭沛揚 2010.2.3
我承認知識教育無法取代品德教育(雖然現在的品德教育和知識教育一樣爛),但是,道德到底是能怎樣彌補知識的不足?我前幾天了這個問題,但是沒看到什麼滿意又正經的答案。

說道德能彌補知識的不足,應該是在說,人有了(或培養出)道德之後,就能夠做一些本來要有充足知識才能做的事情,或者成為本來要有充足知識才能成為的人(或者至少,擁有某些這類人才會擁有的特質)。可是我實在想不出什麼例子。

還是說,這句話被洪蘭說出來,其實是self-defeating XD

33 則留言:

  1. 可不可以用劉備作例子﹐道德可以彌補自己武力的不足。

    知識不足可以找人幫手﹐但道德不足則不能外判道德。

    回覆刪除
  2. 不對啊,這樣但丁就得說,知識也可以彌補道德的空白,因為沒有道德的商人一樣可以噱海。

    回覆刪除
  3. 道德不足的人可以奸詐一點裝作有道德,只要裝得夠像一定賺得比有道德的人多。

    回覆刪除
  4. 在這裡指的知識,一定都是道德中立的知識嗎?知識一定是道德中立的嗎?否則「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中的知識,不是有可能跟道德重疊嗎.

    回覆刪除
  5. 如果有一些知識是道德知識,那麼知識就可以挽救道德的空白了。

    回覆刪除
  6. 媽的,我懷疑那根本就是恆假句。

    回覆刪除
  7. 考慮這種想法:對但丁來說,道德和知識都可以用來衡量人的價值。如果一個人缺乏知識,他的價值有機會用道德來彌補;但如果一個人缺乏道德,那麼再多知識也無法挽回。

    回覆刪除
  8. 這樣看來但丁是直接預設道德具是較高優先性的價值,而不是像字面上所說的,知識和道德真的是兩種可以互相彌補的量

    回覆刪除
  9. 我覺得這句話背後的語境其實是在談一個不靠拳頭大的社會秩序,但現在想到的都是單獨個體的某種能力不足與彌補的問題

    回覆刪除
  10. 沒錯,所以真正的問題是到底要「彌補」什麼?其實道德這東西完全是社會秩序下的產物,就利己而言,真正的主體是「力量」而不是知識或道德,只是知識比道德明顯更容易獲得力量而已。

    回覆刪除
  11. 打個岔, 這句話我嘗試找了一下真的找不到...唯一跟品德和知識有關的是 “Consider your origin; you were not born to live like brutes, but to follow virtue and knowledge.”

    看來洪教授引的那句話並不是特別有名...

    回覆刪除
  12. 我用"morality"和"knowledge"找的結果跟你一樣。你提到的那一句有好幾個英文版本,可是洪蘭提到的那句從未出現。

    回覆刪除
  13. 我同意你的詮釋可以讓那句避開矛盾。

    不過「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但知識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這句話應該是要用來解釋道德為什麼比知識重要,而你的詮釋似乎預設了後者。

    回覆刪除
  14. 我確實是在解釋道德比知識重要的方向上想這個詮釋的。或許我們對我說的句子理解不同?換一種說法(比較隨性一點)看看:「他認為某些有高超道德而缺乏知識的人有價值,卻不認為任何有高超知識而缺乏道德的人有價值」。

    不只是為了讓句子合理,我確實認為原本那段話打算說的是類似這樣和價值有關的事。

    回覆刪除
  15. 原來如此。我沒有理解好你前段留言所說的意思。那麼,我的想法是它本來就並非推論,只是把句子的形式特化(類似舉例那樣),希望能夠喚起他人的共鳴:
    「為什麼道德比知識重要?」
    「你感受不到嗎?想想一位道德高超的人,他發出的光芒難道不比淵博的學者耀眼嗎?」

    但對於一開始就不認為道德比較重要的人來說,這個說法和「道德比知識重要」一樣沒有意義。

    回覆刪除
  16. 嗯…我倒是很單純的認為

    這兩件事情根本沒辦法這樣比較

    就單方面來說,醫生光靠著一顆善良熱誠的心

    是沒有辦法拯救病人的

    我贊同道德在某種層面上是重要的

    但我從不認為道德可以彌補知識上的不足啊

    生活與倫理跟解剖學根本是兩碼子事啊(攤手)

    回覆刪除
  17. 有德無才對社會的價值不大但總是正面的
    有才無德對社會的價值大但卻是負面的

    回覆刪除
  18. 我想你是錯的,有很多人就是空有品德沒有腦袋才會做出對社會不好的事情啊。

    就算你是對的,也無法幫洪蘭開脫。洪蘭說那句話,應該是要用來佐證沒有品德的人有理由接受品德教育(因為品德教育能為他們帶來一些知識無法帶來的價值)。可是在你的解釋之下,品德有價值,是因為品德對社會好,然而,如果一個人本來就沒有品德,他又怎麼會在乎自己是不是應該成為一個對社會好的人?

    回覆刪除
  19. 我認為道德跟知識的"價值"根本就不一樣,硬要去比較當然會有問題,如果就個人的重要性來說就因人而異。聽起來就像是說蛋白質跟維生素哪個重要一樣,作用根本不一樣。

    回覆刪除
  20. 這是什麼討論? 分析界的他領域知識這麼缺乏嗎?
    洪蘭是推廣全民教育的,她和洛克一樣對象是那些"白紙",
    才會有如此說法.當然不管那些填滿了的老不羞和學者了.

    另就不材來看,道德就是內化的知識的總合,
    過度分析語句便看不到內涵.
    該引言何難之有?

    回覆刪除
  21. 觀眾是不是白紙跟那句話有沒有道理有什麼關係呢?

    什麼是「道德是內化的知識的總和」啊?是說如果一個人學數學,融會貫通之後就會有道德嗎?

    分析語句,就是為了把東西說清楚,在討論時表現自己的謙卑和體貼,避免一面說著別人聽不懂的話,一面抱怨別人沒用。

    回覆刪除
  22. 意即 洪蘭女士的對象是白紙,白紙可書寫,類似洛克或中國儒家的主張,
    所以"有才無德對社會的價值大但卻是負面的"的人
    不列入考量,腦袋裝屎的老不羞和學者亦不考量.
    也就沒有所謂"如果一個人本來就沒有品德,他又怎麼會在乎自己是不是應該成為一個對社會好的人?"這般詰難.

    回覆刪除
  23. 您說"學數學,融會貫通之後就會有道德"
    沒錯,有點兒像,但不是每種學問都是如此,
    就邏輯來說吧,因為邏輯停留在表面,所以很難有這種效果.
    正所謂: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縝密,哲学使人深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英國培根)所以分析學派僅止於善辯,不明智,不聰慧,不縝密,不深邃,因而亦不莊重.

    回覆刪除
  24. 所以你對於道德的說明不是對的啊。(而且對於邏輯和培根的理解也不是對的)

    回覆刪除
  25. 說「要是如果你們成為有才無德的人,你們會對社會造成危害(,所以,別成為有才無德的人)」並不預設說話的對象就是有才無德的人啊,他們只需要是「可能在未來成為有才無德的人的人」就行了。

    依照你的說法,國中老師甚至不能跟那群「白紙」說:「要是你會因式分解,這次段考一定沒問題」,因為他說話的對象只是白紙,不會因式分解。


    而我也沒有宣稱聽演講的人裡面有一些沒有品德而對社會福祉毫不在意的人啊(雖然我相信非常可能有)。我只是說,要是有這種人,他不會被「有德無才對社會的價值不大但總是正面的,有才無德對社會的價值大但卻是負面的」這種話打動。


    語句分析的好處,就是讓你不容易誤解別人想講的東西啊。

    要是你覺得分析語句有價值,我願意跟你討論,因為這樣我們或許可以互相學到一些東西。
    要是你不屑別人認真分析語句,但是你在解讀和說理上很少犯錯,我也願意和你討論,因為這樣我能從你那裡學到一些東西。
    然而,要是你不屑別人分析語句,又老是犯錯,我幹嘛為了你浪費生命呢?

    你只剩下一次機會。

    回覆刪除
  26. 我倒覺得用舉例來說明道德能彌補知識的不足頗簡單的呢。拿中國專制時代的皇帝來說好了,原則上可能超過一半都是無能無知的,但是只要他們不失"道",士大夫也覺得無傷大雅,這政權還是可以存活。如果他們有能力卻沒有道德(ex:秦始皇),士大夫反而要群起推翻他了。這某種程度上說明道德這個抽象概念的確有與知識不同的力量,當然會不會比知識更有力,我則偏向那是個人價值判斷的問題。

    回覆刪除
  27. 您誤解了,白紙是一個譬喻,代表有學習的潛力.
    學生當然是有學習因式分解的潛力.
    您誤解了,我支持分析語句,
    但我反對語句分析變成典範.

    回覆刪除
  28. 邏輯只停留在表面,因為他的對象是語言,而語言只是表面的,
    證明請洽當代心理學,找榮格或其他高手.
    後面一串不不不的推論不對.
    除非分析學派不注重歷史,詩歌,數學,倫理學,神學...才會對.
    但似乎是如此...就我來看,哲學包含了許多其他的東西,語句分析離深邃尚遠,
    事實上,語句分析是第一步,然後才有詩歌,倫理學,神學,歷史,數學,科學,哲學,智慧.這個順序有其意義,智慧即道德之光.最後再送你一句話吧!培根說:"只知哲學一些皮毛的人,思想會導向無神論。但是,深入了解哲學,會把人帶回宗教"

    回覆刪除
  29. 剛剛google 洪蘭+自由意志 跑來這邊,就順便問一下好了...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42707
    這篇文章到底哪裡和自由意志相干了?

    回覆刪除
  30. Yen:

    謝謝你,我的回應如下
    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22.html

    回覆刪除
  31. 「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但知識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
    without knowing the full context of which s/he said this:
    this view is inherently authoritarian, elitist and tyrannical.
    without ones own knowledge to generate ones own morality, one would have to seek an authority figure for morality that they would follow blindly without the knowledge to judge its validity.
    Its a justification for organise religion.

    回覆刪除
  32. @phiphicake said... 19
    "我想你是錯的,有很多人就是空有品德沒有腦袋才會做出對社會不好的事情啊。"
    品德(morality) 有數種理論可闡釋.
    1. 你支持的是哪派理論? 我支持的是亞里斯多德的道德論
    2. 對社會不好的事 不一定不好

    "就算你是對的,也無法幫洪蘭開脫。洪蘭說那句話,應該是要用來佐證沒有品德的人有理由接受品德教育(因為品德教育能為他們帶來一些知識無法帶來的價值)。可是在你的解釋之下,品德有價值,是因為品德對社會好,然而,如果一個人本來就沒有品德,他又怎麼會在乎自己是不是應該成為一個對社會好的人?"
    1. 根據心理學, 人類形成分三階段: 出生前, 成長中, 成長後.
    2. 以我推理解, 妳的想法為: 一個人成長後, 沒有品德 -> 無法學習品德.
    3. 但現實而言, 很多人都是成長後才學習到某些事物. 但的確很難改變前兩階段累積起來 的邏輯與思維.
    4. 就我認為, 品德教育有他的必要性. 一個人若是不了解道德理論而犯錯, 那他僅是無知. 一個人若是了解道德理論而犯錯, 那他就是犯罪.
    5. 最後回到原點, 才與德本身對於社會有"價值". 但價值本身卻是"相對的", 可為正可為負. 就我個人認知, 此詩人所要表達的中心價值是: 唯有道德本身才能讓各種價值加成進社會. 也就是我之前說的那兩句話.

    回覆刪除